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XX智慧社区项目
需求规格说明书
XXX有限公司
1 引言 7
1.1 项目背景 7
1.2 项目目标 7
1.3 适用范围 8
1.4 术语定义 8
1.5 项目建设依据 10
2 系统说明 11
2.1 社区信息化现状 11
2.1.1 网络建设现状 11
2.1.1 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11
2.2 项目实施范围 12
2.2.1 地域覆盖范围 12
2.2.2 业务建设范围 12
2.2.3 应用系统建设范围 13
2.2.4 基础设施建设范围 13
3 业务需求 13
3.1 基础数据需求 13
3.1.1 基础地形图数据 14
3.1.2 地理编码数据 14
3.1.3 社区网格数据 15
3.1.4 人、地、物、组织数据 16
3.1.5 数字侧视数据(2.5D) 17
3.1.6 城市管理部(事)件数据 18
3.1.7 城市实景数据 20
3.1.8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需求 20
3.2 运行环境需求 22
3.2.1 网络环境需求 22
3.2.2 硬件平台需求分析 23
3.2.3 软件平台需求分析 24
3.2.4 呼叫中心平台需求分析 25
3.2.5 移动终端手机需求 25
3.2.6 场地建设需求 26
3.2.7 系统安全性需求 26
4 功能需求 27
4.1 社区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27
4.1.1 社区基础库建设需求 27
4.1.2 社区管理库建设需求 35
4.1.3 社区服务库建设需求 36
4.2 智慧人口管理系统 42
4.2.1 人员信息查询 42
4.2.2 以房找人 44
4.2.3 人员轨迹查询 44
4.2.4 统计分析 45
4.2.5 移动端的人口管理 45
4.3 社区综合运营管理指挥平台 45
4.3.1 角色分析 45
4.3.2 用例分析 48
4.3.3 总体业务流程 63
4.3.4 模块结构 64
4.3.5 单点登录需求 66
4.3.6 对象管理模块 67
4.3.7 工作管理模块 67
4.3.8 监查督办模块 114
4.3.9 管理工具模块 125
4.4 社区综合运营管理移动办公平台 129
4.4.1 首页 129
4.4.2 应用商店管理 130
4.4.3 消息提醒 131
4.4.4 系统设置 133
4.4.5 集成拓展子系统 135
4.5 平安社区管理系统 156
4.5.1 一氧化碳监控 156
4.5.2 积水监控 157
4.5.3 中控室/值班室脱岗监控 157
4.5.4 消防通道监控 157
4.5.5 社区治安防控 158
4.5.6 视频监控 159
4.6 社区日常管理系统 159
4.6.1 社区办公系统 159
4.6.2 短信平台 160
4.6.3 社区党建系统 161
4.7 网上办事大厅服务系统 162
4.7.1 社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系统 162
4.8 智慧家居综合数据管理系统 167
4.8.1 家庭安防 168
4.8.2 可视数字对讲 168
4.8.3 智能家电 168
4.8.4 信息发布 169
4.8.5 智能灯光控制 169
4.8.6 智能窗帘控制 169
4.8.7 水电气控制 169
4.9 “掌上社区”服务系统 170
4.9.1 “掌握我社区”通用板块设计 170
4.10 社区教育服务系统 176
4.10.1 学生教育 177
4.10.2 教师端 177
4.10.3 学生端 177
4.10.4 家长端 177
4.10.5 远程教育平台 178
4.11 社区健康云服务系统 178
4.11.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79
4.11.2 儿童健康管理 179
4.11.3 妇女健康管理 179
4.11.4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180
4.11.5 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 180
4.11.6 健康教育管理 180
4.11.7 卫生监督协管 180
4.12 社区养老云服务系统 182
4.12.1 老年人健康管理 183
4.12.2 基本生存保障 184
4.12.3 健康饮食指导 185
4.12.4 心理健康服务 185
4.12.5 各类医疗健康资源对接 185
4.12.6 其他养老服务 186
5 系统接口需求 186
5.1 应用系统接口需求 186
5.1.1 内部系统接口需求 186
5.1.2 外部系统接口设计 188
5.2 数据中心接口需求 191
6 系统性能要求 191
6.1 数据精确度需求 191
6.2 系统响应时间需求 191
6.3 系统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需求 192
6.4 系统安全性需求 192
7 非功能需求 193
7.1 性能需求 193
7.1.1 数据量分析 193
7.1.2 性能要求 193
7.2 易用性需求 193
7.3 安全性需求 193
7.4 可维护性需求 194
7.5 可移植性需求 194
7.6 运行环境需求 195
7.6.1 硬件需求 195
7.6.2 软件需求 195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
本次蚌埠市智慧禹会建设范围包含了2个社区工作委员会,31个社区居委会。大多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都很欠缺,几乎无信息化系统建设,有的社区有省里组织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系统本身缺陷,以及社区自身的原因,应用效果都非常不理想。蚌埠市禹会区智慧社区的建设从零起步。
国家“十二五”规划第三十八章第二节:“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延伸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发展社区服务站等专业服务机构,有效承接基层政府委托事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
