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基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桩的静荷载试验.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995970 上传时间:2025-04-16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桩的静荷载试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地基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桩的静荷载试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桩的静荷载试验(全面版)资料 5.40 20. 75 24. 19 23.41 13.93 S. Sl 0.61 5.95 7. 91 7.37 6.70 6.05 27. ~fUtHEflt, flt~ 800mm, 1J\fltA±~13t 15m, .±fffi 11 ~ 16, Eo = 20.00 X 104MPa, flt~rfH~t±5j13t C30, 5lfi't£m-s: Ec =3.00 X 104MPa o 5~AmfffiitHf7j(fnffi:iJ:n [Ii] xtf$:ffl".'i:tE m fffi ~119 s t 11Vfllstff {Y!~ 119 jJg ,*.±fffi1: .±fffi 15fJft B J!J 13t 7-J 50mm mit.: 0 0 (1 flt:5t~.ti00 119 ' t fJt ,t£9iE Io ; (2 flt~m~IXJUJJt EI; (3 ;litltffool19tv:EiZ~ €+, ffEiZ':l£ €-?HiU1g 100/-LE, 150/-LE, it.;f§EiZl19fft~~9iE Mo 28. B~'fJT]JUliiJ N ~ffiJ*8"Jiy;~M $;~,t£**, ep N=a+bM, tExt'fJTJJi 8"Jtff-5E ~, ~~~1J\~1m~llr: N (kN 500 750 1000 1250 1500 M (MPa 10.2 14.9 20.3 25. 1 29.6 Jm3fo 20. 1f: w;j:l:k:&J:rf,&x;ff${fi]i, j1!!.~Et911illlZjJ/GJi*~:t&~*~jJt~1iEmEt9 1. ~:l:k:&jJt&ITff;fR A~1000 x 51iL 2 X 0.5-:-- (100 XL 5 =6. 67m2 0 21. 1f: ~f1ttL1$~~~Et93f~tv:lllZjJ jg: ~~,~jgR.ili~~.ITffm.±~tLlllZjJ (M~;~jg~f1t.ITffm.±~~~ffi@ jJ (MPa; i'k1gYi.±:fJctL5£lttjl1Em (MPa 0 {EImlllljJYi.±~,j:l±3fR~.~, «ImlllljJYi.±~,j:l±~~ (03SG409 ~JiUE~'L'Yi .±tn:tL5£lttjl1EmlllZ*ri.±~,L'I~*~, C80 * 1. 9 M~ 0 PHC B600 llO, ImlllljJf!15 18¢10. 7, Yi.±5£lt~~ C80, acr =apc + i,k = 6.84 +3.11X1. 9=12. 75MPa ~,j:1±Et9~.ITffm: Ao =A + (~s -1 Ap c =1C X (600~ -380 2 + (~: ~ ~ i~: -1 X 18 X 90 = 176232mm" ~;f:l±5¥:tL~Et93fR{ilf~JJI[itmllll1g : Ncr = acr X Ao = 2247kN 22. 1f: f2it., pgnumf!15§fH~~1:ttEt9il*j]o~:I: 1520kN o jJl~~ri.±ft5tajJf~jg 2530kN 0 tn:W:D~iJ\~Et9:&i*j]O~:l:jg *~5{~lif, 1520kN 0 23. 1f: 6Yo=3.34-0.99=2.35mm, 6H=4kN, 6Yo/6H=0.59mm/kN 0 jgft~*~5Wlif,llll.M1gft~~.Wlif{ilf~*~.,~~1gTm~iJ\~~*~~ ®~~~., ~~*.m&~;f:l±Et9ttWEt9ft.o 24. 1f: +:MJm 400kN, ,j:N.~ 100kN, ,j:N.~/GjHE1+:MJms~ 30%, lIR+:MJm 400kN jg7j(+If(JjJi!.{ilf~mitmo ~,j:l±5¥:*WJ*+{ilf~fpJtLEUl±/GftJq:3fRBt, *7j(+lliliJi!.{ilf~~IHtmEt9 ;f:l±*+*~jJt~UEmo 400XO. 8=320kN o 1i;f:l±7j(+*~jJt~1iE{~1g Nl 800X10 3 XIOX10 3 25. 1f: 6l=EA = 3X101o Xo. 4XO. 4 =1. 67mm o. 811lfp1g1i 320kN o 26. ~: ;f:l±:!ittmljJ*~%5t{fi~·., ;f:l±:!it+:MJtmln Q = (Q, +Qb/2, Q/A=E6L/L. Qb=2EAX&/L-Q, tP~~;lbl~3f:%, &=s, - St( - Sb +sw = 13. 52mm, A=3. 14 X 0.25 X (600 2 -380 2 = 169246mnY, L=12+12+12=36m, t?:it., Qb=830kNo 27. 1f: (1 Io = Wo • d/2, Wo 0 = ~~[d2 +2(ar: -lpgdg] , ~it., W o=0.0522m3 , 10 =0. 02088m4 (2 x;fmf!15ri.±;f:l±, EI=O. 85EcIo=532. 44MN· m 2 42 0 (3 i~I$TOO~atJJj\z1e &;=2+ -2~ = 250/12=0. 00025, tJ!;§rit.~1t bo =0.9 0.5 X 0.8+0.5=1. 53m, E c=3.00X10 4 MPa o 1fVjt±trLJj\z1e~ 100 fl E, ~OO[i!6*7f~. tJ!;§r~~ M=Ec 10 !:ic/bo =102. 4kN· mo 28. ~: flHg-5f;~'/1:@]Y37HJT, 9lUff M = 10. 2 + 14. 9 + 20 3 + 25. 1 + 29. 6 = 20. 