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9928334 上传时间:2025-04-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威市2023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学校开展“古诗苑漫步”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我爱诗词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①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chún cuì,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②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选自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中国诗歌史的源头是《诗经》。《诗经》以后的诗歌史百派九流,千汇万状,而且bō lán dié qǐ,名家辈出,应该选择哪些诗人来推荐给读者呢?笔者思之再三,拟定一条原则:只选在人生态度和作品境界两方面都对后人有巨大影响的第一流诗人。根据这条原则,本书选定的名单是( )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 (选自莫砺锋《诗意人生》,有删减)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chún cuì bō lán dié qǐ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 【隔膜】gé mó①名隔阂:两人之间有~。②形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多年不通消息,彼此间~起来。③形不通晓;外行:我对这种技术实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甲】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乙】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画线句①中“喜欢”“低下”“特质”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名词。 B. “中国诗歌”“百派九流”“名家辈出”“爱好小说”四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C. 画线句②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 D. 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冒号。 【答案】(1)纯粹 波澜迭起 (2)【甲】③ 【乙】②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字形。 纯粹,chún cuì,指不掺杂其它成分的。 波澜迭起,bō lán dié qǐ,波澜一次又一次的出现。 【小问2详解】 考查词义。 甲:分析语义可知,对诗歌没有兴趣,于是对于别的文艺形式,如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精妙之处也就不能理解了。故“隔膜”的意思是不通晓、外行。故选③。 乙:分析语义可知,此处表达的语义是我希望我的儿子与闰土的儿子不要再像我与闰土一样多年以后变得这么不了解,这么有距离。故“隔膜”的意思是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故选②。 【小问3详解】 考查基础知识。 C.画线句的主语是“人们”,谓语是“见到”,宾语是“故事”,这是一个单句。故选C。 ◆诗与书画 2. 从下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将正文内容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不加标点) 【答案】示例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示例2: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霜 示例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解析】 【详解】考查汉字临摹。 书法一出自《登鹳雀楼》,内容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繁简字对应为:窮——穷,裏——里,層——层。 书法二出自《后汉书·王霸传》,内容为: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霜。 繁简字对应为:勁——劲,歲——岁,識——识。 书法三出自《卜算子·咏梅》,内容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繁简字对应为:風——风。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字,用简化字工整书写即可。 3. 古人讲究诗画合一。为下面画作配上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图文转换。 