蚌埠市政府也出台了《蚌埠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提出建立面向居民、覆盖城乡、统分结合、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管理规范、运行安全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1.2 项目目标
蚌埠市禹会区“智慧社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通过社区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建设,从基础设施、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实现协同办公,实现统一的办事服务,实现社区的统一宣传和服务,为基层提供便捷业务管理和服务工具,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提升办事服务效率,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打造一批“利民、便民、惠民”的智慧应用,从而实现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
1.3 适用范围
蚌埠市禹会区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系统设计。
1.4 术语定义
术语/缩写词
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
是指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责任制为依托,对社会各类人的管理为重点,综合考虑“地、物、事、组织”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模式。
三级平台
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指挥中心、各社区工作委员管理与服务综合指挥分中心、各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工作站。
四个层级”
区级、街道、社区级、网格级。如果用网格化比喻上述四个层级,也可称为:网纲(区级)、网目(街道)、网结(社区)、网格(最小管理单元)。
网格 grid
一种地理数据模型,即将地理信息表示成一系列的按行列排列的同一大小的网格单元,每一网格单元由其地理坐标来表示,如1平方米或1平方公里。
单元网格 basic grid
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指在城市的1/500或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市政监管工作的需要,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的、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的闭合图形。
社区 community
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 area
指城市行政范围经过行政征用的土地、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包括设置在近郊但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设施等)。
部件components
指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以及其他设施。本标准所指的城市管理部件,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
事件events
指人的行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正常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
归属部门responsibility department
指根据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职能和“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落实城市管理问题处理的责任单位,即归属部门。
地理编码 geocoding
地理编码是建立地点坐标与地点描述的对应关系的过程。
地点 locality
特定的地方与场所。
地点描述 stated locality:
使用规范化语言对地点地理位置进行的陈述。
地点空间数据 locality spacial data
用于实现地理编码的包含标准地点描述和地理坐标的一组地点空间数据。
地名 geographical name
人为赋予的不同地域或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标准地名 standard geographical name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
地址 address
地址提供一种关于人、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物体的定位实现,是用来唯一标识特定兴趣点、存取和投递到特定地点、及基于地点定位地理数据的一种实现。
地名标牌 place name plates
在公共场所使用,以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为主题的牌子
街牌 road name plates
标示较宽街道(明确划分车道和人行便道)名称的地名标牌。
巷牌 lane name plates
标示较窄街道(如巷、胡同、里、弄等)名称的地名标牌。
门牌 household number tablet
标示院落、独立门户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标准中也指门牌数据。
楼牌 building number tablet
标示编号楼房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标准中也指楼牌数据。
地片 zone
指有地名意义的地理区域。
区片 block
指城镇居民点内部的区域,包括居民小区。
监督指挥系统
