1、2025 高考化学解密之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解答大题)一解答题(共 25 小题)1 (2024 秋河东区校级月考) :已 知 乙 醇 C2H3OH 能 与 K2Cr2O7 和 H2SO4 的 混 合 溶 液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发 生 反 应2K2Cr2O7+3C2H5OH+8H2SO4 2K2SO4+2Cr2(SO4)3+3CH3COOH+11H2O 。Cr2和 Cr3+在溶液中分 别显橙色和绿色,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 (填“是 ”或“不是 ”)离子反应。(2)写出 Cr2(SO4)3 的电离方程式: 。(3)该反应 (填“是 ”或“不是 ”)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是 。 :亚硝
2、酸(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 NO 气体和 NO2(红棕色)气体;亚硝酸是一种 还原剂,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 Fe2+(浅绿色)氧化成 Fe3+(棕黄色);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白色)、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请仔细阅读以上信息,并结合有 关原理回答以下问题:(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 Fe2+ ,若误食亚硝酸盐(如 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 Fe2+转换 为 Fe3+而中毒,可以服用维生素 C 解毒。下列对此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被还原b.亚硝酸盐是还原剂c.维生素 C 将 Fe3+还原为 Fe2+d.维生素
3、C 被氧化(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别 NaNO2和 NaCl 的是 。a.取样加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稀盐酸b.取样加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 AgNO3溶液c.取样加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的淀粉 - KI 溶液( 3 ) 某 同 学 把 氯 气 通 入 NaNO2 溶 液 中 , 生 成 NaNO3 和 HCl2 请 写 出 该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4)工业废水中的可用铝粉除去。已知此反应体系中包含 Al 、NaOH 、NaAlO2 、NaNO2 、NH3和 H2O 六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023 秋房山区期末)某实验小组探究 Cu 与 Fe(NO3)
4、3 溶液的反应。取 3g 铜粉加入到 100mL0.6mol/LFe (NO3)3 溶液(用 HNO3调 pH 1)中,振荡、静置 30 分钟,铜粉减少,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1产生。(1)预测和 Fe3+分别与Cu 发生了反应,补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 3Cu+2+8H+3Cu2+2NO +4H2O反应 (2)探究反应 是否发生设计实验:取 3g 铜粉加入到 100mL 溶液中,振荡、静置 30 分钟。若反应 能够发生,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有 。实际现象不明显,借助传感器证明反应 能够发生。(3)探究反应是否发生步骤 1 :取 3g 铜粉加入到 100mL0.3mol/LFe2(SO4)3
5、溶液(用 H2SO4 调 pH 1)中,溶液迅速变为蓝 绿色。步骤 2 :取步骤 1 中上层清液,滴加少量 KSCN 溶液,出现白色浑浊,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KSCN 溶液的作用是 。已知,CuSCN 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 2 中“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 褪去 ”的原因 。(4)查阅资料可知,反应和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 =6.31062和 K =51014。请从化学反应 速率和限度的角度简述对 Cu 与 Fe(NO3)3 溶液反应的认识 。3 (2024 秋鹿邑县月考)用 H2O2 、KI 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 ”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 同学依
6、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 资 料 1 : H2O2+I - H2O+IO - ; H2O2+IO - H2O+O2 +I - 。 总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KI 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2)资料 2 :H2O2 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有 KI 加入, 无 KI 加入。下列判断 错误的是 (填字母)。A 加入 KI 后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2B 加入 KI 后该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C H2O2+IO - H2O+O2 +1 是放热反应(3)实验中发现,H2O2 与 KI 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 CCl4 ,振荡
