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戴口罩知多少》含反思 《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戴口罩知多少》含反思》这是幼儿园优秀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戴口罩知多少》含反思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戴口罩知多少》含反思! 篇一: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戴口罩”知多少》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选择与佩带口罩的正确方法,纠正孩子戴口罩的误区,了解戴口罩的作用及意义,帮助孩子进一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确立正确的防“非”心态。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戴口罩”知多少》含反思适用于中小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选择与佩带口罩的正确方法,纠正孩子戴口罩的误区,了解戴
2、口罩的作用及意义,帮助孩子进一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确立正确的防“非”心态,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戴口罩”知多少》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纠正孩子戴口罩的误区,了解戴口罩的作用及意义。 2、了解选择与佩带口罩的正确方法。 3、帮助孩子进一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确立正确的防“非”心态。 4、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质地、式样的口罩若干。(如4层一次性口罩、12层常用口罩、20层医用口罩、卡通口罩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猜谜。(谜底为口罩) 2、讨论:“口罩有什么作用?”(保暖、预防病菌
3、侵入等) 二、集体讨论: 1、引导语:“口罩朋友来我们班开展览会,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参观,自由发表意见。 3、设问:“为什么最近大家出门都要带口罩?” 4、教师简单总结:“口罩能不让病菌侵入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常用的口罩是用纱布重叠而成的,4层的口罩能阻挡70%—80%的细菌,但是非典的病原体很强,所以最好要戴12层以上的。卡通口罩虽然很漂亮,但它用的材料含有化学成分,对身体不好。” 5、重点讨论: (1) “一直戴口罩对身体好吗?” (2) “什么时候需要戴口罩?” (3) “戴过的口罩怎样收放?” 三、个别演示:怎样正确戴口罩。 (1) 个
4、别幼儿演示戴口罩的方法,引导其余幼儿判断正确与否。 (2) 教师介绍:“口罩的大小要正好罩住下巴、嘴巴、鼻子等部位,戴太大或太小的口罩,病菌、灰尘等能从口罩两侧的边缘进去。” (3) 演示讨论收放口罩的方法。 四、扩展孩子预防“非典”的经验。 帮助孩子了解预防“非典”其他重要的方法:“戴口罩是预防非典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他还有什么预防非典的方法呢?” 五、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中密切关注孩子预防“非典”的所作所为,错误行为及时纠正。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
5、力也得到发挥。 小百科: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篇二: 一、设计思路: “非典”悄悄来到上海,人们开始注意防护。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在人多密集的时候戴口罩。自从向孩子们介绍有关 “非典”小常识以来,班里有一些孩子开始戴口罩上幼儿园。可孩子们并不是把戴口罩作为一种防“非”的手段,而是把口罩作为是同伴之间炫耀的资本。文文的脸很小,可偏要戴上妈妈的大口罩,说是戴口罩,不如说
6、是挂在下巴上;静静戴的是印有蜡笔小新的卡通口罩,漂亮的外观引来了孩子们的关注,可卡通口罩的质地又是可想而知。孩子们在“非典”阴影的笼罩下,渐渐走进了戴口罩的误区。因此,我根据班里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孩子了解戴口罩的意义以及正确选择、佩带口罩的正确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防“非”心态。 二、活动目标: 1、纠正孩子戴口罩的误区,了解戴口罩的作用及意义。 2、了解选择与佩带口罩的正确方法。 3、帮助孩子进一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确立正确的防“非”心态。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三、活动准备: 各种质地、式样的口罩若干。(如4层
7、一次性口罩、12层常用 口罩、20层医用口罩、卡通口罩等)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猜谜。(谜底为口罩) 2、讨论:“口罩有什么作用?”(保暖、预防病菌侵入等) (二)、集体讨论: 1、引导语:“口罩朋友来我们班开展览会,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参观,自由发表意见。 3、设问:“为什么最近大家出门都要带口罩?” 4、教师简单总结:“口罩能不让病菌侵入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常用的口罩是用纱布重叠而成的,4层的口罩能阻挡70%—80%的细菌,但是非典的病原体很强,所以最好要戴12层以上的。卡通口罩虽然很漂亮,但它用的材料含有化学成分
8、对身体不好。” 5、重点讨论: (1) “一直戴口罩对身体好吗?” ⑵“什么时候需要戴口罩?” ⑶“戴过的口罩怎样收放?” (三)、个别演示:怎样正确戴口罩。 ⑴个别幼儿演示戴口罩的方法,弓I导其余幼儿判断正确与否。 ⑵教师介绍:“口罩的大小要正好罩住下巴、嘴巴、鼻子等部位,戴太大或太小的口罩,病菌、灰尘等能从口罩两侧的边缘进去。” (3)演示讨论收放口罩的方法。 (四)、扩展孩子预防“非典”的经验帮助孩子了解预防“非典”其他重要的方法:“戴口罩是预防非典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他还有什么预防非典的方法呢?” (五)、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中密切关注孩子预防“非典”的所作所为,
