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市卫生局智慧医疗信息系统市级卫生信息平台一期建设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目 录1.引言61.1 目的61.2 项目背景61.3 项目建设内容71.4 项目相关机构81.5 术语和缩略语91.6 条件与限制101.7 参考资料102.项目总体业务现状及需求112.1 业务现状及问题112.1.1 武汉卫生现状全局112.1.2 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122.1.3 医院整体信息化122.1.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132.1.5 标准体系使用情况132.1.6 武汉市卫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132.2 试点医院调研现状汇总142.2.1 医院系统使用情况142.2.2 医院信息化现状
2、分析202.3 试点区卫生局调研现状汇总232.4 项目整体需求分析302.4.1 用户需求302.4.2 业务需求322.4.3 应用需求352.4.4 标准规范使用需求372.4.5 技术需求383.项目需求1-专网设计433.1 武汉市卫生专网建设蓝图433.2 武汉市卫生专网本期建设内容453.3 建设原则与要求463.4 项目带宽需求473.5 IP地址分配要求474.项目需求2-市数据中心扩建504.1 网络系统504.1.1 网络总体设计504.1.2 网络拓扑534.1.3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534.1.4 分支机构网络设计544.2 主机系统574.2.1 系统架构图574.2
3、2 主机系统设计574.3 存储系统设计584.3.1 存储设计分析584.3.2 存储管理594.4 备份系统设计604.4.1 本地备份系统设计614.4.2 远程灾难备份设计624.4.3 平台备份方案634.5 数据中心采购清单635.项目需求3-软件功能设计675.1 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675.1.1 注册服务系统675.1.2 存储服务系统725.1.3 共享协同服务系统785.1.4 全程诊疗档案服务系统855.1.5 信息接口服务系统895.1.6 数据交换整合系统955.1.7 卫生信息基础资源库1025.1.8 健康浏览器1045.1.9 隐私保护1075.1.10 应
4、用安全审计1085.1.11 系统管理1095.1.12 单点登陆1115.2 基于平台的应用系统建设1155.2.1 居民健康卡系统1155.2.2 市民电子病历共享系统1205.2.3 市民检验检查结果共享系统1235.2.4 市民双向转诊系统1285.2.5 市民健康自助管理系统1495.2.6 医疗业务分析系统1565.2.7 合理用药预警及管理系统1615.2.8 数据质量监管系统1705.2.9 公众健康服务门户1705.3 医院前置软件系统1995.3.1 功能流程2005.3.2 设计思路2016.项目需求4-标准规范设计2037.项目需求5-非功能性需求2057.1 用户界面
5、规范2057.2 运行环境2057.3 性能需求2067.4 性能需求2067.4.1 数据精确度2067.4.2 运行效率2067.4.3 响应速度2077.4.4 异常处理2077.5 安全性需求2077.6 标准化需求2087.6.1 异构系统的需求2087.6.2 数据标准管理的需求2087.6.3 权限分析2097.7 运维需求2097.7.1 保障系统稳定高效运行2097.7.2 保障数据的安全和保密2107.7.3 保障系统安全运行2118.项目需求6-接口需求2128.1 试点机构数据接口2128.1.1 医院端提交数据的方式2128.1.2 前置端数据反馈与处理2138.1.
