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野东北新区城市综合体一期北区市政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目 录
1 概 述 - 2 -
1.1 工程概况 - 2 -
1.2 工程地理位置 - 2 -
1.3 工程建设意义 - 3 -
1.4 设计过程和执行规划情况 - 3 -
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述 - 3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3 -
2.2 道路现状评价 - 5 -
2.3 建设条件评价 - 5 -
3 工程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 6 -
3.1总体设计思路与原则 - 6 -
3.2设计依据 - 6 -
3.3 总体技术标准 - 8 -
4 道路平纵横设计 - 8 -
4.1 标准横断面 - 8 -
4.2 平面设计 - 12 -
4.3 纵断面设计 - 13 -
5 交叉口设计 - 14 -
5.1 设计原则 - 14 -
5.2 交叉口设计 - 14 -
6 路基路面工程 - 15 -
6.1路基设计 - 15 -
6.2 路面结构设计 - 16 -
7 给排水工程设计 - 17 -
7.1 设计标准 - 17 -
7.2 给水工程设计 - 18 -
7.3 雨水工程设计 - 19 -
7.4 污水工程设计 - 19 -
7.5 给排水管材、接口及基础 - 20 -
7.6 附属构筑物 - 20 -
7.7 排水管道基础处理及沟槽开挖 - 20 -
8 电气工程 - 21 -
8.1照明工程 - 21 -
8.2电力工程 - 22 -
8.3通信工程 - 22 -
9 绿化和景观工程 - 23 -
9.1道路空间的划分 - 23 -
9.2道路本体和附属物 - 24 -
9.3路侧环境 - 24 -
10 交通组织与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 25 -
10.1技术标准 - 25 -
10.2交通组织 - 25 -
10.3公交停靠站设计 - 26 -
10.4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 26 -
10.5施工期间交通疏解设计 - 28 -
11 环境保护及安全 - 28 -
11.1 环境保护 - 28 -
11.2 安全 - 30 -
1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30 -
12.1 建设工期 - 30 -
12.2 进度安排 - 30 -
13 存在问题与建议 - 31 -
1 概 述
1.1 工程概况
1.1.1工程名称
新野东北新区城市综合体一期北区市政工程
1.1.2工程地点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1.1.3工程范围
新野县东北新区一期北区市政工程包含新野东北新区的四条市政道路,其中解放路和人民路北段横跨三里河两岸,另外2条道路均位于三里河北岸。具体工程范围见下表:
1.1.3-1新野东北新区一期北区道路设计标准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道路等级
起止点
红线宽度(m)
道路长度(m)
备注
1
人民路北段
主干路
三国大道-三里河南路
33
853
跨河桥梁
另行设计
2
解放路
主干路
三国大道-汉华路
30
1017.627
3
三国大道
主干路
解放路-三国大道桥
26
1614.069
4
府前大道
次干路
武兴路-S335
24
2371.687
原邓君路
1.1.4设计内容
设计范围内的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交通、强弱电工程。
1.2 工程地理位置
根据《河南省新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和《新野县东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野县东北新区位于老城区以北,白河以东,覆盖三里河两岸地区。本次设计的道路均位于东北新区的核心区域、三里河沿岸。
1.2-1 工程地理位置图
1.3 工程建设意义
新野县位于河南南阳市和湖北襄阳市两个省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间,在新一轮的城市崛起中,发展机遇众多、潜力无限。新野东北新区城市综合体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是规划建设集居住区、广场、医院、学校、购物、休闲、观光、行政办公及配套市政设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预测规划区未来人口规模约15万人。
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标准,以现状道路和正在建设的道路为基础,并结合现状高压走廊,调整、补充和完善总体规划确定的路网,建立以南阳大道、三国大道、人民路、解放路等为主要道路的等级分明的道路系统。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力争在2012年开工建设东北新区核心区的8条道路建设工程。
新野老城区道路、给水、排水及其他管线布置杂乱无序,缺乏有效合理的规划,东北新区的建设除了要建立一个集生活居住、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体育运动功能于一体,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生态型居住新区之外,还将有效的改善和改造老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生态之城、秀美宜居之城和发展开放之城。
在此建设背景下,我院受新野希尔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将对新野东北新区城市综合体一期北区市政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包含东北新区核心区的4条道路。
1.4 设计过程和执行规划情况
我院2012年9月5日接到委托设计任务,9月21日完成方案设计,并进行了方案汇报。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前期已对先对三里河以南区域的人民路、三里河南路、金洲路和江夏路进行设计,于2013年1月29日完成初步设计,2013年3月15日完成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包含新野东北新区城市综合体一期市政工程另外的4条道路,即人民路北段、解放路、三国大道和府前大道。