即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主要使用在能投影到大屏幕的客户端上。
社管问题
网格员上报、社会公众举报等反映的社区管理问题,在没有被正式核实、确认立案前的统称。
社管案件
网格员上报、社会公众举报等反映的社区管理问题,经核实、确认并正式立案后的统称。
表 11术语表
1.5 项目建设依据
Ø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
Ø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2011) 567 号)
Ø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Ø 住建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2014.5
Ø 中央综治委关于印发《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指南》的通知(综治委【2011】15号)
Ø 《关于推进政法部门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见》
Ø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GA/T75-94)
Ø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
Ø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2004)
Ø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Ø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07)
Ø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
Ø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
Ø 《数据元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GB/T7408)
Ø 《公民身份号码》(GB/11643)
2 系统说明
2.1 社区信息化现状
2.1.1 网络建设现状
待调研
2.1.1 应用系统建设现状
蚌埠市禹会区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社区内几乎无信息化信息系统建设,个别社区有省里组织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但由于系统本身的缺陷以及社区自身原因,应用效果非常不理想。社区信息采集困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方面都较为匮乏,“智慧社区”建设从零起步。
2.2 项目实施范围
充分利用蚌埠市禹会区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搭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项目建设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实现政府资源综合集成和社会服务管理下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快速为群众提供全程基本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2.1 地域覆盖范围
禹会区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实施范围为禹会区的两个社区工作委员会共计31个社区。
2.2.2 业务建设范围
依据中央综治委《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指南》,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涉及到的管理内容将涵盖 “人、地、物、情、事、组织”六大类,其中,“人”包括实有人口、重点监控人和重点服务人;“地”包括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特殊行业;“物”包括重点设施和社区设施;“情”即社情民意;“事”包括社会矛盾调解、社会治安防控、特殊人群服务、重点人群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组织”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综治组织、社团组织和群防群治力量。
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对“人、地、物、情、事、组织”要素的管理,实现“区--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网格)”三级纵向管理,涵盖城市管理、矛盾化解、社区服务、基层党建等业务范围。项目整合公安、工商、民政、人社、教育、城管、卫生、房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职能部门以基础信息变动情况为基础,跟进服务、跟进管理的机制。
2.2.3 应用系统建设范围
建立以人口、法人、城市部件、城市房屋信息数据为核心,以电子政务系统为平台,实现与部门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交换与整合,利用禹会区现有电子政务建设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交换体系和应用支撑平台,构建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融合服务管理平台。其中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分为公共基础数据模块、工作管理模块、督查督办模块。
2.2.4 基础设施建设范围
本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场所及设备,将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延伸到社区。
3 业务需求
3.1 基础数据需求