02MPa 5 N =500 + 750 + 1000 + 1250 + 1500 = 1000kN 5 5 b =LMN = j~l ~ (Mj • - M(Nj - N LMM L...J (Mj-M i=l ~ - z = 12250 = 50.98 240. 308 a =N -bM = 1000 - 50.98 X 20.02 =- 20.62 N =50. 98M - 20.62 M =0. 02N +0.4 29. ~: (1 320X3XO. 8=768t, :fc-T1WE~:fc1JO~:I: 700t o 3 it=fJTrma9~%, ~]~;f§IPJ, itJ1To (2Yj = ajXj +bj,yz = a2XZ +bz 'Y3 = a3X3 +b3 , (Yz - bz / az ,X3 = (Y3 - b3 / a3 ~ 3 0 9ltl Xj = (Yj -bl/al'xz = aj it =f JT rm 3+ 11* I fio 81, x = XI + Xz + X3 , Y = YI = Yz = Y3 , X = (YI - bl / +(Yz-bz/az + (Y3 - b3 /a3 = Y (aZ a3 + aja3 + ajaZ /alaZa3 +alazb3 / alaZ a3 ~B9al~dl:j: (a2a3bj + aj a3bZ al = 0.0213, az = 0.0225, a3 = 0.0206, bj = - 0.70, bz = 0.53, b3 = 0 -0. 481~Al:A1~: x=139. 94y+32. 61- y=O. 007146x-0. 233 (3 it~tl:lX;JMa9rmffOO:: f;lf~ (1<;,, 3 i1=fJTrm3+1I*1Jo~a9fiii~-Ef:fJtil:k*:1Jl'i: y=O. 007146x-0. 233 lmffii (MPa f;lf~ (kN 0 711Jffii (MPa 2000 3000 14.06 21. 21 5000 7000 35.50 49. 79 I 43 地基基础部分习题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些基础形式属浅基础( ) A沉井基础 B扩展基础 C地下连续墙 D地下条形基础 E箱形基础 答案:BDE 2 下列钢筋混凝土基础中,抗弯刚度最大的基础形式是( ) A柱下条形基础B十字交叉基础C箱形基础D筏板基础 答案:C 1、以下基础形式中不需要按刚性角要求设计的是( )。 A.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B. 墙下条形砖基础 C. 毛石基础 D.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2、以下属于扩展基础的是( )。 A.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B.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C. 毛石基础 D. 墙下条形砖基础 3、对无筋扩展基础要求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是因为( )。 A.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 B.限制基础底面宽度要求 C.地基承载力低 D.材料的抗弯抗拉强度较低 4、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与( )因素无关。 A.柱网布置 B.边跨跨距 C.地基承载力 D.基础底板厚度 5、柱下条型基础梁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高度宜为柱距的( )。 A.1/6 B.l/3 C.l /10 D. l /2 6、各种型式的刚性基础的共同点在于( )。 A.均为墙下条形基础 B.均为柱下独立基础 C.均由砖、毛石砌筑而成 D.均由脆性材料组成 8、柱下独立基础发生冲切破坏是由于( )。 A.柱周边处基础高度不足 B.地基承载力不足 C.基底面积过小 D.基础材料抗压强度不足 9、以下破坏现象中,由于冲切而破坏的现象是( )。 A.基础底板被拉裂 B.柱子周边沿 45 。斜面拉裂 C.基础台阶处出现竖向裂缝 D.柱子与基础接触面被压坏 10、在计算( )时采用地基净反力。 A.基础底面尺寸 B.验算地基承载力 C.基础底板配筋 D.地基变形 11、对于p~s曲线上存在明显初始直线段的载荷试验,所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D (A) 一定是小于比例界限值;(B) 一定是等于比例界限值; (C) 一定是大于比例界限值;(D) 上述三种说服都不对 12、某建筑物基础底面尺寸为3m×4m,基础理深d=1.5m,拟建场地地下水位距地表1.0m,地基土分布:第一层为填土,层厚为1米,γ=18.0kN/m3;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层厚为5米,γ=19.0kN/m3,φk=22º,Ck=16kPa;第三层为淤泥质粘土,层厚为6米,γ=17.0kN/m3,φk=11º,Ck=10kPa;。按《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理论公式计算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其值最接近下列哪一个数值? B (A) 184kPa; (B) 191kPa;(C) 199 kPa;(D) 223kPa。 13. 某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宽9m,长20m,埋深=5m,地下水位距地表2.0m,地基土分布:第一层为填土,层厚为1.5米,γ=18.0kN/m3;第二层为粘土,层厚为10米,水位以上γ=18.5kN/m3、水位以下γ=19.5kN/m3,=0.73,=0.83由载荷试验确定的粘土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 =190kPa。该粘土持力层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D (A) 259kPa;(B) 276kPa; (C) 285kPa; (D) 292kPa。 14. 某矩形基础底面积为3.8m×3.2m,基底埋深在天然地面下1.5m,设计地面高出天然地面0.5m。已知上部结构传至基顶的竖向中心荷载为1250kN,地基土重度为18.0kN/m3。基底附加压力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D (A) 90 kPa;(B) 98 kPa;(C) 106 kPa;(D) 116 kPa。 