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优秀试讲稿范例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优秀试讲稿范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播放乐曲送别,让同学仔细感受其中的情感。 师:李叔同先生创造的这首送别是中国骊歌中的不二经典,让我们感受到了离别时的忧伤,而离别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不二旋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一送元二使安西。板书:送元二使安西 二新授环节 1.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诵诗歌,注意把生字读准,初步体会诗歌情感,同时思索题目的含义。 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教师评价并总结: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地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朝设置在西北的最高军事机构,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即王维
2、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任职。全班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关于诗人王维你们知道一些什么?指名2-3人回答,师讲述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故事:王维和元二都在朝中做官,元二被派往安西,王维赶来送别并写下了这首诗 王维:是唐朝的大诗人和绘画大师,人称诗佛。王维曾担任尚书右丞,所以称他王右丞,他描写的自然山水诗歌和孟浩然创作的一样出色,所以他俩并称为王孟。苏轼赞扬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一背 2. 深入研读 1朗诵诗歌前两句,诗中描述了哪些景物? 总结:清晨的细雨,尘土被微微润湿,客舍旁边是青青的柳树。【板书:雨 客舍 柳树】 2展示地图,引导同学体会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遥远。提问:为
3、什么特地提出柳树? 总结:柳字同音留,说明很想挽留朋友,舍不得朋友的离开。渭城距安西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利,远离故友,举目无亲。作为元二的好朋友,心中一定充满牵挂和担忧。 3小组讨论: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怎么品出来的? 总结:诗人想到朋友马上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前途渺茫,不忍分开,但是又没有办法,所有情绪只能化作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劝 更 尽其中劝字表达了无奈,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尽表达这是最后一杯,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关怀和牵挂,还有对将来的祝福。这样依依惜别的场景,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板书:依依惜别 4播放阳关三叠,全班配乐朗诵。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总结: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送别朋友时的情感,属于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景抒情 三拓展延伸 出示高适的别董大。 师:多么感人的离别之情!古代这样的送别诗数不胜数,这首别董大也是一首送别诗,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并体会其中的感情。 小组内讨论,指名同学起来分享,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评价并总结。 四小结作业 小结:美好的时间总是很短暂,我们这节课也到结尾了,这也是一个离别,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诵这首诗歌,体会离别之情,学会珍惜美好的当下。 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课文。 2. 在课下收集几首送别诗,自己体会其中的感情,下节课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