6、3 中心端数据反馈和处理2148.1.4 数据交换形式说明2158.1.5 接口数据集概述2168.2 与现有系统的接口2208.2.1 对接市突发公卫应急指挥系统2208.2.2 对接市局OA系统2208.2.3 对接省级预约系统2218.2.4 对接家庭健康档案2218.2.5 对接新农合系统2229.附件2231. 引言1.1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武汉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内容,详细的提出了系统的功能性、非功能性需求,说明了系统的各种功能。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划定范围、重点方向。本文针对的读者为系统管理者、系统使用者、信息数据提供者、应用接入单位、系统设计开发人员和相关评审人员。1.2 项目背景
7、2009年3月17日,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四大体系、八项支撑,实施五项重点改革任务”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全国全面推进。信息化作为医改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卫生部根据新“医改方案”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以人为本,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制定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草案),进一步确定了卫生信息化“3521-2”的总体框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正在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在全国各地全面推进。因此,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成为卫生领域内信息化建设的重
8、要任务。武汉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正处在重要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居民健康的影响都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目前,在卫生服务体系中还存在着医疗服务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服务可及性差、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卫生服务效率不高、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果不进行改革,将难以应对这些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发展。众所周知,构建富有效率的卫生体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纵观各国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可以看出,尽管改革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利用
9、信息化手段推动卫生体制改革,以此更好地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平衡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期望。武汉市委、市政府长期高度重视卫生信息化建设。2010年8月22日,阮成发书记批示要大力推进武汉市的智能化医疗信息网。2011年武汉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推进智慧医疗便民工程”为今年的十件实事之一。2011年8月12日,唐良智市长在调研全市卫生工作后指出:要尽快完成市卫生数据中心和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卫生管理三大平台建设;将智慧医疗纳入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建设,统筹进行整体规划;把智慧医疗信息系统纳入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没,并加快推进。按照武汉市领导指示要求,市卫生局一直将卫生信息
10、化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武汉市局草拟的武汉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的提出了“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中心,以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一卡通”为重点,大力推进武汉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一库、三台、九系统”的总体建设任务(简称“139工程”)以及未来5年的阶段实施步骤。1.3 项目建设内容为贯彻落实武汉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武汉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年武汉市智慧医疗信息系统(市级卫生信息平台一期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目标是:启动市级卫生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以医疗服务电子信息平台为突破口进行重点建设,初步搭建武汉市智慧医疗
11、卫生信息系统的框架;支撑试点医疗机构间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以及业务协同,实现网上监督,探索建立患者在试点医疗机构就医实现医疗服务“一卡通”;为整体推进全市智慧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开好头、起好步。本期具体目标是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序号建设项目具体目标1卫生专网启动武汉市卫生专网建设,先期选择16家医院和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试点,实现互联互通。2数据中心启动建设武汉市市级卫生数据中心,为今年及今后武汉市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正常运营提供保障。3平台及应用重点推进医疗服务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完成试点范围内居民健康卡应用、电子病历共享、检验检查结果共享、公众健
