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剧毒品使用企业剧毒品专项安全评价报告--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9897558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57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剧毒品使用企业剧毒品专项安全评价报告--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某剧毒品使用企业剧毒品专项安全评价报告--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 言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企业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改进质量、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之一。安全评价是十分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通过安全评价可以对企业安全状况和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安全分析、评价,查出安全隐患、找出问题,为安全管理和安全投资提供依据,最终使安全生产提高到更高水平。 XXXXX在水体杀菌消毒过程中使用了液氯,依据《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液氯属于剧毒化学品,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存在火灾、中毒、化学灼伤等危险、有害因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须对XXXXX进行剧毒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 受XXXXX的委托,XXXXX承担其剧毒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评价组在XXXXX提供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分析,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编制完成了本评价报告。 本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得到了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得到了XXXXX的积极配合与协助,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安全评价组 年 月 3 第一章 评价目的和依据 1.1 评价目的 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实现系统安全。它是运用了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XXXXX是剧毒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单位,作业环境较为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中毒等伤亡事故。评价组开展XXXXX储存剧毒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第397号令《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的要求。 本评价的第二目的是根据XXXXX提供的资料,对该项目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评价该企业储存剧毒化学品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等级,评价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种类、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提出防范措施,以减少和有效控制危险、有害因素,降低风险,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健康,寻求项目最低职业危害、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本评价的第三个目的是通过安全评价,查找、分析企业在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技术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为遏制事故发生,提出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等管理和技术措施的整改意见和补救措施,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提高企业剧毒化学品管理水平,保障职工健康安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本评价的最后一个目的是为行政管理部门对该企业储存剧毒化学品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提供科学依据。 1.2 评价依据 1.2.1 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5月19日公布);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0); (11)《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45号令,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12)《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375号令,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13)《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第24号) (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2005年第40号令); (1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16)《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质监局令第19号); (17)《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原国经贸(2000)189号); (18)《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8号); (19)《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 (20)《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 (2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99] 154号); (2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2号); (2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 (24)《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98号,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25)《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修改版)》(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26)《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1999年7月1日起施行) (27)《江苏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监督管理办法》(苏安监[2006]115号) (28)《江苏省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苏政办发[2006]140号) (29)《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国家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 (30)《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 (31)《关于印发〈南京市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防范工作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宁公发[2004]41号); (32)《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46号发布); (33)《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 (34)《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修正版,安监管危化字[2003]196号)。 