15. 有一个宽度为3m的条形基础,在基底平面上作用着中竖向轴心荷载2400kN及力矩M。问M为何值时最小基底压力pmin等于零? B (A) 1000 kN m ;(B) 1200 kN m;(C) 1400 kN m;(D) 1600 kN m。 16. 矩形基础底面积为4m×3m,在基底长边方向作用着偏心荷载1200kN。当最小基底压力pmin等于零时,最大基底压力pmax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D (A) 120 kN m ;(B) 150 kN m;(C) 170 kN m;(D) 200 kN m。 17. 某构筑物基础4×3m,埋深2m,基础顶面作用有偏心荷载Fk=700kN,其偏心距eF=1.3,基底边缘最大压力pmax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C A.203.2kPa; B.212.1kPa;C.213.2kPa;D.217.4kPa. 18. 条形基础宽2m,基底埋深1.50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0m,基础底面的设计荷载为350KN/m,地基土分布:第一层土厚度为3米,天然重度γ=20.0kN/m3,压缩模量Es=12MPa;第二层为软弱下卧层,其厚度为5米,天然重度γ=18.0kN/m3,压缩模量Es=4MPa;扩散到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pz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B (A) 78kPa; (B) 89kPa;(C) 109kPa; (D) 143kPa。 20. 某条形基础上部结构荷重为F=160kN/m,经修正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100kPa,基础埋深为d=1m,条形基础最小宽度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C (A) 1.0m; (B) 1.5m;(C) 2.0m; (D) 2.5m。 21. 拟设计独立基础埋深为2.0m。若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226kPa。上部结构荷重N=1600kN,M=400kN-m,基底处Q=50kN。则经济合理的基底尺寸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B (A) 3.8m×4.6m; (B) 3.6m×3.2m; (C) 2.4m×3.2m; (D) 2.8m×2.6m。 22. 某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墙厚240m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部的轴心荷载N=360kN/m,弯矩M=25.0。条形基础底面宽度b已由地基承载力条件确定为1.8m,则经济合理的基础高度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B (A) 280mm; (B) 380mmm; (C) 480mm; (D) 580mm。 25、从下列论述中,指出表述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的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方法的正确概念: (A B D); (A) 对于软土,深度和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都可以忽略; (B) 深宽修正时,对于基础埋置深度的规定和按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时的规定一致; (C) 深宽修正时,对于基础宽度的规定和按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时的规定一致; (D) 深宽修正时,对于土的重度的规定和按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时的规定一致。 13.在下列情况 C 下,可认为群桩承载力为单桩承载力之和。 A. 摩擦桩或的端承桩 B. 端承桩或的摩擦型桩 C. 端承桩或的摩擦型桩 D. 摩擦桩或的端承桩 14.与灌注桩相比,预制桩具有 C 的优点。 A. 可采用很大的直径 B. 可采用很大的桩长 C. 桩身混凝土质量容易保证 D. 可以基岩作持力层 15.对承受偏心荷载的基桩(群桩基础),当 B 时,其承载力条件得到满足。 A. B. 和 C. D. 或 三、判断改错题(对者在括号内画“√”,错者画“×”并将错误的地方标出改正。每题2分,共12分) 1.无筋扩展基础的台阶宽高比是指基础的宽度与高度之比。 ( ) 2.现场荷载试验时,低压缩性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常由变形控制。 ( ) 3.在公式中,埋深d一般自室内地坪算起。 ( ) 4.持力层与软弱下卧层的压缩模量之比越小,应力扩散越快。 ( ) 5.横向受力的桩,当时,桩底的边界条件对桩身变形及内力影响较小。 ( ) 6.端承桩基础的承载力小于其单桩承载力之和。 ( ) 5.偏心荷载下的基础强度应满足Pmax≤1.2f,即偏心荷载下地基承载力提高20%。 ( ) 6.当地基上部土层较好,而下部埋藏有软弱土层时,最宜考虑采用桩基。( ) 3.计算基础内力时,基底的反力应取基底净反力。( ) 9.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中将要出现但尚未出现塑性区时的荷载。( ) 7.刚性基础设计时,必须进行基础本身材料强度验算。( ) 8.在地下水位以上应采用γsat计算土体自重应力。( ) 5.偏心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强度应满足Pmax≤1.2f,即偏心荷的地基承载力可以提高20%。( ) 9.浅基础的最小埋深为500mm。( ) 三、填空题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 2002 )根据 、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① 所有建筑物基础底面尺寸均应满足地基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即满足地基土体强度条件; ②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部分丙级的建筑物尚应进行 验算; ③ 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以及基坑工程,尚应进行 验算; ④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 验算。 