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资料.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908964 上传时间:2025-04-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二章 艺术设计的历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人类的设计是从石器开始的。艺术设计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历史, 也是一部文化史。 一、 陶瓷艺术设计 彩陶: ( 1) 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 2) 彩陶在制作上趋于精致, 陶土一般经过淘洗, 成型后的陶胚坯采用磨光的工艺, 并采用红、 褐等色进行绘饰, 因地区、 装饰有所差异。 ( 3) 中国现今发现较早的彩陶距今60 。 陶与瓷: ( 1) 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外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 ( 2) 以陶器的产生为标志, 人类结束了上百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 3)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相互区别的品种, 陶器的材料是粘土, 烧造温度低, 一般在1200 ℃ 以下, 表面有的有釉、 有的无釉。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 含有的长石、 硅、 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 烧造温度在1200℃以上, 表面有釉。 补充: 唐三彩(简单了解) 唐代最具特色的陶瓷器还数被称为”唐三彩”的三彩釉陶器。它主要采用黄、 绿、 白三色釉料, 利用铅釉易于流动的特点, 造成淋漓变化、 绚丽华滋的效果, 深受人们的喜爱, 还远销到阿拉伯地区和欧洲各地。制作地点主要在长安和洛阳两地。 唐三彩, 是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效果。因为它经常采用黄、 绿、 褐等色釉, 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 它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 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 挂釉后再经900o左右焙烧。用料精细, 制作规整, 因此不变形、 不裂缝、 不脱釉。 青瓷: ( 1) 东汉时青瓷烧造成功。 ( 2) 青在元前指绿色, 元后指蓝色。 ( 3) 青瓷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瓷器。 补充: ( 识记, 能叙述即可) 从陶器发展到瓷器, 经历了漫长的过渡阶段, 那就是半瓷质陶器, 瓷质陶器远在殷商时代己经出现, 至汉代渐趋成熟.原始瓷器施有釉料, 釉色青黄, 故称”原始青瓷”。到了六朝, 青瓷己经完全成熟取代了铜器和漆器的地位。 六朝的青瓷产地以浙江地区为中心, 而且逐渐形成”南秀北雄”的不同风格, 正式奠定了南北瓷器两大致系。六朝青瓷以青瓷鸡头壶和仰覆莲花尊最负盛名。 到了唐代, 青瓷以南方浙江的”越窑”为代表, 越窑的特点是, 胎骨较薄, 施釉均匀, 釉色青翠莹润。白瓷以北方河北的”邢窑”为最佳, 邢窑与越窑齐名, 因而有”南青北白”之说。唐代瓷器装饰以花卉纹为主, 装饰方法繁多。其中釉下彩是先在素胎上画彩, 然后上釉, 这是迈向彩绘装饰的开创性的一步。 青瓷以汝窑、 官窑、 钧窑、 耀州窑和龙泉窑成就最高。 ”南青北白”: ( 1) 隋唐时代, 中国陶瓷产生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 2) 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和方邢窑的白瓷两大致系和窑厂。 ( 3) 越窑的”千峰翠色”。 六大窑系: 北方的定窑、 耀州窑系、 钧窑系、 磁州窑系、 南方的龙泉窑系、 景德镇的青白窑系。 釉下彩: ( 1) 元代最著名的产品是青花和釉里红, 这两种瓷器都属于釉下彩。 补充: 青花和釉里红( 简单了解)    元代烧成的青花和釉里红, 是景德镇工艺的新成就。元代青花瓷器, 被称为”白地蓝花瓷”。其制作方法是将钴矿研磨成极细的粉末, 再加水调成墨汁状, 用它在干燥的胎表面上绘制所需要的纹饰, 然后施以长石为原料的矿物釉, 在1250-1400℃高温下烧成。当釉开始熔融后, 火焰呈还原性, 烧到最后阶段要成为中性或略带氧化性, 此时釉料形成具有光泽的无色透明釉层, 覆于蓝色纹饰之上, 显得庄重、 美丽、 朴素、 典雅。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的重要创造, 所谓釉里红就是釉下彩瓷, 先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 再盖以透明釉, 放置在1200℃-1250℃高温中烧制。它是受宋代钧窑紫红色釉斑的启发而造的。 ( 2) 纹饰是绘在经素烧的胚胎上, 绘饰后再罩以透明釉, 经高温一次烧成, 其纹饰在透明釉民因此称之为釉下彩。( 青花是釉下彩的主要品种) 宋代五大名窑: 定、 汝、 官、 哥、 钧窑。 釉上彩: 是在以烧成的瓷器釉而上用有色釉料描绘花纹, 再入窑烧制。 斗彩: 是釉下彩与釉上彩的结合, 一般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的结合。 青花: ( 1) 青花是釉下彩的主要品种。 ( 2) 特点: 在白瓷胎上用含有金属钻的青料绘饰纹样或图案烧成后纹饰呈现蓝色。将中国书画艺术从纸帛的平面上转移到立体的器物上来, 成为一种新的视觉欣赏形式, 新的艺术载体。 二、 青铜器设计 青铜: ( 1) 青铜是由自然铜( 红铜) 与铅、 锡等元素的合金。 ( 2) 不同的器物其合金的配比不同, 铅锡成分越大青铜越硬脆。 青铜时代: ( 1) 人们把使用青铜材料制作工具、 武器的时代称作”青铜时代”。 ( 2) 中国青铜时代从公元前 年左右就开始形成, 经夏、 商、 周三代, 商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 生产和铸造规模上宏大, 品种造型之多样, 设计之匠心, 装饰之精美, 而独树一帜。 ( 3) 青铜重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补充: 青铜器的发展( 简单了解) 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 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 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 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 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 加入锡铅以后, 熔点降低, 硬度增高, 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能够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 如武器或工具; 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 使装饰花纹清晰; 增加光泽度。