A.出自《夜上受降城闻笛》,句意: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B.出自《暮江吟》,句意: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C.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句意: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D.出自《渡荆门送别》,句意: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天空中的彩云结成美丽的海市蜃楼; 观察图片可知,画面主体诗人侧卧举杯畅饮,天空挂着一轮明月,诗人借明月抒发对远在他乡亲友的思念,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意境一致; 故选C。 ◆诗与音乐 4.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没有诗词韵律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而缺乏音乐性的诗歌也必将在艺术上大为逊色。通过音乐和诗歌的完美结合,使历代文化得以闪烁璀璨的光辉。 (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好诗的诞生又激发了音乐的多样化,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地陪伴着。 ②音乐对诗歌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③从古至今,我国的音乐与诗歌总是紧密并存的。 ④对诗歌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A. ①④②③ B. ③②④①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B (2)删除“通过”或者“使”。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③句点明论点,为第一句;②具体论证“音乐对诗歌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的影响;④句论述音乐对诗歌的传播和发展的作用;①反过来论证诗歌对音乐的影响,承接下文“没有诗词韵律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排序为:③②④①;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除“通过”或者“使”。 5. 小逸认为,要唱古诗,必须用古曲,今人谱写的曲子不合古诗之意蕴。你同意小逸的观点吗?请举例分析。 【答案】示例1:我不同意。今人谱写的曲子也可以表达古诗之意蕴,有的还能体现时代新意。这方面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如《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今人为李白《将进酒》谱的曲子就很好。 示例2:我同意。唱古诗,就要用古曲,因为古曲最贴合古诗之意蕴。如用《阳关三叠》这一古曲诉说离别,雅致蕴藉,今人谱写的曲子怕是没有这样的韵味。 【解析】 【详解】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可以同意这种观点。理由是,现代人谱写的曲子也有很多可以表达古诗的意蕴。如,一些国风类的曲子,就很适合作为古诗的配乐。可以不同意这种观点。理由是,唱古诗就用古曲,因为古曲才最贴合古诗的意蕴,如用《折柳曲》来配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更能表现出诗中那种深切的思乡之情。 ◆诗文诵读 6. 学校开展经典诗文朗诵大赛,请你帮助主持人完成串词。 要求:①在前3位选手的串词中填上恰当的诗句,必须是将要朗诵的诗文中的句子。②参照前3位选手的串词,为第4位选手写出完整的串词,他朗诵的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在自己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依然惦念着为天下寒士挡风遮雨。诗词从来就不只局限在诗人小小的书斋里,它更包含着心忧家国、胸怀天下的情怀。下面,有请1号选手为大家朗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是闲居山野的典雅风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纵横笔墨的浩荡神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扬帆天地的雄阔气韵。接下来,有请2号选手为大家朗诵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代诗豪,身居陋室,天地灵秀,自在人心。接下来,有请3号选手为大家朗诵刘禹锡的《陋室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②.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 潮平两岸阔 ④. 风正一帆悬 ⑤. 斯是陋室 ⑥. 惟吾德馨 ⑦. 