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资源环境统计,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统计,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统计,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和保护,第二节 废弃物排放统计,第三节 废弃物治理统计,第四节 环境保护的税费和支出统计,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和保护,一、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不对称性,二、环境污染,三、环境保护,四、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统计内容,本章环境概念的范畴,环境:指自然环境,不包括人工环境;,环境:指狭义的环境,不包括自然资源。,一、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不对称性,环境对于经济体的主要功能:,“汇”功能,吸纳经济体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生活所必需的物质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经济体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污染环境,即向自然环境排放各种废弃物,损害环境的质量;,保护环境,包括,处理各种排放的废弃物,防止损害环境质量;,治理被损害的环境,恢复环境质量。,狭义环境与经济体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不对称,环境的吸纳功能有阈值,环境污染对环境的吸纳能力产生负作用;而环境保护则是对环境吸纳作用的辅助。,环境问题的产生,当环境污染行为影响的总和,自然环境吸纳功能,+,人类环保活动影响的总和时,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问题。,二、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状态发生变化,与原来的环境相比环境质量发生恶化,并进而扰乱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或人类正常生产生活条件。,环境污染分类,按被污染的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气态污染物,废气,水体污染,液态污染物,废水,土壤污染,固态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其他污染,环境污染分类,按污染物的性质分:,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按污染物在环境中化学及物理性状的变化分,一次污染,二次污染,按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分,致畸污染,致突变污染,致癌污染,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指那些用以减少或消除环境的压力、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等的活动。,环境保护分类,按发生方式,环境保护活动可以分为单独环保活动和环境受益活动。,单独环保活动指由专门的环保机构或单位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活动;一般有专门的环保设施,其主要目的就是环保。,环境受益活动指那些融入一般经济活动之中的环境保护活动,其主要目的一般并不是环保,只是在达到另一经济目的的同时产生了环保作用。,按照环保活动的不同内容,,SEEA 2003,将环境保护活动分为九类:,保护环境空气和气候,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保护和恢复,减少噪音和震动,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保护,放射性污染物的处理,环保,R&D,支出,其他环保活动,四、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统计内容,分析模式:,“活动”的原因或“活动”的结果,环境污染,最直接,原因:人类生产、生活的行为,最直接,结果:从经济系统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环境保护,最直接,原因:人类用以环保的各种投入,最直接,结果:排放污染物数量的减少、毒性的下降以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环境污染统计,主要从结果角度进行废弃物排放统计,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原因:由于排放强度差异悬殊,生产生活的规模与环境污染规模的数量联系并不紧密。,环境保护统计,重在原因,兼顾结果。,在结果方面进行废弃物治理统计,第三节的内容,在原因方面进行环保投入统计,第四节的内容,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统计,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和保护,第二节 废弃物排放统计,第三节 废弃物治理统计,第四节 环境保护的税费和支出统计,第二节 废弃物排放统计,一、废弃物排放统计的基础知识,二、工业废弃物排放量统计,三、工业废弃物排放密度统计,四、工业废弃物排放强度统计,一、废弃物排放统计的基础知识,1.,污染源类型,2.,主要污染物,3.,废弃物排放的若干计算方法,1.,污染源类型,污染源:污染物产生的来源,指产生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和场所。,污染源是调查污染情况和实施污染治理手段的主要对象。,污染源是废弃物排放统计的主要分类标志。,污染源分类,根据污染物形成的途径分,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按污染类型分,大气污染源,水污染源,固体废弃物污染源,辐射污染源等,按人类活动分,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人为污染源,按分布特性分,点污染源,面污染源,按空间位置分,固定源,移动源,人为污染源,按排放时间长短分,恒定源,间歇变动源,瞬时污染源,按国家或区域边界分,境内污染源,境外污染源,2.,主要污染物,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确定的,12,种污染物,3,类大气污染物:烟尘、,SO2,、工业粉尘,类水污染物:,COD,、挥发酚、氰化物、汞、砷、六价铬、镉、铅,工业固体废弃物,3.,废弃物排放的若干计算方法,实测法,物料衡量法,排放系数法,实测法,通过检测手段或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连续计量设施测量废气、废水的流速流量和污水及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数据来计算各种废弃物和污染物质的排放总量。,物料衡量法,是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依据:生产过程中生产投入和产出物质应遵循质量守恒。