青铜器的名称, 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 大致可分烹饰器、 食器、 酒器、 水器、 杂器、 兵器、 乐器、 工具等八类。 中国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开始使用天然铜制造小件工具和装饰品。从夏代开始铸造青铜器, 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 青铜器的设计铸造达到了顶峰。 青铜器设计, 是我们的祖先继彩陶和黑陶以后, 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又一伟大创造。 奴隶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 残酷的阶级统治是青铜器设计的基本特征。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需要、 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 对青铜器的设计施加着决定性的影响。又由于商代的统治着尊神重鬼、 崇拜祖先, 青铜器的设计又充满了神秘和威严的色彩。如人面方尊、 虎食人卤、 四羊方尊。 商代和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它们一般以抽象和半抽象的动物纹样为主要装饰。最突出的是饕餮纹, 又称兽面纹, 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 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 充分体现着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商代后期的司母戊方鼎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 是当前所见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铸鼎。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主要采用饕餮纹, 即兽面纹, 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 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其它还有夔纹、 鸟纹、 象纹、 鱼纹等, 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即以兽面纹为主题, 以回纹为陪衬, 形成逐次效果。图案组织多用单独纹样, 并用对称式, 显出威严工整的艺术氛围。 青铜器的冶铸方法: 陶范法和失蜡法, 用失蜡法制造的铜器, 层次丰富, 精巧细致, 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尊侯乙尊盘就是采用失蜡法铸造。 青铜器的加工方法: 焊接、 刻画、 镶嵌、 金银错、 鎏金等。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宴乐水陆攻战壶。 司母戊鼎: ( 简单了解)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 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 铸品, 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形制雄伟, 重达875公斤, 高133厘米、 口长110厘米、 口宽79厘米, 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 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 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国成立后, 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鼎身呈长方形, 口沿很厚, 轮廓方直, 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司母戊鼎立耳、 方腹、 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 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 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 四面交接处, 则饰以扉棱, 扉棱之上为牛首, 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 虎口相对, 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 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 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 其造型、 纹饰、 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饰同样精美。两只龙虎张开巨口, 含着一个人头, 后世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一般认为, 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慑力。现在却有人推测, 那个人是主持占卜的贞人, 她主动将头伸入龙虎口中, 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胆量和法力, 使民众臣服于自己的各种命令, 完全是可能的: 当时的贞人出场时都牵着两头猛兽, 在青铜器和甲骨文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图案。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 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 亦有人释作”后母毋”, 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 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 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 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 司母戊戊鼎含铜84.77%、 锡11.64%、 铅2.79%, 其它0.8%。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三、 漆、 木、 玉等器物的设计 大漆: ( 1) 大漆是采自漆树上的汁, 漆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 主要产于长江以南, 中国大漆产量占世界90 %以上。 ( 2) 早在7000 年前, 在浙江河姆渡时期就发现了一个红漆的木碗; 到战国、 汉代, 漆器制作达到高峰, 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所有使用的家具、 用具、 乐器、 葬具等, 全部使用漆器。 