12、康服务、合理用药预警及管理、卫生综合管理框架等信息化建设。1.4 项目相关机构接入机构说明:按照招标书我们的接入机构是16家医院,24个社区,14个合理用药的医院。通过补充协议,我们要接入的单位是16家医院,14个合理用药医院,8个区卫生局平台,由区平台再与社区进行对接。序号区卫生局1江汉区卫生局2汉阳区卫生局3东西湖经济开发区卫生局4 硚口区卫生局5洪山区卫生局6 黄陂区卫生局7江夏区卫生局8 汉南区卫生局序号医院应用接口部分合理用药接口1武汉市汉口医院2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3 武汉市中心医院4武汉市中医院5 武汉市第四医院6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7武汉市第三医院8武汉市武昌医院9武汉市
13、武东医院10武汉市第十一医院11武汉市第五医院12 武汉市第六医院13 武汉市第八医院14黄陂区人民医院15武汉协和医院16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17武汉市东湖医院18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19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武汉市普仁医院21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表示是接入机构1.5 术语和缩略语H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CIS: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医院内部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RIS:检查报告信息系统;CHSS: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RHIN:区域卫生信息网络。1.6 条件与限制本项目是否能够成功实施,主要取决于以下的条件:各试点单位要积极配合系统改造,能否按时提交数据;各试点单位
14、提交的数据的质量,能否满足平台的应用要求;市卫生局数据中心的网络、硬件及相关软件及时到位;各试点单位的网络、前置机及时到位。1.7 参考资料 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 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 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 卫生部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功能规范 卫生部妇幼卫生系统功能规范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卫生部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 武汉市卫生信息化工程标准规范体系 武汉市卫生数据中心
15、数据规范、接口规范 武汉市卫生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行规范 武汉市区(市)平台建设规范2. 项目总体业务现状及需求第2章2.1 业务现状及问题2.1.1 武汉卫生现状全局武汉全市现辖13 个区、3 个国家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风景区),总面积 849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858 万人。全市现有综合医院190家,其中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23家,100-499张床位的医院32家,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35家。全市现有专科医院(西医类)43家。全市现有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49家,其中公立中医医院17家。全市共有54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4个,社
16、区卫生服务站416个。有乡镇卫生院86家,村卫生室1845个。全市现有门诊部393家,其中中医门诊部144家,诊所2129家,其中中医诊所592家,妇幼保健机构17家;产科及助产技术服务机构128家;临床检验中心5家,血液中心1家,急救中心和站12家,体检机构13家。全市现共有床位51413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6.15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62343人,其中医生25223人,护士25382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3.02人。全市居民死亡原因前6中,主要疾病顺位及所占比重为: 脑血管疾病31.23%,恶性肿瘤26.51%,心脏病17.37%,损伤和中毒7.85%,呼吸系统疾病7.22%,消化
17、系统疾病3.08%。2010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合计5100.2万人次,其中门诊4467.3万人次,急诊632.9万人次,住院155.1万人次,病床使用率91.17%,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1日。2.1.2 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武汉市启动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一期建设,已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市卫生局机关大楼信息中心机房建设已基本完成。2011年,卫生局机关大楼信息中心80平方的标准机房已经建成,其内放置了16个标准机柜(目前在用8个),各种信息化设备50多台套,基础光纤,网络也全部建设完成。机房现有硬件、网络等环境已基本具备武汉市智慧医疗信息系统一期硬件建设基础,只需
18、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硬件扩容建设,可有效节约成本,减少重复投资。(二)试点医院电子病历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2011年5月,经过前期调研,卫生局选择了协和、武汉市中心医院等16家试点医院推进标准化电子病历建设工作,目前各试点医院电子病历建设工作开展顺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也已全面展开,按照整区推进的原则,首批确定江汉及汉阳区共24家试点单位,积极推进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为武汉市电子病历共享,医疗“一卡通”创造了一定基础。(三)120院前急救、疾控、妇幼、社区、新农合、卫生应急等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十一五”期间,
