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
一、选择题
1. 〔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2. 〔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3.〔2017•新课标Ⅱ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4. 〔2016•全国Ⅰ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2017•江苏卷.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6.〔2017•海南卷.1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7.〔2017•海南卷.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8.〔2017•海南卷.16〕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9.〔2016上海卷.7〕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A. 灯光刺激+食物 B. 仅食物
C. 声音刺激+食物D. 仅灯光刺激
10.〔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11.〔 2015·浙江卷.4〕血液中 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 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12.〔2015·江苏卷.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 Cl-同时内流
二、 非选择题
1.〔 2015·课标I卷.30〕〔11分〕
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 ,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 ,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 〔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 调节.乙酰胆碱属于 〔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 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2.〔2016新课标2卷.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出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3.〔2017•天津卷.8〕〔12分〕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_________________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_____.
4.〔2017•北京卷.29〕〔16分〕
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 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 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 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 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
〔4〕图中内容从___________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5.〔2016江苏卷.26〕〔8分〕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其Na+/K+比与体液中______的Na+/K+比接近.
〔2〕 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
〔5〕 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
6.〔2015·北京卷.29〕〔17分〕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 ,传至末梢,释放 作用于突触 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
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 ,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略
7.〔2015·福建卷.27〕〔14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_____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__.
〔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__________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8.〔2015·广东卷.27〕〔16分〕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
〔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 _____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_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____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图10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期中激素A、B分别是______、______;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______.
〔3〕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_ 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是:______,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 ______.
9、〔2014·四川理综,8〕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2、【答案】D
【详解】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3、【答案】B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作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激素调节的控制,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D正确.
4、【答案】B
【解析】在线粒体的内膜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是通过扩散作用而进行移动的,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涉及相关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因此消耗ATP,D项正确.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D
【解析】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C正确.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血压调节过程是一个反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
9、【答案】A
【解析】灯光刺激+食物可以强化该反射,而不会使该反射消失.
10、【答案】A
11、【答案】D
【解析】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入肌纤维内部;A错误.传出神经去极化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对K+的通透性减小;B错误.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与Na+进出神经纤维膜有关;C错误.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降低膜外K+浓度,增加了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则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D正确.
12、【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答案】〔1〕靶器官 灭活 传递信息
(2) 神经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3) 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肾上腺素作为激素,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均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2、【答案】〔9分〕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3、【答案】〔1〕神经递质 信息交流
〔2〕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3〕加强 下降 偏高
【解析】〔1〕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2〕由图可知,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从而抑制神经元死亡.〔3〕由于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加强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结果导致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下降.此类病人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高.
4、【答案】〔1〕神经递质
〔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
〔3〕①Ⅱ
②C、B
③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
〔4〕细胞和分子
【解析】〔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从图中可以看出,Ca2+通过N受体进入细胞的过程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C酶;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酶的活性改变的直接原因是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3〕①由图示信息,根据“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可推出有比较多的A受体胞内肽段转变成了A受体,该过程就是过程Ⅱ.②实验的自变量为短肽,要验证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导入实验组的短肽含有磷酸化位点,导入对照组的短肽不含有磷酸化位点,则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③为了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还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检测的实验结果应可操作,膜A受体是否磷酸化不易检测,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4〕图中所研究的机制涉及受体〔糖蛋白〕、酶及物质的运输,所以是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揭示学习和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
5、【答案】〔1〕NaHCO3和NaH2PO4 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6、【答案】〔1〕兴奋 神经递质 后膜 〔2〕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少 〔3〕溶剂M a、c、f 溶剂M、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
【解析】〔1〕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兴奋,在细胞内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当达到与
7、【答案】〔1〕缺氧时间 〔2〕外 降低 〔3〕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解析】 〔1〕从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可以得出自变量是缺氧时间,因变量是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2〕静息电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据曲线图分析静息电位数值为负值,因此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定义为0 mV.据柱形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缺氧时间由0 min变为20 min,阈强度由29 pA变为34 pA,即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变大,说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3〕据柱形图分析缺氧处理20 min,阈强度大约为34 pA,因此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TP主要由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减少,将影响需要消耗细胞内能量的主动运输,这可能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机制之一.
8、 【答案】〔1〕脊髓 神经冲动 突触
(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反馈调节
〔3〕浆细胞 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凋亡
9、解析 〔1〕依据a所在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可知,a为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由于Na+内流,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到达c处即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所以此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包括痛觉、热觉、冷觉等;内脏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由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先起作用;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 〔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5 / 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