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七年级下中图版第一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教学设计(全面版)资料第一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3.理解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5.了解怎样保护土地资源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看P12图A,让学生说出A、B、C、D四个地方分别应发展什么农业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引导学生读P13图B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草地、森林、耕地、大陆水域、其它(沙漠、戈壁、石山等)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引导学生读P1
2、3表格及P14图C内容,得出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记住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的排名)山地多、平地少后备资源不足,且分布偏远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的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引导学生读P15图D-H,说说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记往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南北方的农作物;横断山区的特点让学生重点阅读图F,记住400mm和800mm等降水量线、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的分布及三大林区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的概念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引导学生读P16图I,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西北和东南两部分东南部
3、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水稻;北方:小麦、棉花掌握各种农业的分布区域4.指导学生完成P17填表第二课时内容: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做P17探索实验,引出对土地的破坏二、读P18图J-L,说出人们是怎样破坏土地的,认识破坏土地带来的后果,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三、阅读文本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说出保护耕地的措施2.说出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3.看图M、N记住图中内容及人物四、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
4、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1.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读图2.11可知: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2)半球的海陆分布从上图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我们
5、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为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
6、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为亚欧的交往竖起了一块路标。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及现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并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15世纪末,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理大发现。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上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2.七大洲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隔成几块
7、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名称概念举例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台湾岛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朝鲜半岛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洲亚洲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2)七大洲的名称:大洋洲:顾名思议,为“大洋中的陆地”;澳大利亚意为“南方的大陆”。亚洲:亚细亚洲的简称。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在古代地中海人的语言中,意为“西方日落之地”。非洲:
8、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源自古希腊文,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美洲: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后,人们就以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3)七大洲的分布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和亚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注:世界最大洲亚洲;世界最小洲大洋洲。(4)主要大洲的
9、分界线: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欧非两洲:直布罗陀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4.四大洋(1)海、洋、海峡的概念:名称概念举例洋海洋的中心部分太平洋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黄海海峡沟通两个洋或海之间的狭窄水道台湾海峡(2)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大洋的位置是相对于大洲而确立的,如上面东西半球图所示。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四大洋中跨
10、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3)四大洋的面积比较:由大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热点考点聚集命题方向本节选择题主要考查大洲、大洋特点及界线、大洲、大陆等概念。读图分析主要考查大洲、大洋及界线在图上填出。此外,经纬网图、气候。资源等章节都能捎带考查本节内容【例1】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跨纬度最广的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七大洲的经度范围和纬度范围。南极点位于南极洲,所有的经线都要经过南极点,也就是南极洲要跨所有的经度,它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自南端到北端所跨纬度在七大洲中最多,所以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答案:南极洲 亚洲金钥匙:跨经度
11、最广的大洲和大洋,都位于极点附近,跨360度。【例2】一架飞机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州起飞,沿北回线向西绕地球一周,依次经过哪些大洲和大洋?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洲的概念。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是一个相对概念,具体分布不多重复。解本题还应注意本题的已知条件,即从广州出发,沿北回归线,向西环绕一周,所经大洋和大洲等注意大洲既包括大陆,也包括其岛屿部分。答案:依次为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金钥匙: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必须以分布图为依据。这样形式的题,必须头脑中形成它们的空间分布,才依据要求逐步解决。典型例题剖析【例1】被
12、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剖析:此题考查的知识,依然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解本题的关键是亚、欧、北美三大洲都濒临的大洋是哪一个?此题易错选B大西洋。而濒临大西洋的只有欧洲和北美洲,濒临太平洋的只有亚洲和北美洲,濒临印度洋的只有亚洲。 答案:D金钥匙:换角度来考虑,多方位去观察。【例2】 读图2.1-9,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有 、 、 、 ,被赤道横穿的大陆有 、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洲的位置。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也可以说这四个大洲地跨南北两半球,大洲和大陆是有区别的,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大陆和它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
