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路巡检记录表正式版
电路巡检记录表
日期
配电箱箱体是否正常
漏电保护是否正常
线路是否正常
检查人
备注
表B3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验收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项目部)
项目负责人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1
施工组织设计
1、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
2、作业前对作业班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
外电防护
1、搭设外电防护设施应编制专项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应有专人监护。防护设施应符合
规范要求,并设警示标志
2、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不得施工、建造临时设施或堆放材料物品
3
接地与接零防
雷保护系统
1、施工现场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
2、工作零线(N)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必须由电源进线重复接地处引出
3、电气设备应按规范要求接保护零线(PE)。
4、保护零线严禁安装开关,熔断器或通过工作电流。
5、系统工作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每条线路重复接地不少于3处,接地电阻值不大
于10Ω
6、接地体不得使用螺纹钢,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线采用2根及以上导体做电气连接
7、现场起重机械、脚手架、升降机等,按规范采取防雷措施
8、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PE线必须做重复接地
4
配电箱与开关箱
1、配电系统必须采用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
2、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配电箱、开关箱采用的材料、电器元件,应符合规范要求
3、配电箱应分别安装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进出线中(N)、(PE)线必须通过端子板连接
4、箱体安装位置、高度、周边环境应符合规范要求,配电箱应门锁齐全,并有防雨措施
5、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大于30米、开关箱与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米、箱体结构、箱内电器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并设置系统接线图和分路标记。
6、总配电箱与开关箱内电气应具备可视断电点,电源隔离功能,短路、过载保护功能,漏电保护功能
5
漏电保护器
1、漏电保护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选型应匹配
2、开关箱用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潮湿或腐蚀介质场所应采用防溅型产品,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3、总配电箱应设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与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
6
配电线路
1、线路截面应满足负荷要求。线路及接头应能满足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要求。
2、线路的设置、材料及相序排列、档距、与邻近线路或固定物的距离符合规范要求。
3、电缆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并符合规范要求。严禁沿地面、脚手架、树木等敷设
4、室内明敷主干线距地高度不应小于2.5m
7
现场照明
1、照明用电与动力用电分设,不得混用。电压为220V的照明设施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照明灯具金属外壳需作保护接零(PE)
2、手持照明灯和特殊场所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安全隔离变压器
3、使用环境、电压等级、照明器具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
4、灯具与地面、易燃物之间的安全离距,及线路架设应符合规范
5、施工现场按规范要求配备应急照明
8
配电室