本次初步设计执行《河南省新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和《新野县东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初步设计的排水工程执行《新野县东北新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述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自然条件
(1)水系
新野主要河流是白河和唐河,其次有湍河、刁河、潦河、礓石河、溧河、涧河、老白河和黄渠河等支流。流向大体自北而南。境内处于诸河的中下游。唐、白二河以鸭河口水库灌区在县境内的四分干渠为分界线,以东属唐河流域,以西属白河流域。唐、白河至湖北省襄阳县汇入汉水,通称长江流域,汉水水系。
(2)气象
新野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815.8 小时,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721.0 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5%;年平均无霜前228 天;年平均风速2.9 米/秒。主要气象灾害有:雨涝、干旱、大风、冰雹等。按照气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春季始于3 月26 日,持续56 天;夏季始于5 月21 日,持续113天;秋季始于9 月11 日,持续61 天;冬季始于11 月11 日,持续135 天。概括四季气候特点;春季多风、气候多变;夏季湿热、旱涝频繁;秋季凉爽、阴雨连绵;冬季干冷,雨雪稀少。
(3)地质概况
由于建设单位未提供逐条道路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考虑到人民路跨三里河大桥与本项目毗邻,本次初步设计仅以《新野人民路跨三里河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质情况作为参考。
1)地层特性
根据钻探结果,场地钻探深度内除上部素填土外,其余地层由第四系冲洪积物及冰水混合物组成,按其时代成因、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分为9个单元土层,现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Qml):灰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砂等组成。岩土工程等级为Ⅰ级,类别为松土。层底埋深0.50m,层厚0.50m,平均厚度0.50m,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与下部地层呈突变接触关系。
②粉质黏土(Q4al+pl):灰褐色,可塑,稍湿,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含有少量中砂。岩土工程等级为Ⅰ级,类别为松土。该层层底埋深7.00m,层厚6.50m,平均厚度6.50m,该层仅分布于5#钻孔内,与下部地层呈突变接触关系。
③层中砂(Q4al+pl):灰黄色,稍密,湿~饱水,主要矿物成分长石、石英等,含有少量砾石。岩土工程等级为Ⅰ级,类别为松土。该层层底埋深7.30~10.60m,层厚3.60~6.80m,平均厚度5.20m,与下部地层呈突变接触关系。
④粉质黏土(Q3al+pl):黄褐色,硬塑,湿,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岩土工程等级为Ⅰ级,类别为松土。该层层底埋深2.00~6.30m,层厚1.50~5.80m,平均厚度4.60m,该层仅分布于7#-12#钻孔,与下部地层呈突变接触关系。
⑤层中砂(Q3al+pl):灰黄色,稍密,饱水主要矿物成分长石、石英等。岩土工程等级为Ⅰ级,类别为松土。层厚0.50~1.70m,平均厚度1.20m,与下部地层呈突变接触关系。
⑥层黏土(Q2al+pl):黄褐色,硬塑,湿,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含有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结核等,微裂隙发育,含有少量青灰色黏土。岩土工程等级为Ⅱ级,类别为普通土。该层层底埋深10.80~21.00m,层厚2.10~14.10m,平均厚度8.90m,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与下部地层呈突变接触关系。
⑦层含砾粗砂(Q2al+pl):灰黄色,中密,饱水,砂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含有少量卵石,卵石主要成分正长岩、石英岩等。岩土工程等级为Ⅱ级,类别为普通土。该层层底埋深12.00.00~23.40m,层厚0.50~3.30m,平均厚度2.18m,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与下部地层呈突变接触关系。
⑧层黏土(Q2al+pl):褐黄色,坚硬,湿,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含有少量钙质结核,微裂隙发育,含有少量灰绿色黏土。岩土工程等级为Ⅲ级,类别为硬土。该层层底埋深40.60~45.10m,层厚21.70~31.80m,平均厚度24.16m,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与下部地层呈渐变接触关系。
⑨层黏土(Q1fgl):灰绿色,坚硬,湿,切面光滑,具有蜡状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微裂隙发育,含少量灰白色黏土。岩土工程等级为Ⅲ级,类别为硬土。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在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19.40m。
2.1.1-1 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表
土层
指标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重度(KN/m3)
20.0
19.6
19.5
19.8
19.5
19.7
20.0
20.0
20.1
抗剪强度
C kPa
37.4
0.0
42.2
0.0
47.9
0.0
54.1
57.7
φ°
11.8
25.95
13.1
27.05
14.6
27.30
17.0
18.1
压缩系数
0.24
0.00
0.20
0.00
0.14
0.00
0.12
0.11
压缩模量(Mpa)
7.48
7.65
9.08
8.87
12.70
15.8
14.04
15.35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
130