9、错误行为及时纠正。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不独自游泳》含反思 《中班健康教案《不独自游泳》含反思》这是幼儿园优秀中班健康教案《不独自游泳》教案文章,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健康教案《不独自游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应在大人的带领下游泳,独自下水会有危险。 2. 学习游泳中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运动员进行游泳比赛的录像。 2. 老师收集有关游泳溺水报道的报纸和图片,先让幼儿观看。 3. 防护用品,如游泳圈、泡沫板、充气救生衣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有关
10、溺水的危害,知道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 了解有关溺水的事情。 教师:你知道游泳时会发生什么危险吗?你是通过哪些 方法指导有关溺水的事情呢?(电视上、报纸上、图书里、成人的讲述中等。) 2. 观看有关水的图书、录像,如溺水的情况报道,救人的过程等,并互相交流自救知识。 3. 教师小结:游泳时不注意安全就会发生危害……。 4. 启发幼儿讨论引起溺水的原因。 (二)学习游泳是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1. 学会自我保护。 教师:游泳时怎样才能既开心又安全?(如尽量要在安全的游泳池中游泳,不去危险的地方:一定要在成人的陪同下,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在还没有安全掌握技能的情况下,要使用防护
11、用品,一旦在水中有不舒服的情况下,要赶快上岸并大声呼救。) 2. 幼儿展示自己的防护用品。 (三)老师和幼儿一起观看录像,感受运动员在水中优美的游泳姿势。 1. 了解几种不同的游泳姿势,蛙泳、仰泳、自由泳、蝶泳等。 教师:你喜欢游泳吗?为什么?游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2. 小结:游泳是有益的运动,经常游泳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提高肺活量,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活动延伸: 让家长带幼儿去游泳池玩水。 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得相对较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持久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幼儿都能
12、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5以内的序数》含反思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5以内的序数》含反思》这是幼儿园优秀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5以内的序数》含反思教案文章,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5以内的序数》含反思!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
13、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特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教学准备: 1、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5个,如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等。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有5节车厢的火车或有5棵小树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 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 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
14、的数字。) (2) 教师边操作边提问,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 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4) 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三) 幼儿操作游戏,了解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1) 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A组:坐火车。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B组:捉迷藏。玩捉迷藏的小朋友先数数有几棵树,然
15、 后把各只小动物分别藏在树下,说说“xx动物藏在第x棵树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 A: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B小结: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哪边数起,开始数的那一个叫第一。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排列位置也不同。 (四)游戏“排队”。 讲解示范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幼儿游戏。(3—4遍)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数学活动中老师的活动环节十分流畅、清晰,教师的语言简练,清楚,提问的有效性非常好。但是整个活动中教师讲的过多,没有真正的放手,导致活动缺少了孩子们积极主动探索的氛围。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