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摄影作品的空间感--论文.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898077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摄影作品的空间感--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摄影作品的空间感--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样文北京联合大学 毕 业 论 文 样文题目:论摄影作品的空间感 姓  名:冯英华 学  号:200865000286 学 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艺术设计(摄影方向) 指 导 教 师:许喜占 2009年05月12日 重注:我自知人类知识99%为传承,只有1%是创造,而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循规蹈矩,多难有创新,所谓抄袭,改头换面,论文就发表了,哪篇论文不常如此呢?而我的这篇论文,从字数讲,90%是抄袭,10%是独创,但就这10%文字的含金量却占整篇论文的90%。 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正 文 摘 要 空间感是空间关系和谐与否的空间感,也是时间关系和谐与否的空间感,更是时空关系和谐与否的空间感。对于人来说,摄影是艺术的,哲学的,社会的,自然的,科学的。摄影作品的空间感狭义上说是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关联体,而从广义上说,摄影作品的空间感又是围绕人的鉴赏与思维过程的时间和空间、人和自然、宏观和微观、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体,它也涵盖了艺术的、哲学的、社会的、自然的,科学的范畴。 本文依次论述了摄影作品空间感的技法,空间感的视觉心理,摄影的时空感,高科技摄影的空间感,我的摄影哲学观。 关 键 词:空间感,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视觉心理,时空,哲学观 目 录 正 文 摘 要 I 目 录 II 引 言 1 一、首先谈谈摄影空间感的技术表现方法: 3 (一)景别与空间感 3 1. 远景 3 2. 全景 3 3. 中景 4 4. 近景 4 5. 特写 4 (二)焦距(focal length)与空间感 5 (三)光线(light rays)与空间感 6 (四)色相、明度、饱和度与空间感 6 (五)光圈、景深与空间感 7 此外,纯剪影的空间感只有剪影和背景的对比。 7 二、空间感的视觉心理: 7 三、摄影的时空感 8 (一)组照与时空感 8 (二)摄影特技产生的时空感 8 此外,相机的闪光慢门技术也可以表现运动物体的时空感。 9 四、高科技摄影与空间感 9 (一)全息类立体摄影 9 (二)医学X光摄影与空间感 9 (三)英国X光摄影大师 尼克•维西 10 (四)金相摄影 11 五、我的摄影哲学观 11 谢辞 12 参 考 文 献 12 II 引 言 在无限奥妙的宇宙中,时间和空间的探求是人类了解自己和自然,以及二者关系的接入点,也是人们对宏观和微观这两极的探求方向,同时是对精神和物质的探求角度。而摄影正是记录与表现这种时间和空间、人类和自然、宏观的和微观、精神和物质的手段。对于人来说,摄影是艺术的,哲学的,社会的,自然的,科学的。而摄影作品的空间感正是承载时间和空间、人和自然、宏观和微观、精神和物质,阐释艺术和哲学,以及社会和科学观点的手段。 要阐释什么是摄影作品的空间感,首先要提一提什么是摄影。 英文摄影 Photography 一词是源于希腊语 φως phos(光线)和 γραφις 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 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一般简称的摄影,即是用照相机,映像在底片,冲印底片成为单一相片,一张张作永久保存。但相片的影像是不动、无声,仅供人观赏其人物、意境,进而体会其涵义。[1] 摄影作品的空间感,与空间表现分不开,那什么是空间呢? 空间的哲学定义: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运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绝对抽象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元本体和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是存在于世界大集体之中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普通个体成员。 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具有的一般规定。眼睛可以看到、手可以触到的具体事物,都是处在一定空间位置中的具体事物,都具有空间的具体规定,没有空间规定的具体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2] 一般来说,摄影作品对于空间感而说,就是以二维平面的方式来表现三维的自然和人,以及事物。但现在也有全息立体摄影的类三维摄影了。这里我们先主要谈用胶片单反相机和DSRL(数码单反相机)的摄影。 一、首先谈谈摄影空间感的技术表现方法: (一)景别与空间感 景别取自于摄影的专业术语,顾名思义就是取景大小的区别,与动画 制作过程中画框的大小,概念是相同的。它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相机高度和角度不变,而与被摄景物变换距离或改变镜头焦距的情况下,被摄体在整个画面中所呈现的大小比例或被摄者局部的范围大小。摄影中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之分。不同的景别可以使鉴赏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远景的风光可以体现自然的高远,全景可以清晰表现物体的全貌,中景和近景可以表现局部,特写可以表现情绪。在人像摄影创作时,景别的处理尤为重要,它既能准确充分地展现出摄影师的艺术构思,又能清楚地传递出剧中人物的各种情节信息。 