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9970436 上传时间:2025-04-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 导思想的多元化? 意识形态领域是由意识形态和领域两个词构成,而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 念, 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 (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 的利益, 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依据这个定义, 可以说意识形态就是一种思想观念,但不是一般的思想观念, 有多少种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反映这些所有制和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形态 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多种,不是单数,而是复数。但是,这是就人类历史长河和世界范围而言的,具体到一个国家的 一定时期来说,尽管也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 地位。用意识形态的“复数性存在”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各种各样的文化并不是平分秋 色的,必然有主有次,必然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 有了这个主旋律, 才能保证文化的多样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 与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并不矛盾,不仅不矛盾,而且根本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妥善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 多样化的关系。 由此可见,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关系,不仅可以防止思想僵化,而且可以防止各种腐朽 和错误思潮的泛滥,从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真正形成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 100 多年来世界历史发 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 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为了将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 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 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阶级才获得了本阶级的阶级意识,由自在阶级上升为自为阶级。人民群众要真正成为历史主 体,自己解放自己,是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才成为可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起根本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 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 位,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地位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根本指导地位,是因为它既符合客观实际,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体现了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统一。科学的理论,不仅能客观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出隐藏在现象 背后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样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 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总之,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科 源-于-网-络-收-集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指导思想多元化论者的一个主要观点, 就是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发展民主。 这是极其荒谬的。 事实上, 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是民主的积极倡导者和真诚的实践者。 我们党始终把追求人民民主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政 治目标。民主从来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思想、一定国家的制度相联系。抽 掉民主的社会内容特别是阶级内容而当作抽象的信条,是剥夺大多数人的民主、实行少数人特权的政治势力惯常玩弄的 思想游戏。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揭示了民主建设的 规律,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那种不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主,不要 党的领导的民主,决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民主,因为那样的民主,最终必然要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而社 会主义制度一旦解体,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及其他一切权利都将付诸东流。 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是否具有广泛的价值合理性,要看它所追求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马克思主义代表 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 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阶级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 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工人阶级的特殊历史地位,决定了它只有 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就是用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阶级对立的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 面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工人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参与的、为绝大多数人 谋利益的运动。代表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表达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前进的科学理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任何科学 的理论都是源于实践又由实践进行检验的。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实践充分表明,正是由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胜利,才成功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 以阐明和发挥。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 大生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 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 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这种坚持是“必须”的,而不是 可有可无的。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要坚定不移。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 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 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源-于-网-络-收-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