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道法真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9923789 上传时间:2025-04-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道法真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道法真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1分,共1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侧这位同学分享的学习经历主要告诉我们( ) 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此时的心情,为了这道题,我用了一堆草稿纸,经历了困惑、疑虑、苦思冥想,已到“山重水复”,突然“柳暗花明”……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好! A. 要对学习有兴趣 B. 学习有苦亦有乐 C. 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D.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过程。 B:分析题文,材料中描述了为解这道题经历了困惑、疑虑、苦思冥想等辛苦的过程,这体现了学习的苦,而最后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好,这体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所以主要说明了学习有苦亦有乐,故B符合题意; A:“要对学习有兴趣”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故A不符合题意; C:“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不是重点强调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 D:“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材料表述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 从他律向自律转变,需要我们常常自我反省,不断增强自控力。有助于增强这种能力的做法是( ) ①设定体育锻炼小目标并付诸行动 ②尝试纠正自己的小缺点并自我监控 ③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后熬夜追剧 ④追求特立独行并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止于至善。 ①:设定体育锻炼小目标并付诸行动,这可以培养坚持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助于增强自控力,故①正确; ②:尝试纠正自己的小缺点并自我监控,这能提升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对增强自控力有帮助,故②正确; ③: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是正确的,但熬夜追剧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能体现增强自控力,故③错误; ④:我们不能追求特立独行,这不是自律的表现,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 以下人物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 ) 我是一名工人,靠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我是一名农民,用汗水浇灌土地,喜获丰收。 我是一名科学家,用知识创造财富,实现了个人价值。 我是一名企业经营,依靠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收入。 A. 进行职业选择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B. 人人都有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机会 C. 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D. 人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要在工作中度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B:分析题文,从这些人物故事可以看出,工人通过劳动、农民通过汗水、科学家通过知识、经理通过管理都能实现自身价值,收获成果,这体现了人人都有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机会;故B符合题意; A:“进行职业选择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些故事中没有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 C:“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没有明确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要在工作中度过”不能从这些故事中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 建设美好班集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行动。符合这种要求的做法有( ) ①上学迟到赶紧躲起来不被值班老师扣分 ②主动请缨代表本班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看到教室里有垃圾随手打扫扔进垃圾桶 ④看到同桌没写完作业主动替他完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在集体中尽责。 ①:上学迟到赶紧躲起来不被值班老师扣分,这是逃避责任和违反纪律的行为,不利于建设美好班集体,故①说法错误; ②:主动请缨代表本班参加学校运动会,是为班级荣誉做贡献,有利于建设美好班集体,故②说法正确; ③:看到教室里有垃圾随手打扫扔进垃圾桶,维护班级环境,有利于建设美好班集体,故③说法正确; ④:看到同桌没写完作业主动替他完成,这不是正确的帮助方式,不利于培养同桌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符合建设美好班集体的要求,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 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这种经历有助于( ) 7月16日 晴 今天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竭,却很有成就感! ①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④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②:分析题文可知,小华去科技馆当志愿者,这有助于他养成亲社会行为,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也是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故①②正确; ③:这一次当志愿者的经历并不一定能直接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故③排除; ④: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精神方面的收获,而非物质支持,故④排除; 故本题选A。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由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了( ) A.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 我国国家主席有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的职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主席的职权。 D: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这直接体现了我国国家主席有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的职权;故D符合题意;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 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材料中也未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 小菲:“我想参加一些跨国援助活动,帮助非洲难民。该怎么着手准备呢?”