19、武汉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120急救指挥、疫情直报、妇幼保健、社区综合管理、新农合、卫生应急等各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在卫生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各系统都是独立建设,彼此之间信息不能互通共享,亟待整合资源。2.1.3 医院整体信息化目前武汉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正处于以财务结算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到以患者为中心、医疗为主线的临床信息系统(HCIS)的过渡阶段。所有医院建有挂号、收费、药品、物资管理等必备的HMIS功能模块,近50%的医院已建或在建门急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技管理系统(如LIS、RIS、PACS等)以及相应的经济管理、综合管理功能模块,实
20、现以患者为中心、医疗为主线的相关功能。个别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医院则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方便群众就医,如医疗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临床路径管理、预约挂号等。系统架构大多采用C/S应用体系架构,系统的部署、升级与维护相对复杂。其中,市中心医院对此进行了大范围的革新,除挂号、收费等系统为了保持系统稳定采用C/S外,其余系统均采用B/S架构,以便于系统的统一管理及维护。同时,武汉市中心医院还在积极探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整合平台的建设。2.1.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武汉市在2008年开发了面向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统一的B/S架构,目前武汉全市1
21、24家社区已基本连接使用。但是,目前该系统功能只覆盖部分慢病等公卫条线的应用,特别是医疗业务仍未实现信息化管理。2.1.5 标准体系使用情况目前武汉市各医院由于医保(含新农合)的结算需求,故普遍采用了以身份证号为主的统一信息编码体系。ICD9/ICD10 的应用较普及,并且由于医保结算规则的经济驱动,药品、检验检查项目等涉及结算项目也大都采用医保代码。此外,也有若干医院在尝试HL7的应用。2.1.6 武汉市卫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尽管武汉市卫生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卫生服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其总体上还不能满足当前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疗改革工作的需要,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差距和挑
22、战:基础设施仍需较大建设力度。借助卫生专网实现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网络互联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目前仍需依靠Internet、医保网、政务外网等多种链路交错实现,难以满足武汉市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各种应用需求。软件应用仍然是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医院内部业务或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但缺少全院的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共享困难;各公共卫生机构相关的业务系统建设较为全面,但没有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数据大量冗余;各业务领域系统相对独立建设,缺乏区域化建设相关的关联设计,互联互通性困难,增加了武汉市区域卫生信息建设整合的复杂性。医疗卫生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不足。当前武汉市医院和公卫机构信息化建设中采用的
23、信息技术以高速以太网、条码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数据仓库及中间件服务器技术为主,云计算、物联网和无线移动等新技术应用明显不足。医疗卫生领域急需要引入相关信息化新型技术,探索和推进这些前沿技术在武汉市医疗卫生行业的重点应用,逐步构筑基于“智慧医疗”的行业服务和管理体系。卫生信息化机构不全且专业人才匮乏。卫生信息化组织管理不够完善,人才队伍薄弱,资源配置不够充分,具有信息化管理理念、既熟悉卫生业务又具有信息化系统建设经验的高层次人才较为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尚未建成,制约着信息化建设与发展。2.2 试点医院调研现状汇总2.2.1 医院系统使用情况软件系统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广州军区
24、武汉总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HIS1998年开始使用自主开发的系统,系统采用C/S架构,Informix数据库,当前数据量约为20G,每年数据增长量无统计1999年开始使用众邦的系统,系统采用C/S架构,oracl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为45G,每年数据增长量约为35G,最近两年数据增长较多使用军卫一号,系统采用C/S架构,oracl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为270G,每年数据增长量约为20G2011年10月开始使用东华合创的系统,系统采用B/S架构,cach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100GCIS自主开发,门诊医生站没有全部科室使用(部分科室没有配置电脑),住院医生站全部使用2011年11月份开始使用东华合