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建设以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基础信息库、城市房屋基础信息库、城市部件信息库为重点,拓展“人、地、物、组织”数据、数据侧视地图数据(2.5D数据),并充分共享禹会区数据中心的基础地理数据、城市部件数据和城市实景数据,通过二维GIS、实景影像数据、数字侧视GIS的集成联动,为直观化、立体化展示各类数据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3.1.1 基础地形图数据
Ø 业务描述
基础地形图数据是指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赖以工作的基础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等。基础地理数据库可直接对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可共享数据中心的基础地形图数据资源,保证了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
Ø 业务数据项
要素分类和编码要依据《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03-92)》、《1:5000、1:10000 地形图图式(修订)(GB/T 5791—93)》、《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 12342—90)》。
基础地理数据主要内容包括:
(1)采用1:1000比例尺,覆盖全部建设范围;
(2)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
(3)面状市边界、行政区边界、社区边界。
3.1.2 地理编码数据
Ø 业务描述
地理编码数据库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通过地理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Ø 业务数据项
地理编码数据应涵盖以下内容:
(1)行政区划数据:包括市、区、社区委员会、社区
(2)地名数据:包括现状地名、历史地名、历史沿革地名、地名别名等数据。
(3)道路数据:包括主要道路、现状道路、弄、街等数据。
(4)门址院落数据:包括院落名称、门牌编号等。
(5)小区楼座数据:包括小区名称、楼座名称等。
(6)沿街店面:包括道路两旁商业单位、饭馆、企事业单位、机关等名称。
(7)城市部件数据:包括城市部件大类、城市部件编码等。
3.1.3 社区网格数据
Ø 业务描述
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管理平台,将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管理对象的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以社区为依托、以居民为对象,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充分考虑辖区地理位置、居民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渊源等因素,以小区、楼栋、街巷和居民小组为参照,200户至400户划分为一个网格。对大的封闭管理的居民区、单位型住宅区,可以划分为一格或多格;对杂居型社区300户左右划分为一个网格;对各类企事业单位、院校等法人单位、公娱场所、商场等落实法人负责制,由法人单位安排人员作为网格联络员,履行网格员职责,同时作为一个单元纳入网格管理。若网格内新增住宅楼或单位,对网格作动态调整。
Ø 业务数据项
在科学划分网格的基础上,根据网格的地理位置、楼栋分布、人员居住等基础信息,绘制网格图谱,建立网格信息库。在各社区、网格统一制作公示牌、民情联系卡,包括网格管理员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及职责等信息,方便居民沟通联系。
3.1.4 人、地、物、组织数据
Ø 业务描述
根据《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指南》的具体要求,针对社会管理各类要素信息进行采集、入库、普查、定位等规范化处理。
Ø 业务数据项目
人、地、物、组织数据类型如下:
1、人口数据:包括实有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入境人员)、重点监控人群(刑教释满人、社区服刑人、吸毒重点人、精神病人、信访重点人、犯罪青少年和其他重点人等)和重点服务人群(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优抚对象、失业人群、育龄妇女等)。
2、地点数据:包括重点部件(铁路护路、桥涵、地下通道、出租房屋、秩序乱点、制高点等)、重点场所(人员密集繁华街区、大型公共场所、繁华商业场所、集贸市场、公寓写字楼、旧货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公园景区、地下空间场所等)、特种行业(印刷业、印章业、机修业、典当业、拍卖业、废旧金属业和旅店业等)。
3、物件数据:包括重点设施(供水设施、电力设施、燃气(油)设施、热力设施、通信设施、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民用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有线电视光接点等)、重要物品(剧毒物品基本信息、放射性物品、民用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有线电视光接点)、社区设施(社区技防情况、社区物防情况等)。
4、组织数据: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市属机关单位、区属机关单位、驻京办事处、军事单位、医疗机构、院校(幼儿园)、媒体单位、金融单位、邮政单位、文物保护单位、非公企业、社会服务公司等)、基层综治组织(社区综治委等)、社团组织(社团组织等)、群防群治力量(保安力量、社区群众力量、治安志愿者守望岗等)。
3.1.5 数字侧视数据(2.5D)
Ø 业务描述
建设数字侧视地图(2.5D)是支撑禹会区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人性化操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支撑系统实现基于虚拟三维地图展现“以房找人、以人找房”奠定重要基础。