1. 远景 远景是表现广阔场面的画面,在风光是室外自然。如果人在中间,由于人占的面积很小,所有人一般是陪衬体。 远景的画面的主体一般距离较远,所以很少用前景,而以广阔的地平线把人引向远处要的表现主体,表现时可以以天空为主。拍风光的远景一般用侧光或侧逆光及早晚的低视角光,甚至逆光,以使画面有立体感,要注意景物的线条、明暗、变换、韵律、节奏。这同中国书法所说的远看章法劲是一个道理。 2. 全景 全景是表现人的全身或具体景物的全貌。人像的全景画面适合表现人物整体形态。它以人物外形来反映人的内心和运动方向,是环境对人物有烘托、说明、陪衬、解释的作用。 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例如拍摄一座居室,用广角把所有景物都拍进来,使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一目了然。 在拍摄全景时要注意各元素之间的调配关系,以防喧宾夺主。拍摄全景时,不仅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特征化反映,还应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 3. 中景 中景是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从人物来讲,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能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 中景构图破坏了人的完整形态,而形体则相对清晰起来并成为画面构图的主要线条。 中景的空间感相对狭小,在拍摄中景人像时人物衣着要富于变化,构图要新颖优美,必须要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和空间感都富于变化。拍摄时还应注意人之间的关系和环境的变化。中景是比较常用构图。 4. 近景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它的内容更加集中到主体,画面包含的空间范围极其有限,主体所处的环境空间几乎被排除出画面以外。 利用近景可拉近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交流感。如果拍摄酒吧人像,多是以近景的景别样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 在拍摄近景时,要充分注意到画面形象的真实、生动和客观、科学。构图时,应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背景要力求简洁,避免庞杂无序的背景分散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5. 特写 特写是局部的刻画人物或事物的景别处理方法,在人像中一般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这种手法,主要是表现人物眼睛和头部的神态。它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同时,也能间接地影响观众的心理,特写不只应刻画人物的表情,表现人物情绪的手势、动作如手、脚、道具等与心理有关的东西,都可以以特写呈现,以展现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经历。拍特写时还应注意构图要饱满,对形象的处理宁大勿小,空间范围宁小勿空。另外,在不要滥用特写,使用过于频繁或停留时间过长,鉴赏人反而降低了对特写形象的视觉和心理关注程度。 特写画面内容单一,画面集中,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鉴赏人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这正如书法说的近看点画功。 (二)焦距(focal length)与空间感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是指从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即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镜头焦距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 镜头根据其焦距的长短,也即拍摄时的视角,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长焦距镜头等。 标准镜头的视角约50度左右,这是人单眼在头和眼不转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视角,从标准镜头中观察的感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景物基本相同,所以空间感很舒服。 广角镜头,顾名思义就是其摄影视角比较广,适用于拍摄距离近且范围大的景物,有时用来刻意夸大前景表现,强烈远近感以及透视。35mm相机的典型广角镜头为焦距28mm,视角为72度。常用的还有比28mm略长一些的35mm、38mm的所谓小广角,多见于DC。 比一般广角镜头视角更大的是超广角镜头(如焦距为24mm,视角84度)以及所谓的鱼眼镜头,其焦距为8mm,视角可达180度。 由于广角镜头的透视效果明显,所以空间感比较强烈。但移轴相机却可以做到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和与镜头不在同一平面的多个位置都清晰。 长焦距镜头适于拍摄远距离景物,景深较小,因此容易使背景模糊,主体突出。35mm相机长焦距镜头通常分为三级,135mm以下称中焦距,如85mm,视角28度,105mm,视角23度以及135mm,视角18度。中焦距镜头经常用来拍摄人像,有时也称为人像镜头。135-500称长焦距,如200mm,视角12度,400mm,视角6度。500mm以上的称为超长焦距,其视角小于5度,适用于拍摄远处的景物。如拍摄飞机和航拍,因无法靠近被摄物,超长焦距镜头就大有用武之地。由于长焦镜头拍特写较多,并且景深小,主体突出,是以虚实来体现空间感。 (三)光线(light rays)与空间感 光线有散射光与直射光之说,直射光又有顺光、逆光、侧光之说,而人像摄影又有主光、辅光、背景光、轮廓光、修饰光之说。 