雕漆: ( 1) 又称刻漆, 雕漆是唐代出现的新品种, 是利用漆多次涂抹, 数十道或上百道漆层后所形成的具有弹性的漆层进行雕刻装饰的一种工艺。 ( 2) 因色彩不同又可分为剔红、 剔黑、 剔黄、 剔绿、 剔彩等, 最常见的是剔红。 ( 3) 元代雕漆工艺的鼎盛时期, 出现了两个著名的艺人, 张成和杨茂。 明式家具: ( 1) 在中国家具史上, 明代是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 明代设计和制造的家具形成独特的风格而被称为”时式家具”。 ( 2) 明式家具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 江南一带, 设计精巧, 制作精致, 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上已达到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明式家具特点: ( 1) 造型大方, 比例适度, 轮廓简练舒展; ( 2) 结构科学, 榫卯精密, 坚实牢固; ( 3) 精于选材配料, 重视木材木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 ( 4) 雕刻、 线脚处理得当, 起肴点睛作用; ( 5) 金属配件式样玲珑, 色泽柔和, 起到辅助装饰的作用。 补充: 尹定邦编著的《设计学概论》一书中对明式家具的设计特点概括如下: 1、 注重结构美; 2 、 注重材质美; 3 、 注重造型美; 4 、 注重装饰美.明式家具不止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 在世界家具设计史上也独树一帜, 自成体系, 具有显赫的地位。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历史经验: ( 1) 物作为一个文明古国, 工艺美术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艺术与科学的密切结合。 ( 2) 工艺美术已有一亿年的发展历史, 艺术设计始终与科技设计联系在一起。如陶器发展是人类经过化学的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的方法; 青铜工艺与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 根据世界上铜锡的配理方法, 很多工艺是经过艺术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展现出来, 如汉代的长信红灯、 秦代的铜车马等。达到了科学性和功能设计的完美统一, 令人叹为观止。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是古人的天文仪器, 中国是丝绸大国, 提花的织物是科学与艺术的产物。 第二节 西方的艺术设计 一、 西方古代的设计 巴洛克: ( 1) 原意为畸形的珍珠, 作为一种设计风格, 迫求标新立异、 活动浪漫、 造型夸张。 ( 2) 16 、 17 世纪, 文艺复兴以后, 欧洲的设计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史称”巴洛克”时期。 ( 3) 这一时期以浪漫风格为特征, 追求标新立异、 活泼浪漫, 造型夸张, 奔放, 深受贵族阶级欢迎。 补充: ( 识记, 能叙述即可) 巴洛克设计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一反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追求高度写实与和谐端庄的人文主义传统, 以鲜明饱满的色彩和扭曲动荡的曲线, 而追求华丽、 夸张、 怪诞和壮观的表面效果。经过光线变化和形体的动感来塑造一种精神气氛, 从而把现实生活和激情幻想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一种、 凉心动魄的戏剧性趣味。 建筑设计在形式上刻意追求反常出奇、 标新立异的效果, 外观自由奔放, 线条曲折多变, 建筑的构图节奏不稳定, 常常不规则地跳跃。在装饰上多采用曲线, 使用扭曲多变的纹样形式, 成为复杂迂回的形状, 喜用大量的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姿势夸张的雕像, 多以历史和神话故事为题材。主要建筑师是波罗米尼和贝尼尼。 巴洛克雕塑设计是附属在巴洛克建筑之上的, 在雕刻方面, 艺术大师贝尼尼的成就最为耀眼。作品有《 大卫》 和《 圣德列萨的神谜》 。 工艺设计方面, 主要体现家具设计方面。家具设计的特色是热衷于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整体制作喜欢用华丽的装饰, 极具流动感。玻璃器皿和瓷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也得到了发展。 罗可可: ( 1) 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盛行的设计风格称为”罗可可”, 它是”巴洛克”设计风格延续与变异。 ( 2) 特征是纤细柔美的造型与华丽的繁饰, 自然主义的装饰题材与夸张的色彩组合在一起。 补充: ( 识记, 能叙述即可) ”罗可可”又名”洛可可”, 所谓"罗可可"原是一个派生词,本意是指描写那种贝壳似的装饰图案。”洛可可艺术”主要盛行于法国路易十五时代, 大量采用曲线型的贝壳纹样, 雅致、 精细、 轻盈、 活泼, 结构巧妙, 给人一种意趣盎然的感受。洛可可最初是在室内的装饰设计中出现, 后来扩展到了雕刻和绘画领域, 在法国, 它雄踞了整个建筑和家具领域。洛可可轻盈、 精美的风格十分适合居住面积不大的现代公寓, 因此, 最漂亮的洛可可建筑都出现在私人公馆中, 大量使用曲线形的花草、 贝壳、 漩涡纹样。另外, 洛可可艺术的特殊贡献是引发了意大利舞台设计的变革。 工艺方面, 设计家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 把动植物某些生长的规律和外在形态的某些特点作为装饰的因素加以发展, 并应用到一切小工艺品中。室内装饰器物的设计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雕塑作为建筑物的装饰物的功能也特别明显, 法尔康奈是18 世纪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 著名代表作是《浴女》 。 罗可可与巴洛克( 补充)   罗可可与巴洛克, 最早以前都是指绘画中的某种风格, 后来由于深受人们喜爱, 而逐渐发展到各个领域, 于是广为人知。由于这两种风格过于相近, 因此特此对比一番, 如有不妥, 请见谅。   罗可可与巴洛克最大的相同点变在于二者都属于浪漫主义, 画面动感极强, 色彩鲜明, 富有感染力。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 巴洛克绘画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 内容多是把神明平民化, 而脱胎与此的罗可可艺术虽然继承前人对于色彩的特点, 可是主题则是以凡人为主了。 二、 近代的设计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 1) 1861 年, 莫里斯与朋友马歇尔· 福克纳一起在伦敦成立了一家从事室内装饰的设计的美术装饰商行, 从事家具、 刺绣、 地毯、 窗帘、 金属工具、 壁纸、 壁挂等用品的设计, 能够说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家由艺术家从事设计、 组织产品生产的公司, 从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2) 设计多以大自然中的植物为题材, 花枝烂漫而生气盎然, 这种清新朴实的自然气息一致影响到后来的欧洲兴起的”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 时间: ( 约1895~1910)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发源地: 由1895年的法国起源。 