示例:自古沙场征战,英雄豪情万丈,从“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的霍去病,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辛弃疾,策马扬鞭,锋芒所向,锐不可当。下面,有请4号选手为大家朗诵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以及拟写串词。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俱、悬、惟、馨”等字词容易写错。串词的特点:内容的切题性;衔接的灵动性;语言的口语化;用词的典雅性;修辞的多样性。本题要求所写的串词要参照前面所写的串词,前面的串词特点都是以即将朗诵的诗词中的几句作为开头,然后再结合诗词内容拓展,最后引出选手即将朗诵的诗词。 示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位曾“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的将领如今只能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独自吃酒挑灯端详宝剑,在梦中才能听到久不曾听到的号角声,他感叹自己的沙场生活何时才能重续。下面,有请4号选手为大家朗诵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阅读(60分) (一)(1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粉皮子 董茂慧 ①近郊有远房亲戚夫妻俩,丈夫叫木木,妻子叫水金。男的憨厚老实埋头干活,一天话不到五句;女的泼辣健硕嗓门粗大,村头骂人村尾听得清清楚楚。夫妻生孩子四男三女,因不识字,男孩就叫一巴二巴三巴四巴,女孩就叫大秀二秀三秀,我至今弄不清他们兄妹的学名,倒是这小名能脱口而出。夫妻俩非常勤劳,却依然过得极其窘迫。逢年过节或者孩子们要注册交学费时,捉襟见肘的一家只能靠借钱维持着。水金要强,不愿给人低头哈腰,便逼着木木去借钱,夫妻俩争执不下。通常的结局是:水金抄起棍子就打,木木兔子般从家里蹿出去,夫妻俩在村子里追逐,水金提着木棍追在后面。这一幕深深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 ②每年春节,客家人总是热热闹闹摆上好几天的宴席招待亲朋好友,木木夫妻也会咬牙凑齐肉菜请经常接济他们的人家吃饭。幸而自家养猪养鸡种菜,需要花钱买的东西不多,宴席虽然简单倒也基本能过得去。每年都会跟随父亲到木木家做客,年幼的我坐在圆桌边好奇地看着一串大大小小的脑袋从厨房探出来,盯住桌面吸着鼻涕吞口水。席间有道常见的长汀客家菜——粉皮子,原料是地瓜粉,用清水把地瓜粉调成稀糊,慢慢加上热水搅拌后平铺在铁板上蒸熟,起锅放凉后或切成细长条或切成小方片,最后晾干成硬片待用。因粉皮子过水后透明晶亮,被戏称为“镜子”,也称“葛粉”“玉粉”。煮熟后,大块的粉皮子莹滑油亮不易盛舀,所以厨师会把粉皮子切小:方片状适合用骨头汤氽煮加入香菇、猪肉、笋丝或鸡鸭内脏;细长条状适合用清水煮后捞起加入肉末、菜丝、香葱爆炒。木木家的粉皮子却是完整的一大张躺在汤盆的底下,客人们把汤和配料吃完了却没人捞得出粉皮子吃。 ③几年皆如此,有邻居悄悄告诉父亲:“水金舍不得年年花钱买粉皮子,特意叫人蒸了不要切,吃完了汤倒掉再把粉皮子捞起来晒干,明年又能煮。”边上坐着的小伙子听后表示不屑,站起来筷子勺子并用,使劲在粉皮子上挖出两小块,打上汤津津有味地吃了。上菜的大秀把汤盆端回厨房,没几分钟传出锅铲使劲敲盆的声音,伴着水金的叫骂:“哪个要命的,上辈子是不是饿死的哦,这样也要挖去吃啊……”骂着骂着,又哭开了,“明年我拿什么煮哦,又要花钱重新买!”厅里一桌客人听到哭闹停了筷子,全都傻了眼。意识到自己闯了祸的小伙子涨红着脸,贴墙悄悄地溜得无影无踪。我跟着父亲进了厨房,木木手足无措地呆立在灶头旁,不知道应该劝解老婆还是出去安抚客人,年纪较小的孩子围在水金身边齐声大哭,大家最终不欢而散。粉皮子的典故从此在村子和众多亲戚中传开了。 ④七个孩子大多随了木木沉默的性格,闷声干农活做家务。老大一巴坚持边干农活边读书,到了初中实在拿不出钱交学费,他坐在屋檐下发了半天呆,便独自上山摘野果,步行挑到县城去卖。不想在路上被自行车撞伤,野果滚了满地。一巴举着别人赔的十元钱,顶着满脑袋的血欢天喜地跑到学校注册。四季光着脚的一巴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有了榜样,四巴和二秀三秀先后考取中专大学,毕业分配在了城市。兄弟姐妹们现在日子过得都不错。去年正月木木夫妻登门,力邀我们全家去看他们新建的楼房。 ⑤那日,木木新房门口的大坪里停满了小车,鞭炮放得满地通红,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有人说起了粉皮子的典故调侃木木夫妻。【A】_________________笑得前翻后仰:“今天还请大家吃粉皮子,这菜以后年年吃,看谁还笑话我们!”【B】________________涨红着脸举杯站了起来:“以前穷没办法,多亏大家不嫌弃帮我们。一巴他们昨天商量在村里设个奖学金,谁家有孩子考上大学的都有奖!” ⑥宴席从中午吃到月朗星稀才散,木木水金夫妻喝得醉如烂泥,被一巴兄弟们扛回房间。我们随着大伙一起告辞出来,没走多远,身后传来震天响声,朵朵烟花接连盛开,映出新房下一巴兄弟姐妹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的孩子在追逐嬉闹,爷爷奶奶整张粉皮子的故事会有人讲给他们听吗?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8月17日,有删改) 7. 木木家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通过哪些事进行对比来反映这一变化? 