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9980416 上传时间:2025-04-15 格式:DOCX 页数:386 大小:18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6页
2022-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单选题(共800题) 1、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了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了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 )。 A.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B.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 C.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 D.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 【答案】 D 2、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即时表现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作业评价 D.档案袋评价 【答案】 A 3、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组织学生,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同和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方式称为化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这里强调三点,不包括以下()。 A.强调它是教师的行为,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取决于教师预先的谋划和设计 B.强调课堂组织的指向要服从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C.强调了课堂组织要着眼于如何能够使教学过程有序,课堂气氛和谐,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状态的形成 D.强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 【答案】 D 4、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检索法 【答案】 B 5、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B.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 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D.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答案】 B 6、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D.选用情境素材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答案】 B 7、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答案】 D 8、“化学平衡”概念所属的化学知识类型是()。 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技能性知识 C.化学理论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 【答案】 C 9、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 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答案】 B 10、( )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 A.教学方法 B.教学设计 C.教学策略 D.学习方法 【答案】 C 1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英可导电,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物氯化钠 C.明矾净水,靠的是与水反应生成的胶体 D.常见的氮肥都属于铵盐类无机物 【答案】 C 1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丁的原子核外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乙、丙、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丙的单质可用于冶炼金属 B.甲与丁形成的分子中有非极性分子 C.简单离子半径:丁>乙>丙 D.甲与乙形成的化合物均有氧化性 【答案】 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是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B.化学研究只能认识分子,不能创造分子 C.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D.化学研究只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答案】 C 14、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 A.科技教育 B.素质教育 C.减负 D.现代教育 【答案】 B 15、各层次教育目标制定的先后顺序应为()。 A.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B.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答案】 C 16、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 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答案】 D 17、小唐同学对所需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KMnO4和MnO2都是氧化物 B.合金和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过滤和蒸馏都能降低水的硬度 D.实验室收集氧气和氢气都可以使用排水法 【答案】 D 18、本学期王老师接手了某班的化学课。开学第一天,他就让学生做了一份自编试题,以判断学生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的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 )。 A.活动表现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D 19、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O2 B.Cl- C.2H D.Fe 【答案】 D 20、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 【答案】 D 2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丝 B.医用酒精中乙醇浓度为95% C.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答案】 B 22、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 【答案】 D 2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B 24、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 A.认识溶解现象,指导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 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 【答案】 A 25、用Na2SO4溶液[含有少量杂质Fe2(SO4)3]制取Na2SO4·H2O晶体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指示剂控制);②加金属Na;③蒸发、冷却、结晶、倾倒;④加过量的NaOH;⑤加适量的HN03;⑥过滤。其中正确的操作有( )。 A.②⑥⑤③ B.④⑥③① C.④⑥①③ D.②⑥③⑤ 【答案】 C 26、下列属于“化学1”的内容主题的是(  )。 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B.生活中的材料 C.化学实验基础 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答案】 C 27、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2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聚: A.cbadef B.dacfbe C.badcfe D.cbadfe 【答案】 D 29、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 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 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 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 【答案】 C 30、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A.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B.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C.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D.重视双基,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中心 【答案】 D 31、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 A.50% B.75% C.100% D.25% 【答案】 C 32、不是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的是( )。 A.以实验为基础 B.强调教学的探究性 C.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D.强调掌握实验理论 【答案】 D 33、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 )。 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 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 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 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答案】 B 34、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三者均有 【答案】 D 35、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C.将CuCl2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并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人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答案】 D 36、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A.铝片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方法 B.炒过菜的铁锅未清洗易生锈 C.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有一定数量的锌 D.镀锌铁比镀锡铁耐腐蚀 【答案】 A 37、下列不属于即时表现评价的是( )。 A.提问交流评价 B.课堂练习评价 C.课堂实验操作评价 D.作业评价 【答案】 D 38、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就是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B.碳酸钙在水中难溶,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答案】 C 39、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是( )。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操作能力 D.教学沟通能力 【答案】 B 40、《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  )。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答案】 D 41、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B.加强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C.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D.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答案】 B 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答案】 A 43、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 A.成绩测验 B.量化指标 C.教学目标 D.常模参照 【答案】 C 44、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 )。 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 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 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 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 【答案】 D 45、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 B.在铁管外壁上镀锌可防止其被腐蚀 C.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发生了氧化反应 D.纯银在空气中久置变黑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 【答案】 D 46、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 A.认识化学科学 B.化学实验基础 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D.物质结构基础 【答案】 D 47、下列属于“化学1”的内容主题的是(  )。 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B.生活中的材料 C.化学实验基础 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答案】 C 48、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Na2S0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 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 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答案】 C 49、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答案】 B 5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6 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氧分子数目为NA B.0.3 mol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0.6NA C.10 g H2和10g O2所含分子数同为5NA D.标准状况下,44 gCO2的体积与18 g H2O的体积相同 【答案】 B 5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 A.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B.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C.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D.重视双基,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中心 【答案】 D 52、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 【答案】 D 53、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  )。 A.知识的启蒙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模块的选择性 D.知识的多样性 【答案】 A 54、单宁酸的化学式为C76H520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单宁酸中含有76个碳原子 C.单宁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单宁酸中C.H、O元素质量比为38:26:23 【答案】 A 55、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经历 B.讨论 C.认同 D.形成 【答案】 D 56、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实验可以分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全部都是 【答案】 B 5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用氢气与乙烯加成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 C.用水可区分苯、溴苯和硝基苯 D.