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露天采矿概论,主讲人:周伟,电话:,13815314985,Email:,zhw19820624,联系方式:,1,露天开采规模与矿石质量,间断生产工艺系统,连续、半连续及倒堆开采工艺系统,露天开采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露天开采程序与开拓运输系统,露天开采设计及经济评价,露天采矿概论,露天开采总论,2,第一章 露天开采总论,第一节,.,
2、露天开采的特点及发展,露天开采的特点,露天开采的特点是,采掘空间直接敞露于地表,为了采出有用矿物,需将矿体上覆的土岩及部分周围的岩石剥离掉,通过露天沟道线路系统把矿岩运至地表,。,围岩,围岩,矿体,采空区,3,优点:,(,1,),生产规模大、效率高;,(,2,),露天开采成本一般比矿井开采成本低;,(,3,),回收率高,可顺便采出伴生矿物;,(,4,),木材、金属、电力等材料消耗少;,(,5,),作业安全、劳动条件好,能开采易燃、,多水、高瓦斯矿床,;,(,6,),矿山基本建设周期短,投产及达产快。,(,7,),易于环保、易于治理,.,露天采矿概论,2.,露天开采的优缺点,4,一,.,露天开采
3、的特点及发展,缺点:,(,1,),破坏和占用大量的土地和耕地;,(,2,),需大型设备多,投资较高;,(,3,),气候条件影响较大;,(,4,),要求矿床覆盖层薄和矿层厚,否则基建,剥离量过大;,(,5,),对环境污染较严重。,2.,露天开采的优缺点,5,一,.,露天开采的特点及发展,3.,露天开采的发展,3.1,国内外露天开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据统计,全世界固态矿产(包括建筑材料)的年开采总量约为,11.6,10,10,t,,露天开采量约占,80%,。,据统计世界各类主要矿产中露天开采所占比重分别如下:,磁铁矿 78%,磷酸盐矿 87.5%,褐铁矿 84%,石棉矿 75%,锰矿 86%,褐煤
4、 84%,铜矿 90%,烟煤 25%,铝土矿 91%,建筑材料 100%,镍矿 45%,油矿 30%,我国主要矿床露天开采的比重如下,:,铁矿石 87%,有色金属矿石 50%煤炭 10%,化工原料 70.7%,建筑材料 100%,6,图 世界主要产煤国家露天开采产量占总产量比重对比图,7,4,、露天煤矿所占的比例,我国煤层出露的露头相对更少。所以,具备露天开采的比例相对较少。,此外,露天开采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初期投资偏大,民营企业几乎干不起,地方企业也不可能轻松投入。因此,我国露天煤矿所占的比例相对很小。上世纪末的,1998,年,我国露天煤矿的比重仅为,3.3%,,时至,2009,年,我国露
5、天煤矿的比例大约仅为,9%,。,8,一,.,露天开采的特点及发展,3.,露天开采的发展,3.2,我国露天煤矿的发展,我国露天煤矿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19501957,年,新建海洲露天煤矿,改扩建了抚顺、新邱露天煤矿,总体设计能力,720,万吨,/,年,,,1956,年在抚顺成立了露天开采技术研究所。这个阶段露天产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好。,9,(,2,),19581980,年,兴建了平庄、义马等,8,个露天煤矿,总体设计能力为,725,万吨,/,年,。,这个阶段“三边”政策、大跃进、文革,剥采失调,长期达不了产。,不良影响。,一,.,露天开采的特点及发展,3.,露天开采的
6、发展,10,一,.,露天开采的特点及发展,3.,露天开采的发展,(,3,),1981,年,2003,年,新建安太堡、霍林河、伊敏、元宝山、准格尔、安家岭等大型露天煤矿,对抚顺西露天煤矿、小龙潭露天煤矿进行了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国产露天矿设备不断发展,已生产出,千万吨级设备,。,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露天采煤事业发展迅速。,(,单斗,卡车),11,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80,年代以前绝大部分采用,单斗铁道工艺,,,后来,则多采用,单斗汽车,、,半连续,、,连续及综合工艺,,,并向这些发展、向综合性发展。,目前:,2000,万吨级;集中化综合化;剥离半连续;拉斗铲倒堆剥离;抛掷爆破技