,系统和全面地研究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排放系数法,排放系数: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经济水平和管理方法的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产生或排放的污染物数量的统计平均值。,排放系数法:根据所确定的排放系数和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计算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数量。,二、工业废弃物排放量统计,统计对象: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含有污染物的工业废弃物排放总量。,统计目的:了解废弃物的排放规模,分析环境承受的压力。,工业废弃物排放量统计,1.,工业废气排放量,2.,工业废水排放量,3.,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4.,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工业废气排放量,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的气体总量。,单位:标立方米(,Nm3,),2.,工业废水排放量,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3.,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状、半固体状和高浓度液体状废弃物的总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不等于排放量,但也可以把产生量看作是最大可排放量。,4.,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指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数量。,注意不要混淆固废排放量与固废贮存量。,1997-2001,年中国工业废弃物排放量,2001,年中国各地区工业废弃物排放量分布,三、工业废弃物排放密度统计,统计对象:包含在工业废弃物中的各类污染物数量,统计目的:废弃物排放的“质量”,基础指标:,污染物排放量,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废弃物排放密度统计,1.,废气排放密度,2.,废水排放密度,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密度,1.,废气排放密度,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2.,废水排放密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密度,用所排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各类主要污染物的含量表示,如危险废物、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物。,1997-2001,年我国工业若干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01,年中国工业废水中各类污染物排放量情况,2001,年中国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具体组成,四、工业废弃物排放强度统计,统计对象:生产生活活动规模与排放量规模之间的数量关系。,统计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核心指标:工业废弃物(污染物)排放系数,工业废弃物(污染物)排放系数,分子:各类废弃物(污染物)排放量,分母:一般为工业总产值,意义:获得单位工业总产值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污染物)量。,排放系数,工业废气排放系数,工业废水排放系数,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系数,其他系数,以各类污染物为分子计算的其他排放系数,2001,年中国工业废弃物排放系数,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统计,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和保护,第二节 废弃物排放统计,第三节 废弃物治理统计,第四节 环境保护的税费和支出统计,第三节 废弃物治理统计,反映治理活动的成果,一、工业废弃物治理量统计,绝对量,二、工业废弃物治理率统计,相对比例,反映治理活动的投入,三、工业废弃物治理投入统计,一、工业废弃物治理量统计,废气治理量,废水治理量,固体废弃物治理量,废气治理量,经过治理的废气量,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工业烟尘去除量,工业粉尘去除量,2001,年中国工业废气去除量,废水治理量,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处理重复用水量,工业废水污染物去除量,2001,年中国工业废水污染物去除量,固体废弃物治理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量,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量,2001,年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实物量,二、工业废弃物治理率统计,废弃物治理统计的核心。,达标率,废气、废水,综合利用率、处置率,固体废弃物,达标率,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废气,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废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所产生的工业废弃物中被综合利用部分所占比例。,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当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往年储存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量,(当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往年储存的工业固体废弃物),2001,中国工业废气治理率,2001,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东部:,90.3%,中部:,79.0%,西部:,79.8%,全国平均水平:,85.6%,2001,年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率,三、工业废弃物治理投入统计,统计角度,资金,工业废弃物治理投资完成额,设备,工业废弃物治理设施,工业废弃物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人员,工业专职环保人员,工业废弃物治理投资完成额,在统计年度实际建设完成,可付诸使用的工业废弃物治理设施的投资额。,工业废弃物治理设施工业废弃物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从存量角度反映投入水平,工业专职环保人员,从人员配备方面来测度废弃物治理的投入水平。