以下跟帖中有助于解决小菲困惑的是( ) ①可以登录网站,查询参加跨国援助的相关要求 ②要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学会尊重当地礼仪规范 ③要胸怀理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公益慈善 ④要立足中国的国情,以中国发展带动世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②:分析可知,登录网站查询参加跨国援助的相关要求,能让小菲明确具体的流程和条件,有助于做准备;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学会尊重当地礼仪规范,这对于在非洲开展援助活动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更好地开展工作,故①②正确; ③;说的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公益慈善,与帮助非洲难民的跨国援助活动不太直接相关;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说的是以中国发展带动世界发展,比较宏观,不能直接解决小菲如何着手准备参加跨国援助活动帮助非洲难民的问题;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我国( ) A. 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 B. 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C. 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D. 人民处于当家作主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组织国家机构。 D:分析图表可知,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人民处于当家作主地位,故D正确; A:图片内容不能体现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民间接接行使国家权力,故B错误; C:图片内容不能体现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 下列适合在“民法典宣传月”中选用的案例是( ) ①伪造身份实施网络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 ②将他人丢失的手表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 ③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了其作品,被诉侵权 ④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①:伪造身份实施网络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这是犯罪行为,这主要涉及刑法相关内容,不属于民法典调整范畴,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将他人丢失的手表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涉及到对他人财产的占有和返还,是民事违法行为,属于民法典中关于物权的内容,故②符合题意; ③: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了其作品,被诉侵权,这涉及到著作权,是民事违法行为,属于民法典中知识产权的范畴,故③符合题意; ④: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这是行政违法行为,这主要涉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律规范,不属于民法典范畴,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这一规定( ) ①引领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风尚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助于将中华传统美德上升为法律 ④体现出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维护公平正义。 ②④:分析可知,题干的这一规定鼓励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积极救助他人,有利于弘扬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救助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故②④正确; ①:该规定主要强调的是对紧急救助行为的法律保障,与引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风尚关系无关,故①不符合题意; ③:虽然紧急救助本身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表现,但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直接上升为法律,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1. 下列案例符合“公平正义”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公平正义。 ②③:图②建立国家助学金制度帮助困难学生,图③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这可以更好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这都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违反交通规则叫朋友摆平,这会破坏社会公平和法治秩序,故①错误; ④:图片反映的是招聘限制毕业学校,是不平等现象,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2. 围绕“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主题,学校征集活动方案,可以入选的是( ) ①校园美食节大赛,烹出连云港海鲜的色香味,锻炼动手能力 ②花果山踏青游览,欣赏港城山海相拥的自然美景,提升人文素养 ③开山岛实践体验,重温守岛卫士王继才夫妇的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④抗日山祭扫英烈,回顾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坚定理想信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校园美食节大赛主要是关于美食和动手能力,与“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主题无关,故①不 符合题意; ②:花果山踏青游览主要是欣赏自然美景,与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关联不大,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开山岛实践体验,重温王继才夫妇的故事,王继才夫妇坚守岗位的精神体现了奉献等品质,能让人们汲取奋进力量,与“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主题相关,故③正确; ④:抗日山祭扫英烈,回顾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能让人们坚定理想信念,体现了对革命传统的继承和红色基因的延续,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3. 从以下这些法律的“对话”内容中能看出,处于最高法律地位的是( ) A. “我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B. “我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C. “我的任务是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 “我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D: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相违背;故D符合题意; ABC:A说的是刑法,B说的是民法典,C说的是立法法,它们的地位都不及宪法;处于最高法律地位的是宪法;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 黑板报上摘录了以下几张资料卡片,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浙江乌镇,一个家庭旅馆正接受来自德国旅客的预订。 意大利米兰时装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 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参赛运动员获得金牌。 坦桑尼亚的一家电视台正在热播中国的电视剧。 A. 开放互动的世界 B. 休戚与共的命运 C. 走向未来的少年 D. 多姿多彩的职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特点。 