25、创的软件,门诊医生站现在还未使用,收费处会录入处方信息,但是药品用法频次类信息可能缺失使用了多家厂商的,门诊医生站和住院医生站使用的是军卫一号东华合创系统,门诊医生站2011年开始使用,住院医生站2012年3月份开始使用LIS使用蓝博的,但是医院对现有系统不满意,准备更换2006年开始使用南方惠桥的检验系统,检验设备齐全,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使用科华系统,检验设备齐全,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2011年11月份开始使用东华合创的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RIS2007年开始使用东软开发的系统,在住院医生站和门诊医生站可直接调阅报告,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2009年起使用锐科的系统,2011年将超声设
26、备也接入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使用东软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已经招标东软的产品,目前还未使用PACS2007年开始使用东软开发的系统,在住院医生站和门诊医生站可直接调阅报告,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2009年起使用锐科的系统,2011年将超声设备也接入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使用东软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已经招标东软的产品,目前还未使用电子病历系统2007年使用海泰的电子病例系统,门诊使用了部分科室,住院科室全部使用2011年11月份开始使用东华合创的软件使用浙江和仁系统,所有住院科室使用2012年1月份开始使用东华合创系统,所有住院科室都使用合理用药系统使用大通的合理用药系统,同时
27、嵌入在门诊医生站和住院医生站中,医生在保存处方时给出配伍禁忌提示,医生可查看药品说明书等信息使用大通的合理用药系统,嵌入在医生工作站中,医生在保存处方时给出配伍禁忌提示,医生可查看药品说明书等信息使用美康的合理用药系统,嵌入在医生工作站中,医生在保存处方时给出配伍禁忌提示,医生可查看药品说明书等信息使用大通的合理用药系统,嵌入在医生工作站中,医生在保存处方时给出配伍禁忌提示,医生可查看药品说明书等信息预约挂号系统114平台与HIS做接口,2011年左右开始使用114平台与HIS做接口,2011年左右开始使用114平台与HIS做接口114平台与HIS做接口,2011年左右开始使用双向转诊系统有双
28、向转诊的业务,但是没有通过系统实现医院现无双向转诊系统可实现体系内部的转诊有双向转诊的业务,但是没有通过系统实现软件系统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市武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中医院HIS2008年开始使用东软系统,系统采用C/S架构,oracl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200G,每年增长约为30G2008年开始使用中联的系统,系统采用C/S架构,oracl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100G,每年数据增长量约为20G2002年开始使用杭州创业的系统,采用C/S架构,sybase数据库,现有数据量130G,每年数据增长约为60G2000年开始使用,厂家已经倒闭,准备换新的系统CIS2008年开始使用东软系统,门诊医生
29、站和住院医生站使用情况良好2008年开始使用中联的系统,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全部科室使用2002年开始使用创业系统,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全部科室使用2010年开始使用门诊医生站,使用了部分科室。2011年开始试用住院医生工作站,医院认为效果不理想,要重新招标LIS2008年开始使用东软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2008年开始使用中联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上海新合的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使用锐科的,可能需要重新招标RIS2008年开始使用东软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2008年开始使用中联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话流程2008年起使用锐科的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无RIS系统PACS200
30、8年开始使用东软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2008年开始使用中联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话流程2008年起使用锐科的系统,整个系统走电子化流程无PAC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2009年开始使用东软的系统,所有住院科室都已经使用电子病例系统2011年开始使用中联的电子病例系统,住院全部科室使用2011年开始使用东华合创的电子病例系统,部分住院科室使用试用了一个厂家的,要重新招标合理用药系统使用大通的合理用药系统,嵌入在医生工作站中,医生在保存处方时给出配伍禁忌提示,医生可查看药品说明书等信息使用美康的合理用药系统,嵌入在医生工作站中,医生在保存处方时给出配伍禁忌提示,医生可查看药品说明书等信息使用美康的合
31、理用药系统,嵌入在医生工作站中,医生在保存处方时给出配伍禁忌提示,医生可查看药品说明书等信息无专门的合理用药系统预约挂号系统114平台与HIS做接口现在有系统,但是未开展业务武汉中科,2011年开始使用无预约挂号系统双向转诊系统无双向转诊系统无双向转诊系统2011年开始使用杭州邦泰的双向转诊系统,与部分医院有转诊业务无双向转诊系统软件系统武汉市汉口医院黄陂区人民医院武汉市第八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HIS杭州创业系统,采用C/S架构,oracle数据库使用金仕达卫宁系统,采用C/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每年数据增加量约为8G,数据库现有数据量为40G飞博系统,采用C/S架构,MSSQL数据