,1997-2001,年中国工业废弃物治理投资完成额分布,2001,年我国工业废弃物治理设施和运行费用,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统计,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和保护,第二节 废弃物排放统计,第三节 废弃物治理统计,第四节 环境保护的税费和支出统计,第四节环境保护的税费和支出统计,一、环境保护税费与支出的定义和内容,二、环境保护税费统计,三、环境保护支出统计,四、环境保护税费与支出的统计分析,一、环境保护税费与支出 的定义和内容,1.,环境保护税费,2.,环境保护支出,3.,环境保护税费与环境保护支出,1.,环境保护税费,环境保护税,对污染物排放征税,环境保护费,对污染物排放收费,正常收费,惩罚性收费,环境保护税和环境保护费,环境保护税一般由税务部门收取,缴纳的税由各级政府统一调配使用,环境保护费则一般由环保部门收取,由环保部门统一调配使用,趋势:以税代费,2.,环境保护支出,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为取得环境保护“收入”而支出的货币数额,主要用于防止环境污染,或恢复已被污染的环境。,环境保护支出,主要是指单独环境保护活动的支出,不包括在环境受益活动中所发生的支出;,支出主体:个人住户、企业和政府;,支出方向,投资性支出:用于提高环保能力,经常性支出:用于维持环保活动的正常进行而支出的人工费、材料费等,作用对象: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3.,环境保护税费与环境保护支出,不完全对应:,不是所有的环境保护税费都用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支出也不都来自环境保护税费,二、环境保护税费统计,1.,总额统计,2.,按照污染源统计的环境保护税费,3.,按照三废排放物统计的环境保护税费,4.,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环境保护税费,1.,总额统计,反映环境保护的力度,结合国民经济数据,分析征收力度是否合适,结合环境质量数据,分析环境保护税费的标准是否得当,2.,按照污染源统计的环境保护税费,结合污染源等级,分析环境保护税费征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3.,按照三废排放物统计的环境保护税费,注意,对危害比较大的污染物应进行单独统计,可区分税费类别,4.,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环境保护税费,生产环节的环境保护税费,影响生产者更新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消费环节的环境保护税费,影响消费者更换或减少某种消费品的消费,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三、环境保护支出统计,1.,总额统计,2.,支出主体分类统计,3.,使用方式分类统计,4.,作用对象分类统计,5.,环保活动分类统计,1.,总额统计,环境保护支出总额,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的总投入,2.,支出主体分类统计,反映环境保护支出在各部门中的分布情况,从而反映各部门对环境保护所作的贡献。,从宏观上看,环保支出最终会形成住户个人、企业和政府三者的支出。,各主体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合理分摊环境保护支出。,3.,使用方式分类统计,分析环保支出的比例结构是否合理,投资性支出,决定未来环境保护能力的提高,经常性支出,保证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4.,作用对象分类统计,反映国家或地区在各类污染问题上治理力度的分布,大气环境保护支出,水体环境保护支出,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支出,5.,环保活动分类统计,进一步反映各类环境保护活动中的支出细节,1996-1997,年澳大利亚环保支出,四、环境保护税费与支出的统计分析,环境保护支出起作用的方式比较直观,直接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环境保护税费的作用方式比较复杂,通过影响主体行为而间接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分析原理,环境质量的变化一般是在环境保护税费和支出与其他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边际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环境保护税费与支出的统计分析:案例,案例一:环境保护税费效益分析,案例二:环境保护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案例一:环境保护税费效益分析,不同有效收费强度下各行业,TSS,排放量,案例二:环境保护支出成本效益分析,以湖北省武穴市吴文村猪场为例,评价大中型猪场沼气工程的环境影响,工程总投资,287.76,万元,工程效益,减少了向大气中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减轻了土壤的硝酸盐污染和农药残留。,主要参考文献,W.Mclennan,Environment Protection Expenditure Australia 1995-96 and 1996-97,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1999.,United Nations: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2003,,final draft,,,2003,。,朱迪,.,丽丝,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戴维,皮尔斯,杰瑞米,沃福德,“世界无末日”,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主要参考文献,中国环境年鉴,2002,,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中国统计年鉴,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高敏雪,“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编,市场经济与环境保护,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徐新华,吴忠标,陈红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高敏雪,“环境保护宏观核算理论方法研究”,博士论文,,2002.5,。,主要参考文献,曹东、王金南等,中国工业污染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7,。,张从,“大中型猪场沼气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以湖北省武穴市吴文村猪场为例”,农业环境保护,,2002.2,。,陶屺等,“对在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探讨”,环境管理,,2001.1,。,侯育红、马春熠,“关于环境费与环境税问题的思考”,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1.6,。,张世秋等,“环境政策创新:论在中国开征环境税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7,。,杨金田等,环境税的新发展:中国与,OECD,比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