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州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第I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1. 豆豆养了两只小仓鼠,每天定时给它们投喂食物,一个月后小仓鼠长大了不少,从一开始看到人就躲,到现在和豆豆成为了好朋友。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题目中豆豆每天定时给小仓鼠们投喂食物
2、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一个月后小仓鼠长大了不少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发育,一开始看到人就躲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题干中并未体现生物能够繁殖后代,ACD错误,B正确。故选B。2. 显微镜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清楚的生物体及其细微结构。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分析错误的是()A. 要将图1中的甲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B. 要想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图2中的C. 图1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所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D. 若视野中出现一黑色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答案】C【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
3、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2)图中是目镜,其中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详解】A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图1中的甲细胞位于视野右上方,要想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A不符合题意。 B要想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该最小,比长,放大倍数较小;比长,放大倍数较小,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图2中的,B不符合题意。 C图1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4、C符合题意。 D若视野中出现一黑色污点,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D不符合题意。 故选C。3. 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在一定的结构层次中有序的进行着。如图表示植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a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量减半B. “藕断丝连”中的丝来自植物体的营养组织C. 同图中所示植物体相比,熊猫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D. 水绵多细胞植物,同戊一样由根茎叶等器官组成【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
5、c表示组织形器官,d表示器官形成植物体。【详解】A图中a过程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A错误。B“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也有支持作用,B错误。C熊猫是动物,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可见同图中所示植物体相比,熊猫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C正确。D水绵是多细胞植物,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故选C。4. 生物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通过一定的方式产
6、生自己的后代,维持种族的延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鸟和爬行动物均通过产卵繁殖后代B. 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养殖户常通过延长家蚕的幼虫期来提高蚕丝的产量C. 用嫁接的方式可以实现一株杜鹃植株上开出不同颜色的杜鹃花D. 木贼是孢子植物,不开花也不结果,孢子是一种生殖器官,落到温暖潮湿的环境,就会萌发和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1)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2)鸟卵一般分为卵壳、卵壳膜、卵白、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以及胚盘。其中卵黄、卵黄膜以及胚盘是鸟卵的卵细
7、胞,其余部分则是非细胞结构。(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4)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详解】A鸟和爬行动物都属于卵生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A正确。B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家蚕的幼虫发育成熟后,吐丝作茧,吐完丝,蚕的幼虫化为不食不动的蛹。蛹过一段时间就能羽化为蚕蛾(成虫)。因此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增
8、加其体内的丝物质,B正确。C嫁接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要使同一株杜鹃植株上开出几种不同颜色的花,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C正确。D木贼是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不开花也不结果,孢子落到温暖潮湿的环境,就会萌发和生长,但孢子并不是一种生殖器官,D错误。故选D。5.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的发育成图乙中的BB.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图丙中的3,最终发育为图丁中
9、的dC. 图丙中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D. 图丁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和有机物,是由d吸收并运输到整个植株【答案】B【解析】【分析】图甲中:子房壁、胚珠、子房;图乙中:A果实、B种子;图丙中的1胚轴、2胚芽、3胚根、4子叶、5种皮;图丁:a叶片、b茎、c未脱落的子叶、d根。【详解】A图甲中的是子房,发育成图乙中的A果实,A错误。B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图丙中的3胚根,最终发育为图丁中的d根,B正确。C图丙中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光照不是必要条件,C错误。D图丁植株生长所需的水是由d根吸收并运输到整个植株,有机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D
10、错误。故选B。6.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接近历史原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对地雀的形态特征起选择作用B. 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只能找到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C. 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蛋白质等有机物D. 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出现了抗药性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达尔文认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在自然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就必然存在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详解】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
11、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因此,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等具有选择作用,因此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对地雀的形态特征起选择作用,A正确。B新近形成的地层里也能找到简单、低等的生物化石,B错误。C米勒的实验说明无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C错误。D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本来存在着“耐药性”个体,使用抗生素后
12、不耐药的个体被杀死,耐药性个体能够生存并将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后代,长期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D错误。故选A。7. 秋冬季节流行性感冒高发,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患者属于病原体B. 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C 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原D. 流感流行时对教室消杀等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3、三个环节。【详解】A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病原体是流感病毒,A错误。B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B错误。C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D在流感流行期间,教室作为一个封闭的环境,学生之间的接触较为密切,病毒容易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因此,对教室进行消杀是防止流感在教室内部传播的有效手段。流感流行时对教室消杀等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故选D。8. 健康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B. 对于因溺水而窒息者,我们应该直接进行人
14、工呼吸C. 健康就是无伤无病,一个人生理上没有疾病就说明这个人是健康的D. 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止用药,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加剧【答案】A【解析】【分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详解】A青春期正是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学习科学知识的关键时期,A正确。B对于因溺水而突然停止呼吸的人,应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和进行人工呼吸,以恢复病人肺的通气,达到通过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目的,B错误。C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C错误。D病情