32、库东华系统,采用B/S架构,Cache数据库CIS/金仕达卫宁系统,采用C/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LIS杭州创业系统,采用C/S架构,oracle数据库金仕达卫宁系统,采用C/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东华系统,采用C/S架构,Cache数据库RIS/金仕达卫宁系统,采用C/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PACS/东华系统,采用C/S架构,Cache数据库电子病历系统杭州创业系统,采用C/S架构,oracle数据库金仕达卫宁系统,采用C/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东华系统,采用B/S架构,Cache数据库合理用药系统/使用美康的合理用药系统/使用大通的合理用药系
33、统预约挂号系统/双向转诊系统/软件系统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武汉市武东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HIS天健系统,oracle数据库金维思特,sqlserver数据库成都信通,C/S/S+B/S/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东软,Oracle数据库CIS/金维思特,sqlserver数据库成都信通,C/S/S+B/S/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东软,Oracle数据库LIS天健系统,sqlserver数据库金维思特,sqlserver数据库成都信通,C/S/S+B/S/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上海联轩,Oracle数据库RIS/金维思特,oracle数据库成都信通,C/S/S+
34、B/S/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东软,Oracle数据库PACS/金维思特,oracle数据库成都信通,C/S/S+B/S/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东软,Oracle数据库电子病历系统天健系统,oracle数据库金维思特,sqlserver数据库成都信通,C/S/S+B/S/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东软,Oracle数据库合理用药系统/金维思特,sqlserver数据库四川美康上海大通,Sqlserver数据库预约挂号系统/金维思特,mysql数据库成都信通,C/S/S+B/S/S架构,sqlserver数据库武汉中科信,sqlserver数据库双向转诊系统/金维思特,
35、sqlserver数据库/无双向转诊系统2.2.2 医院信息化现状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本次调研的16家医院中,大部分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医院信息系统齐全,实现了HIS、CIS(包括住院医生站、门诊医生站)、LIS、RIS、PACS等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各医院信息化程度相差较大。以下为各个医院信息化的具体情况。 1.武汉市中心医院:调研所列系统中,除双向转诊系统外,其他系统都已使用。其中门诊医生工作站因为有部分科室未配置电脑,医生未使用门诊医生站,处方等信息由医生手工开出,由收费处将处方录入系统。LIS系统目前医院使用不满意,希望更换新系统。 2.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现医院无双向转诊
36、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暂未使用,处方信息采集将不完整。其他系统之间都实现互联互通,运行良好。 3.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信息系统完善,医院信息化水平较高,各系统运行情况良好,HIS与CIS、LIS、RIS、PACS等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医院也可通过转诊系统实现体制内的转诊。 4.武汉市第一医院:医院的PACS系统已经招标,但目前尚未使用。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以及电子病历使用时间从2011年底到现在逐步推进,现全部科室都已使用。HIS与CIS、LIS之间的信息能够互通。双向转诊系统目前暂未使用。 5.武汉市普爱医院:医院有东西院两个点,使用独立的数据库。目前两个点的信息话状况良好,各个系统使用较全
37、HIS、CIS、LIS、RIS、PACS等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目前暂未使用双向转诊系统。 6.武汉市武昌医院:医院信息化程度较高,HIS、CIS、LIS、RIS、PACS等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有预约挂号系统,但因业务量并不是很大,所以预约挂号的业务并未开展。双向转诊系统暂无。 7.武汉协和医院:医院信息系统完善,HIS、CIS、LIS、RIS、PACS等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其中住院电子病例系统于2011年开始推进,目前部分科室还未使用。 8.武汉市中医院:HIS系统由于不能满足医院现在需求,医院希望重新招标,门诊医生站使用了部分科室,住院医生站与电子病例系统需要重新招标,检验系统基本实现电子
38、化,RIS、PACS、合理用药系统、预约挂号系统、双向转诊系统现在都还未使用。9.武汉市汉口医院:医院目前已经使用了HIS和C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目前使用了部分科室。LIS系统已经使用,但是未跟HIS联通,报告信息不能关联到病人。医院现暂未使用RIS、PACS以及合理用药、预约挂号、双向转诊等系统。补充说明:在系统总体情况表格中,医院填写了无CIS系统,但是从详细回答推断,医院应该目前已经在使用医生工作站,医院应该将CIS归入到了HIS中。10.黄陂区人民医院:医院目前已经使用了HIS、CIS、LIS、RIS以及电子病历系统,这几个系统为同一厂家,系统间已经实现了互联互通。LIS和RIS有部
39、分设备未接入系统。合理用药使用美康公司,嵌入医生工作站。PACS、预约挂号、双向转诊系统暂未使用。 11.武汉市第八医院:医院暂只有HIS系统,但门诊系统不存储患者基本信息,挂号信息、处方信息未电子化,门诊只存储电子化的收费信息,收费与挂号未能关联。住院的病人基本信息、医嘱以及收费信息能够关联。未使用电子病历系统,使用蓝星公司的病案关联系统,存储病案报告等信息。其他信息系统暂未使用。12.武汉市第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较为齐全,系统间能够实现互联。电子病历使用了部分科室,双向转诊、预约挂号系统暂未使用。补充说明:医院在总体情况表中未写有CIS,但从详细回答推断,现已在使用医生工作站;医院回答已有