7、静置, 气泡明显减少。资料 3 :I2 也可催化 H2O2 的分解反应。碘易溶于 CCl4 ,碘的 CCl4 溶液(密度大于水)显紫红色。加 CCl4 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且下层溶液显 色,说明有 I2生成。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H2O2浓度降低; . 水溶液中 的浓度降低。以下对照实验说明 不是主要原因:向 H2O2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 A、 B 两试管中。A 试管中加入适量 CCl4 ,B 试管中不加 CCl4 ,分别振荡、静置。则两试管中观察到的现 象是 。(4)资料 4 :I - (aq)+I2(aq)=(aq)K 640 。为
8、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 向 20mL 一定浓度的 H2O2溶液中加入 10mL0. 10molL - 1KI 溶液(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达 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微粒- II2浓度/(molL - 1)bb4.010 - 3则 b ,进而推出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 I - 、I2 、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 理由是 。4(2024 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学习了 CO2 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 Mg 能在 CO2 中燃烧:2Mg+CO22MgO+C ,所以镁着火不能用 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 CO2反应的介绍。 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
9、用 CO2来灭火的探究。【提出猜想】(1)钠能发生类似于 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 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 CO2 中继续燃烧。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Na2O 是白色固体,能与 CO2反应生成 Na2CO3 ,与 H2O 反应生成 NaOH。Ba(OH)2 溶于水而 BaCO3不溶于水。Na2CO3 的存在会干扰 NaOH 的检测。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 CO2 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 Mg 在 CO2 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 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3(2) Na2O 、C; 、C; NaOH 、C; Na2O 、Na2CO3 、C;
10、3)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4)【验证猜想】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燃烧产物判断)1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 有黑色固体燃烧产物中肯定 有 ;2取 1 中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3取 2 所得少量上层清 液,加入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燃烧产物中肯定 有 ;(5)在步骤(2)中 BaCl2 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 。(6)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 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试剂)。(7)【结论】猜想 (填序号)正确。5 (2024 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某学习小组发现中学阶段只学习了 SO3
11、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为了探 究 SO3 的其他化学性质,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验证。(1 )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浓硫酸体现的性质 有 。(不定项)A 难挥发性B 强氧化性C 脱水性D 强酸性(2) 由于浓硫酸具有较大的粘稠度,分液漏斗中的浓硫酸很难顺利流入到烧瓶中,实验中可以将分液 漏斗更换为 (填写仪器名称)。4(3)装置 B 不具有的作用是 。A 干燥气体B 混合气体C 与气体反应D 观察通入的气泡速率(4)写出 H2S 的电子式 。(5)下列 SO3 与 H2S 反应的方程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有 。(不定项)A H2S+SO3 H2O+SO2+SB H2S+2SO3
12、 H2SO4+SO2+SC H2S+SO3 H2O+O2+2SD 3H2S+SO3 3H2O+4S(6)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 D 中有 和 出现(填写实验现象)。(7)指导教师指出,该装置无法验证 SO3 与 H2S 的反应,请问为什么? 。(8)E 装置中吸收尾气的试剂可以是 。(不定项)A KMnO4溶液B BaCl2 溶液C 蒸馏水D NaOH 溶液6 (2024 秋宝山区校级月考)某同学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少量 CO2气体,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1)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8%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盐酸(密度为 1.2gmL - 1) 的体积为 。蒸馏水(