150
300
330
380
430
400
420
2)地质水文条件
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地下水的水力特征,属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③层中砂、⑤层中砂、⑦层含砾粗砂中,渗透性较好,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季节性降水和地下水侧向迳流,排泄于地下迳流及人工开采。
本工程勘察期间量测的静止水位在标高84.10m,地下水与河水相连通,二者相互补给,地下水位主要受三里河河水、季节性降水、人工开采影响,年变幅1.0~2.0m。
2.1.2 道路现状
规划区内现状主要道路共12条,东西向有4条,分别为:335省道(在建)、汉华路、三里河北路、三国大道;南北向有8条,分别为:滨河路、淯翔路、解放路、军民路、南阳大道、人民路、铁塔路、中兴路。其中,南阳大道和铁塔路是主要的对外交通性道路,汉华路是联系东西向的生活性干道,滨河路、解放路、人民路是联系南北向的交通性干道。目前,新区与老城主要通过滨河路、三国大道及军民路3条道路联系。
本次建设的4条道路除解放路末端有一段现状道路之外,均为新建道路。现状解放路从汉华路至三里河南路终止,宽度为11.0米到14.3米不等,路况较差。拟建道路周边主要为农田耕地和居民区,有两条干涸的沟渠通过。
现状解放路 现状三里河北路(与三国大道交叉口)
在建的335省道 现状的沟渠和涵洞
2.1.2-1 现状道路照片
2.2 道路现状评价
经过对新野东北新区一期北区市政道路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总体评价如下:
2.2.1 新区核心路网建设滞后
东北新区核心区现状主干路仅有南阳大道和三国大道的部分路段,三里河以北更是一片空白,严重影响新区的地块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人民路和解放路和三国大道作为贯穿新野新老城区的大动脉,而且是连接三里河两岸的交通性主干路,目前在新区还仅建设了三里河南岸的部分。
府前大道作为连接335省道和政府办公用地的交通要道,也是急需建设的市政道路。
2.2.2 现状的排水设施不能满足排水要求
新野城区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新区现有军民渠、湍口沟等三条排水明渠,三里河北岸的沟渠常年处于干涸状态。排水管网分为砖砌明沟和排污管道两种,砖砌明沟的断面为1.0×0.5m和1.0×0.8m,排污管道的管径为d600、d800、d1000和d1200,污水收集率为60%。随着东北新区的建设,实行雨污分流体制之后,现有的排水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排水的要求。
2.3 建设条件评价
经过对新野东北新区一期市政道路所在地区的建设条件的调查及分析,总体评价如下所述。
2.3.1 自然条件
该项目所在地气象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地质情况较好,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无崩塌、地裂、泥石流等灾害隐患,适宜工程建设。
2.3.2 拆迁、改建
本次初步设计包含的四条道路(人民路北段、解放路、三国大道、府前大道)共需征地150893平方米,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约23952平方米,拆迁难度较大。为保证工程能顺利、如期实施,应尽快落实沿线房屋的拆迁工作。
2.3.3 材料供应条件
该工程所用大量路基土、石等材料,可以从当地的弃土场、采石场购买,也可利用场地填挖调配,运距都不长。工程所需的砂可用当地的河砂,工程所需水源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水源状况良好,能够满足项目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成品材料也可以很方便地从材料市场购买。钢筋、水泥、木材、沥青、成品管材等外购材料,可与当地物资管理部门、材料大市场或生产厂家联系购买。
2.3.4 交通条件
现状的汉华路、三里河北路、三国大道南段、军民路等,均可作为施工用道路,交通现状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3 工程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3.1总体设计思路与原则
(1)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使设计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积极采用现代交通设计理念和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综合运营成本,使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2)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拟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上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设计比选。路线走向及方案选择按照控规要求,满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要求。充分调查研究沿线主要控制点,避免对规划用地造成严重的分隔。充分认识本项目在路网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与沿线路网的关系,合理选择对周边用地服务功能的实现方式。
(3)道路设计需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4)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道路标高应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等配合。
(5)在道路设计中应注意节约用地,合理拆迁房屋,妥善处理文物、名木、古迹等。
(6)考虑工程施工对既有道路的影响,设计中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造成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
(7)设计中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效益与养护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地采用技术指标中的极限值。