13、洲。赤道虽然穿过亚洲和大洋洲,但不是穿过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而是穿过亚洲和大洋洲岛屿。被赤道横穿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答案: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南美洲;南美大陆 非洲大陆【例3】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如图2.110所示)回答:(1)填写出下列名称:大洲:A ,B ,C 。大洋:D ,E ,F 。(2)写出大洲分界线名称:山脉:a ,e 。河流:b 。运河:f ,g 。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读图题,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在两半球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并能识别各大洲轮廓和面积的大小。为便于掌握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可把大洲的分布落实到半球上
14、如南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欧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太平洋介于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呈近圆形;大西洋呈“S”型;印度洋全部在东半球,向南敞开;北冰洋在亚、欧、北美之间,面积最小。答案:(1)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北冰洋 大西洋 太平洋(2)乌拉尔山 大高加索山 乌拉尔河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创新例题点拔【例】读图2.111,回答:(1)A 洲,B 洲,C 洲,D 洲。(2)E 洋,F 洋,G 洋。(3)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大陆的轮廓和附近的岛屿,大洋的宽度、地球的方向
15、来综合判断。答案:(1)南美 非 大洋 南极 (2)大西 印度 太平 (3)顺时针标金钥匙:我们一般所看到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多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在这样的地图上,相信很多同学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各大洲和大洋。但换个角度,如以南极或北极为中心的南北半球图上,有些大陆和大洋的形状不完整,且由于绘图方法的不同导致熟悉的轮廓发生变形,这时再去分辨大洋和大洲就增加了难度,所以平时要习惯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观察、分析地理事物。学用方法指导1.从本章开始学习世界地理,在学习中会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地理事物名称及空间分布知识。如何准确、牢固地记忆众多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分布?有效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读图进行形象记忆,以逐
16、渐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2.运用归纳法,理清主要知识点:(1)海陆分布七分海洋:海洋主要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面积最大的大洋为太平洋,最小的为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三分陆地: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面积最大的陆地为亚洲大陆,最小的为澳大利亚大陆。(2)大洲、大陆和大洲的分布六块大陆七大洲四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北美大陆、亚欧大陆欧洲、北美洲北冰洋全部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南极洲跨南北半球南美大陆、非洲大陆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印度洋全部位于西半球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美洲跨东西半球亚欧大陆、南极大陆欧洲、北美
17、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学习效果评估一、选择题1.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陆地面积为海洋面积的两倍多B.全球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四大洋,它们彼此相通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位于五个大洲之间D.东半球上的陆地大于海洋,北半球上的海洋大于陆地2.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濒临三大洋,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B.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欧洲是全球七大洲中,惟一没有热带和亚热带的大洲D.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均为濒临三大洋的大洲3.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欧洲B.北美洲C.亚洲D.南美洲4.巴拿马
18、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A.太平洋和 印度洋B.印度洋和大西洋C.大西洋和太平洋D.北冰洋和太平洋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6.赤道横穿哪些洲的大陆( )。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大洋洲7.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8.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9.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的大洲是( )。A.南极洲B.非洲C.欧洲D.南美洲10.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A.南极洲B.欧洲C.大洋洲D.南美洲1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A.亚欧大陆B.美
19、洲大陆C.非洲大陆D.南极大陆12.四大洋中,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13.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B.大洋洲C.北美洲D.南极洲14.在地球表面,陆地所占面积最大的半球是(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 D.北半球15.七大洲中全部都在北半球的大洲有( )。A.亚洲B.南美洲C.欧洲D.非洲16.关于巴拿马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分界线B.建造在巴拿马国境内C.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D.是世界上开挖最早的人工河17.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台湾海峡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
20、陀海峡18.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捷径是(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红海D.马六甲海峡19.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所环绕的是(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南极洲20.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捷径是( )。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苏伊士运河21.濒临三大洋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欧洲22.世界最大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A.太平洋、欧洲B.大西洋、大洋洲C.太平洋、大洋洲D.太平洋、亚洲23.世界上海陆比例是( )。A.各占12B.23陆地区C.14海洋D.三分陆七分海24.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A.亚洲B.非
21、洲C.北美洲D.南美洲25.大陆伸地向海洋的部分是( )。A.岛屿B.海洋C.海峡D.半岛二、填空题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 %,而海洋占 。2.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北极和南极地区分别以 和 为主。3. 和它附近的 合起来叫做大洲。4. 洲、 洲、 洲和 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5. 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6.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洲和 洲。7.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 洲和 洲。8.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 洲和 洲。9.世界各大洲和大洋中,跨经度范围最大的分别是 洲和 洋。三、读图题1.读“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图(如图2.112),完成下列要求:(1)亚欧两洲之间是以