1、配电室建筑耐火等级应达到三级,配电柜与建筑物间距符合规范要求、并应配备适用于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2、配电室布置及仪表电器原件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3、配电室应设警示标志、工地供电平面图和系统图;备用发电机组与外电路进行连锁
4、按规范要求配电室应配备应急照明
验收
结论
结论及存在问题:
验收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验收人员签字
注: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表B3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月检查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项目部)
项目负责人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1
施工组织设计
2
外电防护
3
接地与接零防雷保护系统
4
配电箱与开关箱
5
漏电保护器
6
配电线路
7
现场照明
8
配电室
验收
结论
结论及存在问题: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电气
技术员
安全员
电工
监理工程师
(安全)
注:1、本表依据临时用电规范、施工现场检查标准检查。
2、检查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电气技术员)组织检查。表B38 电气线路及用电设备绝缘电阻检测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项目部)
仪表名称及型号
序号
用电线路及
用电设备名称
A-B
B-C
C-A
A-N
B-N
C-N
N-PE
测试 日期
测试 结果
结论
电气
技术员
安全员
检测人(电工)
监理工程师(安全)
注:1、本表由电工填写;线路绝缘电阻0.5 MΩ;绝缘电阻一类2MΩ;绝缘电阻二类7MΩ;绝缘电阻三类1MΩ;
引用标准:(JGJ46–2005) 9.6 手持电动工具。
2、每月检测一次。
表B39漏电保护器月检测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项目部)
仪表名称及型号
序号
总配电箱、开关箱控制回路及设备名称
受控设备功率(KW)
实测漏电保护器检测数据
漏电保护器选型及接线情况
检测日期
检测结果
漏电动作电流(MA)
漏电动作时间(s)
漏电保护动作可靠性(复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论
电气技术员
安全员
检测人(电工)
监理工程师(安全)
注:本表由电工填写。表B40 防雷接地及重复接地电阻月检测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项目部)
仪表名称及型号
接地类别
测试人
检测日期
季节系数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1.05
1.05
1
1.60
1.90
2.0
2.20
2.55
1.60
1.55
1.55
1.55
序号
测试接地体地点
实测电阻值(Ω)
季节系数
换算后实际电阻值(Ω)
规定电阻值(Ω)
检测结果
结论
电气技术员
安全员
检测人
监理工程师(安全)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电工填写。
1.规定电阻(Ω)为临时用电规范中规定的电阻值。
2.实际电阻值(Ω)为实测电阻×季节系数。
3.实际电阻与规定电阻对比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表B41 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设备调试工作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工作内容
安装拆除设备名称:
维修设备名称:
型号:
统一编号:
1、 巡检时间及处理问题记录:
2、维修、安装、拆除、设备调试工作记录:
记录人: 时间: 年 月 日
审核人: 时间: 年 月 日
本表由电工填写,审核人(电气工程师或设备管理人员)每旬审核一次并签字。
附件1:SVK光伏发电系统巡检及维护记录
SVK光伏电站巡检记录表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项目装机规模
并网电压
第一部分:光伏组件及固定支架检验
序号
巡检项目
巡检标准
巡检记录
1
光伏组件
组件是否松动
2
无破损或明显变形
3
组件有无灰尘及遮挡
4
固定支架
支架是否牢固、可靠,螺丝是否松动
5
支架固定处屋面做防水处理是否存在老化
6
防腐检查
防腐漆是否脱落
第二部分:线路检验
1
直流侧电缆
电缆连接是否松动
2
电缆是否老化、破皮
3
交流侧电缆
电缆连接是否松动
电缆是否老化、破皮
第三部分:交直流配电箱检验
1
外观检查
外观无破损、箱体无明显变形
2
箱内检查
箱内无碎屑或遗留物等
3
内部元器件
元器件无松动、脱落
4
开关分合闸检查
开关分合闸灵活可靠
第四部分:逆变器检验
1
外观检查
外观无划痕,柜体无明显变形
2
安装检查
安装牢固、可靠
3
电气连接检查
连接牢固,无松动
4
开关分合闸检查
开关分合闸灵活可靠
5
接地检查