(8)高度重视项目的环境景观设计,充分考虑项目与沿线山体、水体的协调关系等。线路经过地区尽量不改变现状,尽量利用和保护现有基础设施,减少对建筑物的拆迁;避免建设性景观破坏,对沿线植被要实施有效的保护。
3.2设计依据
3.2.1 文件依据
(1)《河南省新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2)《新野县东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12)
(3)《新野县东北新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3.1)
(4)《新野人民路跨三里河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新野县东北新区最新1:500地形图
3.2.2 主要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
(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3-2009);
、
(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
(13)《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
(14)《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
(1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9)《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2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2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2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08)
(2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24)《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3-90)
(25)《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2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8)《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
(2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3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3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3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33)《城镇规划与园林绿化规范》(修订版)
(34)《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3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36)《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37)现行国家、地方及行业其它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
3.3 总体技术标准
本工程执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标准以及其他的相关标准。
3.3-1新野东北新区一期道路设计标准一览表
项 目
单位
人民路北段、解放路、三国大道
府前大道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城市次干路
计算行车速度
Km/h
40
30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m
BZZ-100
BZZ-100
道路交通饱和状态设计年限
年
20
15
路面结构临界状态设计年限
年
15
15
净高
机动车道
m
4.5
4.5
非机动车道
m
2.5
2.5
人行道
m
2.5
2.5
4 道路平纵横设计
4.1 标准横断面
4.1.1 设计原则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计、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综合考虑、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应留有发展余地。
4.1.2 车道数量论证
(1)通行能力分析
路段车道通行能力由于受公交停靠、行车速度、横向支路、交叉口间距及信号绿信比等因素影响,属于间断性交通流,不能简单按路段通行能力来评价,应该考虑交叉口间距、交通管理和渠化措施等综合因素进行折减。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路段单向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如下:
Nm=Np×km×αa×αc
其中:Nm——单向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Np——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k m——多车道折减系数;
αa——针对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因素的折减系数;
αc——道路分类系数。
4.1.2-1 设计道路路段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统计表
路名
单向车道数
Np
km
αa
αc
Nm
人民路北段
2
1300
1.85
0.69
0.8
1328
解放路
2
1300
1.85
0.69
0.8
1328
三国大道
2
1300
1.85
0.69
0.8
1328
府前大道
2
1300
1.85
0.65
0.8
1250
(2)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服务水平评价指标是描述车流之间的运行条件、度量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即根据道路交通密度划分服务水平等级。对于不同性质的道路其评价服务水平的指标也不同。道路通行能力分析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结合交通量的预测结果来确定道路的车道数,道路路段部分通常采用饱和度指标来评价其服务水平。