Ø 业务数据项
l 三维建模(2.5D)地图数据格式要求为JPG、PNG或TIF格式;
l 要求数据的几何位置精准,可以与矢量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数据叠加融合;
l 要求数据的现势性强,能反映社区的现实真实情况;
l 要求数据的建筑模型与现实相符,尤其是建筑物性质(如平房、楼房)层数、结构、房顶样式等方面(有些特种房屋不可只参照层数建模,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建模,如工厂、锅炉房、大厦等);
l 要求数据的建筑模型色彩逼真,空间无变形失真情况;
l 要求数据的道路宽度和走向真实,色彩细腻,能呈现交通细节。
3.1.6 城市管理部(事)件数据
3.1.6.1 部件数据的分类
Ø 业务描述
对城市管理部件对象进行拉网式数据普查,对区内的部件进行全面统计,按照网格化管理思想,将部件数据定位在电子地图上。城市部件数据库存储的内容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对象,是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禹会区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可直接共享数据中心的城市管理部件数据。
Ø 业务数据项
l 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
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城市部件数据依据《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 214-2007)进行分类普查、整理。
l 城市部(事)件编码
部件编码(标识码)的结构应为:部件(分类)代码 + 流水号。
事件通过(事件代码)标识码进行编码标识。
事、部件代码由10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2位大类代码、2位小类代码。代码结构如图所示:
图 2- 1:城市部件编码
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按照GB/T 2260的规定执行。
大类代码为2位,表示部件大类,具体编码依照01-06分别表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设施类;21表示扩展部件类。
小类代码为2位,表示部件小类,具体编码方法依照部件小类从0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流水号为6位,表示部件定位标图顺序号,依照部件定位标图从000001~9999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3.1.7 城市实景数据
Ø 业务描述
数字实景展示就是基于实景图像的真实产品、场景虚拟现实展示技术。数字实景是把相机环360 度拍摄的一组或多组照片拼接成一个实景图像,通过数字实景软件技术实现全方位互动式观看的真实场景还原展示方式。使用鼠标控制环视的方向给用户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Ø 业务数据项
可量测实景影像分辨率不低于1.92M,并能完成对目标地物的空间位置测量和几何尺寸测量;360°连续全景影像能清晰识别沿街部件。通过对影像上的数据库应能支持对海量影像数据的浏览、搜索、标注、链接、测量功能,支持在影像上将部件影像坐标位置与部件普查数据库中对应部件位置实现关联,支持影像数据在PDA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展示、调用。能够对广告、招牌、建筑物等设施进行可视化量测。
3.1.8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需求
Ø 业务描述
按照“数据集中、标准统一、业务分散”的原则,禹会区将在现有平台基础上根据社会管理创新业务需要逐步完善信息资源目录、制定交换、安全、应用和接口等全区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将全区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禹会区电子政务数据共享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多个委办局接入:全区有许多政府职能机构的信息与应用系统要接入到区中心交换平台,而不同的委办局可能会有不同的接入方式,本项目中需要实现接入的有公安、工商、民政、人社、教育、城管、卫生、房管以及已建成有基础的部门数据库等。
(2)数据共享与交换:区中心交换平台需要与这些委办局进行数据交换,这些数据根据部门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格式、类型、大小等,需实现对基础数据库进行数据采集、清理、比对等操作,提供对基础数据库的管理功能。
(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为解决跨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不足、封锁严重,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有限的现状,同统一整合社保、公安、工商、民政、教育、城管、卫生、房管等部门目录资源,打通纵向系统,达到“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目标。
Ø 业务数据项目
人、地、物、组织数据类型如下:
1、人口数据:包括实有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入境人员)、重点监控人群(刑教释满人、社区服刑人、吸毒重点人、精神病人、信访重点人、犯罪青少年和其他重点人等)和重点服务人群(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优抚对象、失业人群、育龄妇女等)。