13、密度为 1.0gmL - 1 )的体积为 mL。(2)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 CO2 的化学方程式: 。(3)检查图中B 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若用C 装置收集 CO2 ,则气体应从导 管 (填“m ”或“n ”)端通入。地窖中因贮存农产品而容易积蓄 CO2 ,根据相关要求,CO2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 18mg/L 。小组同学 从某地窖中收集 500mL 用 CO2传感器测得 CO2浓度为 22mg/L。(4)进入地窖时,下列防范措施正确的是 (不定项)。A 用农用喷雾器向地窖内喷洒水5B 手持火把进入地窖时,若火把持续燃烧,则表示安全,可继续前进C 利用鼓风机将地窖内部分空气排出,也可打开地
14、窖盖,通风一段时间后再进入(5)某同学用注射器抽取 100mL 地窖中的气体样品,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气体推入足量澄清 石灰水,充分反应:(足量澄清石灰水能对通入其中的 CO2气体完全吸收)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多孔球泡的作用是 。(6)当 CO2传感器显示 CO2浓度慢慢下降,当浓度降至 0mg/L 时,理论上瓶内物质总质量比反应前增 加了 mg。(7)下列说法可能导致测得的 CO2含量偏小的是 。A 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B 抽取气体前未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净。C 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7 (2024 秋宝山区校级月考)通过如下实验,比较 Ag+ 、Fe3+ 、I2 的氧化性。
15、实验现象 中产生黑色沉淀,滴加KSCN 溶液,变红中溶液呈棕黄色,滴加淀粉溶液,变蓝中产生黄色沉淀,滴加淀粉溶液,未变蓝(1)FeCl3溶液转化成 FeCl2溶液不引入杂质可加适量 (写化学式);FeCl2溶液转化成 FeCl3 溶液不引入杂质可加适量 (写化学式);(2)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 中的现象说明 。(不定项)A 氧化性顺序:Ag+Fe3+I2B 氧化性顺序:Fe3+I - Fe2+6C 还原性顺序:I - Fe2+Fe3+D 还原性顺序:Fe2+AgI -(4)实验后, 试管壁上的黑色沉淀可用 洗去。A 酒精B 二硫化碳C 浓硝酸D 热盐酸(5)写出检验 中是否含有
16、 Fe2+的方法: 。(6)推测中未发生 Ag+氧化 I - 的原因 。8 (2024 春商丘期末)( ) 如图是制备和研究乙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1)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 的作用是 。(3)c 中溶液褪色,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是 。(4)d 中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的性质是 。(5)若在空气中点燃乙炔,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 某有机化合物只含 C 、H 、O 三种元素,取 9.2g 该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测得只生成 17.6gCO2 和 10.8g 水,其质谱图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6)该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是 。7(7)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为 。(
17、8)分子式为 C5H10 ,且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考虑顺反异构)。9 (2023 秋西城区期末)某小组探究 Cu 与 Fe3+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uCl32 - (无色)=CuCl (白色)+2Cl -CuCl32 - +SCN - =CuSCN (白色)+3Cl -序号试剂 x实验现象5mL0.05mol/LFe2(SO4)3 溶液(pH 2)溶液变为浅蓝色,30min 时,铜粉有较多剩余5mL0. 1mol/LFeCl3 溶液(pH 2)溶液变为蓝色,30min 时,铜粉完全溶解(1) 、 中,反应后的溶液均变为蓝色,推测有 Cu2+生成。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
18、K3Fe (CN)6溶液,均产生蓝色沉淀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30min 内,Cu 被氧化的反应速率: (填“ ”“ ”或“ = ”)。(3)研究的反应过程,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不同时间取左侧烧杯中的溶液,滴加 KSCN 溶液, 取样时间与实验现象如下(不考虑 O2的作用)。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1产生白色沉淀,10产生白色沉淀,较 1min 时量多30产生白色沉淀,较 10min 时量少iv40无白色沉淀产生经检验, 白色沉淀为 CuSCN。 中,分别取右侧烧杯中的溶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红色依次变浅。NaCl 溶液的浓度是 mol/L。根据 、 中“产生白色沉淀 ”“