3、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 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 组合,不应计人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4、无筋扩展基础通常由砖、石、素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砌筑而成。这些材料都具有相对较好的 性能,但其 强度却较低,因此,设计时必须保证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基础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5、基础埋置深度是指 距地面的距离。 1.确定地基承载力方法有 、 和 等几大类。 2.确定基础埋置深度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 和 。 3.按规范查得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当基础宽度大于_____米、埋深大于____米时必须进行修正。 4.在容许承载力按基础的宽度、埋深进行修正的公式为_____土的天然容重,为_______土的加权平均容重。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当基础宽度b ,埋深d 时,需对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进行修正,其修正公 。 6.在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或特征值公式中,、按 查表确定,取 取 。 7.地基基础变形验算中的变形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8.地基变形特征可分为 、 、 和 。 9.框架结构基础是以 控制变形的。 10.砌体承重结构基础是以 控制变形的。 11.高耸结构基础是以 和 控制变形的。 12.单层排架结构柱基是以 控制变形的。 1.桩基按承载力的性状可分为 和 两种。 2.受压桩又可分为 和 。 3.桩基按受力性能可分为 和 。 4.桩基按施工方法可以分成 和 桩。 5.砂垫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 和 。 6.砂垫层的主要作用是 、 、 和 。 7.用于处理软弱地基的换土垫层法,其厚度需经计算确定,从提高效果和方便施工出发,一般可取 米。 8.在地基处理方法中,当场地允许时采用 来处理厚度较大的砂土地基较为有效和经济。 11、基础按埋深,可分为 和 两类。 11、建筑物的地基分为 和 两类。 12、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施工,一般采用 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施工 。 13、钻孔桩施工时,一般用 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14、浅基础刚性角值与 有关。 15、基坑排水方法有 和 两种。 16、埋置护筒的方法有 、 和 。 17、清孔有 、 、和 等几种方法。 18、刃脚主要作用是沉井下沉时 ,同时也有 的作用。 19、建筑物的地基分为 和 两类。 20、基坑坑壁支撑方法有 、 、 、 。 21、预制沉桩主要采用打入法、振动法、静压法和 等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浅基础的类型及特点。 2、简述刚性基础设计要求。 3、选择基础埋深时应考虑哪些要求? 4、地基基础设计基本验算要求有哪些? 五、计算题 某场地土层分布及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如图7-1 所示,若在该场地拟建下列基础: ① 柱下扩展基础,底面尺寸为 2.6m×4.8m ,基础底面设置于粉质粘土层顶面; ② 高层箱形基础,底面尺寸 12m×45m ,基础埋深为 4.2m 。试确定这两种情况下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 二、计算题 1. 某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宽8.5m,长20m,埋深4m,土层情况见下表所示,由荷载试验确定的粘土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9kPa,已知地下水位线位于地表下2m处。求该粘土持力层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 地基土土层分布情况 层次 土类 层底埋深(m) 土工试验结果 1 填土 1.80 γ=17.8kN/m3 2 粘土 2.00 ω0=32.0% ωL=37.5% ωp=17.3% ds=2.72 水位以上 γ=18.9kN/m3 水位以下γ=19.2kN/m3 7.80 解:(1)先确定计算参数 因箱基宽度b=8.5m>6.0m,故按6m考虑;箱基埋深d=4m。 由于持力层为粘性土,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表,确定修正系数ηb,ηd的指标为孔隙比e和液性指数IL,它们可以根据土层条件分别求得: 由于IL=0.73<0.85,e=0.83<0.85,从规范表查得ηb=0.3,ηd=1.6 因基础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故持力层的γ取有效容重为: γ’=19.2-10=9.2kN/m3 而基底以上土层的加权平均容重为: (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本算例中容易出现如下错误: (1) 对持力层土层判定错误,采用了地下水位以上的容重计算; (2) γ未用有效容重计算,γm采用了持力层的容重计算; (3) 取宽度b=8.5m,未按6m考虑。 