发展: 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 蔓延到荷兰、 比利时、 意大利、 西班牙、 德国、 奥地利、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欧各国, 乃至俄国并超过大西洋波及美国。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 运动一直持续到19 前后, 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所取代。 性质: 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 地位: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 新艺术运动是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 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但该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产品、 建筑、 室内、 纺织品、 工艺美术品等等, 则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 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准确地说, 新艺术是一场运动, 而不是一种风格。 理由: 该运动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虽相似, 但所体现出的风格却是各不相同的。如果以为新艺术是一个统一的装饰和艺术风格, 那就根本不可能廓清其真正面貌。 ( 1) 1890 一1910 年期间,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之后, 在欧洲又兴起了另一场名是一场装饰艺术运动, 涉及建筑、 家具、 产品众多艺术领域。 ( 2) 新艺术运动风靡欧洲, 它是一个注重艺术设计形式的运动, 对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张人类生活环境的一切人为因素都应经过设计, 反对将艺术划分为纯艺术与实用艺术。 ( 3) 最著名是比利时设计师凡德威尔德和维克多霍塔。”霍塔旅馆”是新艺术设计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补充: ( 强化记忆) 1、 新艺术运动的动机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欧洲艺术家所创造出来的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新艺术”, 新艺术运动有两个动机: 一是与历史主义决裂, 打破旧传统的束缚, 创造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新形式; 二是与自然主义划清界线, 针对当时自然主义对自然简单的、 生搬硬套的形式模仿, 提出设计应该表现自然界、 理解自然。同时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以及对工业新材料的运用, 包含了人们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 成为体现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 2 、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关系 和工艺美术运动相比, 新艺术运动并不怎么反对机械生产, 相反地, 它能够逐渐地接受机械化的变革, 是新艺术运动成为连接现代设计运动的桥梁。 3 、 新艺术运动的内容 新艺术运动以英国、 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 在整个欧洲广泛开展, 几乎涉及到所有的艺术领域。在装饰风格上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 经常运用曲线和非对称线条加以自由大胆的想象, 这些线条大多取自自然界中具有优美曲线的形体, 以表现动植物发展的内在过程。比利时和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主要发源地。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比较多的民主色彩, 最著名的设计师是威尔德和维克多· 霍塔, 霍塔设计的”霍塔尔旅馆”, 到处充满着难以言喻的曲线美, 成为新艺术运动中最为经典的作品。法国的新艺术设计追求华丽、 典雅的艺术效果, 巴黎和南希是新艺术的集合地, 主要设计师是吉马德, 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巴黎地铁设计。 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设计语言简洁明快, 尽量用简单的直线描绘自然形态, 注重儿何造型的使用, 更趋于现代感。设计家霍夫曼是分离派的核心人物。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以浪漫主义的幻想, 极力使塑造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 她独创的雕塑性建筑―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新艺术运动: 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 彻底走向自然风格、 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 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 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 有机形态, 而装饰的动机基原来源于自然形态”曲线风格”。 准确地说, 新艺术是一场运动, 而不是一个风格。这场运动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相似, 但所体现出的风格却是各不相同。这场运动从1895年左右的法国开始发展起来, 之后蔓延到荷兰、 比利时、 意大利、 西班牙、 德国、 奥地利、 斯堪的纳维亚、 中欧各国, 乃至俄罗斯, 也超过大西洋影响了美国, 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然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意识形态角度看: 这是知识的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 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可是这个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产品、 建筑、 室内、 纺织品、 工艺美术品等等, 则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 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孟菲斯: ( 1) 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是意大利”孟菲斯”设计集团。 ( 2) ”孟菲斯”成立于1980 年12 月, 开始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7名年轻设计师组成, 以后设计队伍和影响逐渐扩大, 具有世界性。 ( 3) 索特萨斯是意大利60年代”激进设计”的关键人物, 也是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言人, 以家具设计为主, 是后现代设计的重要代表。 威廉·莫里斯: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是拉菲尔前派的主要成员。 她与艺术家福特·布朗、 爱德华·伯恩-琼斯, 画家但丁·罗塞蒂, 建筑师菲力普·威伯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拉菲尔前派。 主张: 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 ②吸收日本艺术精华。 反对机械美学, 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 目的: 追求”真诚的艺术”, 复兴手工艺传统。 事迹: 1888年在伦敦成立了”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 并开始不断举行一系列展览, 向英国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好设计及高雅设计品位的机会, 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 不但开始影响到欧洲其它国家, 也影响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主要设计: 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 书籍装帧、 纺织品、 壁纸、 家具和其它用品。 她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 即 1、 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 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2、 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 而不是个体劳动。 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 补充: 【”红屋”】 英国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作品, 菲利普——韦伯1859年设计, 因外墙采用红砖而得名, 红屋是具有创造性的建筑。强调功能性、 实用性和舒适性, 是英国哥特式建筑和传统乡村建筑的完美结合, 自然、 简朴、 实用。 其成功不但仅是采用功能需求为首要考虑, 部分吸取英国中世纪、 特别是哥特风格细节来设计住宅建筑, 从而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 同时还在于莫里斯从统一的方案出发, 设计了整个建筑的室内、 家具等等。”红屋”的建成引起设计界广泛的兴趣与称颂, 使莫里斯感到社会上对于好的设计、 为大众的设计的广泛需求, 她希望能够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 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好的设计, 改变设计中流行的矫揉造作方式, 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垄断, 也抵御来势汹汹的工业化风格。 三、 现代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 20 世纪初期的艺术和设计运动能够说是此起彼伏, 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运动的发展的同时, 另一种设计思潮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以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 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 1) 现代艺术和设计有着深刻的联系。如莫里斯发起主张艺术装饰运动, 设计出适用的审美作品。而新艺术运动, 则是莫里斯工艺运动的延续。 ( 2) 包豪斯提倡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 形成于崭新的设计形式和独特的风格, 产品设计从结构功能出发做到了适用的审美统一, 非装饰思想成为设计主流。 包豪斯: ( 几乎每本设计理论的书都必详细讲解包豪斯, 重点中的重点) ( 1) 包豪斯是1919 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 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 ( 2) 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 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有的教材翻译为”格洛佩斯”) 。 ( 3) 它倡导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 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4) 经历了三个时期: 魏玛时期, 德索时期, 柏林时期。 补充: (强化记忆) 包豪斯成立的宗旨 1、 确立建筑在设计论坛上的主导地位, 2、 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 从而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 3、 响应了19 建于慕尼黑的”德国工业同盟的信条, 即”经过艺术家、 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而改进工业制品 ”BauHaus”这个词是由德语动词”bauen”建筑和名词”haus”组合而成, 粗略地理解为”为建筑而设的学校”反映了其创立者心中的理念 包豪斯的历史地位: ( 1) 它倡导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 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发展了现代设计的新风格, 为工业设计指示了正确的方向, 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2) 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 现代建筑史、 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 是现代设计的摇篮。 ( 3) 包豪斯在设计理念上提出三点: 一是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二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三是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 4) 包豪斯毕业生马谢布鲁尔, 首创钢管家具设计的先例, 也是第一个采用电镀镍工艺进行钢管装饰的设计师。 ( 5) 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品格和风格的形成, 标志着19 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现代艺术设计运动真正结束了旧有装饰形态存在的历史。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 ( 1) 以德国魏玛时期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 设计理论家沃尔特一格罗皮乌斯。倡导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 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发展了现代设计的风格, 为工业设计指示了正确的方向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2) 包豪斯的办学思想的核心是坚艺术与手工艺,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与统一。 ( 3) 在设计理念上提出三点: 一是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二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三是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 4) 在教学结构上采取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与艺术训练的结合, 即车间与教室的结合, 经过工艺技师的手工技术教育, 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材料、 工艺、 肌理等技术和工艺的关系, 加上工艺训练的创造性教育, 形成一个完整、 统一、 合理的设计教育模式, 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 ( 5)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被称作是一个节制与重建的年代, 美国和欧洲的设计主流是在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 以功能主义为核心, 又被称为”国际主义”。 补充: ( 强化记忆) 三任校长 一、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1883—1969) ( 在任期1919—1927) ——理想主义 二、 汉斯·迈耶( Hannes Meyer, 1889—1954) ( 在任期1927—1930) ——共产主义( 泛政治化时期) 三、 米斯·凡·德·罗(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 在任期1931—1933) ——实用主义( 痛苦的结局) 三个阶段 1919—1933 历经 磨难 三个发展时期: 一、 魏玛时期( 1919—1925) 初创和奠定基础的时期 二、 德绍时期( 1925—1932) 理想得到实现、 取得累累硕果的时期 三、 柏林时期( 1932.10—1933.7) 在纳粹的统治下渴望争得一线生机的时期 ”包豪斯”的成果及影响 ①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 当前世界上各个设计教育单位, 乃至艺术教育院校通行的”基础课”, 即为包豪斯首创。 ②开始了采用现代材料的, 以批量生产为目的、 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 奠定了现代主义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 迄今依然对工业产品设计有深刻的影响。 ③对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和现代主义设计面貌的教育, 也依然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主要的和重要的起源。 ④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 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 完全改变以往那种只绘画, 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 ⑤开始建立了与企业界、 工业界的联系, 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 开始迈出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一步。 ⑥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为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⑦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 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 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 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 影响: 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 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创立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 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 也是在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见搭建桥梁的历程。 补充: 【总结】现代主义设计的实质和内容: 作为20世纪设计核心的现代主义, 其实质和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 现代主义设计是民主主义的。 其代表人物认为自己能够经过设计来帮助人民, 改进社会生活水平, 提高社会总体水准, 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与统治欧洲几千年的为少数权贵服务的精英主义设计观形成鲜明对照, 具有知识分子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摸到了现代设计的真正脉搏, 它是代表时代进步的。 ( 二) 现代主义设计是建立在大工业机器生产之上的。 机械生产一经产生, 便存在艺术与工业的激烈冲突, 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让习惯传统设计的艺术家无所适从, 因为古典艺术与机械化生产水火不容。