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类型 S-一元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 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 解二次函数的方法 3. 二次函数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一元二次函数概念及解法(1) 考点一:一元二次函数的概念 1. 定义:等号两边都是等式,只有一个未知数(一元),而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时a*2+b*+c=0(a尹0),其中a*2是二次项,a是二次系数,b*是一次项,c是常数项。 3. 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注:一元二次方程的三要素 1)整式方程
2、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4.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的判定方法。将解的这个值代入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看方程的两边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若不等,则不是这个方程的解。 典型例题: 例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成有 Q *3-2*2=0@ 3*2- —+6 = 0@4*2= v3 提 Q a*2+b*+c=0 Q *2+4*-6=0 Q (*-2)(*+3)=2-1 例2.若(a-1) *2+b*+c=0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A a尹0 B a尹1C a=1 D a尹-1 例3.若(a+6 ) *a+2+a*-12=0是
3、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A a尹-6 B a=-2 C a尹-0 D a=0 考点二:一元二次函数的解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我们通常使用的三种方法为“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这三种方法的使用特点各不相同。“公式法”对任何二元一次函数都可以使用,根据我们要解的方程不同选择合适的解法。 1. 配方法 一般对于*2=p (1) 当P>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2 = P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 V^ 2= -V^o (2) 当P=0时,方程*2 = P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 2= 0 (3) 当p<0时,因为对任意实数*都有*2>0,所以方程*2 = p无实数根。
4、 如果方程能化成*2=p或(m*2+n ) 2=p(p > 0)的形式,则可得*=±v=或m*+n= ±v^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的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二元一次的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 (一) 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 (二)二次项系数化1。等号左右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三)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四)写成(*+h)2=k (k> 0)的形式。 五)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2. 公式法。 我们先要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然后找出一般形式中的
5、b、c”将其带入到求 根公式中的 =b 2-4ac > 0时,方程a*2+b*+c=0(a尹0)的实数根可以写成 *=——±: 2 4——的形式,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2+b*+c=0的求根公式。 把各系数直接带入公式,求出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一)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a*2+b*+c=0 ) (二)确定a、b、c的值三)计算 的值(b2-4ac) 带入求根公式,解出]、2无实数根 3. 因式分解法 通过因式分解 是一个一元二次的方程转化为两个一次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 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
6、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体现了将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的思想,运用这种方 法的步骤(一)移项。将方程的右边转化为零(二)化积。把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项式的乘积 (三) 转化。令每个因式分解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四) 求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他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典型例题 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 *-2*-8=0(2)4y=1-3y2(3)3y+1=2 v3y (4)2*-5*+1=0(5)-4*-8*=-1(6)v2*2-v3*-v2=0 2.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 *2-4*=
7、96 (2) *2-4*-5=0 (3) y2-6y-6=0 (4) 3*2-2=4* (5) 3*2+2*-7=0 (6 )2*2+3*-1=0 3. ( 2019**, 9)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y=*2-8*-9化为y=a(*-h》+k的形式为 A.y=(*-42»7B.y=(*-42)-25 C.y=(*+4》+7D.y=(*+4)2-25 4.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 2(*+2-4=0(2) (*-1)(*-2)=2(*+2) (3) 9(2*-3)4(2*+1)2=0 (4) 2=2*(5)*-6*+8=0(6) 2-3*-4=0 第二课
8、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断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断式及应用 1. 判断式。 a*2++b*+c=0 (a尹0)配成(*+厂)2=—后,可以看出,只有当b2-4ac > 0时,方程 才有实数根,这样b2-4ac的值就决定着方程根的情况。 一般地,式子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2++b*+c=0 (a尹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表 示它,及=b 2-4ac。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三种情况 (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一个实数根)。 (3)<0,方程没有实数根。 注意: =b 2-4ac只适用于一元二
9、次方程。 使用时,先要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后,才可求。 当=b 2-4ac。〉0时,方程才有实数根 2. 一元二次方程跟与系数的关系。 r 2,由求根公式得 若一元二次方程a*2+b*+c=0(a尹0)有实数根,设这两个实数根为 *=二 2 4( 2 4>0),令广 +:24, 此可得 1+2 这一结论可表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跟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的比的相 反数,两个根的积等于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的比,此结论称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应用: (1)验根:不解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跟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检验两个数是不是一元
10、二次方程的 两根。 (2)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个根及未知数系数。 (3不解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关于 卜 2的对称式的值。 (4一直方程的两根满足*种关系,确定方程中字母的系数的值 拓展: ⑴12+ 22= ( 1+ 2) 2-2 ⑵-T +^=_1+_2 1212 ⑶(1+a ) ( 2+a)= = 1+ 2+a( 1 + 2)+a2 ⑷ I 121=)2=2)2 4 1 2 (5) 以 卜2为根的一元二次函数(二次项系数为1)为 22-(1+2)*+1 2=0 典型例题: 1.已知关于*的方程*2-(2k-3)*+k+1=0有两个
11、不相等的实数根1、2 (1)求k的取值*围 (2试说明 1<0,2<0; 第三课时 二次函数函数巩固练习 一.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函数(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 (1)3*(*-1)=*(*+5) ( 2 ) 2*2-3=5* ( 3 ) *2-2y+6=0 (4 ) *'-7*+10=0 ( 5 ) (*-3) ( *+2)=6 ( 6 ) 4(*-3)+*(*-3)=0 . (7 ) (5*-1-2=0 (8) 3y-4y=0 (9) *-7*-30=0 (10 ) (y+2)(y-1)=4(11) 4*(*-1)=3(*-1)(12) (2*+1-25=0 (13) 2-4a*=b 2-4a2(14) *+^5*=31(15) (y+3)(y-1)=2 36 (16) &-(a+b)*+b=0(a 尹 0) ( 17 ) 3*2+(9a-1)*-3a=0 (18 ) *-*-1=0 ( 19 ) 3*2-9*+2=0( 20 ) *+2a*-b 2+a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