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样本.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901810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7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年运城市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根据市植保站组织专家会商预测, 我市玉米病虫害呈中等发生态势。其中一代玉米螟中等、二代和三代偏重发生,发生总面积280万亩以上;玉米红蜘蛛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0万亩;玉米蓟马在春玉米苗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玉米蚜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以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在玉米主产区的沿河下湿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0万亩;二点委夜蛾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玉米矮花叶病和茎腐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30万亩和38万亩。为做好 我市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

2、减少病虫危害损失,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目标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理率 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 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二、防控策略针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重点病虫害,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实施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和物理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三、防控措施(一)生育期的防控重点播种期做好药剂拌种,预防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地下害虫发生;苗期至大喇叭口期重点防控地下害虫、玉米蓟马、玉米螟、粘虫、二点委夜蛾、玉米叶螨和病毒病、瘤黑粉病;灌浆期前后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玉米叶

3、螨、大(小)斑病。(二)主要技术措施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利用70%噻虫嗪种衣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拌种或包衣,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玉米苗期施药办法参考二点委夜蛾防治。2、土传病害(丝黑穗、矮化病)。利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杀菌剂拌种或包衣防治丝黑穗,矮化病重的地区可用丁硫克百威拌种或包衣。3、玉米螟。夏玉米区秋季秸秆还田,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 15 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对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玉米心叶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每

4、亩用量12千克,加5倍细土混匀撒入喇叭口;或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杀灭菊酯等喷雾, 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在雄穗打苞期,每亩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沾滴花丝,防治二代玉米螟。大面积种植地区可推广高杆喷雾器喷洒Bt制剂防治玉米螟技术。4、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前,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 头以上时,可选用吡虫啉、抗蚜威、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喷雾防治。5、二点委夜蛾。对未旋耕麦田,在夏玉米播后出苗前,结合玉米田“封”、“杀”除草加入有机磷农药,或选用有机磷农药全田喷雾,尽量选用高压喷雾器打透覆盖的麦秸,杀灭在麦秸上产卵的成虫、卵及在小麦自生苗上取

5、食的低龄幼虫。使用药剂可选用毒死蜱、阿维高氯、辛硫磷和阿维菌素等药剂,避免单独使用菊酯类农药。在玉米6叶期前,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将喷头拧下,顺垄喷撒药液,或用喷头直接喷根茎部,直接毒杀大龄幼虫。用毒死蜱乳油或辛硫磷+敌敌畏+碎青菜叶(或杂草)+炒香的麦麸,兑水到可握成团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不要撒到玉米上。用毒死蜱或辛硫磷制成毒土均匀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但要与玉米苗保持一定距离。6、玉米叶螨。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叶螨点片发生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噻螨酮、氟虫脲、四螨嗪等药剂喷雾防治23次。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

6、面,喷雾要均匀、细致,亩用药液量不能少于50千克。同时加入1%尿素水,可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7、玉米茎腐病。选用种植抗病品种。利用咯菌 精甲霜、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等拌种或包衣可降低发病率,同时控制丝黑穗病,兼治根腐病等。8、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适时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或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叶面可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三唑酮、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 710 天再喷 1 次,但总次数不能超过 2 次。根据叶斑病种类对症选用药剂。9、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

7、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井冈霉素或烯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间隔710天1次。10、玉米粗缩病。粗缩病严重发生区,避免小麦与夏玉米套播;夏玉米适期晚播,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选用噻虫嗪、吡虫啉等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包衣或拌种;玉米 2 叶 1 心至 4 叶 1 心期,田间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杀虫剂,消灭粗缩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其它害虫。苗后若喷施有机磷类药剂,不要与化学除草药剂同遇,两者要间隔 7 天以上。11、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在田间尽早识别并拔除病株,是防治该病关键措施之一。在传毒蚜虫迁入玉米田的始期和盛期,及时喷洒氧化乐果、抗蚜威、吡虫啉等药剂压低虫源基数。发病初期选用克毒灵、病毒A、

8、83增抗剂等抗病毒剂,每隔 7 天喷 1 次,连喷 23 遍。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一)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破坏病虫害栖息场所,有效降低病虫源基数。(二)白僵菌封垛技术。在玉米螟化蛹 15 天以前,组织农民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三)种子处理。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加强种衣剂质量监督工作,提高治虫防病效果。(四)诱杀成虫技术。在玉米螟等害虫成虫羽化期,组织农民使用杀虫灯诱杀各代成虫,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五)心叶末期病虫防控。在玉米喇叭口期,组织农民统一采用 Bt、白僵菌灌心或喷雾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采用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等杀虫杀菌剂合理复配,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六)释放赤眼蜂技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地设置 36 个释放点,统一组织农民释放赤眼蜂 23 次,将蜂卡(放蜂器)别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