散射光是光线没有明确的方向,以散射的方式投向被摄体,散射光光线柔和,几乎没有光比,所以空间感不明显一,但拍摄画面细腻。半散射光是有小的光比,拍人像既可以拍出皮肤细节,也可以使人有明暗对比,立体化人,空间感适中。直射光,光线方向感强,明暗面光比大,光线比较硬,空间感尤甚。 光位对空间感的影响也不小。标准顺光由于光线比较平,人没有阴阳面,所以立体感弱,空间感最差。侧光和侧逆光有阴阳面,立体感强,空间感强。逆光由于剪影和光晕,立体感很差,空间感有一种梦幻的效果。 当人站在地面上,略高于人的平射光会使人产生很长的投影,而且侧打的平光会使人有阴阳面,因而画面的立体感明显。顶光由于投影小,立体感差,空间感不明显。脚光也如同顶光。如果脚光背景是黑的,空间感将消失,人就好象在真空中。 人像中主辅光比大,或主光在前侧、正侧、侧逆时,空间感明显。轮廓光由于是暗背景,所以人物突出,空间感强。背景光是调整人和背景间的明暗对比的,当人和背景明暗差别大时,人物突出,空间感强。修饰光可以强调人的局部,也会产生并变换空间感。 (四)色相、明度、饱和度与空间感 当明度高的背景衬托明度低的主体,或者反之,空间感就明显的产生了。当不同色的主体和背景在一起时,空间感也会明显。饱和度不一样,也会对空间感有心理改变。一般相对于明度和色相一样但饱和度不一样的物体来说,饱和度高的物体视觉空间感比饱和度低的物体要突出向前,而低的,向后收缩。另外,杂乱的画面会衬托干净的主体,而显主体视觉突出。相对来说杂乱的主体和干净的背景在一起,杂乱的主体会向前突,干净的背景会向后缩小。而杂乱的背景和干净的主体亦然杂乱的突出。高色温的物体会向后走,低色温的物体会向前突出。明度高的物体会突出,明度低的物体会收缩。 (五)光圈、景深与空间感 小光圈景深长,主体前后都清晰,虚实关系不明显,空间感弱,但可以从画面中物体的透视、叠加和明暗、大小来想象出空间感,摄影界有名的F64小组就是小光圈摄影的典范;大光圈景深短,虚实关系明显,空间感强。在小景深的画面中,由于主体清晰,陪体虚化,所以空间感明显,这种画面一般用长焦和大光圈。小景深多用于人像摄影。 此外,纯剪影的空间感只有剪影和背景的对比。 二、空间感的视觉心理: 高远广阔的普通心理感受:蓝色天空可以使人觉得自然的宽广伟大,心旷神怡。大面积的黑色空间会使人有不安全感和对自然的神秘感。倾斜的空间会使人有运动感和不稳定感。横画幅的空间有稳定感,竖画幅的空间有高大感。画面空间里横着的物体有稳定感,竖立着的大树有挺拔感。 狭小空间给人以紧张感和拘束感。北京有的新婚夫妻的住所虽然狭小,但用暖色调来装饰,也会使人感觉到安静和温馨。 杂乱无序空间的画面会使人觉得烦躁不安,纷繁有序的空间会使人觉得有味道。各种颜色在画面中所占的空间面积多少会使人有不一样的心理感受。白色为主的简洁空间会使人觉得圣洁,黑色为主的简洁空间画面会使人觉得深沉稳重。大面积红色的空间画面在西方人眼里是血腥的感觉,东方人眼里是喜庆的感觉。 三、摄影的时空感 时间的哲学概念: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具有一维性,即不可逆性,它只有从过去、现在到将来的一个方向,一去而不复返。 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时空之中,是四维的空间。近代物理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独立的、绝对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可变的,任何一方的变化都包含着对方的变化。因此把时间和空间统称为时空,在概念上更加科学而完整。 摄影的时间和空间是把时空凝固为图像,以静态的、不占用多少空间的薄薄的照片来表现它们的空间,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张照片愈来愈多地承载了一去不得返的历史价值。 (一)组照与时空感 组照是呈现并说明一个故事,多用于纪实、新闻和剧照、小品摄影,也有用于续集性广告的,类似于影视蒙太奇的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组照不仅要呈现一个事件,还要把它们排列组合成一个整体,所以它们要有一个宗旨,才能有连续性,而且每一张或几张照片要有侧重点,或强调、或分类,并使组照的故事完整。 (二)摄影特技产生的时空感 变焦摄影:在慢门曝光中有目的的变焦可以达到中心主体清晰,旁边主体模糊的动态梦幻效果,这也是时间和空间的交融与想象。 追随摄影:在拍运动物体时,可以相机与动体平行移动,或相机转动追随动体,这样拍出的是运动的并包含时间想象的空间感。 此外,相机的闪光慢门技术也可以表现运动物体的时空感。 四、高科技摄影与空间感 (一)全息类立体摄影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摄影是记录物体面上的光强分布,它不能记录物体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体感。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感光底片上各点的感光程度不仅随强度也随两束光的位相关系而不同。所以全息摄影不仅记录了物体上的反光强度,也记录了位相信息。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一张全息摄影图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现全部景物。全息摄影可应用于工业上进行无损探伤,超声全息,全息显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电影和电视广告宣传、室内装饰等许多方面。[3] (二)医学X光摄影与空间感 医学X光摄影包含CR和DR。CR是数字X线摄影,DR是计算机X线摄影。 1.CR:CR是X线平片数字化的比较成熟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CR系统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imaging plate;IP)作为载体,以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或平片影像。目前的CR系统可提供与屏---片摄影同样的分辨率。