1.2.2 评价标准及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3)《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2002版); (4)《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7)《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1994); (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7)(2000年版); (1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1995); (11)《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1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l2801-1991); (1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 (14)《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 (15)《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1987); (16)《安全色》(GB2893-2001); (17)《安全标志》(GB2894-1996); (18)《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l5630-1995); (1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 (20)《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21)《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 (22)《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 (23)《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 (24)《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25)《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 (26)《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JT618-2004); (2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28)《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2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3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3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22-95); (32)《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 (33)《企业厂区作业安全规程》(HG23011-HG23018-99); (3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5)《外壳保护等级的分类》(GB4208-84); (3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37)《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2008); (38)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AQ3014-2008) (39)《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4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9002-2006)。 1.2.3 安全评价文件 1、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合同; 2、总平面布置图; 3、工商营业执照; 4、主要设备清单; 5、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台帐; 6、剧毒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企业区域位置、自然条件及周边环境情况; 8、相关的检测和检验报告。 1.3 评价范围 1.3.1 安全评价内容 1、辨识剧毒化学品储存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 2、分析评价剧毒化学品储存过程中的操作单元危险性及其危险程度。 1.3.2 安全评价范围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剧毒化学品储存、使用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2、XXXXX自备水厂液氯使用过程(加氯间)的安全条件以及配套设施; 3、报告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防雷、防静电、卫生等方面的内容,以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专业机构出具的检测检验报告为准。 1.4 评价程序 前期准备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方法 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做出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图1-1 安全评价程序图 第二章 企业概况 2.1 企业基本概况 2.1.1 企业简介 XXXXX成立于1997年,是XXXXX的下属企业。该公司自备自来水厂,全年供水能力约50万立方米,自来水厂使用氯气对水体杀菌消毒,氯气年使用量1.2t。 2.1.2 地理位置 XXXXX位于南京市XXXXX。地理位置图见图2-1: 图2-1 地理位置图 2.1.3 周边环境 本项目加氯间位于XXXXX自备自来水厂内,水厂区域位置及周边环境图2-2。 图2-2水厂区域位置及周边环境图 2.1.4 总平面布置 自来水厂平面布置见图2-3,加氯间的平面布置见图2-4。 图2-3水厂平面布置图 图2-4加氯间平面布局图 2.2 液氯储存及使用情况 本项目液氯使用量较小,仅在加氯间放有一只500kg液氯钢瓶,不另设液氯储存设施。 表2-1 剧毒化学品储存情况表 序号 名称 最大存储量(t) 储存、使用方式 用途 运输方式 1 液氯 0.5 加氯间,钢瓶 水厂杀菌消毒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公路运输(委外) 2.2.1 涉及剧毒化学品主要设备 表2-2剧毒化学品储存设施 序号 名称 储存温度(℃) 储存压力(MPa) 物料 来源 总储存能力(t) 储罐数 (个) 储罐材质 单罐容量(m3) 备注 1 液氯钢瓶 Amb. 1.0MPa 0.5 1瓶 钢瓶 0.5t/瓶 表2-3主要剧毒化学品的监控系统及主要设施 序号 名称 安装地点 备注 1 有毒气体泄漏探测器 1套 加氯间 2 视频监控系统 1只 加氯间 3 远红外防盗报警器 1只 加氯间 4 手动钢丝葫芦 1台 加氯间 摄像监控控制系统设置在保卫处,24小时有人值班,录像资料可以保存15天。 2.2.2剧毒化学品的运输与装卸 本项目使用的液氯从XXXXX购买,液氯采用500kg的液氯钢瓶包装,属于压力容器,每次购买1瓶,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单位运输,由汽车运至厂区加氯间,再由加氯间的手动葫芦进行装卸,企业根据实际使用量进行购买,不另设单独的氯气储存场所。 2.2.3剧毒化学品从业人员 表2-4剧毒化学品从业人员表 序号 姓名 身份证号 联系方式 1 2 3 2.2.4 消防设施及分布 表2-5 消防设施表 序号 消防器材名称 型号 数量 设置位置 负责人 1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MFZL-8 4 加氯间 2.2 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本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南京栖霞区,栖霞区境内低山丘陵与洲圩平原交错,山丘、平原、水面、滩涂资源丰富。区内土壤分为低山丘陵区土壤、岗地区土壤和平原区土壤三大类。其中,低山丘陵区土壤多分布在海拔50m以上地区,约占全区土壤面积的20.82%;岗地区土壤多分布在海拔10~50m间地区,约占全区土壤面积的25.7%。 2、气象气候 项目所在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受海洋与大陆气候共同影响,气候变化甚剧,冬夏温差较大。雨量四季不均。