2、地点数据:包括重点部件(铁路护路、桥涵、地下通道、出租房屋、秩序乱点、制高点等)、重点场所(人员密集繁华街区、大型公共场所、繁华商业场所、集贸市场、公寓写字楼、旧货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公园景区、地下空间场所等)、特种行业(印刷业、印章业、机修业、典当业、拍卖业、废旧金属业和旅店业等)。
3、物件数据:包括重点设施(供水设施、电力设施、燃气(油)设施、热力设施、通信设施、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民用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有线电视光接点等)、重要物品(剧毒物品基本信息、放射性物品、民用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有线电视光接点)、社区设施(社区技防情况、社区物防情况等)。
4、组织数据: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市属机关单位、区属机关单位、驻京办事处、军事单位、医疗机构、院校(幼儿园)、媒体单位、金融单位、邮政单位、文物保护单位、非公企业、社会服务公司等)、基层综治组织(社区综治委等)、社团组织(社团组织等)、群防群治力量(保安力量、社区群众力量、治安志愿者守望岗等)。
3.2 运行环境需求
3.2.1 网络环境需求
禹会区目前网络情况基本能满足接入部署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管理与服务应用平台的需要。本项目主要将完善现有电子政务网络到社区的延伸,实现社区办事人员能够通过一定的安全策略访问电子政务网上的业务系统。
建设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保证各相关单位在政务网上的互联互通和有效运行,需对现有网络进行部分扩容和升级,以保证区、社区工作委员会、社区三级平台的平稳运行。同时还需要对中心机房相关设备进行必要的扩容和升级。
此外,还应充分考虑系统目前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
(1)网络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满足用户对应用和带宽的基本需要,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扩展使用,降低网络传输的延迟;网络应提供丰富的接口形式,以满足各个分、系统及外部其他系统的接入。
(2)有线网络建设应保证区中心与专业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网络带宽不少于10M;中心机房连接到监督指挥中心的有线网络带宽不少于100M。
(3)无线网络采用3G无线宽带网络,要求保证手机终端能够通过APN等方式连通中心机房,能够实时上报社会管理问题,网络带宽要求不少于10M。
(4)由于系统中运行的数据包括涉密数据,应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和网络运行保障支持体系。
3.2.2 硬件平台需求分析
硬件平台是应用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应当具有良好的性能,并具备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器集群(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无线应用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磁盘阵列等)、交换设备、负载均衡设备、机柜、安全设备等。系统应具有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支持存储设备容量的平滑升级。
服务器基本要求包括:(1)应根据系统并发用户数和系统运行预期数据量等指标,选择满足系统运行性能要求的合适配置和数量的服务器;(2)应配置数据库服务、地图应用服务、业务应用服务、数据无线采集服务等系统服务;(3)应配置日常管理维护机制。
显示设备基本要求包括:(1)区级中心应配置供多人共享的显示设备;(2)显示设备的技术指标应满足具体规定:屏幕分辨率不应低于1024×768像素,屏幕对比率不应低于600:1,屏幕亮度不应低于500cd/m2,水平视角不应低于150,垂直视角不应低于60。
存储设备基本要求包括:(1)存储设备应具有良好的节点扩充性和良好的传输速率。(2)存储设备应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3)存储设备应具有高传输速率的光通道直接连接方式。
3.2.3 软件平台需求分析
软件平台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GIS平台、中间件及系统安全软件等。软件平台应选取性能稳定、功能全面、兼容性较强、有良好应用基础的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要求采用Oracel数据库,GIS平台要求采购ArcGIS平台。
3.2.4 呼叫中心平台需求分析
呼叫中心平台是受理市民通过服务热线反映社会管理问题的重要窗口。建设呼叫中心平台应满足一定数量坐席人员并行工作的要求;应具备对坐席人员身份认证及权限控制功能;具备可扩展性,性能稳定,易使用,易维护;应支持电话呼入呼出,三方通话,自动录音等相关功能。
3.2.5 移动终端手机需求
需要为网格员、指挥中心、处置部门、各级分中心领导配备“社管通”移动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基本性能要求:
Ø 终端设备应采用主流的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必须支持数据存储、摄像图像获取、数据无线传输等基本功能的开发。
Ø 终端设备应具有无线通信数据传输功能,应具有话音通信、短消息、彩信、录音功能。
Ø 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主频应在1024MHz以上,系统内存不应小于1GB,系统软件运行可使用内存不应小于2GB。
Ø 终端设备应内置摄像头,分辨率不应低于500万像素,应能保证拍摄30m以内静止物体的清晰图像。
Ø 终端设备内存卡不低于8G,预留可扩展空间。
Ø 终端设备屏幕抗日晒效果应能适合户外工作。
Ø 支持蓝牙通信,持续通话时间不低于4小时,程序运行工作时间(无通话)不低于9小时,待机时间不低于48小时。
Ø 支持内置GPS。
Ø 配置两块电池或移动充电宝,保证电池容量能满足业务的需要。
