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1、目的
当交付后的产品可能有批量的不适合(包括存在安全危害)时,能及时将有关 信息通知相关方,实施产品召回,并迅速完全地使有关产品得到控制,避免或降 低危害的影响。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任何已发出的不适合产品的信息传递和回收过程。
3、职责
3. 1 质量、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监视实施召回。
3.2 总经理负责召回计划的批准。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本程序的要求。
4、内容
4. 1 召回的时机
当公司存在受不合格产品影响的批次产品已经不在公司控制下时(如已经交 付),应启动召回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形都可能涉及待召回产品,触发召回 程序:
a)顾客的投诉(见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b)主管部门检查发现的不适 合的产品; c)媒体报告报告的不适合的产品或事件;
d)公司内部检查发现受不合格产品影响的批次产品已经交付(见不合格和潜在 不安全品控制程序);
e)其他的改变(包括技术、法律行规和____)影响到已交付的产品质量或安 全。
4.2 待召回产品的识别和评价
第1页共6页
a)食品质量、安全小组即产品召回小组,应监视与产品召回有关的信息。
b) 出现 4.1 于情形时,管理者代表应立即召开小组会议进行召回评审。必要 时,应要求最高管理者和法律顾问、各部门的其他主管参加。
c)召回评审的内容包括。召回原因;信息的来源,可信度;以往的产品安全 记录,危害程度;政府____部门的流行病学咨询记录;待召回产品的范围(包括产 品线和地理区域);是否启动紧急召回;一旦启动召回,还应制定召回计划明确召 回的方法、途径和召回产品的处理等。
d)只要可能,应对待召回产品对应的批次产品,甚至相邻批次的产品留样进 行复查,以证实是否不安全及其不安全的原因。其结果应作为召回评审的输入。 留样应保持到召回活动结束。
c)在有确切的信息支持时,召回的评审不应超过半个工作日。召回的产品识 别和评价之后,应编制成召回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正式启动。
4.3 召回的程序
必须考虑顾客(包括分销商及其顾客)、合作单位、公司内部单位(包括各部 门、分支机构和所有员工)、供方、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____ (包括媒体和 消费者____)。从乳品销售、制作采购的全流程各步骤追溯,寻找所有可能的相关 方。
合适方式可以是电话、传真、 ____ 、媒体公告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 编制《召回信息发布记录》。召回信息应编制成文件,如《产品召回公告》,内 容包括:
a)召回小组成员的信息,包括成员____, ____小时____ ,代表的部门和所承 担的职责。
b)召回产品的信息:召回产品名称,代号或批号,工厂名称,生产日期等; 召回的原因,召回产品分销的区域(包括地区、分销商名称和地址)
第2页共6页
c)产品召回的方法、途径和时间。
d)受召回产品的不合格影响的其他信息,如已使用待召回产品的后果和对 策,与召回有关的费用和赔偿。
a)应尽可能利用销售网络作为召回网络。应明确向公司或批发商报告的方式 如电话或传真等。
d)应保持从公司到批发商的接受召回产品的通道,并在召回信息予以明确。
c)每一批(或瓶)召回产品均应编制《产品召回登记表》予以记录。
a)召回产品在处理前应进行标识和隔离。
b)召回产品应作为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潜在不安全品)控制程序》规定 处理。应建立《不合格(潜在不安全)产品处置记录》,并注明为召回产品处理。
c) 当召回产品的处置方法为报废时,可由批发商在公司的监督下进行。
a)召回计划要求的产品全部回收并妥善处理完毕,表示该次召回活动结束。
b)召回活动结束后,召回小组应编制召回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召回 报告应包括召回的原因、范围和结果。
4.4 召回的公关
为了避免损害公众,公司应对公众的报道作好准备,并指定专人(管理者代表 或公司的公关人员)负责,以便恰当地向公众传达召回相关的信息。
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二)
作业指导书
1/3
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三)
1. 目的
规范不安全食品召回规范,防止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以及消费者食用。
第3页共6页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流出的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工作。
3.定义和简称
3. 1 召回。指公司对确认的已进入流通领域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 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4.职责
4. 1 销售部:负责召回不安全食品;
4.2 品管部:负责不安全食品的调查处理;
4.3 其他相关部门。配合执行。
5.工作程序
5. 1 需要召回的不安全食品包括:
5. 1.1 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 品;
5. 1.2 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5. 1.3 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 以标识,标识不全、不明。
5.2 本制度所称召回,是指公司对确认的已进入流通领域的不安全食品,通过 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 动。
5.3 当获知公司产品可能存在安全危害或接到当地政府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危 害调查书面通知时,公司品管部应立即组织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 估,如有必要可委托国家认可的产品检验机构,实施相关的技术检测。
5.3.1 食品安全危害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⑴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或标准的安全要求;
第4页共6页
⑵是否含有非食品用原辅料、添加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 品;⑶食品的主要消费人群的构成及比例;
⑷可能存在安全危害的食品数量、批次或类别及其流通区域和范围。
5.3.2 食品安全危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四)
作业指导书
2/3⑴该食品引发的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或引 发上述危害的可能性;
⑵不安全食品对主要消费人群的危害影响;⑶危害的严重和紧急程度;⑷危 害发生的短期和长期后果。
5.4 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结果确认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实施召回。
5.5 根据评估结果确认需要实施召回时,经品管部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宣布实 施召回;品管部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查找原辅料仓库、车间、成品仓库、运 输过程等各种环节的相关记录,确定受影响的产品数量、批号和去向。
5.6 确定受影响产品的范围后,经销售部通知经销商停止销售,通知消费者停 止消费。
5.7 品管部应根据危害产生的原因,会同销售、生产等部门,确定召回方式, 通知仓库、销售部实施召回。召回方式有:
5.7.1 对已经诱发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 至死亡的食品,公司应将受影响产品全部收回。
5.7.2 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 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的,通过加贴说明、发布告示等方式进行补救。
第5页共6页
5.8 销售部根据产品召回原因、受影响产品批次,用书面或邮件形式通知各相 关方在规定日期内实施召回;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对食品召回的实施进行监督与跟 踪。
5.9 当公司启动食品召回后,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当地政府和县级以 上监管部门报告。
5. 10 食品回收后的评估与处置
5. 10.1 品管部应根据各相关方反馈回来的反馈单,确认所需召回的产品是否 全部处于隔离状态。
5. 10.2 如未全部收回需召回产品,则根据危害风险程度通过媒介如报告、布 告、新闻等形式通知消费者,详细说明危害类型,迅速召回产品。
5. 10.3 品管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已进行隔离的产品组织再次评估,根据危 害等级、运输成本和货物价值等确定处置方案,处理方式可分为当地销毁、无害 化处理、拉回公司处理等措施。
5. 10.4 处置方案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下达至各相关方,由各相关部门 对召回/隔离的产品进行处理。
5. 10.5 品管部应对召回产品的处置进行监督与跟踪,详细记录召回食品的处 理结果,并向当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作业指导书
3/3 地质监部门报告。
5. 11 建立食品召回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召回的批次、数量、比例、 原因、结果等。
5. 12 记录由专人管理,并保存____年以上。
6.相关文件
无。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