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
考生注意:道德与法治试题共两道大题,25个小题,总分100分。
一、选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你的选项所对应的方框涂黑。
1. 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告诉我们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 )
A. 学习要脱离学校 B. 学习要掌握方法
C 学习要学会思考 D. 学习没有终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学习新的认识。
D:合理性题文,即使离开了学校,仍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强调的是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尽头,无论处于人生的何种阶段都需要学习,即学习没有终点;故D符合题意;
A:“学习要脱离学校”表述不准确,离开学校也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学习,但不是说学习要脱离学校,在学校也可以学习;故A错误;
BC:“学习要掌握方法”和“学习要学会思考”在题干中未体现;故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 有人说:“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这句话体现出认识自己的途径是( )
A. 自我观察 B. 自我分析 C. 他人评价 D. 自我评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认识自己的途径。
C:分析题文,“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强调了通过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来认识自身,这属于他人评价的途径;故C符合题意;
ABD:题干没有体现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 彼此尊重,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以下有利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是( )
A. 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倾听同学发言
B. 在学校,学生看见老师不理不睬
C. 老师批评某同学时,该同学不以为然
D. 上课时,学生故意打断老师讲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老师。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此尊重,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倾听同学发言有利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故A符合题意;
BCD:在学校,学生看见老师不理不睬;老师批评某同学时,该同学不以为然;上课时,学生故意打断老师讲课,这些行为都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故BCD错误;
故本题选A。
4.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如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这些都属于( )
A. 情感变化 B. 生理变化 C. 思想变化 D. 心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青春期生理变化。
B:结合教材知识可知,青春期生理变化包括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等,故B符合题意;
ACD:都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下列行为属于遵守规则的是( )
A.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有序退场 B. 过马路时闯红灯
C. 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D. 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有序退场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这是属于遵守规则的行为;故A符合题意;
BCD:过马路时闯红灯、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这些都是违反规则和不文明的行为;故BCD错误;
故本题选A。
6. 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以下属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是( )
A. 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 B. 某企业偷排工业废水
C. 向境外人员泄露国家秘密 D. 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有利于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行为,是属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故D符合题意;
ABC: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某企业偷排工业废水、向境外人员泄露国家秘密,这些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故ABC错误;
故本题选D。
7. 为落实宪法基本原则,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公民的各项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宪法的这项基本原则是(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人民民主专政
C. 尊重和保障人权 D. 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
AB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自由平等是人类追求的重要价值;都不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故ABD不符合题意;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政府不断加大人权保障力度,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正是落实这一基本原则的体现;故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 小强与小西在学校操场玩耍时,小强不慎致小西受伤,就赔偿问题产生纠纷。经双方家长直接对话,分清责任,最终达成协议。这种维护权利的方式是( )
A. 仲裁 B. 诉讼 C. 和解 D. 调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权利的方式。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解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在本题中,双方家长直接对话,分清责任,最终达成协议,这属于当事人通过自行协商解决纠纷,即和解;故C符合题意;
ABD: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调解是指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调停疏导,帮助交换意见,提出解决建议,促成双方化解矛盾的活动;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下列选项属于正义行为的是( )
A. 违法乱纪 B. 助人为乐 C. 弄虚作假 D. 恃强凌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义行为。
ACD:违法乱纪、弄虚作假、恃强凌弱都违背了社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损害了他人的正当权益,属于非正义行为;故ACD错误;
B:助人为乐是帮助他人、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符合正义的要求,属于正义行为;故B正确;
故本题选B。
10. 40多年来,中国的腾飞证明,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
A. 不均衡发展 B. 乡村振兴 C. 西部大开发 D. 改革开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ABC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0多年来,中国的腾飞证明,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稳步走向( )
A. 共同富裕 B. 同步富裕 C. 同时富裕 D. 同等富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共同富裕。
A: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稳步走向共同富裕,故A符合题意;
BCD: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故BCD错误;
故本题选A。
12.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 )
A. 全过程人民民主 B. 有事好商量 C.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D. 求同存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
A: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故A符合题意;
BC: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故BC不符合题意;
D:“求同存异”指的是在对待彼此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时,寻求共同的方面、利益或目标,同时保留和包容不同的观点、意见和特点;与题干主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 以德治国 B. 依法执政 C. 从严治党 D. 依法治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地位。
ABCD:结合教材知识可知,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D。
1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A. 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B. 诚信守法的高尚情操
C.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D. 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
C:分析题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的远大政治抱负,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对民众的关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故C符合题意;
ABD: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强调的是对善恶的态度和行为;诚信守法的高尚情操侧重于诚实守信和遵守法律法规;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主要是关于对待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故ABD都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 2023年哈尔滨火热“出圈”,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身穿盛装在中央大街相继亮相。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
A. 领导与被领导 B.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 保持距离 D. 相互制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故B符合题意;
ACD:都不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
A. 政治协商 B. 一个中国原则 C. 反对“台独” D. 两岸融合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台湾问题。
B: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故B符合题意;
A: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职能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
CD:都不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故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就是( )
A. 中国道路 B. 中国精神 C. 中国方案 D. 中国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力量。
D: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就是中国力量;故D符合题意;
ABC:中国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方案是指中国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的智慧和方法;故ABC都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8. 一双鞋的“旅行”:德国设计外观和功能→中国研究生产流程→东南亚一些国家生产出来→美国货船运往沙特出售。这体现的是( )