19、溶液红色变浅 ”,推测 Cu 转化为CuCl32 - ,Cu 与 FeCl3 溶液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是 。由 、 可知,30min 后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对比 和 , 结合 , Cl - 在 Cu 与 Fe3+反应中的作用是 。8(5)研究 Cl - 的浓度对铜粉溶解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a 中加入的试剂 x 为 5mL0.05mol/LFe2(SO4)3 和 0. 1mol/LNaCl 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铜粉有少量 剩余 , 溶液变为蓝色 ,有少量白色沉淀 , 经检验白色沉淀是 CuCl 。 则铜粉未完全溶解的原 因 是 。10 (2024 春杨浦区校级期末)氢是一种非常重
20、要的物质,可用于制造氮肥、硝酸等。(1 )请写出氨的结构式 ,从结构角度说明 NH3 热稳定性强于 PH3 的原 因 。【实验一】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已知:a.Mg(OH)2 可代替消石灰与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碱式氯化镁Mg(OH)Cl;b.Cu2O 粉末呈红色,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Cu2O+H2SO4(稀)Cu+CuSO4+H2O。(2)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 D 的作用是 。(3)反应结束后装置 C 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红色固体,为了探究红色固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 10.4g 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 稀硫酸,充分搅拌,静置若
21、无现象红色固体为 若溶液变蓝红色固体中肯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上述混合液静置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固体 6.4g红色固体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为【实验二】探究氨气的氧化性已知:c.铝可以与氨气反应,2Al+2NH32AlN+3H2;d.氮化铝性质稳定,不溶于水,不与水、酸反应,在加热时溶于浓碱可产生氨气。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生石灰,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装置 G 中盛装碱石灰,装置 H 中加入铝粉,打开装置 F 处分液漏斗活塞,待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点燃装置 H 处酒精灯。9(4)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F 中产生氨气的原因 。(5)铝粉完全反应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
22、象为 。(6)为了得到纯净的氮化铝,可将装置 H 中固体冷却后转移至烧杯中,加入 溶解、 (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即可。(7)写出氮化铝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1 (2023秋济南期末)硫氰化钾(KSCN)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但会污染环境。预测浓硝酸能 与 KSCN 反应以消除污染,现通过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已知:SCN - 能被氧化为黄色的(SCN)2 ,(SCN)2 可聚合为红色的(SCN)x。【实验一】取 2mL 浓硝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5 滴 1molL - 1 的 KSCN 溶液,溶液立即变红,静置一段时间后, 试管内突然剧烈反应,红色褪去,放出大量红棕色
23、气体。(1) 向浓硝酸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立即变红是因为生成了 (填化学式)。KSCN 中 S 元素的化合价为 - 2 ,预测剧烈反应后含硫产物可能是 。【实验二】将实验一放出的气体通入 Ba(OH)2 和 NaOH 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过滤、洗涤后的白 色沉淀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2 ) 该实验证 实 了红棕色气体 中不含 SO2 , 证据是 , 白色沉淀 为 。【实验三】(3)另取少量实验一最终所得溶液, (填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含有。(4 ) 经检验 实验 一放 出的 红棕色气体 中含 NO2 , 但 NO2 不 一 定 是 SCN - 的氧化
24、产物 , 理 由 是 。【实验四】(5)某同学向待测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再加入浓硝酸,最终未得红色溶液,由此得出结论:待测 液中不含 Fe2+。10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 ”或“否 ”),理由是 。12(2024 春虹口区期末)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碳素钢(仅含铁和碳的合金) 与浓硫酸可反应产生混合气体。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生成 CO2 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需要 2mol/L 的稀硫酸 500mL ,用 98%的浓硫酸(密度 1.84g/mL)进行配制。需 98%浓硫 酸 mL(保留 1 位小数)。(3)配制上述溶液除烧杯、量筒、玻璃棒