冬半年(10-3月)受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盛行偏北风,降雨较少;夏半年(4-9月)受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性气团影响,盛行偏南风,降水丰富。尤其在春夏之交的5月底至6月,由于“极锋”移至长江流域而形成“梅雨”。夏末秋初,受沿西北向移动的台风影响而多台风雨,全年无霜期222~224天,年日照时数1987~2170h。该地区主要的气象条件见表2-6。 表2-6项目所在地主要气象气候特征表 项 目 单 位 数 值 气温 年平均气温 ℃ 15.4 极端最高温度 ℃ 43.0 极端最低温度 ℃ -14.0 最热月平均温度(7月) ℃ 32.6 最冷月平均温度(1月) ℃ -1.5 风速 年平均风速 m/s 2.7 最大风速 m/s 25 气压 年平均大气压 kPa 101.6 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 77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月) % 81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1月) % 72 降雨量 年平均降水量 mm 1094.98 日最大降水量 mm 226.3 年最大降水量 mm 1621 风向和频率 年主要风向和风频 % NNW:15.6 % ESE:11.8 积雪、冻土深度 最大积雪深度 mm 510 最大冻土深度 cm -9 3、水文情况 栖霞区内主要河流是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约6300km,流域面积180万km2,径流资源占全国总量的37.8%。南京段属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受中等强度潮汐影响,水位每天出现两次潮峰和两次潮谷。涨潮历时约3h,落潮历时约9h,涨潮水流有托顶,存在负流。历年最高水位10.2m,最低水位1.54m,年内最大水位变幅7.7m,枯水期最大潮差为1.56m,多年平均潮差0.57m。 长江南京段的水流虽受潮汐影响,但全年变化仍为径流控制调节,其特征是:最大流量为92600m3/s,多年平均流量为28600 m3/s。年内最小月平均流量一般出现在1月份,4月开始涨水,7月份出现最大值。龙潭江段的分流比随上游来流大小而变化,汛期的分流比约18%左右,枯水期约15%。大厂江段历年来最大流量为1.8×104m3/s,最小流量为1.2×103m3/s。 4、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域图》(震发[1992]160号)的确定,南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3 企业机构、生产时间、班次和定员状况 XXXXX实行经理厂长负责制,剧毒化学品从业人员3人。年工作日为300日,每班工作12h,每周工作不超过国家规定的40h。 2.4 安全管理机构 XXXXX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企业主要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经过安全培训,持证上岗;企业制定了剧毒化学品“五双”管理制度,建立了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台帐,陈名祥等3名剧毒化学品从业人员已经过安监部门组织的培训,取得安全资质证书。剧毒化学品储存设有电视有监控系统,厂区24h有保卫巡检,安全保卫工作满足剧毒化学品储存的条件。 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1 剧毒化学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1.1 液氯的危险有害特性 液氯气化后形成氯气,氯气具有杀菌、消毒功能,在水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氯气是一种剧毒物质,常温下呈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对生物具有极强的毒害作用,对人体眼睛和呼吸道系统的粘膜有极强的刺激性,会导致肺内发生淤血和水肿。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01mg/L,超过2.5mg/L人体吸入后立即死亡。氯气自身不能燃烧,但能助燃,气体相对密度2.94,比空气重约2.5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液氯微溶于水,相对密度3.2,熔点-34.6℃,液氯由液态变成气态相对体积扩大400倍。氯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氢气混合在光照的条件下也会发生爆炸,与绝大多数有机物质均能发生剧烈反应,如在密闭窗口中混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剧烈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氯气的理化性质和危害特性见表3-1。 表3-1 液氯的危害特性 标识 英文名:Chlorine 分子式:Cl2 分子量:70.91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熔点(℃):-101 蒸汽压(kPa):506.62/10.3℃ 沸点(℃):-34.5 相对密度(水=1):1.47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液。 毒性及健康危害 接 触 限 值 中国MAC:1mg/m3;苏联MAC:1mg/m3 美国TWA:OSHA 1ppm,3mg/m3[上限值];ACGIH 0.5ppm,1.5mg/m3 美国STEL:ACGIH 1ppm,3mg/m3 侵入途径:吸入 属高毒类 LD50: LC50:293ppm 1h(大鼠吸入) 健 康 危 害 对眼、呼吸系统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眼红、流泪、咳嗽,肺部无特殊所见;中度者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表现,病人胸痛,头痛、恶心、较重干咳、呼吸及脉搏增快,可有轻度紫绀等;重度者出现肺水肿,可发生昏迷和休克。有时发生喉头痉挛和水肿。造成窒息。还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发生呼吸骤停死亡。慢性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急 救 与 防 护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立即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助燃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闪点(℃):无意义 自燃点(℃):无意义 爆炸极限(V%):无意义 危险 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险:不能出现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储运 注意 事项 危险类别:第2.3类 有毒气体 包装标志:6 包装类别: 不燃有毒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可燃物,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液氯储存区要建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灭火方法 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避免与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等物质接触。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置于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3.1.2 国家法律法规对液氯的分类 1、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液氯23002属于2.3类有毒气体。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火灾危险划分等级规定:液氯属于乙类火灾危险介质。 3、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级:液氯属于Ⅲ(中度危害)物品。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190号,本项目无监控化学品。 5、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5号),本项目无易制毒化学品。 6、根据《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液氯属于剧毒化学品。 3.2 加氯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中毒 加氯是水厂处理过程中为保证出厂水质的重要环节,水厂正常生产时不会产生氯气泄漏现象,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加氯气管破裂、液氯钢瓶阀门损坏时才会发生。