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利施工图审查制度的思考及建议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制度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管 理的重要环节。目前,水利建设正处于由工业水利时代向水资源综合开发时代过 渡的阶段,而水资源开发周期通常较长,这意味着未来5至10年间将是我国水 利建设的高峰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建议
一、水利施工图审沿革
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制度沿革。国务院在2000年1月30日颁布的《建设工 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设立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规定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图 报送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2005年12月,中国水 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决定组织课题组开展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审查的调 查研究工作,探索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实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的可行性和具体办 法。2006年在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推行 施工图审查制度,以确保工程设计和建设质量。之后,在江苏、浙江、安徽、福 建等省份开展了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作为工程建设中一项必要的环节并全 力推行。
二、相关问题探讨
1.施工图审的必要性。工程建设事关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开展施工图
审查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公众利益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资料
显示,2011年至2013年,全国三年共完成各类施工图审查项目总数为1,258,
155个;三年一次审查合格项目总数为540,098个;三年违反强条数总和为914, 930条次;三年平均每100个项目违反强条数为73条次。
2.审查工作总体框架设计问题。江苏省水利厅规定,省、市、县(市、区) 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负责施工图审查及其监督管理工作,项目建设 单位可自行组织专家审查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审查,审查意见由专家组 签字或咨询机构签发。浙江省水利厅规定,项目法人可以自主选择有相应资质的 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取得工程设计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均可从事施工图审查业务。 审查结束后,由项目法人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施工图审查报告、施工图审查响 应意见、经审查机构盖章的施工图等进行备案,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向项目法人颁 发施工图审查备案书。在现已有的各地事业性质的审查机构基础上对符合一定条 件的水利方面专家资源进行整合,按照行政区域以及项目规模,统一将施工图送 相应图审机构审查,机构按照送审项目规模、机构收支平衡原则收取费用开展技 术咨询,水行政主管部门则行使监督权和决策权。
3.审查机构设置问题:水利工程作为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决定了其对公众利
益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影响。图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质量监督的 重要环节,图审机构应当发挥政府强制监管作用。部分地区和行业认定的施工图 审查机构不但有事业单位,还有企业单位,审查机构设置的不当可能带来机构垄 断、恶性竞争,获取超额利润,对施工图审查工作的的权威性、严肃性带来影响。 笔者认为,水利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是带有事业性质的独立法人,利用事业单位 将公共利益最大化看成自身行动和政策的最终目标的特性,确保水利施工图审的 公益性和独立性。审查机构应当不以盈利为目的、非竞争性的独立于参建单位的 技术咨询机构,要通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在相应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内开 展工作,数量宜少不宜多,是有场所、有人员、有编制的公益性组织。
4.机构人员组成问题。事业性质的审查机构应该由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的管理, 负责施工图的分配、审查专家的抽取、协调审查过程、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施 工图审查意见、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的归档等。日常管理人员应当具有扎实的设 计、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专家库成员以兼职为主, 应该涵盖在设计部门的一线设计人员、常年在施工现场从事施工质量控制的施工、 监理等技术人员、有丰富施工和管理经验的项目建设单位技术人员等。
5.审查责任分担问题。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设计部门依赖于审查机 构对设计质量的把关,主观上放松了施工图质量控制,校对、审核程序较为粗糙 和随意,甚至出现施工图说明中多处引用过期标准,坝顶高程、坝顶路面宽度等 基本数据与初设批复不符等低级错误。还有部分建设单位随意压缩合理的设计周 期,以及设计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设计单位为降低成本,草率出图,将本应由 设计部门总工承担的校对审核工作转嫁给审查机构。为有效杜绝上述现象,应进 一步理顺水行政主管部门、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相互之间的责 任关系,建立良性的责任机制。
6.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问题。相关的财务、技术交流、档案管理等还有待进一 步建立和完善。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出台相关收费标准,规定水 利施工图审查费应当按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收取,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主要用 于施工图审查机构日常运作,体现施工图审查的非营利性。收费标准以建安工程 费的百分比收取,并可根据审图工作量大小、服务难易程度等因素,在上下10% 的范围内浮动,并对审图收费实行上限控制。图审机构应该充分发挥施工设计文 件“质量监督站”的功能,利用监督督促手段做好典型工程案例、共性问题和重大 隐患的总结、技术研讨与交流,不定期地组织学习培训,使设计人员引以为鉴, 提高辖区范围内设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机构。
三、相关意见和建议
1.推进施工图审查的信息化建设。为改变传统的施工图审查手工操作方式,
扭转工作速度慢、效率低局面,亟待开发一套适合全省范围内使用的水利施工图 审服务系统,系统的目的是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图审查工作的影响,提高施工图 审查的效率。
2.做好制度设计,规范各环节工作。图审工作的目标是使我省形成“流程化操 作、节点制控制、网络化管理”的图审模式。 一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体 系。例如,审查专家职责制度,专家严格执行各项规程规范,审查意见定性准确, 避免发生错、漏审现象,对审查意见负责;还有审查质量考核制度,建立审查专 家诚信档案,对图审专家进行考核,做到专家库“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审查限
时服务制度,为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优化图审工作周期,图审机构工作人员对图 审进程进行全程跟踪;还有审查意见反馈制度,如监督反馈所反映问题情况属实, 将问责图审机构相关人员等。二要建立制度加强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监管。加紧 建立全省范围内设计诚信体系,对施工图设计质量进行评级打分,及时公开设计 单位和设计人员的不良行为记录,公布设计质量较差的设计单位名单和相应的设 计责任人员,促进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自觉落实设计质量责任。这既是履行行政 的监管责职,又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3.以点带面,做好水利工程技术性审查工作。水利工程各项技术性审查包括 可研、初设审查等,相较于施工图审查有很多不同,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综上,水利审图制度是一个既年轻又年长的机构,图审制度实施有了一定时 间,但是走上高效规范的道路仍由很长一段距离,今后还将在实践中摸索前进。
在新形势下,施工图审查机构应该准确把握勘察设计行业特点,进一步加强设计 和施工图审查内在规律的研究,积极运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制度,借 用信息化手段以较少的人力资源完成大量的审查工作,使审查工作走向制度化和 格式化,真正达到为水利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罗文军.浅谈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的一些体会[J].广东水利水电,2014,5:
82
[2]李新华.对我省水利工程推行施工图审查制度的思考[J].陕西水利,2008,1:
18-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