Ø 手机设备应统一采购,以便于应用程序的适配开发,保证用户使用效果
3.2.6 场地建设需求
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需要具有专门指挥大厅,为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政府投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指挥大厅可直接利用现有场所及设备,要求能满足今后系统拓展接入的需求。此外,为降低运维成本,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也直接部署在电子政务中心机房,由运营商负责扩容及配套设备的完善。
3.2.7 系统安全性需求
重要基础数据信息,比如地理信息数据、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等关键要严格保密,不可泄密;各种业务办理信息要确保安全,不能在执行批转等一系列业务处理操作的时候发生数据泄漏的情况,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存储安全,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硬件及网络安全方面的建设应具有完备的信息安全体系,达到国家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安全性标准要求,且符合禹会区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安全的相关要求。
4 功能需求
4.1 社区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4.1.1 社区基础库建设需求
4.1.1.1 基础地理信息库
区内的空间基础数据共享,满足智慧社区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同时,建立起区基础地理信息交换、更新与服务的机制,实现对智慧社区相关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包含人、地、物、组织等地图专题库,网格专题数据库;遥感影像库。
4.1.1.1.1 基础地理信息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调用天地图现有电子地图。基础地形图数据指系统赖以工作的基础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等。
4.1.1.1.2 社区网格数据库
通过对接民政局的目前现有的网格数据,建设智慧社区二级网格库,区网格、社区网格。
4.1.1.1.3 遥感影像数据库
通过对接天地图,建设禹会区遥感影像库。
4.1.1.2 人口库
前期通过民政局提供的人口数据,建设社区、乡镇人口库。人口信息与二级网格进行关联,并对辖区内的人口进行空间化管理,建立辖区的人口空间库。同时针对辖区内不同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由此衍生扩建重点监控人群库、重点服务人群库。
4.1.1.2.1 实有人口库
信息资源类别
信息资源名称
实有人口
户籍人口
流动人口
散居社会境外人员
4.1.1.2.2 重点监控人群库
信息资源类别
信息资源名称
重点监控人群
刑释解教人员
社区服刑人员
吸毒重点人员
精神病重点人员
重点青少年
4.1.1.2.3 重点服务人群库
信息资源类别
信息资源名称
重点服务人群
育龄妇女
残疾人
低保户信
生活困难补助家庭
纯老年人家庭基本信息
失业人员
优抚对象信息
4.1.1.3 地库
前期通过民政局提供的房屋等数据,建设社区、乡镇地库。房屋信息与二级网格进行关联,并对辖区内的房屋等进行空间化管理,建立辖区的建筑物空间库。同时针对辖区内不同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由此衍生扩建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特种行业场所等建立专门主题库。
4.1.1.3.1 房屋住宅库
信息资源类别
信息资源名称
房屋住宅
住宅小区
出租房屋
公寓写字楼
4.1.1.3.2 重点部位库
4.1.1.3.3 重点场所库
信息资源类别
信息资源名称
重点部位
铁路护路
桥涵、地下通道
立交桥、过街天桥、铁路涵洞等
治安重点地区
建筑工程工地
征地拆迁地区
人防工事地下室基本信息
高层电梯基本信息
物业中控基本信息
信息资源类别
信息资源名称
重点场所
繁华商业场所
集贸市场(菜市场)
集贸市场(非菜市场)
娱乐场所
公园景区
地下空间场所
发廊
4.1.1.3.4 特种行业场所库
信息资源类别
信息资源名称
特种行业场所
印刷业场所
印章业场所
机修业场所
典当业场所
拍卖业场所
废旧金属业场所
旅店业场所
信息资源类别
信息资源名称
重要物品
民用爆炸物品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有限电视光接点放大器基本信息
4.1.1.3.5 特种行业场所库
4.1.1.4 组织库
前期通过民政局等提供的法人、组织等数据,建设社区、乡镇法人库。法人信息与二级网格进行关联,并对辖区内的法人、组织等进行空间化管理,建立辖区的组织空间库。同时针对辖区内不同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由此衍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基础组织,社区便民组织、群防群治力量、两新组织等建立专门主题库。
4.1.1.4.1 机关企事业单位
信息资源类别
信息资源名称
机关企事业单位
中央机关单位
市属机关单位
区属机关单位
军事单位
医疗机构
教育机构
媒体单位
金融单位
邮政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
4.1.1.4.2 基层基础组织
信息资源类别
信息资源名称
基层基础组织
街道社保所
社区党组织
社区居委会
社区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站
4.1.1.4.3 社区便民组织
信息资源类别
信息资源名称
社区便民服务组织
早餐店
便民菜店
再生资源回收站
家政服务中心
洗衣店
修理店
养老服务中心
文化活动场所
体育场所
老年餐桌
4.1.1.4.4 群防群治力量
信息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