15、稍有好转不能自行停止用药,以免病情出现反复,D错误。故选A。第卷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9. 达州市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80%以上,是观景和避暑圣地。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图1为该景区内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2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部分外,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和_。(2)若图2对应的是图1中含食草昆虫的一条食物链,则图2中的甲对应的是图1中的_。(3)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之间关系是_。(4)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
16、图2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填图2中标号)【答案】(1)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食虫鸟 (3)捕食和竞争 (4)丁【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
17、系统,图1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部分外,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小问2详解】图2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机物含量越少。由此可以得出图2中四种生物的营养关系是 :丙乙甲丁。若图2对应的是图1中含食草昆虫的一条食物链,则应该对应: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则图2中的甲对应的是图1中的食虫鸟。【小问3详解】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捕食蛇,二者是捕食关系;同时猫头鹰和蛇都捕食食草鸟,二者是竞争关系。所以猫头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小问4详解】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也不易
18、排出,所以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由3小题分析可知,图2中四种生物的营养关系是 :丙乙甲丁,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图2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丁。10. 果蝇繁殖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研究人员对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杂交组合亲本子一代雄性雌性长翅残翅甲残翅残翅0256乙长翅残翅15899丙长翅长翅18663请据表回答:(1)在遗传学上,我们将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称为_。(2)对表中杂交组合进行分析,其中_组可以判断果蝇翅型的显隐性。(3)丙组子一代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用D、d表示相关基因)(4)在乙组实
19、验中,长翅雄果蝇将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桥梁”是_。(5)已知果蝇的眼色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果蝇群体中白眼果蝇基因组成为XaY、XaXa,红眼果蝇基因组成为XAY、XAXA、XAXa。以下为杂交实验过程部分示意图:请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判断,子二代中白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来自于亲代中的_。(填图中序号)【答案】(1)相对性状 (2)丙 (3)DD、Dd (4)精子 (5)【解析】【分析】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分析表格,甲组亲本均为残翅果蝇,子一代也均为残翅果蝇,无法判断显隐性;乙组长翅雄性亲本和残翅雌性亲本杂交,子一
20、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无法判断显隐性;丙组亲本均为长翅果蝇,子一代中出现了残翅果蝇,且子一代长翅果蝇残翅果蝇31,因此可判断长翅为显性,残翅为隐性。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小问1详解】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之分,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中我们将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丙组亲本均为长翅果蝇,子一代中出现了残翅果蝇,且子一代长翅果蝇残翅果蝇31,因此可判断长翅为显性,残翅为隐性。【小问3详解】残翅为隐性性状,丙组子一代残翅果蝇基因
21、型为dd,可推知亲本基因型均为Dd,进而推知子一代中长翅果蝇基因型为DD、Dd。【小问4详解】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乙组中亲本长翅雄果蝇的基因通过精子作为“桥梁”传递给子代。【小问5详解】由图可知,只有子二代中出现了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aY,可逆推其白眼基因来自于子一代中的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进一步逆推,子一代中红眼雌果蝇中的白眼基因来自于其亲代中的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即。11. 番茄又名西红柿,鲜嫩多汁、酸甜可口,深受同学们喜欢。达州市某校生物学社团的同学在劳动实践基地采用大棚种植番茄,在种植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探究,请据图分析回答
22、下列问题:(1)在图1中,番茄叶片在上午9时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填字母)(2)为探究影响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的因素,该社团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甲乙进行对照,可探究_这一因素对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经过暗处理、光照几小时后摘叶、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等操作,发现只有_(填图中所示标号)中的叶片会变蓝。(3)社团的同学在大棚种植番茄的过程中,为提高产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与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产量无关的是()A. 白天适当升高大棚内温度B. 合理密植C. 晚上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D. 在温室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4)如图3为24小时内番茄叶片释放或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随时
23、间变化的曲线图,经分析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量_(填“”、“【解析】【分析】(1)图1中,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2)图3中:AB段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可进行呼吸作用;B点开始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C段光合作用开始增强;C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E段由于部分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EF段由于关闭的气孔逐渐打开、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4、4)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小问1详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进行的时间、部位都有所不同。在阳光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可同时进行;但在夜间,光合作用停止,蒸腾作用也大大减弱,而呼吸作用不管在白天还是在夜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故在图1中,番茄叶片在上午9时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小问2详解】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故向叶片中滴碘液,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甲乙进行对照,两者除了一个透明袋装清水,一个透明度装
25、氢氧化钠溶液外,其余条件均相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故二氧化碳甲乙进行对照,可探究二氧化碳这一因素对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甲满足光合作用的条件,能够正常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会变蓝色。乙由于缺乏原料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丙用黑胶袋不透明,没有光照,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小问3详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故白天适当升高大棚内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A不符合题意。 B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
26、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产量。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B不符合题意。 C晚上无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会进行呼吸作用,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晚上适当降低温度,番茄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能够提高产量,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温室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有利于检测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时采取措施适当促进番茄进行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小问4详解】DE段虽然由于部分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但此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仍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即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量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