2、在某柱基础,作用在设计地面处的柱荷载设计值,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如图所示,验算持力层承载力。 解:(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因b=3m,d=2.3m,e=0.80<0.85,IL=0.74<0.85,查规范(GB5007-2002)表可得ηb=0.3,ηd=1.6。 基底以上土的平均容重: 地基承载力的深宽修正: (1) 基底平均压力 基底最大压力: 所以,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本算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1)基础自重设计值G计算错误,如采用 (2)上部荷载合力计算错误,如未计算水平力的作用; (3) 3、在某柱基础,作用在设计地面处的柱荷载设计值,埋深及地基条件如图所示 粉质粘土:,, 解: (1).计算地基承载力(先不进行宽度修正) 对e=0.85的粉质粘土,查表得,因此有 取减系数,有 取基底边长比为,则有 (2).验算荷载偏心距 基底处的总竖向力: 基底处的总弯矩: 故有满足要求 (3).基底最大压力验算 基底的最小边长为2.6m,故。 ,不满足要求 (4).调整尺寸 取 ,弯矩不变 , 满足要求 地基基础检测方案选用指南 项目 检 测 方 案 规范依据 预制 管桩 方案一 低应变法: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工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每柱下承台不少于1根。 JGJ106-2003第3.3.4条 单桩静载试验: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每柱下承台不少于1根。 JGJ106-2003第3.3.5条 方案二 低应变法: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工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每柱下承台不少于1根。 JGJ106-2003第3.3.4条 高应变法: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 JGJ106-2003第3.3.6条 方案三 高应变法:不应少于总桩数的8%,且不得少于10根。 DBJ15-60-2021第3.3.6条第3款 混凝土灌注桩 方案一 声波透射法:100%。 GB50007-2002第10.1.7条 DBJ15-60-2021第3.3.4条 单桩静载试验: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 GB50007-2002第10.1.8条 DBJ15-60-2021第3.3.5条 方案二 声波透射法:100%。 GB50007-2002第10.1.7条 DBJ15-60-2021第3.3.4条 钻芯法: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JGJ106-2003第3.3.7条 DBJ15-60-2021第3.3.4条 方案三 低应变法:100%(当桩径较小且长径比较大,不宜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 DBJ15-60-2021第3.3.4条 单桩静载试验: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 DBJ15-60-2021第3.3.5条 方案四 低应变法:100%(当桩径较小且长径比较大,不宜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 DBJ15-60-2021第3.3.4条 高应变法: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 DBJ15-60-2021第3.3.5条 方案五 低应变法:100%。 DBJ15-60-2021第3.3.4条 钻芯法: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JGJ106-2003第3.3.7条 DBJ15-60-2021第3.3.4条 抗拔桩或水平受力桩 除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外,还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或单桩水平荷载静载试验: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DBJ15-60-2021第3.3.9条、第3.3.10条 天然岩石地基 方案一 钻芯法:不得少于6个孔,每孔芯样截取一组三个芯样试件。 DBJ15-60-2021第3.2.4条 方案二 钻芯法:不得少于6个孔。 DBJ15-60-2021第3.2.4条 岩基(或平板)载荷试验:不应少于3点。 DBJ15-60-2021第3.2.4条 天然土地基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或(和)标准贯入试验:每200 m2不应少于1个孔,且不得少于10孔,每个独立柱基不得少于1孔,基槽每20延米不得少于1孔。 DBJ15-60-2021第3.2.6条 平板载荷试验:每500m2不应少于1个点,且不得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抽检数量。 DBJ15-60-2021第3.2.5条 换填 地基 方案一 分层进行压实系数检测(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触探或标贯等):   对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环刀法、贯入仪、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对砂石、矿渣垫层可用重型动力触探检验。并均应通过现场试验以设计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标准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压实系数也可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或其它方法检验。 