40、PACS系统但无RIS系统,可能是RIS和PACS已经整合,认为RIS系统是PACS的一部分。 13.武汉市第十一医院:医院目前使用了HIS、LIS以及电子病历系统,HIS与LIS系统之间实现联通。CIS系统使用不完善,未有手术登记信息,住院的医嘱和收费信息不能跟一次住院相关联。RIS、PACS、合理用药、预约挂号、双向转诊系统暂未使用。 14.武汉市第五医院:医院信息系统齐全,所有系统皆为一个厂家,系统间能够实现互联互通。 15.武汉市武东医院:医院信息系统较为齐全,且各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其中电子病历系统使用了部分科室。除双向转诊系统外,其他系统均已使用。16.武汉市第六医院:医院信息系
41、统较为齐全,且各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除双向转诊系统外,其他系统均已使用。2.3 试点区卫生局调研现状汇总本次调研覆盖了全市14个区卫生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调研内容是各区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调查结论如下:蔡甸区:人口总数为44.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数为31.8万人。共有乡镇卫生院11家,已部署HIS、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新农合系统;读卡器设备共21台;可用的应用终端共189台;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已部署HIS和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读卡器设备共1台;共有村卫生室254家,已部署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新农合系统;读卡器设备共1台;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可用的应用终端共5台;共有新农合一卡通9
42、6万张;资金投入方面,地方政府投入资金90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利用中央、省级项目资金250万元;规划方面,已制定长期规划;已安排年度信息化工作;已有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已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工作方案;机构人员方面,已成立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已成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工作专班;基础环境及硬件建设方面,已经完成机房建设;人员培训方面,共需培训387人,其中乡镇卫生院13人,村卫生室25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口总数为39.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数为17万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已部署HIS和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读卡器设备共7
43、台;共有村卫生室60家,已部署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新农合系统;读卡器设备共60台;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已部署HIS和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读卡器设备共6台;共有新农合一卡通4.6888万张;资金投入方面,地方政府投入资金70万元,自筹资金30万元;卫生信息专网链路方面,村卫生室共接入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入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接入6个;规划方面,已安排年度信息化工作;机构人员方面,已成立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资金情况方面,计划开展政府采购金额25万元;计划政府采购内容:待信息化方案制定后视需求采购相关设备。基础环境及硬件建设方面,已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时间。东西湖区:
44、人口总数为45.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数为26.9万人。共有乡镇卫生院10家,已部署HIS、LIS、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新农合系统;条码枪设备共20台;读卡器设备共32台;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已部署HIS和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条码枪设备共15台;读卡器设备共10台;共有村卫生室50家,已部署村卫生室信息系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新农合系统;读卡器设备共50台;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已部署HIS;读卡器设备共7台; 共有新农合一卡通6.8025万张;资金投入方面,地方政府投入资金139万元,自筹资金19.5万元,利用中央、省级项目资金150万元;卫生信息专网链路方面,乡镇卫生院共接入10个,村卫生室共接入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入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接入2个;规划方面,已安排年度信息化工作,已有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已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工作方案;机构人员方面,已成立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已成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工作专班;资金情况方面,中央补助资金已到位,地方配套资金已到位金额:139 万元。已采购硬件185.3万元;软件 61.15万元;网络建设开支43.6755 万元。基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