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度与实践.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9973639 上传时间:2025-04-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度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度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度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度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度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度与实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科技创新要真正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那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所谓科技成果转化,即科研人员所取得的科研成 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效益的过程。大学作为国家主要研发机构,是 科技成果大量聚集之地。大学的科技成果能否快速转化对经济增长及国家 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也是衡量大学 创新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一流的大学都非常重视大学科技成果的转 化,纷纷采取多种举措推动这一过程。近两年来,我国的大学更是对科技 成果的转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以南开大

2、学(以下简称南开)为 例,分析我国大学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 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为了贯彻这一政 策,自 2012 年起,政府持续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 2014 年,中国研发经 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 2.02%, 2016 年为 2.11%, 2017 年上升至 2.12%后,达到 17, 500 亿元,比 2012 年提高了 0.21 个百分点。从全球来看,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目前仅次于美国,居 世界第二位。这其中高校研发经费达到 1, 127.7 亿元

3、比 2016 年增加 5.2% 。与国家巨大的科研投入相比,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不太理想, 仅为 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 5%,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保持在50%60%。可以看出我国与发达国家水平还存在着相当距离。为了改变这 种状况,我国政府在近两三年内相继出台了法律、行政规章、行动或建设 方案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2015 年 3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 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2015 年 8 月 29 日,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2016 年 2 月 26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

4、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 2016 年 5 月 9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2016 年 5 月 19 日,中共中央、国务 院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2016 年 8 月 19 日,教育部、 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6 年 10 月 13 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 动计划; 2016 年 11 月 7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央政府的这一系列政策直接针对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在观念认识、制 度、机制以及服务体系方面的问题,

5、提出了一些具有突破性的举措。其核 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在观念上,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加强相关政府部门、 高校、科研人员、成果转化专业人员、企业以及社会其他各群体对科技成 果转化的认识,并鼓励和促进科技成果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创新,提升转 化的效率。第二,针对高校的举措包括授予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高校转 化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同时,也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 与下属公司剥离,允许科技成果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明确所属技术转移机构的功能定位,强化其知识产权 申请、运营权责;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 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6、作为对相关单位及人员评价、科研资金支持的重要内容 和依据之一;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 核评价制度;建立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统计和报告 制度。第三,针对科研人员,一方面,是在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 价制度中体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业绩;另一方面,是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 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并加强利益激励,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 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 型中小企业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股权奖励收入时,在税收上也 给予优惠,原则上在五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第四,针对企业,主要 是放宽了其与高校和科研

7、人员进行利益分配时的限制。例如:对接受高校 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放宽股权奖励、股权 出售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同时,建立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 激励制度,对在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权激励。 第五,在服务方面,发展第三方技术机构,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型孵 化模式;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建立科技 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同时,促进科研设施和设备等资源共享,加 强产学研政等各方合作,协同展开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机制的建设。可以看出我國政府从多方面扫清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种制度和机制 上的壁垒、障碍。尤其是为高校科技成果转

8、化提供了许多激励和扶持举 措。宏观推动政策的建立,为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体制度建设确定了主 导方向和依据,也为实践层面各种活动的展开创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建设1. 规章的建立在政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的利好政策环境中,高校需要根 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具体、更加细化、更具有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进 一步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到实处。 2016 年,南开大学根据国家政策的 精神,制定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规定了教师在职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的归属问题。凡是南开教 职工的科研成果归学校和个人共同所有,可以通过专利技术直接转让收 益、实施许可

9、以及入股参股等形式获取收益并进行分配。第二,关于收益 的分配比例是学校享有 15%,学院 5%,课题组或技术团队享有 80%,且该 部分收益可全部提取现金。在组建企业中,课题组或技术团队享有该无形 资产所占股权的 80%,学校享有该无形资产所占股权的 20%。第三,允许 在职人员创办企业或到企业担任技术职务。第四,建立区域产业技术研究 院,为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落地构建孵化平台。第五,支持和鼓励与国内多 家知名的科技中介机构,寻求专业的服务及合作。第六,简化审批手续。 只要科研成果归属清楚,转让利益分配明确,转让时在学院范围完成公 示,通过校内办公系统上报,实行电子签批即可,不用像以前一样必须经

10、过各种程序审批通过。南开这一管理办法具体明确了科研成果归属、转化后的利益分配比 例、在职人员创业和兼职等具体问题,维护了科研人员的合法利益,对广 大科研人员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从而建立了有力的利益驱动机制。同 时,南开也提出为科技成果转化构建高新企业孵化平台,引进科技中介服 务等配套性制度的建设。管理办法的出台是南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制度建设举措,它使全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有据可依、有章可循。2. 机构建设南开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每年都会产生一些颇具产业价值的研究 成果。为了统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事务,早在 2013 年,南开就开 始了制度建设的进程。2013 年,在天津市科委的政策和

11、财政资助下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 心,专门负责全校教师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洽 谈、对接等工作,为科技成果对外输出提供了全过程的支持性服务。同 时,还负责跨学科、跨单位的横向科技合作项目(非涉密)的组织协调。2014 年,为了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展,推动与地方的合作, 南开与新校区所在的天津津南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津南区的北闸口镇共 建南开大学津南研究院。津南区政府提供 8, 000 平米免费用房和 3, 000 万元天使基金,作为项目孵化使用。研究院总占地面积约 84 亩,总建筑 面积近 91, 000 平方米, 27, 000 平方米的写字楼, 7 幢 4 层复式厂房

12、 面积为 5, 600 平方米11, 000 平方米。研究院作为一个孵化平台, 主要为入驻企业提供包括研发、认证、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企业孵化等 全方位、一站式专业服务,为创客和创业团队打造了一个优质空间,成为 科技型企业早期的孵化器以及成长期中的加速器。南开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建设中,充分把握了规章和机构两个关键 点,着眼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综合化。当然,这 一切是以地方政府提供资金、场地等优厚物质条件为前提的。这为全面提 升南开的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和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活动南开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津南研究院自建立以来,展开了大量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依托南开的优势学科,放眼全国,与 各地政府、企业构建了多种连接纽带,将南开自主研发、具有经济价值的 科研成果投入到了生产领域。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