7、术;端帮采煤。,第二讲 露天开采基本知识 一,.,露天开采的特点及发展,3.,露天开采的发展,12,第二讲 露天开采基本知识 一,.,露天开采的特点及发展,3.,露天开采的发展,3.3,现代露天开采的技术特征,(,1,)开采集中化,(,2,)开采工艺多样化,(,3,)规划、设计及生产管理计算机化,(,4,)矿用设备大型化、标准化,(,5,)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规范化,(,6,)开采条件、地质条件扩大化及恶化,(,7,)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8,)煤与电的结合、市场化,13,煤及煤矿床,产状与构造,煤的生成,围岩,-,沉积岩,岩层的产状,岩层的构造,煤层的赋存状况,煤田地质基本知识,14,岩
8、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从生成原因可将其分成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1,),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成为岩浆岩(又称火成岩),。,侵入岩、喷出岩、深成岩、浅成岩,。,(,2,),沉积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泥、砂、砾石)、各种有机物以及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在低洼的海洋、湖泊、沼泽等富水盆地中沉淀下来,逐层堆积,经过压实、脱水、胶结而形成的坚硬岩石,称为沉积岩,。,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物质在成分、性质、粒度、颜色、形状等方面不同,形成了分层的特征。上下两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层面,。,具有,层理,、,化石,特征,。,(,3,),变质岩,原生岩石(原来以
9、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地壳运动中受到高温、高压和外来物质的参与下,在结构、构造或某些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岩石,称为变质岩,。,煤田地质基本知识,15,煤田地质基本知识,二,.,煤及煤矿床,1.,煤的生成,煤,是埋藏在地下的一种可燃矿物,它是由古代的植物变成的,属于沉积岩,。,煤的生成条件,主要是,:,繁茂的植物,温暖的气候,延缓的地形加河流或湖泊的搬运,以及各种形式的地壳运动,。,(,1,),植物变成煤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泥炭化阶段,。,植物枯死,被水掩盖,水解与生化作用,失去结构,褐黑色物质(泥炭),第二阶段为,煤化阶段,。,地壳不断下降,覆盖层逐
10、渐加厚,压力与温度影响,逐渐失去水分,含炭量逐渐增加(碳化)。,碳化作用愈高,煤的水分和挥发份愈少,相对碳的含量愈多,煤的质量就愈好。,16,煤田地质基本知识 二,.,煤及煤矿床,1.,煤的生成,(,2,),煤层及成煤时期,:,煤层,泥炭和砂上石是交替沉积的,经过长期的变化泥炭形成了,煤层,,,砂石组成了,岩层,。,煤田,大面积含煤地带,。,煤田的形成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为了便于说明煤田的生成时间,常用,地质的历史年代,来表示。,时代,世 纪,生物演化特征,距今年,(Ma),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哺乳动物,出现人类,60,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鸟类和自行动物极盛,18560,古生
11、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由三叶虫发展到自行动物,520185,元古代,震旦纪,出现低级动物如藻类,520,以上,太古代,五台纪,无生物,1000,以上,地 质 年 代 表,我国主要成煤时期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第三纪,17,第一讲 煤田地质基本知识 二,.,煤及煤矿床,2.,围岩,沉积岩,在我国露天煤中遇到的岩石绝大部分为沉积岩,常见的有,石灰岩,、,泥炭,、,页岩,、,砾岩,、,砂岩,等,其主要特征为,:,石灰岩,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由均质石灰岩组成的露天矿边坡,一般较为稳固。但裂隙发育的石灰岩则易跨落,当地表水或地下水不断渗入,溶蚀后易形成,溶洞
