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观沧海,曹操,1,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绝句,律诗,词,曲,散曲,戏剧,小令,套数,(,唐,),(,宋,),(,元,),古体诗,乐府诗,(唐之前),2,乐 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留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做的诗,亦称“乐府诗”。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3,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乐府诗,4,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o,县人(今安徽省亳,b,州)。,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有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曹操,(155-220),5,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写作背景,6,读,诗歌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7,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d,n,sng zh,zi,曹操,c,ng,s,8,内容理解,9,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以:,连词,来。,何:,副词,多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代词,指大海。,以:,连词,来。,观沧海,10,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翻译:,11,诗歌赏析,12,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实写,虚写,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博大胸襟,13,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读,1,、,2,两句,说出观海地点。,3,、曹操,“,观,”,到了什么?(哪几句是他,“,观,”,到的景象?),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碣,石,归纳起来是:海水、海岛、海岸,14,4,、,“,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有什么不同?,5,、曹操观沧海是在什么季节?根据什么判断?,“,水何澹澹,”,是写风平浪静时;,“,洪波涌起,”,是写大风大浪。,秋季。根据,“,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可证。,15,作者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象的用意何在?,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以大海自比。,16,主旨归纳,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17,观沧海,赏析,全诗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18,小结:,本节课所学的观沧海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思想又很含蓄。,观沧海,小结作业,19,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曹操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曹丕,曹植,检查,20,2,、,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3,、,观沧海,一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观,实,虚,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1,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1,、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2,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答案:,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生机勃勃,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22,3,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意境。,答案:,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23,意 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24,意 境,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