8. 第⑤段中,有人说起粉皮子的典故调侃木木夫妻,水金和木木谁“笑得前翻后仰”?谁“涨红着脸”?在【A】【B】处填写人名,并分析原因。 9. 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年幼我坐在圆桌边好奇地看着一串大大小小的脑袋从厨房探出来,盯住桌面吸着鼻涕吞口水。(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一巴举着别人赔的十元钱,顶着满脑袋的血欢天喜地跑到学校注册。(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10. 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脱贫、学习、发展、勤勉……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7. 由贫困到富裕的变化。贫困时,置席请客不让切开粉皮子,要反复使用;富裕后请客,宾主尽兴,并许诺年年请大家吃粉皮子。贫困时,交不起学费,只能四处借钱;富裕后,建起新楼房,准备设立奖学金。 8. 【A】水金,【B】木木。水金“泼辣健硕嗓门粗大”,性格直爽,从“笑得前翻后仰”以及说话的语气和内容可以看出【A】处是水金;木木“憨厚老实”,沉默寡言,从“涨红着脸举杯站了起来”可以看出【B】处是木木。 9. (1)动作描写,“探”“盯”“吸”“吞”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木家的孩子们想吃宴席而不能吃的馋相,反映了木木家的贫穷。 (2)我读出了一巴能交学费激动、兴奋;也读出了一巴求学的决心和迫切;还读出了上学的不易,生活困窘之下的辛酸。 10. 示例:我想到的是“脱贫”这个词。木木一家的生活从困窘到富裕,在这个脱贫的过程中,既有时代的变化与进步,也有个人的勤勉与努力,还体现了学习与知识对命运的改变。(意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 木木家前后发生了由贫困到富裕的变化。 根据第③段中的“水金舍不得年年花钱买粉皮子,特意叫人蒸了不要切,吃完了汤倒掉再把粉皮子捞起来晒干,明年又能煮”可知,贫困时,置席请客不让切开粉皮子,要反复使用。根据第⑤段中的“今天还请大家吃粉皮子,这菜以后年年吃,看谁还笑话我们”可知,富裕后请客,宾主尽兴,并许诺年年请大家吃粉皮子。 根据首段中的“逢年过节或者孩子们要注册交学费时,捉襟见肘的一家只能靠借钱维持着”可知:贫困时,交不起学费,只能四处借钱。根据第④段中的“去年正月木木夫妻登门,力邀我们全家去看他们新建的楼房”和第⑤段中的“一巴他们昨天商量在村里设个奖学金,谁家有孩子考上大学的都有奖”可知,富裕后,建起新楼房,准备设立奖学金。 【8题详解】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首段中的“女的泼辣健硕嗓门粗大,村头骂人村尾听得清清楚楚”可知,水金金“泼辣健硕嗓门粗大”,性格直爽。根据【A】处“笑得前翻后仰”,以及“今天还请大家吃粉皮子,这菜以后年年吃,看谁还笑话我们!”语气中透出的豪爽可知,此处应为水金。 根据首段中的“男的憨厚老实埋头干活,一天话不到五句”可知,木木“憨厚老实”,沉默寡言。根据【B】处“涨红着脸举杯站了起来”可知,此处应为木木。 【9题详解】 考查语句赏析。 (1)“探”“盯”“吸”“吞”是对木木家几个孩子的动作描写。联系句中的“从厨房探出来,盯住桌面吸着鼻涕吞口水”可知,这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几个孩子想吃宴席上却不能吃的馋相。因为他们家的贫困,所以才对宴席有这种反应,所以这句话也反映了木木家的贫困。 (2)联系第④段中的“老大一巴坚持边干农活边读书,到了初中实在拿不出钱交学费,他坐在屋檐下发了半天呆,便独自上山摘野果,步行挑到县城去卖”可知,老大一巴对于上学有着强烈的渴望,如今终于有钱了,可以完成注册上学,所以非常激动与兴奋。联系文本中对于木木家贫困的描写,也可以看出一巴上学的不易。别人赔给他看病的钱,他用来交了学费,又让人看到他们一家生活困窘里的辛酸。 【10题详解】 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想到的是“学习”这个词。联系第④段中的“四季光着脚的一巴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有了榜样,四巴和二秀三秀先后考取中专大学,毕业分配在了城市。兄弟姐妹们现在日子过得都不错。去年正月木木夫妻登门,力邀我们全家去看他们新建的楼房”可知,正是学习改变了木木家孩子们的命运,也让木木一家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二)(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行道树的选择标准 赵世伟 ①行道树看起来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然而若划归到自然界的植物分类中,常见的范围也就限定在百十个物种之内——它们是千百年来,人类从全世界数万种木本植物中严格挑选、再精心培育出来的“专业”树种。 ②路旁的绿化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片的绿地,通常由高矮不同的乔木、灌木、草本搭配组合而成;另一类就是在路基上挖个坑(树池),坑里种一棵较高的乔木。别看两者都在马路边,对植物的幸福感而言,绿地和树池差别巨大。如果说绿地里的树住的是“三室两厅”,每顿四菜一汤,那么树池里的树,相当于住电话亭,伙食差到连粗茶淡饭都谈不上,而且还要饥一顿、饱一顿。 ③所以能种在树池里的树,最重要的是“抗逆性”强。所谓“抗逆”,就是能抵抗逆境,耐受寒冷、干旱、贫瘠等各种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娇气的树当不了行道树,比如开花漂亮的杜鹃、叶芽能泡茶的茶树,还有苹果、樱桃之类的果树等,城市路边是没法种的。常见的杨树、槐树、栾树、香樟等,无一例外都是好种好活、特别皮实的树种。 ④树木生长速度差异很大,速生树种三年五载就能枝繁叶茂,长得慢的可能上百年还没手腕粗。但城市绿化,最好三五年内就能“成材”堪用,不能指望“爷爷种树孙子乘凉”,儿子还没长大道路就要扩建了。 ⑤北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了大批杨树做行道树,包括加拿大杨、毛白杨等不同种类,主要就是因为它们长得快。杨树长得最快的,是杂交品种的“速生杨”:5年树,胸径①就能长到20多厘米!而5年的银杏树,胸径只有7、8厘米,还算是树苗。 ⑥今年5月有个新闻,广东一男子被路边一片落叶砸晕。估计不少人看到标题会想:能被树叶砸晕,这人得有多么弱不禁风?然而只要你看到那棵树,就会庆幸自己没被落叶砸到——那是棵大王椰子,一片叶子足有三米长、二三十斤重。椰子等棕榈类植物生长迅速、树形优美,成排种在街边颇具热带风情。然而其叶片巨大是个隐患,需要及时清理老叶、枯叶,要么就得想办法将树叶固定住。 ⑦除了落叶,落果也有危险。菠萝蜜、椰子之类的大个头果实动辄好几斤重,从树上掉下来的威力堪比炮弹,砸谁都受不了。就算果子不大,有时也会造成麻烦。比如核桃,秋天圆溜溜的果实满地滚,若不及时清理,外面的青皮腐烂变成黑色,就会污染路面。还有北方的柿子树,树形美也皮实,秋天满树黄澄澄、小灯笼般的果子特别漂亮。但到了秋末初冬,柿子变软掉落,啪叽摔一地黏稠的黄汤,那场景让人不忍直视。 ⑧说了这么多,你了解挑选行道树有多苛刻了吧!满足这些“硬”条件后,还有“软”条件——颜值要高。除了树形,最好还能有些花果枝叶的特色亮点。总体来说,南方喜欢用能开出满树鲜花的树种,比如开紫红色花的羊蹄甲、开蓝紫色花的蓝花楹、开橙红色花的美丽异木棉。到了花期,整条街变成一片花海,成为城市的网红打卡地。北方则经常打“彩叶”的主意,秋天树叶变色时可以大显身手。如今不少北方城市都有“银杏大道”,一到秋季,满树满地一片金黄,恍若童话世界。 ⑨然而传统园艺中的“彩叶”树种,如槭树、黄栌等,却很少能当行道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们也曾尝试过,结果却发现它们入秋后,绿叶只是逐渐枯黄、掉落,直接跳过了由金橙变艳红的最精彩环节。原来,很多彩叶树变色,需要昼夜温差很大。而城市环境因热岛效应温度始终较高,温差不够大,叶子就不变色。 ⑩我国有八千来种树,但古往今来,人们选来选去,再精心培育杂交品种,到如今连同国外引进品种,我国常见的行道树也不过百种左右。然而即便聚焦这些“专业”树种,依然不存在百分百完美的行道树。比如银杏虽美貌,但雌树落果味道臭;杨树高大速生抗逆性强,却会产生飞絮;榕树树冠庞大好遮阴,但容易拱根破坏道路……作为一种生命体,我们无法要求它们全方位地、完全符合人类的愿望。对任何地方而言,行道树只要合适,就是最好的了! (选自《博物》2021年第11期,有删改) 【注释】①胸径:树主干离地大约1.3米处的直径。 1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 行道树的选择标准 “硬”条件 ① ② 落叶、落果麻烦少 ③ 颜值要高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删除后,最不影响句意的一项是( ) A. (行道树)常见的范围也就限定在百十个物种之内。 B. 一类是成片的绿地,通常由高矮不同的乔木、灌木、草本搭配组合而成。 C. 速生树种三年五载就能枝繁叶茂,长得慢的可能上百年还没手腕粗。 D. 绿叶只是逐渐枯黄、掉落,直接跳过了由金橙变艳红的最精彩环节。 13. 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杨树长得最快的是杂交品种的“速生杨”:5年树,胸径就能长到20多厘米!而5年的银杏树,胸径只有7、8厘米,还算是树苗。 14. 结合本文及日常生活,你认为下面哪种树最适合做兰州的行道树?为什么? A.国槐 耐寒,抗旱,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较快。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病虫害不多,耐烟毒能力强。 B.凤凰木 别名凤凰花、红花楹,高达20余米,胸径可达1米,树冠宽广。夏季开花,花大,红色。喜高温多湿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 C.广玉兰 喜温湿气候,在碱性土壤种植易发生黄化,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终年常青,叶片大如手掌;花形酷似莲花,别名“树荷花”。 【答案】11. ①“抗逆性”强②生长速度快③“软”条件 12. A 13. 列数字、作比较,列举具体数据,将5年的速生杨和银杏树的胸径进行对比,具体准确说明速生杨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14. 国槐最适合。国槐耐寒,抗旱,符合“抗逆性”强的要求,同时,生长快,树形优美。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①根据第③段中的“所以能种在树池里的树,最重要的是‘抗逆性’强”可得:“抗逆性”强。 ②根据第④段中的“但城市绿化,最好三五年内就能‘成材’堪用”可得:生长速度快。 ③根据第⑧段中的“满足这些‘硬’条件后,还有‘软’条件”可得:“软”条件。 【12题详解】 考查说明语言。 A.去掉后对句意没有影响; B.“通常”表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这样,句意有明显变化; C.“可能”表示估计与推测,如果去掉,就变成了一定是“上百年还没手腕粗”,句意有明显变化; D.“逐渐”体现了过程性,如果去掉,就变成“枯黄、掉落”是在同时进行的,且速度极快,句意有明显变化; 故选A。 【13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 句中有准确的数字,这是列数字。将5年的速生杨和银杏树的胸径进行对比,这是作比较。联系句中的“杨树长得最快的是杂交品种的‘速生杨’”可知,这两种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速生杨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14题详解】 考查拓展应用。 A.根据“耐寒,抗旱,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较快”“病虫害不多,耐烟毒能力强”可知,符合行道树“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的要求。 B.根据“喜高温多湿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可知,不符合行道树“抗逆性”强的特点; C.根据“喜温湿气候,在碱性土壤种植易发生黄化”可知,不符合行道树“抗逆性”强的特点; 故选A。 (三)(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①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②,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③治④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⑤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⑥,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注释】①构:陷害。②愦愦:糊涂。③推:推究。④治:惩处。⑤坐:因……获罪。⑥适莫:厚薄,即偏见。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 (1)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_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____ (3)或以白琬______________ (4)苟其不如______________ 16. 翻译下列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17. 请回答问题。 (1)【甲】文中诸葛亮为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2)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蒋琬是一个“良实”之人? 【答案】15. ①. 扩大 ②. 给予,赠送 ③. 有人(有的人) ④. 如果 16.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能够兴盛的原因。 (2)杨戏怠慢上级,不是太过分了吗! 17. (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2)有人构陷杨戏,然而蒋琬认为杨戏是一个诚实的人;杨敏曾经毁谤蒋琬,蒋琬不予追究;杨敏犯罪坐监,蒋琬不存成见,使杨敏得以免除重罪。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2)句意: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遗:给予,赠送。 (3)句意:有人以此话告诉蒋琬。或:有人(有的人)。 (4)句意:如果不如前人。苟:如果。 【16题详解】 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亲:亲近;远:疏远;所以:……的原因。 (2)慢:怠慢;甚:很,过分。 【17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1)由甲文第一段“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概括可得: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由甲文第二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概括可得:赏罚分明; 由甲文第五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概括可得:亲贤远佞。 (2)由乙文“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等内容可知,有人构陷杨戏,然而蒋琬认为杨戏是一个诚实的人; 结合“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可知,杨敏曾经毁谤蒋琬,蒋琬不予追究; 结合“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可知,杨敏犯罪坐监,蒋琬不存成见,使杨敏得以免除重罪。