12、引起塌陷,。,页 岩,是具有象书页一样薄层理的泥质岩,沿层理易裂开。煤系中页岩,往往含碳较多,形成黑色的,碳质页岩,。,页岩的硬度低,极易破碎,穿孔、爆破都较容易。,砂 岩,主要成分为石英及长石类矿物碎屑。砂岩按其颗粒大小分粗、中、细砂岩。因,胶结物,的成分不同(铁质、硅质、钙质、和粘土质),各种砂岩的硬度差别很大,。,粘土岩,常见于煤层底板,是一种硬度小的软岩石,具有吸水性,受水后可塑。这种岩石对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大。,18,煤田地质基本知识,三 产状与构造,1.,岩层的产状,岩层的产状一般用,走向,、,倾向,、,倾角,(,岩层产状三要素)来表示,。,走向,倾向,走向,岩层的层面
13、与水平面,的交线方向。,倾向,岩层面上垂直走向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向。,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其大小反映,岩层的倾斜程度,19,煤田地质基本知识 三,.,产状与构造,2.,岩层的构造,岩层的原始产状发生改变,原始形状受到破坏,统称为,地质构造变动,。,受构造变动后的岩层形态,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有三种基本类型,:,褶曲,、,节理,、,断层,。,(,1,),褶曲,沉积岩层在构造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出现一系列波状弯曲,褶皱构造,。,褶皱中的一个弯曲叫,褶曲,,,它的中心部分岩层称为,核,,,核的两侧岩层称为,翼,。(,侵蚀,)。,褶曲两翼地层倾向相背(凸形)的情
14、况称为,背斜构造,,,其褶曲顶部称为,背斜轴,;,褶曲两翼地层倾向相向(凹形)的情况称为,向斜构造,,,其褶曲底部称为,向斜轴,。,向斜轴,背斜轴,20,煤田地质基本知识 三,.,产状与构造,2.,岩层的构造,(,2,),节理(裂隙),岩层受力后 将产生变形,如果外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弹性变形时,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均遭破坏,出现,裂纹(断裂),,,有的大小不一、纵横交错,有的沿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相对位移,这些构造统称为,断裂构造,。,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纵横交错的裂纹,称为,节理,或,裂隙,。,节理对露天开采作业有一定影响。节理发育时,爆破能往往沿裂隙方向传布,产生大块。,露天边帮的岩石
15、中发育的节理,是影响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节理也是地下水赋存的有利条件。,21,(,3,),断层,断层也是地壳运动的产物。断裂后的岩层出现裂纹或破坏带,其两侧岩层发生相对位移,称为,断层,。,根据岩块相对位移的情形,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平推)断层,。,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当下降。,平移断层,上下两盘水平方向移动,没有垂直方向的移动,。,上盘,下盘,上盘,下盘,上盘,下盘,正断层,逆断层,平移(平推)断层,22,3.,煤层的赋存状况,煤层赋存状况是指,煤层数目、煤层间距、煤层厚度和倾角、埋藏深度、煤层结构、稳定性、煤质、地质条件
16、等。对露天开采影响比较大的是,煤层厚度,和,倾角,。,煤层厚度,从煤层的顶板到底版的垂直距离,。,总厚度,煤层群顶底版间的垂直距离。包括,其间所有煤分层和夹石层的厚度。,可采厚度,可以开采煤分层的总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在现有条件下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有利的煤层厚度。,23,通常可把煤层按厚度分为:,薄 煤 层,1 3.5 m,中厚煤层,3.5 8 m,厚 煤 层,8 m,以上,通常可把煤层按,倾角,分为:,急倾斜煤层,倾角,45,o,倾 斜 煤层,倾角,10,o,45,o,缓倾斜煤层,倾角,5,o,10,o,近水平煤层,倾角,5,o,24,露天采矿概论,第三节 露天开采的步骤,在赋存有地下
17、资源的地区,经过,普查,、,详查,、,精查,等不同的,地质勘探阶段,,,探明了矿床的,产状,、,构造,、,储量,等情况。经过矿区开发,可行性研究,、,矿区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等,设计阶段,,,寻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露天矿开发方案。设计被批准后,即可进行露天,矿区的建设,。,25,一个露天矿区的建设要涉及许多部门,如,铁道,、,电力,、,机械制造,、,民政,等。露天矿从建设到生产需经过下述主要,步骤,:,(,1,),地面准备,(,2,),矿体疏干,、,隔水和排水,(,3,),基本建设工作,(,4,),日常生产工作,26,台阶:,露天开采时,通常需要把矿岩划分成