如果氯气泄漏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有造成人员中毒的危险性,针对本项目实际情况,对氯气可能发生泄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1)液氯瓶存储位置不符合安全规定。任何氯容器都需存放在有遮挡、通风、防火的地方,否则就可能会产生氯气泄漏的危险。如在夏季,太阳直接照射在氯瓶(尤其是满瓶)上会引起氯瓶高压或局部高压的产生,压力过高时,氯气就可能通过氯瓶较为薄弱的环节外渗甚至引起爆瓶。本项目加氯间规模较小,加氯间门朝向南侧,加氯时液氯钢瓶靠近门口,夏季阳光有直接照射在钢瓶上的可能性。 (2)氯瓶存储过程不当。在氯瓶摆放在确定位置前,如果拆去氯瓶保护帽罩进行运输,或将氯瓶摆放在人员走动频繁地方,这样可能导致氯瓶针阀或其它部位机械碰撞而导致泄漏危险。 (3)加氯系统管路或设备管理、维护不到位。造成含氯瓶针阀在内的管路和管件或设备严重腐蚀,该现象日积月累将导致氯气通过加氯管路锈坏的环节泄漏。 (4)其它违反《氯气安全操作安全规程》的操作或管理所造成的氯气泄漏。 2、物理爆炸 液氯钢瓶属于压力容器,在装卸搬运过程,如果发生猛烈撞击,气瓶有发生爆裂甚至爆炸的可能性;钢瓶存放、使用地点温度过高,气瓶内的压力会升高,超过气瓶最高设计压力,有发生物理爆炸的危险性;气瓶单位对气瓶质量未定期检测,气瓶出现质量问题未能及时发现,也有可能造成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物理爆炸。 3、车辆伤害 本项目涉及的液氯采用汽车或槽车运输;这些车辆在厂区内行使时,有可能因为车辆故障、驾驶员违章作业,或者其他原因引起车辆伤害事故。 4、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 加氯间液氯钢瓶的装卸作业采用手动钢丝葫芦作业,作业过程存在发生挤压、钢瓶坠落等,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和建构筑物损坏的事故,如果钢瓶破裂,还有引起中毒等二次事故的危险性;操作行车时作业人员还有发生触电的危险性。 5、触电 加氯间的电气作业,包括低压照明等电器作业过程,存在因作业人员违章作业,电气设施绝缘损坏等造成的触电事故,情况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3.3 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自然条件对本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对本项目的危害,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和环境灾害是三大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地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震可能造成电力、通讯系统中断,对本项目的直接影响主要是电力中断,间接引起生产事故;强震还有可能直接造成加氯间倒塌、设备损坏等事故。地面沉降会导致管道变形,严重时发生断裂;还会导致建构筑物基础不稳定,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2、气候灾害 (1)气候灾害是由于大气异常作用引起的灾害,主要包括干旱、雷电、低温、暴雨、台风、沙尘暴等,本项目所在的南京地区发生台风、暴雨、雷电的可能性比较大,台风能够造成供电中断,严重时会直接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设备损坏的事故,影响人员的生命安全。 (2)雷电 雷电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电性质破坏、热性质破坏,可以毁坏电气系统的电机、变压器、断路器,引起短路,导致火灾事故,烧毁电气线路及设施;反击放电火花也可能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等; 3、其它 南京地区夏季较炎热,最热月(尤其梅雨季节)平均相对湿度大。本项目氯气钢瓶的装卸作业为露天作业,在高温季节易发生高温中暑。 3.4 重大危险源辨识 3.4.1 重大危险源及辨识依据 1、重大危险源:是指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活性化学性质及其数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 2、重大危险源分类: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储存区域重大危险源。 3、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时,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i为实际存在量(t),Qi为临界存在量(t)。 3.4.2 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本项目使用的液氯列入重大危险源名录中,对XXXXX自来水厂加氯间储存场所进行辨识: 1、重大危险源物质辨识及储量 表3-3 重大危险源物质辨识表 序号 危险品名称 生产场所使用量(t) 生产场所临界量(t) 备注 1 液氯 0.5 10 有毒物质 2、计算:qi/Qi= 0.5/10=0.05<1 3、重大危险源辨识:XXXXX储存场所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5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小结 通过对XXXXX自来水厂加氯间的液氯使用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得到以下结论: 1、液氯为剧毒化学品,中毒是液氯储存、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此外,还存在容器爆炸、车辆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等事故的可能性; 2、本项目加氯间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第四章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单元的划分 4.1 评价单元的划分 4.1.1 划分原则 评价单元划分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 4.1.2 评价单元的划分 本评价的单元划分如下: (1)安全管理评价单元; (2)外部环境(周边环境)评价单元; (3)加氯间评价单元; (4)公用工程设施评价单元。 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4.2.1 评价方法简介 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因素、有害性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目前,已开发出数十种不同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的评价方法。按其特性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法、定量安全评价法和综合安全评价法。 1、定性安全评价 定性安全评价是借助于对事物的经验、知识、观察及对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上、管理上、教育上提出防范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SCL)”、“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危险度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可操作研究(HAZOP)”、“如果……怎么办(What……if)”、“人的失误(HE)分析”等评价方法。 2、定量安全评价 定量安全评价是根据统计资料、检测资料、同类资料和类似系统的资料,按有关标准,应用科学的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价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以可靠性、安全性、卫生性为基础,先查明系统中的隐患并求出其损失率、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然后再以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比较、量化。 常用的方法有“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机械工厂固有危险性评价方法”、“原因——结果(CC)分析法”等。 (2)以物质系数为基础,采取综合评价的危险度分级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美国道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的“IC/Mond火灾、爆炸、毒性指针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指数快速排序法”等。 3、综合性安全评价 综合性安全评价是指两种以上评价方法进行组合的评价。 