可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能,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乙】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诸葛亮去世,朝廷任命蒋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性格向来简略,蒋琬同他谈话,他有时不应不答。有人想在蒋琬面前诬陷他,便对蒋琬说:“您与杨戏讲话而他不答理,其傲慢上级,不是太过分了吗!”蒋琬回答说:“各人心性不一样,就像人的容貌有差异,当面应承背后非议,这是古人告诫人们注意之事。杨戏想要赞成我,但不是他的本心,想要不赞成我,又怕暴露我的不是,所以默然不应,这正是他的诚实之处啊!”又督农杨敏曾经毁谤过蒋琬说:“做事昏昏然,确实不如前人。”有人以此话告诉蒋琬,主管官员请求让他们去推究其事治罪杨敏,蒋琬说:“我确实不如前人,有什么可推究杨敏的呢?”主管官员再次陈说而蒋琬不允推究。主管官员则请蒋琬去责问杨敏说他昏昏糊糊的情状。蒋琬说:“如果不如前人,则处事不合理,处事不合理,则昏昏糊糊。还有什么好问的呢?”后来杨敏犯罪坐监,大家都担心他必死无疑,而蒋琬心中不存成见,故杨敏得以免除重罪。蒋琬的好恶爱憎合乎道义,都像这样。 (四)(5分) 18.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①。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舅姑:公婆。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文:在唐代,常有士子将自己写的诗文呈给达官贵人,希望得到推荐或者赞誉。【甲】诗就是孟浩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投赠诗,作者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的心愿。 小逸:是的,孟浩然志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小文:【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朱庆馀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__,把张籍比作____________,把主考官比作公婆,表面问“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实则在问张水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逸:其实,“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小文:有趣的是,张籍收到这首诗后,用一首《酬朱庆馀》作了巧妙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答案】 ①. 从政(当官/求仕/希望得到举荐) ②. 新妇(新娘) ③. 夫婿(新郎) ④. 我的作品是否符合主考官的要求?(我能考上吗?) 【解析】 【详解】考查诗歌鉴赏。 第一空,甲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意为: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作者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举荐,从政当官的心愿; 第二至四空,乙诗大意: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据此可知,诗人朱庆馀把自己比作新娘,把张籍比作夫婿,把主考官比作公婆,表面问“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实则在问张水部自己是否能一举夺魁取得优异成绩。可据此作答。 (五)名著阅读(8分) 19. 《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完成下面表格。 地点 篇目 主要内容 故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①_______》 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光,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南京 《②__________》 回忆隔壁衍太太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日本 《藤野先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五猖会 ②. 琐记 ③. 示例:在日本的学习生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解析】 【详解】考查名著常识。 第一空,由“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可知,篇目为《五猖会》。《五猖会》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