22、 、 和 一线作为分界线。(2)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狭窄水道是 ,它也是亚洲与 洲的分界线。(3)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4)海船从黑海驶向印度洋,依次经过 海峡, 海, 运河, 海。2.读东西半球图(如图2.113所示)回答:(1)既被赤道穿过,又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 、 。(2)既有阳光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 。(3)既被赤道穿过,又被极圈穿过的大洲是 。(4)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 (6)从赤道与0经线交点自东向西绕地球一周经过的大洲是 、 、 、 。四、连线题将下列地理界线与其相关的大洲连接起来:北美
23、洲和南美洲a.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 d.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c.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d.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e.白令海峡参考答案一、1B 2A 3C 4C 5D 6B 7D 8D 9A 10C 11A 12B 13D 14D 15C 16B 17B 18B 19D 20D 21A 22C 23D 24C 25D二、129 71 2北 海洋 陆地 3大陆 岛屿 4欧 亚 非 大洋 5海峡 6亚洲 南极洲 7亚 北美 8非 大洋 9南极 北冰三、1(1)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 (2)土耳其海峡 欧(3)苏伊士运河 (4)土耳其 地中 苏伊士 红2(1)非
24、洲 大洋洲 (2)亚洲 北美洲 (3)亚洲 (4)亚洲 大洋洲 (5)南极洲 亚洲 (6)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非洲四、c a b e d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答案:(1)海平面 (2)垂直 (3)闭和 (4)相等 (5)密集 (6)稀疏 (7)降低 (8)降低 (9)海拔低处 (10)海拔高处 (11)重叠相交 (12)平原 (13)海洋 (14)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辨误区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例11】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
25、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 689米 B9 003米C8 999米 D9 009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答案:C(2)等高线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析规律 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3)等高线地形图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如下图所示: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
26、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如下图(单位:米):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峰(山顶)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4)等深线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等深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深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判断海底的坡度大小。坡陡的地方,等深线
27、密集,坡缓的地方,等深线稀疏。【例12】 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A_,B_,C_,D_,E_。(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米。(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其原因是_。(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
28、者相对高度是200米。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一条等高线,海拔比A峰高。答案:(1)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2)200(3)B 此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4)M2.分层设色地形图(1)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样的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2)着色规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3)优点: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陆
29、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4)不同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特点:地形类型高度地面起伏状况高原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500米以上起伏大丘陵500米以下起伏和缓盆地不固定中间低,四周高平原200米以下起伏小【例2】 下列关于不同地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B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C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D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解析:A平原的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B丘陵海拔不是很高,一般在200500米之间C山地海拔高,起伏大D高原海拔高,起伏较小答案:B3地形剖面图(1)定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30、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2)优点: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高低起伏的状况。(3)绘制步骤如下: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如上图中的直线AB。确定比例尺:先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一致)与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再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一般与图上方向的等高距相等)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量出剖面线与不同等高线的相交点间的相对位置,并读出其海拔。在剖面图上画出相应的点,各点的水平位置及海拔必须与上一步所确定的点相对应。把各点连成圆滑的曲线,在曲线内画上阴影以表示地形起伏情况。【例3】 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
31、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Aa Bb Cc Dd(2)在图乙中画出图甲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解析:第(1)题,a点处于两座山峰之间,为鞍部;b点处等高线相交,为陡崖;c处等高线向高值凸,为山谷;d处等高线向低值凸,为山脊。第(2)题,画地形剖面图时注意A点海拔在400500米之间,B点海拔为300米,再按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完成即可。答案:(1)C (2)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2)山峰和盆地的等高线形状相同,都是闭合的曲线,但数值变化规律不同。山峰是“内高外低”,即越往里等高线的数值越大;盆地是“内低外高”,即越往里等高线的数值越
32、小。(3)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弯曲方向不同,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在山谷中经常发育河流,因此河流也是山谷的标志。(4)利用握紧的拳头记忆地形部位: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E陡崖。如下图:【例41】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起伏越大B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起伏越大C闭合等高线的中心一定是山顶D闭合等高线的中心一定是盆地解析: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起伏越小;闭合等高线应根据数值的变化特点,判断是山顶还是盆地。答案:A【例42】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有关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的地