需有可靠接地
6
人机界面检查
主要参数显示清晰明确
按键操作正常
第五部分:并网检查
1
逆变器并网检查
直流输入路数
直流电压(V)
交流电压(V)
瞬时功率(W)
交流频率(Hz)
逆变器自动保护动作
2
汇流箱检查
防雷器
3
熔断器
4
孤岛保护检查
电网侧电源失电后能够快速可靠断开
5
调度通信检查
数据传输是否正常,PC与逆变器是否连接
46
总发电量
记录并网至巡检日总发电量
巡检结论:
负责人: 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2光伏发电系统各个关键设备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记录
光伏发电系统各个关键设备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记录编号:
运维设备
运维项目
检测周期
检测结果
处理措施
检测人
日期
组件
光伏组件的定期检查及维修
每年两次
光伏组件的定期抽检测试
每两年一次
光伏阵列支架
光伏阵列支架的定期检查及维修
每年两次
汇流箱
汇流箱的定期检查及维修
每月一次
汇流箱的定期测试
每年一次
直流配电柜/交流配电柜
配电柜的定期检查及维修
每月一次
配电柜的定期测试
每年一次
逆变器
逆变器的定期检查及维修
每月一次
逆变器的定期测试
每年一次
变压器
变压器的定期检查及维护
每月一次
变压器的定期测试
每年一次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的定期检查及维修
每年一次
监测系统的定期测试
每年一次
接地与防雷系统
接地与防雷系统检查
每年一次
附件3事故处理记录单
事故处理记录单
编号: 年 月 日
设备名称
缺陷类别
缺陷内容
运行班组
发现人
待处理原因
处
理
措
施
处理结果
消缺人
消缺时间
验收人
附件4 关键设备更换记录
关键设备更换记录
电站名称
更换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型号
进场时间
更换时间
故障情况
压力管道巡线检查记录表
记录格式代码:
记录编号:
巡检时间
管道介质
编号
管道情况
维修措施
维修时间
维修人员
责任人
数字传输系统维护测试表
附表一
传输值班日志
传输科年月日星期
交班人签名
接班人签名
障
碍
处
理
记
录
栏
值班人
发现时间
障碍地点、原因
处理结果
影响范围
历时
处理者
1
2
3
4
5
6
交
接
班
内
容
此日志填写情况:
资料、仪表、工具齐全就位:
各种原始记录的填写:
监测中心有无告警:
值班室环境安全:
值班出勤情况
病假
(小时)
事假
(小时)
开会(小时)
附注:
附表二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不中断业务性能监测记录
局向排列
局向系统
传输科
日期
时间
监测人
机房
误码性能
告警记录
无人值守机房
环境告警
值班人
温度
湿度
ES
SEB
BER
10-3
10-8
信号丢失
线路码丢失
收AIS
LD
偏流
辅助告警
1
2
3
4
5
6
7
8
9
日期
时间
监测人
机房
误 码 性 能
告 警 记 录
无人值守机房
环境告警
值班人
温度
湿度
ES
SEB
BER
10-3
10-8
信号丢失
线路码丢失
收AIS
LD
偏流
辅助告警
10
11
12
13
14
15
30
31
分析
意见
审核
附表三
传输设备统计卡片
公司序号:
传输科
设备名称
安装时间
制造厂家
装设位置
局 向
备 注
电路板
名称
电路板编号
安装
位置
电路板
名称
电路板编号
安装
位置
电路板
名称
电路板
编号
安装
位置
1
10
19
2
11
20
3
12
21
4
13
22
5
14
23
6
15
24
7
16
25
8
17
26
9
18
27
设 备 测 试 参 数
测试项目
测试日期
测试结果
测试人员
备注
设 备 修 理 情 况
日期
发现
来源
告警
现象
障碍原因
及修理情况
新板
编号
修理
者
备注
附表四
传输网严重障碍记录表
填报单位:年月日
传输科
类别
原因分类
发现来源
发现者
发现时间
时分
阻断系统数
责任者
修复时间
时分
总历时
分
设备名称及制造厂家:
到达时间:
监测中心打印记录
障碍发生局所:
发生原因:
障碍信息内容:
障碍影响局向:
告警位置:
告警名称:
障碍设备位置:
障碍信息出现时间:
告警名称及位置:
障碍信息解除时间:
处理情况:如换板应写明板的名称及
编号
处理者:
主管意见:
注:总历时为障碍发生到处理结束的历时总和。
在处理完传输故障后要及时填写此表,并按表格要求逐项填写。
此表格填写完后2日内上报。
附表五
传输设备障碍月统计表
公司年月
填报单位:传输科
设 备
名 称
型 号/
厂 家
故 障
总 数
历 时
(分钟)
阻 断
系统数
全网实用2Mb/s系统数:
平均故障历时:分钟:
注:本报表要求上报每月数字传输网各种设备的障碍情况。
要求在每月的2日前将此表上报。
填报人填写报时间:
附表六
质量分析记录表
传输科年月日
时间
参加人
主持人
中心发言人
提出问题
分
析
意见
处
理
措
施
对
策
执行单位
检查执行情况
领导审查意见
附表七
数据制作记录表
传输科年月日
时间
数据类型
数据内容
操作过程记录
检查执行情况
制作人签名
领导审查意见
附录三
数字传输系统STM-1、VC-3、VC-4
的投入业务限值
本地网SDH数字传输系统STM-1的投入业务限值(配额0.2%)
配额
0.2%
2H
1D
7D
S0
S1
S2
S0
S1
S2
S0
S1
S2