采用环刀法检验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检验点数量,对于大基坑每50~100m2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点。采用贯入仪或动力触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4m。 JGJ79-2002第4.4.1、4.4.2、4.4.3条 载荷试验:每个单体工程不宜少于3点;对于大型工程则应按单体工程的数量或工程的面积确定检验点数。 JGJ79-2002第4.4.4条 方案二 分层进行压实系数检测:对大基坑每50~100m2面积内不得少于1个检测点;对基槽每10~20m不得少于1个检测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检测点。 DBJ15-60-2021第3.2.6条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每200 m2不应少于1个孔,且不得少于10孔,每个独立柱基不得少于1孔,基槽每20延米不得少于1孔。 DBJ15-60-2021第3.2.6条 平板载荷试验:每500m2不应少于1个点,且不得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抽检数量。 DBJ15-60-2021第3.2.5条 预压 地基 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每200 m2不应少于1个孔,且不得少于10孔,每个独立柱基不得少于1孔,基槽每20延米不得少于1孔。 DBJ15-60-2021第3.2.6条 平板载荷试验:每500m2不应少于1个点,且不得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抽检数量。 DBJ15-60-2021第3.2.5条 强夯处理地基 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每200 m2不应少于1个孔,且不得少于10孔,每个独立柱基不得少于1孔,基槽每20延米不得少于1孔。 DBJ15-60-2021第3.2.6条 平板载荷试验:每500m2不应少于1个点,且不得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抽检数量。 DBJ15-60-2021第3.2.5条 强夯置换地基 圆锥动力触探等方法:总墩数的0.5%~1%,且不得少于3点。 DBJ15-60-2021第3.2.8条 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总墩数的0.5%~1%,且不得少于3点。 DBJ15-60-2021第3.2.7条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钻芯法: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得少于3根。 DBJ15-60-2021第3.2.8条 单桩静载试验: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得少于3根。 DBJ15-60-2021第3.2.8条 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总桩数的0.5%~1%,且不得少于3点。 DBJ15-60-2021第3.2.7条 基础 锚杆 抗拔试验: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DBJ15-60-2021第3.3.11条 注:JGJ106-2003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003版,DBJ15-60-2021为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2021版, GB50007-2002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02版,JGJ79-2002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002版。 注: 2009年9月9日制 《地基基础》复习提纲 1、挡土墙就其结构形式可分为重力式、悬臂式和扶壁式等。 2、若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平缓则表示土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 3、结合水根据水与土颗粒表面结合的紧密程度可分为吸着水(强结合水)和薄膜水(弱结合水). 4、地基的剪切破坏分为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三种模式。 5、软土地基包括淤泥及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其他高压缩性土。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孔隙水压力会使土体产生体积变形。 7、土粒质量与同体积4℃水的质量之比称为土粒相对密度. 8、位于基础底面下的第一层土称为持力层。 9、工程中常把Cu>10的土称为级配良好的土。 10、采用搓条法测定塑限时,土条出现裂纹并开始断裂时的直径应为3mm 11、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浅层处理宜采用换填法。 12、土的抗剪强度室内测定方法主要有直接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现场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 13、无粘性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是s1 = s3 tan2(45°+ f/2) s3 = s1 tan2(45°- f/2) 14、影响黏性土性质的土中水是弱结合水。 15、地基的变形可分为压密阶段、塑性变形阶段、破坏阶段三阶段。 16、常用的挡土墙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锚杆式、及锚定板式和加筋挡土墙等。 17、在三种土压力中,位移最大的是被动土压力,土压力值最小是主动土压力。 18、土颗粒中的矿物成分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9、土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