CR系统实现常规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使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直接转换为数字信息;能提高图像的分辨、显示能力,突破常规X线摄影技术的固有局限性;可采用计算机技术,实施各种图像后处理(post-processing)功能,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可降低X线摄影的辐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CR系统获得的数字化信息可传输给较低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PACS),实现远程医学(tele-medicine)。 2.DR :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D)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和保存。X线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其影像可以观察对比度低于1%、直径大于2MM的物体,在病人身上测量到的表面X线剂量只有常规摄影的1/10。量子检出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cncy;DQE)可达60%以上。X线信息数字化后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通过改善影像的细节、降低图像噪声、灰阶、对比度调整、影像放大、数字减影等,显示出未经处理的影像中所看不到的特征信息。借助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影像作定量分析和特征提取,可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 数字X线摄影包括硒鼓方式、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DR)、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摄像机阵列方式等多种方式。数字图像具有较高分辨率,图像锐利度好,细节显示清楚;放射剂量小,曝光宽容度大,并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等优点,还可实现放射科无胶片化,科室之间、医院之间网络化,便于教学与会诊。[4] X光摄影有奇特感和透视感、立体感。 (三)英国X光摄影大师 尼克•维西 1995年,一个英国人为了找出可乐罐拉环下的10万英镑大奖,借了台X光机对整车可乐一罐罐进行扫描。虽然最终没有找到印有大奖的可乐,他却因此开始了自己的X光摄影之路,并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就是尼克•维西(Nick Veasey)。 尼克•维西大学辍学后曾经迷茫过一段时间,后来开始了自学摄影之路。他进入摄影领域是受到电影的启发,尤其是《阿拉伯的劳伦斯》激起了他对视觉美学的兴趣。 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X光摄影,尼克•维西辞去了在设计公司的工作,花了3个月的时间和X光领域的科研人员打成一片。他找来了手边各种物体作为拍摄对象,这个过程让他彻底搞明白了用X光表现物体密度和结构的技巧。 如今,尼克•维西已经成为这个领域屈指可数的几个摄影师之一。他为Adobe,Boeing,Porsche,Mercedes-Benz,IBM,Nike,Adidas,Shell等公司和品牌拍摄过别具风格的X光作品。 长久以来,他创作的核心理念就是,“把事物的外表退去,充分发掘内在美”! [5] (四)金相摄影 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6]金相摄影是给金属拍摄画面,对象是金属的原子层面,拍摄出的图像也有立体空间感。 五、我的摄影哲学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每个摄影人亦是如此,每个摄影人归根结底都是以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抓取景物的,我也亦然。 世界是自然空间里的世界,自然界中的每个物体都存在于空间里,每个照片都有空间感的组成,或单一主体和单一陪体,或单一主体和多陪体,或多主体和多陪体,或多主体和单一陪体,或人物特写虚实、光影的组成。一张摄影作品虽小,但把它空间感的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于自然界中,这才是我个人所追求的。摄影的服务对象是大众,基础也是大众,植根于大众中的摄影才是有生命的摄影。那些时尚与性感的照片虽然可以在当今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下被人炒作和追捧为潮流,但它的基础是建立在享受和欲望之上,终究会被历史所抛弃的──有意义的照片的生命才是长远的。我将在摄影中不断发掘自己的内心,因为她与自然共通;我将不断地追求我的摄影,因为她与我的生命共融。 在摄影中,智者的思想空间将无限广阔,急功近利之人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执着之士的步伐将愈趋愈稳,偷巧之人的脚步会杂乱无章;剑走偏锋之士必将开拓新的疆土,默守陈规之人终会黄昏残步;自然之阴阳迴旋于18%灰而和谐,人心中善恶交错于平凡而普遍;时空转换于天地共交融,鄙人摄影之苍海一粟。 谢辞 我的导师许喜占老师对我说过一句话,至今我记忆犹新。他说:“他年轻时拍照,是追求完美,现在年岁大了,追求的是自然了。谨尊师命,写下这篇论文,作为对我亲爱的母校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尊敬的学校领导和敬爱的学校老师和包括许喜占老师、张景山老师、王羲惠老师和故去的李荣增老师等教过我的每一个任课老师、我的亲人和帮助过我的叔叔阿姨,以及同学和朋友的答卷。我的论文结晶于您们每一位任课老师的每一节课的心血和我的努力,我衷心的感谢您们!您们辛苦了! 最后,我要感谢父母、哥哥、姐姐对我的无私的爱和关怀! 参 考 文 献 1, 出自百度百科 2, 出自百度百科 3, 出自百度百科 4, 出自百度百科 5, 出自百度百科 6, 出自百度百科 -1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