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但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编制设备管理制度文件 设备投入使用前应编制的技术资料有: 设备使用管理规程,如保养责任制、操作证制、交接班制、岗位责任制、使用守则等; 设备安全操作与维护规程; 设备润滑卡片; 设备日常检查点检和定期检查卡片。 其它技术文件。 2培训操作工人 通过技术培训使工人熟悉设备性能、结构、技术规范、操作方法,安全、润滑知识,明确各自的岗位技术经济责任。在有经验的师傅指导下实习操作技术,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工人的培训教育一般分为企业、车间、班组三级,企业级由教育科主抓,机动科与安全科配合,分别负责
2、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教育;车间级由车间主任组织工人的培训教育;班组级教育由班组长负责。 3盘点随机附件,配备各种检查修理工具,办理交接手续。 4全面检查设备的安装、精度、性能及安全装置。 1对安装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联系处理,以保证调试投产进度。 2按照规定做好调试、故障、改善等有关记录,提出分析评价看法、填写设备使用鉴定书,供以后利用。 3对使用初期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向制定、制造单位反馈制定、制造方面的看法; 向安装、试车单位反馈安装、调试方面的信息; 向修理部门通报修理方面的建议; 向规划、采购部门反馈规划、采购方面的信息。 4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建立的管理制度
3、有的不全,有的与实际可能有出入,存在不完善之处,应尽快补充、完善、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使用要求做到安全、合理使用。一方面要制止设备使用中的蛮干、乱用、超负荷、超性能、超范围使用,造成设备过度磨损、寿命降低、导致事故。另一方面要提升设备使用效率,避免设备因闲置而造成无形磨损。 1执行设备使用保养责任制 把设备指定给机组或个人负责使用保养,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把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结合起来,设备安全性与个人安全责任结合起来。 2执行操作证制度 定机专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考核,确认合格,发给操作驾驶证,无证操作按严重违章事故处理。 3操作人员必须按规程要求搞好设备保养、常常
4、保持设备处于优良技术状态。 4遵守磨合期使用规定 新出厂或大修后设备必须依据磨合要求运行保养,才可投入正常使用。 5单机或机组核算制 以定额为基础,确定设备生产能力、消耗费用、保养修理费用、安全运行指标等标准,并按标准考核。 6创造优良的设备使用环境,保证设备安全使用,充分发挥效益 采光、照明、取暖通风、防尘、防腐、防震、降温、防噪声、卫生条件优良,安全防护充分,工具、图纸和加工件都要放在合适位置,直至提供必要的监测、诊断仪器和检修场所。 7合理组织设备生产、施工 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安排修理时间,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使用与修理发生矛盾时,应保持“先修理,后使用的原则,防止拼设备。 8培养设备使用、修理、管理队伍 现代化设备需要掌握有现代化科学知识技术的人员来操作、维护与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设备的作用。 9保持总结、研究、学习、推广设备使用管理的先进科学知识、技术和经验。 10建立设备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等原始技术文件、交接登记、运转记录、点检记录、检查整改状况、修理记录、事故分析和技术改造资料等收集、整理、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