25、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不定项)。A 容量瓶B 胶头滴管C 分液漏斗D 锥形瓶用如图实验装置可探究 SO2 的性质。(4)持续通入 SO2 一段时间后,将中溶液倒入试管加热,现象是 。(5)能验证 SO2 具有氧化性的装置及现象是 。(6) 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此过程中 SO2表现出 。A 漂白性B 还原性C 氧化性D 还原性和漂白性(7)通入足量 SO2后中无明显现象,将中溶液分成两份,分别加入 A 、B 物质后均产生白色沉 淀。加入的物质AB沉淀的化学式BaSO3BaSO4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 ,B 。1113 (2024 春嘉定区校级期末)(1)室温下金属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将变为
26、 。A Na2OB Na2O2C Na2CO3D NaOH(2)下列关于铁及其合金认识正确的是 。A 生铁的硬度高于铁B 铁的氧化物都属于合金C 钢是性能优且纯度很高的铁D 不锈钢中只含铁与碳两种元素(3)下列常见金属的冶炼原理不合理的是 。A 还原法炼铝:3H2+Al2O32Al+3H2OB 加热法炼汞:2HgO2Hg+O2 C 热还原法炼铁:Fe2O3+3CO2Fe+3CO2D 火法炼铜:Cu2S+O22Cu+SO2(4)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B Na2O 与 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C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
27、多D Na2O2 中负、正离子的个数比为 1 :2(5)将 X 气体通入 Y 溶液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组合是(已知 HNO3有强氧化性) 。X 气体Y 溶液预测的现象CO2饱和 Na2CO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SO2Ba(NO3)2 溶液白色沉淀析出Cl2AgNO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NH3AlCl3 溶液白色沉淀析出A 只有B 只有C 只有12D (6)将一定物质的量的 Na2CO3 、NaHCO3 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取出 50mL 溶液,然 后滴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其反应,得到的图象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注 NaCl 的直线也能代表产生的 CO2 的物
28、质的量的变化情况B 原混合物中 Na2CO3 、NaH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C 盐酸的浓度是 0.05mol/LD 加入的盐酸为 150mL 时,放出 CO2气体 2.24L(标准状况下)(7)相同条件下,总质量为 2.9g 的 CO 和 H2 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然后立即通过足 量的 Na2O2 固体,固体的质量增加 。A 1.9gB 2.9gC 2.8gD 无法计算(8) . “铁与水反应 ”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写出“铁与水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制备氢氧化亚铁:设计如下实验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 Fe(OH)2 沉淀,选用稀硫酸、铁粉、NaOH 溶
29、液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植物油的作用是 。实验时,先 (填“打开 ”或“关闭 ”)止水夹 K ,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使 稀硫酸与铁粉反应,一段时间后, (填“打开 ”或“关闭 ”)止水夹 K ,制得白色 Fe(OH)2 沉淀,且沉淀能持续一段时间不变色。13. 探究 FeCl2溶液、FeCl3溶液的性质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 FeCl2属于 ,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预测 FeCl2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 Zn 反应,此时 Zn 体现 性。预测 FeCl2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 ,因此可以与酸性 KMnO4溶液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i 中 的 现 象 是 , 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表
30、 示 产 生 该 现 象 的 因: 、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中的现象是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小组同学探究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 铁离子被转化,b SCN - 被转化。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 0. 1mol/LFeCl3 溶液和 KSCN 溶液各 1 滴,观察到 现 象,得出结论:假设 b 成立。序号操作滴加 NaOH 溶液加入少量锌粉滴加酸性 KMnO4溶液操作ivvvi现象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14 (2024 春徐汇区校级期末)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具有比其他材 料更优越的综合性能,能够更适应科技和生活方