A:分析可知,这些资料卡片分别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旅游、文化、体育、传媒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体现了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且相互联系、互动的世界;故A符合题意; B:“休戚与共的命运”强调的是共同的命运和责任,这些资料卡片没有重点突出这方面;故B不符合题意; C:“走向未来的少年”与这些内容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多姿多彩的职业”也不是这些资料所主要体现的主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首歌旨告诉我们( ) ①各民族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②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五十六个民族要紧紧团结在一起 ④各民族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 ①:这首歌主要强调的是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共同体意识,而不是各民族经济发展,故①排除; ②③:分析可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体现了各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整体,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紧紧团结在一起,故②③正确; ④:这首歌重点不是突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故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6.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实践证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由此可见( ) ①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②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③中国人民以勤劳智慧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党的领导相关知识。 ①②: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面对困难取得成绩,并未体现经济全球化提供发展机会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故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分析题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体现了中国人民以勤劳智慧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故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17. 当今AI(人工智能)蓬勃发展,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 AI赋能 AI+中华文化,惊艳世界。AI数字人国风少女“元曦”,穿越3300年带领大家探源中国汉字源头——甲骨文,走进剪纸世界,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无限魅力;飞天少女“伽瑶”“天妤”,从敦煌壁画中“复活”,向世界讲述敦煌历史,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在海内外吸粉无数。 AI争 甲方:AI可能超越人类。AI不会烦,不会累,在工作强度、速度和耐力上都远超人类。比如无人机用于测绘、搜救,比人类更精准,效率更高。乙方:AI不可能超越人类。人有情感情绪,会主 鸣 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追求生命的意义。而AI只服从指令,不会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 AI愿景 AI不仅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逐渐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1)“AI+中华文化,惊艳世界”说明什么道理? (2)甲乙双方的观点均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处。请你选择加入其中一方阵营,为其合理性再提供两个例子作为论据。 (3)假如让AI做你的私人助理,你期待它从哪些方面提升你的生活品质? 【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力;AI赋能,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赢得世人喜爱。 (2)甲方观点的合理性论据: ①在复杂数据计算和分析方面,如大规模金融数据处理、气象预测等,AI 能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并得出准确结果,这是人类难以企及的。 ②在一些危险环境的探索和作业中,如深海探测、火山考察等,AI 可以替代人类去执行任务,减少人类面临的风险。 乙方观点的合理性论据: ①人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这是目前 AI 难以完全模仿的,比如独特风格的绘画创作。 ②人类在伦理道德判断和复杂情境决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符合人性和道德的选择,而 AI 往往只能基于设定的规则和数据进行判断。 (3)①日程管理与提醒:帮助我合理规划每天的安排,及时提醒我重要会议、约会等,让我能更高效地利用时间。 ②信息整合与推送:将我关注领域的重要信息进行整合并推送给我,让我随时了解最新动态,拓宽我的知识面。③ 健康管理:实时监测我的健康数据,如睡眠、运动情况等,并根据数据分析提供专业的健康建议,督促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中华文化、创新改变生活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AI+中华文化,惊艳世界→可链接中华文化的特点+AI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为AI可能或不可能超越人类举出合理例子,是开放性主观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AI的期待,是开放性主观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8. 连云港是一座海滨城市,围绕“保护海洋环境”主题,同学们开展了实践探究活动。 (1)图1、图2中的国家机关是如何各司其职,共同保护海洋环境的?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3青年人观点的理解。 (3)从图4“维护美丽海湾环境的建议”“探索靠海吃海新路的创意”中任选其一,参照示例,完成任务。 【答案】(1)图1:立法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使海洋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图2:司法机关公正司法,让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得到应有处罚。 (2)他的观点有合理性。伏季休渔虽影响了眼前利益,但能让海洋生态得到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长远利益;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维护了国家利益,最终受益的还是人民。 (3)维护美丽海湾环境的建议:①设立海洋环保志愿者团队; ②定期组织海滩清洁活动。 探索靠海吃海新路的创意:a开展海洋主题文化节;b打造海洋特色美食街。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全面依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可链接立法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 关键词②:人民法院依法审判非法捕捞行为→可链接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有关知识,从理解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休渔影响渔民收入,虽影响眼前利益,但保护海洋环境,维护了国家利益,最终还是我们受益→可链接伏季休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为维护海湾环境提建议和探索靠海吃海新路的创意,是开放性主观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