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体制研 究
摘要: 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 形成了数百亿个水保护系统,并最初建立了水保护系统,例如防洪,排水,灌溉, 供水和发电系统等。然而,该水利工程的相关管理与养护体制由来已久,随着时 间的推移,出现了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趋势,技术运营和维护的资金投入严重不 足。从而导致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程的 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 和养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管理和养护运行机制的建议,为黄河 公益性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字: 黄河 公益性 水利工程 管理体制 养护体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善和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为公共利益而 开展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实施和管理中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现存的水利工程 管理和养护运行模式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不能及时有效地养护和维修大量的公益性 水利工程。因而造成其使用效益逐年下降,不符合初始设计标准,同时增加了潜 在的安全风险。这对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会构成重大潜在威胁,一旦重大 洪灾来袭,由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体制运行不善,重大经济损失将不可避免。 为防止出现因为公益性水利工程完成后期管理和养护体制薄弱而导致的老化和失 修等问题,需要对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养护体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其自 身特点,构建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管理和养护体制。
管理与养护体制现状及现存的问题
1.2 管理与养护体制现状
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四大类工程,分别是提防工程,河道工程,水 闸工程和水库工程。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养护主要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负
责,它是水利部在黄河流域的派出机构。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在统一领导,分级分段管理下进行,黄委,省,市,县各级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 理组织。
黄委管辖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包括山东黄河、河南黄河、山 西、黄河小北干流陕西河务局,三门峡和故县水利枢纽管理局,陕西省、山西省 三门峡库区管理局,三门峡市黄河河务移民管理局等九个单位承担。库区的三个 办事处在行政上隶属于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由黄委负责。
作为长期计划系统的一部分,隶属于黄委的各种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多 年来已经形成了维修,预防,管理和运行的四合一管理体系。在水利工程管理中, 经理和维护人员都是上级管理人员和执行者。但由于缺乏外部竞争和内部压力, 缺少有效的强制和激励机制,其管理和养护工作进展不佳。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管理与维护分离的逐步实施,防洪与安全领域水利工 程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有计划地加以适应和补充,引入一批具有专 业知识和技术的毕业生来丰富黄河项目的维护,逐步使工程管理维护队伍年龄和 知识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1.3 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黄河基地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长期以来一直遭受制度不规 范,机制不活跃和资金短缺的困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 的建立,特别是在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水管理体制与当前政策之间的矛盾更 加明显。
1.3.1 管理和养护体制运行不灵活
长期以来,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一直是机构性的。缺乏外部竞争压力 的上级和高管常常相互交织,很难建立内部监督和激励机制。组织的类型不明确, 单位的内部事务和业务不清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治理事项 的发展。
作为长期计划系统和黄河治理实践的一部分,黄河委员会的基本管理部门创 建了一个将维护,预防,管理和运作集成在一起的管理系统,但在机构性质、职 能定位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 ,影响和制约了黄河治理事业的发展。首先, 组织类型不明确,“身份”与职能不兼容,公共机构难以执行水管理功能。其次, 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部门的职能相互制约,相互制约,难以分开。第三,黄河有 关部门的法人主体地位不清,难以依法管理,存在管理功能和法律地位不明确的 问题。
1.3.2 管理和养护费用不足
由于黄河上的水利工程是纯粹的公益工程,其管理带来的广泛收益中,主要 组成部分是社会收益。尽管黄河水利工程的保护范围总体上是明确的,但尚无关 于受益对象分类和绩效水平的法律计算方法。尽管近年来已经对该水利工程运营 和管理成本即防洪和维护成本的进行了年度计算,但是其依据尚未被国家临时方 法所认可。换句话说,尚未建立资金补偿输入,输出和消耗的财政机制。由于政 府对项目管理的投资,投资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导致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没有 长期,稳定和足够的资金来源。由于专业团队缺乏薪资保护,现有员工必须既产 生收入又管理和养护黄河。越来越多的人员被用来产生营业收入,这导致了项目 管理和营业收入之间的竞争。管理人员同时担任多个职位,导致人员不稳定,管 理团队不稳定以及无法专注于项目管理工作,这已经成为限制黄河公益性水利工 程管理工作发展的首要问题。黄河水利工程的长期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滑坡现 象,甚至发生在工程管理之外,严重影响黄河防洪安全。
完善管理与养护运行机制的建议
2.1 明确职能和责任,划分部门权限
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可以借鉴黄河基础设施管理法人 主体和责任制模式,以实现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功能明确,权利义 务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进一步明确黄河上级主管部门,基层水管理单位 和维修单位的职责和权力,以巩固水管理单位项目管理主体的地位
其中,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管理的总体管理,工作监控和协调。 服务于管理职位的决策和基层单位的项目管理。而基层水管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进行水资源保护项目的资产,安全,运营管理和运输管理,负责制定管理标准, 方法和系统,与维护方签订内部维护合同,监督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组织定期 和年度合同 项目管理检查。最后,维修单位主要负责按合同约定完成水利工程 的维修和养护工作。
2.2 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人员的思想认识
为了尽快满足水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需要增进对项目管理和维护保养人员 的思想认识,并更新其观念。现在,它已成为改革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各 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及时总结并传播将管理和维护分开的经验。广泛宣传深入 学习和热爱工作,可以使干部职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得很好,使各级领导干部 真正需要了解改革的精神,掌握改革的总体情况。使大批黄河在岗干部职工,特 别是在水管理部门,明确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方向和具体的改革措施,促使广大 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水管理单位应着重于单位管理职责,日常 管理,检查方法,评估标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维修养护公司应着重培训公 司的职责,施工程序,施工管理和维修技术标准。同时,应该规划,调整,补充 和引进人才,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维护团队。
2.3 多渠道筹措资金
毫无疑问,在黄河项目管理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分离之后,承担水利项目的管 理和运营任务如防洪工作的水管理部门纯粹是非营利的。由于财政资源有限,目 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只有加强综合管理才能弥补行政单位的资金缺口。因此, 水管理体制改革后,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该要加强水管理单位的综合管理活动。 只有大力推动广泛的管理业务,才能提供财政资源来满足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发 展和运营的资金需求。
结语
综上,研究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具 体表现为: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支持标准化整个运营流程和管理公益性水
利工程,提高管理运营效率,在管理公益性水利工程时提供有关机构框架,人员 等方面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可. 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体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5. [2]贾士强. 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 山东大学,2009. [3]郭楠祥. 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