18、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并保持一定的超前关系,在开采过程中各工作水平在空间上构成了阶梯状,每个阶梯就是一个台阶或称为阶段。台阶是进行独立采剥作业的单元体。,露天开采基本名词术语,27,露天开采基本知识,-12,水平,0,水平,+12,水平,A,h,A,1,2,4,5,3,台阶及命名,阶梯、下盘标高,台阶要素,(,1,),台阶上部平盘(上盘),(,2,),台阶坡顶线,(,3,),台阶坡面,(,4,),台阶坡底线,(,5,),台阶下部平盘,(,下盘),(,6,),台阶坡面角,(,7,),台阶高度,h,(,8,),采掘带宽度,A,28,(1)台阶上部平盘:是台阶上部的水平面;,(2)台
19、阶下部平盘:是台阶下部的水平面;,(3)台阶坡面:台阶倾斜的面;,(4)台阶坡顶线:为台阶上部平盘与台阶坡面的交线;,(5)台阶坡底线:为台阶下部平盘与台阶坡面的交线;,(6)台阶坡面角:为台阶坡面与台阶下部平盘水平面之间,的夹角;,(7)台阶高度:台阶上部平盘与下部平盘之间的垂直距离,台阶的命名通常是以该台阶的下部平盘(装运设备站立平盘)的标高来表示,。,台阶组成要素如下:,29,名词术语,A,B,D,C,E,F,露天矿场构成要素,露天矿场要素,(,1,),露天矿场边帮,(,5,),平台,(,2,),工作帮,(,DF),(,6,),露天矿边帮(废止)角,(,、,),(,3,),非工作帮,(,
20、AC,,,BF,)(,7,),工作帮坡角,(,),(,4,),工作平盘,(,8,),露天矿场最终境界,30,名词术语,采掘带,:开采时,将工作台阶划分成若干条带逐条带顺次开采,每一条带叫采掘带。,非工作帮,:由结束开采工作的台阶平台、坡面和出入沟底组成的露天矿场的四周表面称为非工作帮或最终边坡。,位于矿体下盘一侧的边帮叫,底帮,,位于矿体上盘的一侧的边帮叫,顶帮,,位于矿体走向两端的边帮叫,端帮,。,工作帮,:正在进行开采和将要进行开采的台阶所组成的边帮。,最终帮(边)坡角,:通过非工作帮最上一个台阶的坡顶线与最下一个台阶的坡底线所作的假想斜面叫非工作帮坡面或最终帮坡面。最终帮坡面与水平面的夹
21、角叫最终帮(边)坡角。,31,名词术语,工作帮坡角,:通过工作帮最上一个台阶的坡底线与最下一个台阶的坡底线所作的假想斜面叫工作帮坡面。工作帮坡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工作帮坡角。,最终帮坡面与地表的交线为露天矿的,最终境界线,。最终帮坡面与露天矿场底平面的交线为,底部周界,。上部最终境界线与下部最终境界线所在水平的垂直距离为露天矿场的,最终深度,。,32,33,第四节 露天开采生产工艺系统,露天矿生产工艺各环节所使用的设备是有联系的。我们用“,工艺系统,”一词来反映采、运、排各环节所用,设备的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露天矿采剥工作中各环节所采用的设备和组成的工艺系统绚丽多姿。虽则如此,绝大
22、多数矿山所采用的工艺设备类型有一定的规律性,初步可归结为如下的露天矿生产工艺系统分类:,露天采矿概论,34,露天采矿概论,主要工艺系统分类,序号,工艺系统名称,各环节的主要设备,采掘、装载,运 输,排土,1,间断工艺系统,单斗机械铲,拉,斗铲,前装机,推土机,铲运机,露天采矿机,铁道运输,(,准轨及窄轨,),汽车运输,箕斗,矿车提升,(,下放,),运输,溜井,(,溜槽,),运输,铲运机,汽车(胶带),单斗铲,推土犁,推土机,前装机,铲运机,2,连续工艺系统,轮斗铲,链斗铲,胶带运输机,运输排土桥,胶带排土机,3,半连续工艺系统,轮斗铲铁道推土犁,单斗铲移动破碎机胶带排土机,单斗铲汽车半固定、固
23、定破碎机胶带排土机,4,倒堆工艺系统,剥离:剥离挖掘机直接倒堆,剥离挖掘机和倒堆挖掘机配合作业,采矿:单斗、轮斗铲相应运输设备,5,水采工艺系统,水枪,采砂船,泥泵管道,水力排土,35,36,露天开采生产工艺系统,37,四,.,露天开采生产工艺系统,38,四,.,露天开采生产工艺系统,半连续工艺系统,1,露天采场;,2,工作面胶带输送机;,3,钻机;,4,移动式破碎机;,5,机械铲;,6,大块;,7,破碎大块重锤;,8,干线胶带输送机;,9,排土场;,10,排土胶带输送机;,11,卸料车;,12,悬臂排土机,39,40,四,.,露天开采生产工艺系统,间断工艺系统,其主要优点是:适应性强,可适 用于各种矿床赋存条件。世界上多数国家广泛使用,在我国及苏联采用较多。,连续工艺系统,是采掘工艺的发展方向,具有一系列优点。但其对矿岩性质有严格要求,目前多用于无需爆破即可挖掘的松软岩石。,倒堆工艺系统,因取消运输环节因而具有许多优点。但仅适于矿层成水平和缓倾斜埋藏、覆盖层不厚的条件下,故应用范围很有限。,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