A. 世界两极化 B. 经济全球化 C. 社会信息化 D. 文化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B:分析题文,在这双鞋的“旅行”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别负责设计、生产流程研究、生产制造以及运输销售等环节,充分体现了生产、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与合作,反映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是经济全球化的生动体现;故B符合题意;
ACD:都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9.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了各种文明。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应坚持的是( )
A. 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B. 以我为主,消除差异
C. 以我为主,统一文化 D. 以我为主,拒绝交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交流互鉴。
A: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了各种文明。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应坚持的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故A符合题意;
BCD:“消除差异”是不现实且不正确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尊重和包容;“统一文化”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不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拒绝交流”是封闭保守的做法,会阻碍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故BCD错误;
故本题选A。
20. 近年来,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表明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的理念是( )
A. 自力更生 B. 关爱生命 C. 合作共赢 D. 艰苦奋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C:分析题文,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开展跨国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充分体现了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合作共赢理念;故C符合题意;
ABD:都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21题7分,22题7分,23题8分,24题9分,25题9分,共40分)
请在答题卡上把你的答案写在所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21. 材料:早晨,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早餐,饭后妈妈叮嘱我带好学习用品。爸爸送我去上学,他平时工作很忙,没有很多时间陪我,但在上学途中他会和我谈学习或帮我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爸爸妈妈的关心让我感到幸福。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全方位筑起了防线。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除此之外,我国对未成年人还有哪些保护?
(2)我国颁布了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请写出其中一部法律名称。
(3)结合未成年人自身特点,请谈谈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原因。
【答案】(1)家庭保护。
①学校保护;②社会保护③司法保护;④网络保护;⑤政府保护。
(2)①未成年人保护法。
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
②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③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④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⑤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⑥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
⑦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特殊保护。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小问1详解】
小问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爸爸妈妈的关心让我感到幸福→可链接家庭保护;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
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防线,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专门的法律,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原因,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2. 材料一 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材料二 在网络时代,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让人防不胜防。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网络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答案】(1)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②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③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④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2)①网络是把双刃剑;
②网络有利也有弊;
③网络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①提高媒介素养;
②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恪守(遵守)道德、遵守法律;
⑤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⑥传播网络正能量;
⑦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⑧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
⑨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网络的影响、合理使用网络。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网络的积极影响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休闲娱乐→可链接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网络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网络诈骗→可链接网络是把双刃剑;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3. 材料 小眉同学预习“我国国家机构”这一课,在整理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以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时,遇到了一些困惑,请你帮忙解答。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内容,请将图表补充完整。
①_______ ②_______(司法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3)图表中哪一个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
(4)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什么?
(5)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
【答案】(1) ①. ①监督 ②. ②人民法院
(2)①立法权 ②决定权 ③任免权 ④监督权
(3)监察委员会 (4)国务院或中央人民政府
(5)民主集中制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相关知识,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行使国家监察职能专责机关,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最高行政机关,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4. 材料一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每年都有很多作品参赛,反映出当代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中有不少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材料二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时代发展呼唤创新。请写出创新的目的。
(2)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应深入实施哪些战略?
(4)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应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答案】(1)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科技创新能力。 (3)①科教兴国战略;②人才强国战略 ;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①培养创新精神;②增强创新意识;③培养批判精神;④培养科学精神;⑤培养动手能力;⑥培养实践能力;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⑧勤动手、多动脑;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⑩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⑪树立远大理想;⑪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创新的目的,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青少年应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5. 材料 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八年(2)班同学以“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更好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进行讨论。以下是两名同学搜集的材料:
古诗语录
◇两个黄里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我们在生活中常看到一些公益广告。
◇不要让眼泪成为世界上最后一滴水。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所展现的美好意境,是人类共同的向往。请描绘你心中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2)公益广告提醒我们,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是什么?
(3)建设生态文明,我国要坚持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4)讨论结束后,班长向全班同学发出号召:建设美丽中国,有你也有我!日常生活中,你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答案】(1)①走绿色发展道路 ②山清水秀、天蓝地绿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④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经济繁荣 ⑥生态良好
⑦人民幸福 ⑧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①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 ②爱护花草树木
③随手关灯 ④节约粮食
⑤践行“光盘行动” ⑥一水多用
⑦绿色出行 ⑧宣传环保政策
⑨随手关闭水龙头 ⑩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建设生态文明,我国要坚持的基本国策,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青少年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是开放性主观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