4.2.2 评价方法选择 针对XXXXX剧毒化学品储存场所的特点、具体情况和物料特性,根据国内外各种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在本项目的专项将同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 2、对储存系统中各单元进行“危险度”评价; 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格雷厄姆——金尼法) 4、对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进行事故模拟分析 5、事故案例分析 最后,对资料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编写本项目的安全评价报告。 第五章 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5.1 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SCL)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是由一些对工艺过程、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检查内容、赋分标准、安全等级等内容的表格,在对系统进行评价、验收时,对照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赋分,从而评价出系统的安全等级。当用于设计、维修、环境、管理等方面查找缺陷或隐患时,可省略赋分、评级等内容和步骤。 5.1.1 安全管理检查 对XXXXX自来水厂加氯间的安全管理分析评价,采用安全检查表,具体见表5-1。 表5-1XXXXX安全检查表(安全管理)分析评价 序号 填写内容 检查项目 依据 实际情况 检查 结果 备注 1 建立、健全了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条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 建立了相应安全生产责任制,基本能适应当前的需要。 符合 2 制订了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费用投入保障、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劳动保护用品及保健品发放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二十一条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 检查项目的各项制度均较健全,执行情况较好。 符合 3 编制了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程等。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 制订了剧毒品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与生产相关的配套的各岗位操作规程,比较齐全适用。 符合 4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安全生产法》第六条、四十三条、四十四条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 依法交纳工伤保险金。 符合 5 安全投入符合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 基本符合 符合 6 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 已配备 符合 7 主要负责人经安监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厂长、经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资格认证规定》 已取得证书 符合 8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监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同上 已取得证书 符合 9 其它从业人员培训。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 其它从业人员均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从事作业相关要求的培训。 符合 10 安全检查情况。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 《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条 按剧毒品岗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并有自查表检查记录表,整改意见、整改情况等查考资料。 符合 11 为从业人员配备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同上 按照作业岗位为操作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现场穿戴基本正确 符合 12 按照要求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预案和其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国家安监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已编制 符合 13 建立了企业的剧毒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了专(兼)职救援人员。 国家安监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有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紧急事件指挥由经理与安全员等组成,并明确了相应的职责 符合 14 配备了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和维护保养。 同上 基本配备 符合 15 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 同上 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 符合 16 依法定期进行安全评价。 同上 正在对该公司液氯使用设施进行安全评价 符合 5.1.2 剧毒化学品储存安全检查 表5-2剧毒化学品储存单位检查表 类别 检查项目 依据 实际情况 检查 结果 备注 安 全 管 理 制 度 1、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条 制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符合 2、剧毒化学品采购、保管、领用、使用管理制度 《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 公安部令(第77号) 制定了剧毒化学品采购、保管、使用管理制度,并得到认真落实 符合 3、值班巡查制度,值班记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有值班巡查记录 符合 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符合 5、废弃剧毒化学品及包装物的处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制定了相关制度,液氯钢瓶由供货方回收。 符合 基 础 台 账 1、剧毒化学品进入库记录、进出仓库人员情况记录、安全检查记录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 液氯无储存。 符合 2、(1)剧毒化学品生产单位建立剧毒化学品产量、流量、储存量和用途登记台账 (2)剧毒化学品经营单位应建立剧毒化学品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的登记台账,每天核对剧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台账,销售记录应当保存一年以上 (3)剧毒化学品使用单位应建立使用消耗台账。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 建立了液氯使用消耗台帐 符合 安 全 管 理 保 卫 组 织 1、治安保卫组织: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要组成一个由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保卫组织,成立一个由专职或兼职人员参加的安全防范巡逻队伍。凡保卫力量不足的单位,应当聘用保安。 《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通则》(GB15603-1995) 成立了治安保卫组织 符合 2、安全保卫方案:从业单位应根据单位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制定剧毒化学品仓库、生产区和使用区的巡逻检查方案,防止剧毒化学品的被盗、抢和破坏案件及泄漏事故发生。 《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通则》(GB15603-1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