31、面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要求。(1)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 C919 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这是利用了铝锂合金的下列性质 。A 低强度14B 低密度C 导热性D 熔点低Na2CO3 可用于纺织、制肥皂、造纸、制玻璃等,NaHCO3 可用于制药、焙制糕点等,两者都是白色固 体;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 Na2CO3和 NaHCO3两种物质的性质。(2)“套管实验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实验原理,并回答下列问题: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烧杯 A 和 B 中的现象分别是 。写出实验过程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可证明热稳定性:NaHCO3 (填字母 A:、B:、C:)Na2CO3;证明
32、热稳定性 的实验装置中,能否将 NaHCO3 、Na2CO3 的位置互换? (填字母 A:能、B:不能)。(3)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合理的是 。A NaCl 溶液(Na2SO4):Ba(NO3)2 溶液B NaHCO3 溶液(Na2CO3):CO2C FeCl3 溶液(CuCl2):铁粉D CO2(SO2):饱和 Na2CO3 溶液过氧化钠是常用的供氧剂,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跟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 接触。步骤 1 :打开 K2 ,关闭 K1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a 处。步骤 2 :打开 K1 ,关闭 K2
33、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a 处。15(4)装置中的试剂是 ,装置中的试剂是 。A.饱和 NaHCO3溶液B.饱和 Na2CO3溶液C.浓 H2SO4(5)步骤 1 和步骤 2 中,a 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木条复燃;木条复燃。 甲同学提出 质 疑 :“ 上 述 实 验 不 足 以 证 明 有 水 存 在 时 过 氧 化 钠 跟 CO2 发 生 了 化 学 反 应 。” 其 理 由 是 。(6)过氧化物在纺织业工业里有重要的作用,关于 Na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负离子的电子数为 10B 正负离子个数比 1 :1C 属于离子化合物D 只含有离子键铁元素是
34、重要的金属元素,含有铁元素的物质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7)人体血红蛋白中含铁元素,它能结合氧分子进行输氧,因此血红蛋白中铁的价态为 。(8)下列物质不能由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A Fe(OH)3B Al(OH)3C FeCl3D FeCl2(9)铁和水不能反应,但可以与高温水蒸气作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 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0)某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实验前把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煮沸处理, 目的 是 ,实验开始,打开弹簧夹 C 、D 和 E ,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在 B 中 生成 色絮状沉淀 , 实验结束未关闭弹簧夹 D , 无法长时
35、间保存氢氧化亚铁 , 原 因是16(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15 (2024 春杨浦区校级期中)为探究 Fe3+的氧化性,开展如下活动。(1)铁元素位于第 周期 族。配制溶液:称量溶解冷却操作 洗涤注入混匀操作 摇匀装瓶贴标签(2)操作为 、操作为 。(3)用 FeCl3H2O 配制 240mL0. 100molL - 1FeCl3 溶液时,应称量 g 固体(保留两位小数), 需要的定量仪器为 。(4)配制溶液时,不慎掉入镀层缺损的镀铜小铁钉,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通过如下实验,比较 Ag+ 、Fe3+ 、I2 的氧化性。实验现象 中产生黑色沉淀,滴 加 KSCN 溶液,变红中溶液呈
36、棕黄色,滴 加淀粉溶液,变蓝中产生黄色沉淀,滴 加淀粉溶液,未变蓝(5)实验室 AgNO3溶液通常盛放在 试剂瓶中。(6)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 、 中的现象说明 。(不定项)A 氧化性顺序:Ag+Fe3+I2B 氧化性顺序:Fe3+I - Fe2+C 还原性顺序:I - Fe2+Fe3+17D 还原性顺序:Fe2+AgI -(8)实验后,I 试管壁上的黑色沉淀可用 洗去。A 酒精B 二硫化碳C 浓硝酸D 热盐酸(9)写出检验 I 中是否含有 Fe2+的方法 。(10)检验中是否含有 Fe3+不可选用: 。(不定项)A 氢氧化钠溶液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 硫氰化钾溶液D 稀氨水(11
37、推测中未发生 Ag+氧化 I - 的原因 。16 (2024南京二模)高效氧化剂亚氯酸钠(NaClO2)常用于烟气脱硝(NOx )和废水脱除氨氮。(1)NaClO2 的制备。一种制备 NaClO2 的过程可表示为:“反应 2 ”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 1 ”的产物 ClO2经净化后常作为饮用水消毒剂替代传统的 Cl2 ,从消毒后饮用水水质和消毒 效 率 ( 单 位 质 量 消 毒 剂 被 还 原 时 得 电 子 数 ) 的 角 度 考 虑 , 用 ClO2 替 代 Cl2 的 原 因 是 。(2)NaClO2 溶液对烟气脱硝。 酸性条件 下 ,Fe3+可催化溶液 中的 NaClO2 产生氧化性更 强 的 ClO2 气体 , 总反应可表示为 5+4H+4ClO2+Cl - +2H2O 。请补充完整过程的离子方程式:.Fe3+;.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