33、形,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是山顶BB处是山谷,C处是山脊CD处为陡崖DE处为鞍部解析:AA处等高线闭合,越向中心海拔越高,是山顶B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是山脊;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是山谷CD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DE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答案:B5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1)等高线和地图基本要素的结合一般给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然后在图上要求计算两地的实地距离,判断各个地理事物的相对方向。这要求及时把地图的基本要素的知识迁移过来。根据等高线上的数值可判断海拔高低,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值是海拔,数值越大,该地的海拔越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是等高
34、距,也是两地的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疏密可以判断坡度陡缓根据等高线形态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2)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工程建设:修路、修水库、建大坝。点技巧 修建工程选址要考虑的条件修路一般选择坡度比较缓和的地方,水库一般选在地形较为封闭的位置,大坝一般建在盆地的出口处,这里地形狭窄,工程量小。生活相关:登山比赛,河流的流向和发育等。在登山的时候,要看具体情况,要求速度就选择陡坡,要求省力就选择缓坡。河流一般存在于山谷之中。城镇建设,工农业发展:选择城镇的位置应该在地形平坦、有河流流过、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农业也要靠近河流;建设自来水厂要选址在河流的上游;化工厂一般建在河流的下游,并且远离居民区。
35、例5】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地在乙地的_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_。(2)图中B点海拔是_米,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大于_米而小于_米。(3)甲、乙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_米。(4)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_(C或D)处。(5)如果在甲地拟建一座工厂,有人建议建化工厂,也有人建议建自来水厂。你认为哪个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答案及解析:(1)西南 自北向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2)600 200 400A点海拔不确定,在8001 000米之间,因此相对高度也只能是一个范围(3)750先量出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
36、计算得出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4)D小河存在于山谷中,图中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是山脊;D处向海拔高处弯曲,是山谷(5)甲地适合建自来水厂。因为甲位于城镇上游,水质清洁,污染少;建化工厂有可能污染城市水源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表格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是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2澳大利亚首都居民房屋朝阳的方向是 A东面 B西面 C北面 D 南面3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A.建筑业 B.汽车制造业 C.
37、钢铁工业 D.高新技术产业4. 澳大利亚西南部海岸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5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畜牧业生产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广人稀,适合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B.干旱、半干旱地区广,草场面积广大C.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分布有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D.海陆运输便利,有利于畜牧产品的出口6. 下列关于巴西城市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国城市的分布比较均衡 B.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带来许多问题C.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D.其首都已迁至沿海地区7澳大利亚国徽(右图)上的两种动物是 A考拉 袋鼠B袋鼠 鸸鹋 C鸭嘴兽 鸸鹋D河马大象8有关美
38、国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形以平原为主,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B矿产、森林、草原都很丰富 C国土都在温带和亚热带 D自然条件利于工农业,三面临海多良港9. 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是 A中国B日本 C美国 D英国10 美国的地形与下列哪个 相似,都分为西、中、东三部分。 A澳大利亚B俄罗斯C印度D日本11. 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地区生产专业化 机械化 生产规模化 农业人口比例高 A. B. C. D.12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是:A、麦哲伦海峡B、白令海峡 C、德雷克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13. 下列现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看不到的是A茂密的热带雨林,大象在其间戏水B在一望无际的热带草原,长
39、颈鹿吃着树梢上嫩叶C浩瀚的沙漠里,骆驼在散步D在冰天雪地里,成群的企鹅聚集在沿海地区14.在澳大利亚的发展中,目前成为其支柱产业的是: A服务业B农业C牧业D工矿业15. 美国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是A.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 B.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C.大致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增加 D.大致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减少16. 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是世界占有亚寒带针叶林面积最大的 B巴西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 之一 C巴西的农产品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D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造船、宇航、化工和汽车17.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些地区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40、是A、风力过大,吹走了表土 B、工业十分发达,污染严重 C、由于大量开发矿产,破坏了土地 D、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18. 巴西人最喜爱的运动有: A.足球 摔跤 B.摔跤 相扑 C.相扑 桑巴舞D.桑巴舞 足球19. 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是:A.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20. 右图是哪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A、东京 B、堪培拉 C、莫斯科 D、悉尼21. 有关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A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 B人口主要分布在乡村 C巴西利亚是该国最大的工业城市D热带雨林的大规模开发获得了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22. 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沙漠,是因为A陆地表面被白雪覆盖B陆地露出地表的部分是沙漠C风速太大D年平均降水量小23. 在南极地区,可能看到的现象有:6月份,太阳在南极大陆上空终日不落 插在极点的旗帜迎着西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