一级:自由流;
二级:稳定流上段;
三级:稳定流;
四级:饱和流、强制流。
4.1.2-2 交通服务水平评价分级表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对应饱和度
≤0.3
0.3~0.5
0.5~0.7
0.7~1.0
(3)预测交通量
根据《新野县东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交通量分析,交通量预测数据如下:
4.1.2-3 高峰小时路段交通量(单位:pcu/h)
道路
路段
2018年
2023年
2028年
2033年
人民路北段
南向北
284
550
615
838
北向南
296
537
582
827
解放路
南向北
267
473
552
847
北向南
276
467
547
849
三国大道
西向东
296
485
566
778
东向西
300
481
570
772
府前大道
西向东
261
411
504
/
东向西
266
401
508
/
(4)服务水平评价
2018年、2023年、2027年和2033年服务水平评价结果分别如下表所示。
4.1.2-4 服务水平评价结果
道路
路段
2018年
2023年
饱和度/服务水平
2028年
饱和度/服务水平
2033年
饱和度/服务水平
饱和度/服务水平
饱和度/服务水平
饱和度/服务水平
饱和度/服务水平
人民路北段
南向北
0.214/一
0.414/二
0.463/二
0.631/三
北向南
0.223/一
0.404/二
0.438/二
0.623/三
解放路
南向北
0.201/一
0.356/二
0.416/二
0.638/三
北向南
0.208/一
0.352/二
0.412/二
0.639/三
三国大道
南向北
0.223/一
0.365/二
0.426/二
0.586/三
北向南
0.226/一
0.362/二
0.429/二
0.581/三
府前大道
南向北
0.209/一
0.329/二
0.403/二
/
北向南
0.213/一
0.321/二
0.406/二
/
结果分析:至2033年,人民路北段、解放路和三国大道路段的服务水平均三级(稳定流),至2028年,府前大道路段的服务水平为三级(稳定流),完全满足交通流量增长需求。
因此,本次初步设计人民路北段和解放路按单向两车道、双向四车道布置;三国大道和府前大道按单向两车道、双向四车道布置,非机动车流较大的情况下,变成双向两车道。
4.1.3技术标准
4.1.3-1 横断面技术标准
项 目
单位
人民路北段、解放路、三国大道
府前大道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城市次干路
计算行车速度
Km/h
40
30
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竖曲线极限最小长度
最小纵坡长度
m
3.5
3.5
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
m
3.5
3.5
人行道最小宽度
一般值
m
3.0
3.0
极限值
m
2.0
2.0
路缘带宽度
m
0.25
0.25
绿化带最小宽度
M
1.5
1.5
4.1.4 标准横断面设计
根据以上原则和技术标准,本次设计范围的4条道路按规划红线宽度进行标准横断面设计,并进行方案比选。
(1)人民路北段(33米宽):
方案一:(规划方案)
人非共板(7.0m)+绿化带(2.0m)+机动车道(15.0m)+绿化带(2.0m)+人非共板(7.0m)
4.1.3-1 人民路方案一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方案二:(推荐方案)
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3.5m)+绿化带(2.0m)+机动车道(15.0m)+绿化带(2.0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3.5m)
4.1.3-2 人民路方案二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方案比较:
规划方案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合并设置,并不适合中小城市,大量的非机动车尤其是电动车严重影响行人安全。方案二将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各自分开,互不干扰,而且道路绿化率较高。因此本次初步设计人民路北段推荐采用方案二的横断面形式。
(2)解放路(30米宽):
方案一:(规划方案)
人行道(5.0m)+绿化带(2.0m)+机动车道(16.0m)+绿化带(2.0m)+人行道(5.0m)
4.1.3-3 解放路方案一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方案二:(推荐方案)
人行道(4.0m)+非机动车道(3.5m)+机动车道(15.0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4.0m)
4.1.3-4 解放路方案二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方案比较:
规划方案没有考虑非机动车道;方案二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过护栏隔开,互不干扰,而且远期可扩建为双向六车道。因此本次初步设计解放路推荐采用方案二的横断面形式。
(3)三国大道(26米宽):
方案一:(规划方案)
人行道(5.0m)+机动车道(16.0m) +人行道(5.0m)
4.1.3-5 三国大道方案一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方案二:(推荐方案)
人行道(3.5m)+绿化带(2.0m)+机非混行车道(15.0m)+绿化带(2.0m)+人行道(3.5m)
4.1.3-6 三国大道方案二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方案比较:
规划方案没有考虑非机动车道,而且顺道停车的理念不适合,双向交通不对称。方案二将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共一块板设置,在机动车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双向四车道,在非机动车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双向两车道。因此本次初步设计三国大道推荐采用方案二的横断面形式。
(4)府前大道(24米宽):
方案一(规划方案):人行道(4.0m)+机动车道(16.0m) +人行道(4.0m)
4.1.3-7 府前大道方案一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方案二(推荐方案):人行道(4.5m)+机非混行车道(15.0m)+人行道(4.5m)