从莫里斯及其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到新艺术运动, 一直存在是否承认机械化大生产的观念之争, 直到19 德意志同盟那场关于标准化的大论战的最终结束, 才真正在理论上扫清了现代设计认识上的障碍, 现代注意是建立在对机器大生产承认的基础之上的, 它标志着工业设计时代的到来。 ( 三)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美学观, 即”机械化时代的设计美学”。 现代主义强调机器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机器产品应该有自己时代的美学表示方式, 而不应披上传统的、 历史风格的外衣。现代主义设计在造型语言上采用抽象的几何形式, 以此来象征及其时代的效率和理性, 认为产品的外在形式是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反应。一种简洁、 明快的设计风格由此产生, 这是机械化大生产对工业设计的审美特征的内在要求。 ( 四) 现代主义设计的两大内核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 其一是功能主义, 它最早来源于美国建筑大师沙利文的”形式服从功能”之宣言, 后发展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即认为建筑或物品的美的形式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目的性, 对功能形式有决定性作用, 它反应了现代设计为大众服务的本质特征。其二是理性主义, 即以德国和北欧民族严谨、 理性的哲学思想体系为代表, 主张在设计上以严谨的、 逻辑的理性思考和科学、 客观、 系统的分析作为设计的基础, 强化设计的个性意识, 提高产品的标准化、 规范化和高效率, 它反映了大机器生产对产品实现方式的内在要求, 只有理性化的产品设计才能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现代主义设计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内核实际上是在意识形态和技术的两个层面上对工业设计的内在限定, 两者不可分离。 四、 后现代设计 ( 1)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西方一些国家相继进入了”丰裕型社会”, 注重功能的现代设计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功能主义从50 年代末期的被置疑发展到面临严重的衰退和危机。 ( 2) 生活富裕的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功能所带来的有限价值, 而希求更多更美更富装饰性和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因此催生了一个多元化设计时代的到来。查尔斯一詹克斯将这种设计思潮称为后现代主义。 波普设计: ( 1) 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 是大众化设计思潮的代表, 具体是指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 而以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 以夸张、 变形、 组合等手法从事设计。 ( 2) 波普艺术设计形成了特有的设计流派和风格, 产品充满了戏剧性、 浪漫性的效果, 令人啼笑皆非的波普形象, 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视觉冲击, 而与以往的”优良设计”相对立。 ( 3) 波普代表作: 袋椅, 吹气沙发。在设计史上19 世纪最具历史性的事件是1851 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世界首次国际工业博览会。场馆是”水晶宫”。 补充: 波普设计运动 波普设计运动是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潮, 它产生的背景与战后日益形成的西方丰裕社会、 青少年消费市场、 反叛立场, 特别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反感有密切关系。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是英国。英国的波普运动是为了其改变设计落后的地位, 而又避开现代主义阶段的一条捷径, 它的思想根源还是从美国大众文化中来的。设计家为了适应这种心理需求而设计与当时主流的国际主义风格、 理性主义、 减少主义设计特征背道而驰的新产品。主要在产品、 服装、 平面三个方面开始突破, 以服装最突出。20世纪60年代中期, 家具设计也出现了波普风格, 代表有穆多什和特伦斯•科兰的”哈比塔特”。 波普运动追求新颖、 古怪、 新奇的宗旨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 60年代中期以来波普运动寻求新奇的设计动机已力不从心, 开始在历史风格中找寻借鉴( 主要是维多利亚风格和工艺美术风格) 。一个以反传统为核心的运动成了历史的大杂烩。这场运动只在形式主义中进行探索, 并没有更加深层的意识形态依据。因此本身形式的不断改变使它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设计运动。 设计伦理观念的提出( 识记) 由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提出。她在颇具争议的著作中明确提出了三个主要的问题: 1.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 而不是为了少数富裕国家服务。她特别强调设计应该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 2.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民服务, 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3.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 设计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设计的目的不但仅是为眼前的功能、 形式目的服务的, 设计更主要的意义在于设计本身具有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因此设计的考虑也必须包括对于社会短期和长期因素的内容。从当代设计伦理观看, 还要考虑第三世界人民、 以及生态平衡、 自然资源等目的。这种理论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 功能主义: ( 1) 强调功能与提倡功能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主张, 强调功能在诸因素中的重要性, 一而不排斥其它因素。而功能主义不同, 它具有排它性即非功能的一概不要, 因此”形式服从功能”的理论是积极的, 功能主义则是消极的、 片面的。 ( 2) 密斯凡德罗提出了著名的功能主义经典口号: 少就是多。 补充: 密斯·凡·德·罗( 简单了解)  密斯·凡德罗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 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她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