ES
1
0
2
7
2
12
48
SES
0
0
0
0
0
0
1
STM-1
RPO;用于计算差错性能投入业务限值等的“参考性能指标,”其值为8%(ES)和0.1%(SES)
K=0.5 配额B=0.2%
T:测试时间,以秒为单位的次数,例如24小时86400次。
ES S0=RPO×B×T×K
=8%×0.2%×86400×0.5=6.9
S1=S0-2√S0 =1.65
S2=S0+2√S0 =12
SE S0=0.1%×0.2%×86400×0.5=0
S1=S0-2√S0 =0
S2=S0+2√S0 =0.25
STM-4、STM-16限值同STM-1
本地网SDH数字传输系统VC-3的投入业务限值(配额2%)
配额
0.2%
2H
1D
7D
S0
S1
S2
S0
S1
S2
S0
S1
S2
ES
0
0
6
32
21
44
227
SES
0
0
1
1
0
33
66
本地网SDH数字传系统VG-4的投入业务限值(配额2%)
配额
0.2%
2H
1D
7D
S0
S1
S2
S0
S1
S2
S0
S1
S2
ES
1
11
69
52
86
484
SES
0
1
0
3
6
VG-3
RPO:用于计算差错性能投入业务限值等的“参考性能指标,”其值为3.75%(ES)T 0.1%(SES)
VG-4的RPO为8%(ES)和0.1%(SES)。
K=0.5
配额B=2%
T;测试时间,,以秒为单位的次数,例如24小时86400次。
ES S0=RPO×B×T×K
=3.75% ×2%×86400×0.5=32.4
S1=S0-2√S0 =21
S2=S0+2√S0 =44
SES S0=0.1%×2%×68400×0.5=0
S1=S0-2√S0 =0
S2=S0+2√S0 =2.7
附录四
WDM系统光接口指标
表4.1 32 ×2.5Gb/s 通路 WDM系统主光通道参数(暂定)
单位
8×22dB
5×30dB
3×33dB
通路数
32
32
32
比特速率/通路的格式
STM-16
STM-16
STM-16
MPI-S和S’点的光接口
光发送端串音
dB
*
*
*
每通路输出功率
- 最大
- 最小
dBm
dBm
5.0(8.0)
0(3.0)
7.0
3.0
6.0
4.0
总发送功率
- 最大
dBm
17(20)
20
20
MPI-S点每通路信噪比
dB
>30
>30
>30
MPI-S点的最大通路功率差
dB
5.0
4.0
2.0
光通道(MPI-S - MPI-R)
光通道代价(BER=10E-12)
dB
2
2
2
衰减范围
-最大
dB
24
30
33
-最小
dB
22
28
31
色散
ps/nm
12800
12000
7200
反射
dB
-27
-27
-27
最小回损
dB
24
24
24
MPI-R和R’点的光接口
平均每通路的输入功率
- 最大
dBm
-17(-14)
-21
-25
- 最小
dBm
-24(-21)
-27
-29
平均总输入功率
- 最大
dBm
-5(-2)
-10
-13
MPI-R 点每通路最小光信噪比
dB
22
20
20
光信号串音
dB
-22
-22
-22
MPI-R点的最大通路功率差
dB
7
6
4
*: 待研究
()中的值为特殊情况下,8×22dB WDM系统光放大器的最大输出为+20dBm时的参数,其余的参数为8×22dBWDM系统光放大器的最大输出为+17dBm时的参数。
表4.2 32 ×10 Gb/s通路单纤单向WDM系统主光通道参数(暂定) G.652/G.655 光纤
单位
8×22 dB
6×22 dB
3×33 dB
3×27 dB
通路数
32
32
32
32
比特速率/通路的格式
STM-64
STM-64
STM-64
STM-64
MPI-S和S’点的光接口
光发送端串音
DB
*
*
*
*
每通路输出功率
-平均功率
DBm
+5.0
+5.0
+5.0
+5.0
- 最大
DBm
+6.0
+6.0
+6.0
+7.0
- 最小
DBm
+2.0
+2.0
+4.0
+4.0
总发送功率
- 最大
DBm
+20
+20
+20
+20
MPI-S点每通路信噪比
DB
>35
>35
>35
>35
MPI-S点的最大通路功率差
DB
4
4
2
3
光通道(MPI-S -MPI-R)
光通道代价
DB
2
2
2
2
衰减范围
-最大
DB
24
24
33
27
-最小
DB
22
22
31
26
色散
ps/nm
12800
9600
7200
6000
反射
DB
-27
-27
-27
-27
最大DGD
Ps
30
30
30
30
最小回损
DB
24
24
24
24
最大线路色散值(补偿后)
ps/nm
1200
1000
800
800
MPI-R和R’点的光接口
平均每通路的输入功率
- 最大
DBm
-16
-16
-25
-19
- 最小
DBm
-22
-22
-29
-22
平均总输入功率
- 最大
DBm
-2
- 2
-11
-6
MPI-R 点每通路最小光信噪比
DB
22
25
20
25
光信号串音
DB
20
20
20
MPI-R点的最大通路功率差
DB
6
6
4
5
注1:8×22dB、3×33 dB系统仅适用于采用带外FEC的WDM系统
注2:对于8×22dB光接口指标的应用,光缆偏振模色散PMD应小于0.5ps/sqrt(km)
表4.3 OSC监控通路的接口参数
监控波长
1510nm
监控速率
2Mb/s
信号码型
CMI
信号发送功率
(0- -7dBm)
光源类型
光谱特性
MLM LD
*
最小接收灵敏度
-48dB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