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903467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资料仅供参考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几乎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题型。可是许多考生虽然能够读懂文章内容,却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究其根源,还是欠缺系统的答题思路。 解答现代文阅读,中公资深讲师王敏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材料 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勾画重要信息。在此过程,一般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又或者是其它体裁的文章。只有判断明确之后,才能联系相应文体的特点,在阅读文章中明确要采集的信息要点; ②段落大意,文章整体的含义是由各个段落含义共同组织构成,明晰段意,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③文章的大意,这是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清楚这篇文章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④重要的信息,这部分内容要结合具体的文体,明晰要采集的重要信息。 备注:阅读文章,有的考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个人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二)找原话 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考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能够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能够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能够“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能够“从文章中 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须要使用考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能够让考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 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考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考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考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考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经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能够经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能够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能够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考试时间,先易后难是阅读理解的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 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 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四)答问题 所谓“答问题”,就是要让考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 ①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考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考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考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②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考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考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考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考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考生乱答也不得分。 ③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考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我向考生说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 的参考答案,我们的考生不要害怕,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模一样。语文阅读理解得分的主动权在我们同学们手中,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言 之有据”地来作答。所谓“持之有理”就是让考生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因此然来,能说一个道道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考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能够酌 情得分了。 同时考生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 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 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中公资深讲师王敏解析 阅读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中公广西教师考试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事业编/企业编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