一定条件下,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蔗糖 【答案】 D 58、下列关于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起步阶段性 B.以化学基本原理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 C.以实验为基础 D.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融合 【答案】 B 59、(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A.他人听评课 B.教学反思 C.校本教研活动 D.批改学生作业 【答案】 B 60、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 A.全部正确 B.①②③⑤ C.⑤⑨ D.②⑤⑥⑦⑨⑩ 【答案】 C 6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mLKMnO4溶液 B.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答案】 C 62、听评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 )部分。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②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④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63、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的是( )。 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 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 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64、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 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 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 【答案】 D 65、下列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的是()。 A.以系统观做指导 B.科学性原则 C.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 D.要从实际出发 【答案】 B 66、下列初中化学认知性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记住 B.解释 C.识别 D.区分 【答案】 D 67、化学教材不包括( )。 A.化学教科书 B.电子教材 C.学生探究活动指南 D.音像教材 【答案】 C 6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B.油脂、淀粉、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C 69、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中学化学教师往往根据班级学生的及格率来评定其教学效果,以调整其教学进度。教师运用的评价叫作(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B 70、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 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 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 【答案】 D 71、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OH B.HCl C.Na2S D.Na202 【答案】 A 72、化学从实验化学进入定量化学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拉瓦锡的元素概念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提出,下列哪个不属于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的解释( )。 A.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 B.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 C.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 D.原子时可以在分的,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可以改变 【答案】 D 7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 【答案】 C 74、CO分子的偶极矩较小,几乎为零,是因为(  )。 A.碳和氧的电负性差值小 B.碳原子存在孤对电子 C.氧原子是π配健电子对接受体 D.氧原子既吸引σ键电子对、又是π配健电子对的给予体,使氧原子略带正电荷 【答案】 D 75、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心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小丽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小丽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答案】 D 76、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 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答案】 A 77、做酸碱中和实验时,将5 mL 5%的盐酸和5 mL 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现象。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 B.反应完成后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HCl C.打开盐酸的瓶塞能观察到“白烟”现象 D.实验室盛放3%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使用的是玻璃塞 【答案】 B 78、某温度下将Cl2通人KOH溶液里,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则Cl2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3 B.4:3 C.2:1 D.3:1 【答案】 B 79、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 A.ΔH-TΔS>0,ΔS<0 B.ΔH-TΔS<0,ΔS>0 C.ΔH-TΔS>0,ΔS>0 D.ΔH-TΔS<0,ΔS<0 【答案】 D 8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讲授法 【答案】 D 8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能力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D 82、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 A.1/2 B.1/3 C.2/3 D.3/5 【答案】 C 83、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 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答案】 A 84、化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成分是( )。 A.主体 B.行为 C.条件 D.程度 【答案】 B 85、在科学探究的四部分内容中,( )是核心。 A.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B.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C.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D.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答案】 A 86、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 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 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答案】 B 87、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 A.科学探究教学 B.小组讨论教学 C.角色扮演教学 D.社会调查教学 【答案】 C 88、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 B 89、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即时表现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作业评价 D.档案袋评价 【答案】 A 90、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 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 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 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 【答案】 C 91、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烧碱 D.食盐 【答案】 A 92、下列关于化学教学板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板书具有概括、引导思考、示范和互动功能 B.主板书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不要轻易擦去 C.副板书也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不要轻易擦去 D.板书设计要体现准确性、简洁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答案】 C 93、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 A.讲述法 B.讲演法 C.讲解法 D.谈话法 【答案】 B 9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 A.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 D 95、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 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 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 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答案】 B 96、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组织学生,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同和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方式称为化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这里强调三点,不包括以下()。 A.强调它是教师的行为,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取决于教师预先的谋划和设计 B.强调课堂组织的指向要服从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C.强调了课堂组织要着眼于如何能够使教学过程有序,课堂气氛和谐,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状态的形成 D.强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 【答案】 D 97、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  )。 A.有机化学基础 B.化学与生活 C.化学反应原理 D.物质结构与性质 【答案】 B 98、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 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答案】 A 99、某教师在开学时,对高一新生开展了一次小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 A.活动表现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D 100、下列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甘蔗生产的乙醇燃料属于可再生资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B.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雾霾的发生 C.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属于新能源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答案】 A 10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热稳定性:HCl>HI B.原子半径:Na>Mg C.酸性:H2SO3>H2SO4 D.结合质子能力:S2->Cl- 【答案】 C 102、下列可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一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B.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C.三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D.四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答案】 B 1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 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可用浓硫酸与铁反应增大生成H2的速率 C.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并影响平衡的移动 D.增大反应物固体的量可促使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 A 104、某学生根据“K2O、CaO、Na2O、Mg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归纳 B.直觉 C.比较 D.演绎 【答案】 A 105、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答案】 B 106、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 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答案】 B 10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了“评价建议”。 A.纸笔测验难以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好取消 B.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方式 C.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活动的促进作用 【答案】 A 108、化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 A.感知兴趣 B.操作兴趣 C.探究兴趣 D.创造兴趣 【答案】 A 109、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能力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答案】 B 110、对于以下烷烃,最容易由相应的环烷烃加氢开环生成的是( )。 A.CH3CH2CH3 B.CH3(CH2)2CH3 C.CH3(CH2)3CH3 D.CH3(CH2)4CH3 【答案】 A 1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r(Y2-)<r(Z2+)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答案】 D 112、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 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 C.答卷费时,速度慢 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答案】 B 11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规定“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 A.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 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 【答案】 D 114、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 A.课程设计 B.课程编制 C.课程改革 D.课程评价 【答案】 C 115、某学生根据“CaO、K2O、MgO、Na2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 B.直觉 C.比较 D.演绎 【答案】 A 116、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 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 【答案】 D 117、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