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舟塔九年制学校 谭娜
教学目标
1. 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
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自然段。
2、 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生词。指名读、齐读。
2.听写本课5个生字。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这节课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它是怎么找水的?后来找着了吗?
2. 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1)出示第1自然段第一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讲解“到处”一词。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只乌鸦,找不到水喝,心情是怎么样的呢?(着急)
师指导读这句话。
(2)师:乌鸦找着水了吗?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此时此刻,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 着急)又遇到什么困难?
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
(3)师: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 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讨论:要是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本课课文。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13、乌鸦喝水
口渴了 喝不着 喝着水
聪明 善于观察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舟塔九年制学校 谭娜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组做实验,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体会瓶子里的水是怎样渐渐升高的。
识字对于一年级来说是最重要的教学,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我想尽一切办法,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孩子们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自己学习生字就不那么困难了。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到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课有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教学中我通过设置困难"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怎么办",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维不断发展,明白了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