4.1.3-8 府前大道方案二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方案比较:规划方案没有考虑非机动车道,而且顺道停车的理念不适合,双向交通不对称。方案二将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共一块板设置,在机动车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双向四车道,在非机动车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双向两车道。因此本次初步设计府前大道推荐采用方案二的横断面形式。
设计道路横坡均采用抛物线型路拱,平均横坡均为1.5%,人行道横坡为1.5%。
4.2 平面设计
4.2.1 设计原则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
(4)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4.2.2技术标准
4.2.2-1 道路平面线形技术标准表
项 目
单位
人民路北段、解放路、三国大道
府前大道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城市次干路
计算行车速度
Km/h
40
30
平
曲
线
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m
300
150
设超高推荐圆曲线半径(一般值)
m
150
85
设超高推荐圆曲线半径(极限值)
m
70
40
圆曲线最小长度
m
35
25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35
25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
m
500
/
停车视距
m
40
30
4.2.3平面线形
道路平面线形根据《新野县东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
人民路北段北起三国大道,沿线经过府前大道和现状的三里河北路,横跨三里河,南至三里河南路,全长853m。设计起点坐标:X=3603806.246,Y=628705.043;终点坐标X=3603022.205,Y=628884.536。与人民路北段相交的道路依次为三国大道、府前大道和三里河北路,其中与三国大道交叉口纳入到三国大道设计范围,与府前大道交叉口采用平交路口,不考虑展宽,与三里河北路交叉口考虑与现状道路边缘衔接,现状三里河北路红线宽度26米,其中已经建成的机动车道宽度16米,双向四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末端横跨三里河,与人民路大桥连接,人民路大桥宽度29.5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3.5米,单向机动车道7.5米,本道路与其过渡渐变衔接,渐变段长度30m。
解放路北起三国大道,沿线经过府前大道、现状的三里河北路和已设计的三里河南路,横跨三里河,南至现状的汉华路,全长1017.627m。设计起点坐标:X=3603807.008,Y=627903.546;终点坐标X=3602796.676,Y=627848.241。与解放路相交的道路依次为三国大道、府前大道、三里河北路、三里河南路和汉华路。其中与三国大道交叉口采用平交路口,进出口道均展宽,设置右转专用车道;与府前大道交叉口采用平交路口,不展宽;与三里河北路交叉口考虑与现状道路边缘衔接,现状三里河北路红线宽度26米,其中已经建成的机动车道宽度16米,双向四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与三里河南路交叉口采用平交路口,不展宽;道路末端与现状道路边缘衔接,现状汉华路红线宽度3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度16米,双向四车道,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解放路跨三里河部分为解放路桥,解放路桥宽度27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3.5米,机动车道15米,本道路与其过渡渐变衔接,渐变段长度30m。
三国大道西起解放路,沿线经过军民路、人民路、官渡路、府前大道和现状的三里河北路,末端与现状的三国大道桥连接,全长1614.0m。设计起点坐标:X= X=3603807.008,Y=627903.546;终点坐标X=3603586.296,Y=629431.839。其中与解放路交叉口纳入解放路设计范围,与军民路和官渡路交叉口考虑预留路口、远期另行建设的方式处理;与人民路交叉口采用平交路口,进出口道均展宽,设置右转专用车道;与府前大道交叉口采用平交路口,不展宽;与三里河北路交叉口考虑与现状道路边缘衔接,并且对此交叉口改建,现状三里河北路红线宽度26米,其中已经建成的机动车道宽度16米,双向四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末端与现状三国大道桥桥头过渡渐变衔接,现状三国大道桥宽9.1米,无人行道。
府前大道西起武兴路,沿线经过桃源路西段、解放路、亲民路、勤政路、军民路、人民路、官渡路、三国大道、和谐路、桃源路东段,正在施工的335省道,末端与正在施工的335省道连接,全长2371.687m。设计起点坐标:X=3603577.429,Y=627443.310;终点坐标X=3604303.066,Y=629410.448。其中与武兴路交叉口暂不实施,与解放路、人民路和三国大道交叉口纳入相交各条道路的设计范围,与桃源路西段、亲民路、勤政路、军民路、官渡路、和谐路和桃源路东段交叉口考虑预留路口、远期另行建设的方式处理;与正在施工的335省道边缘衔接,该路红线宽度21米,其中机动车道宽度15米,双向四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4.3 纵断面设计
4.3.1 设计原则
(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利用现状地形条件,少填少挖,减少土方工程量,节约工程投资。
4.3.2技术标准
4.3.2-1 道路纵断面技术标准表
项 目
单位
人民路北段、解放路、三国大道
府前大道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城市次干路
计算行车速度
Km/h
40
30
竖曲线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
m
600
400
极限值
m
400
250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
m
700
400
极限值
m
450
250
竖曲线最小长度
一般值
m
90
60
极限值
m
35
25
最小纵坡
%
0.3
0.3
最小坡长
m
110
85
机动车道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