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县人民医院易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896580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县人民医院易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古县人民医院易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县人民医院易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1.总论 1 1.1项目基本情况 1 1.2可行性研究依据 1 1.3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2 1.4技术经济指标 5 2.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8 2.1项目承担单位 8 2.2项目负责人 9 3.市场预测 10 3.1保健品国内外市场分析 10 3.2虫草制品市场分析 14 3.3市场竞争力分析 16 4.建设地点、建设规模、产品简介 18 4.1建设地点 18 4.2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18 4.3产品简介 18 5.项目的技术水平和主要特点 19 5.1产品的技术特点 19 5.2产品的生产工艺 19 6.原辅料消耗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27 6.1主要原辅料、包装材料用量 27 6.2外部配套条件 28 7.项目建设方案 30 7.1总图布置 30 7.2建设内容 31 7.3土建、公用系统配套 31 8.环境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节能 32 8.1环境保护 32 8.2资源综合利用 36 8.3节能 37 9.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制 38 9.1组织机构 38 9.2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39 10.建设进度计划、建设期管理 39 10.1建设进度计划 39 10.2建设期管理 39 1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1 11.1投资估算 41 11.2资金筹措 46 12.财务评价 47 12.1基础数据 47 12.2项目财务分析 49 12.3不确定性分析 51 12.4财务评价结论 54 1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56 13.1经济效益 56 13.2社会效益 57 14.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57 14.1管理风险 57 14.2新产品开发风险 57 14.3 政策风险 58 14.4资金风险 58 14.5技术风险 59 14.6市场风险 59 15.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59 15.1结论 59 15.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60 51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古县人民医院易地建设工程 1.1.2项目承办单位:临汾市古县人民医院 临汾市古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71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现有职工110人,专业技术人员10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8人,初级职称3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0%以上。现有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5769平方米,床位100张。拥有CT、电子胃镜、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呼吸机、全自动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500mX光机等先进的现代化专业医疗设备,开设了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化验室、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皮肤科、痛疼科、传染科、综合检查科、病理科等科室。近三年来,门诊治疗5万余人次,年急诊2000余人次,年住院1500余人次。年收入2007年首次超过300万元,达到380万元;截止2008年收入达到1200万元。该院是古县医疗保险、人寿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司法鉴定等定点医院。汇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等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该院始终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狠抓医疗服务质量,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认真开展“医院管理年”及“廉医诚信为民”活动。为了病人就医,开展了导诊、护士取药、实行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度等各项便民措施,尽力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1.3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关于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指导意见》; 3、《2009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标准》; 4、《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5、《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6、《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1994年9月2日卫生部发; 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8、《古县县城总体规划》(2000-2020) 9、《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0、承办单位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1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 12、项目单位提供的编制可研的其它基础资料。 1.1.4研究范围 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范,本可研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场址内外部条件、总平面布置、公用工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消防、抗震、建设进度、项目招投标、投资估算、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详细研究论证,并提出基本结论和合理化建议,供业主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1.1.5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医疗卫生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并重,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国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建立了农村三级(县、乡、村)卫生服务网和农村卫生队伍,农村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健康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必然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古县卫生事业的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健康需求还不适应,人口结构与疾病谱的变化,使卫生事业面临繁重的急、慢性和重大疾病及传染病的防治任务。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古县医疗卫生工作和医疗保健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全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就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古县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继续提高救治诊断能力,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因此,古县人民医院易地建设项目的建设是适应古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促进古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需要。 古县人民医院医院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之多年来政府投入不足,医院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现有医院占地较小,门诊楼、住院楼设施简陋难以承担全县中心医院医疗重任,加之每年要接收数千例住院病人,医院已是超负荷运转,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就诊造成极大不便。因此,古县人民医院急需易地建设,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病人住院难问题。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解决医院的基础建设落后的问题,使医院的服务层次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吸引周边县市的患者来此就医,为医院创品牌、创形象、扩大影响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建设事关古县人民医院的发展,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本项目的建设,目前已把项目建设的有关事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为咨询单位编制项目前期文件提供了较为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地点 拟建项目位于古县相如大桥南侧;河西小游园西侧,洪沁公路东侧,古县一中北侧。项目建设场地平坦,周边交通便利,有利于车辆的通行和停放。 1.2.2 项目区概况 古县下辖4个建制镇、3个乡,111个行政村,2007 年全县总人口 10万人,耕地面积33.2万亩。古县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县,全县有县属医疗卫生机构9个,其中:医院2个,县妇幼保健院,卫生院6个。拥有病床位数27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60人,其中:医生200人,护士60人。由于受居住环境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一些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胆结石、疝气、阑尾炎、消化道出血、肠梗阻、食道癌等疾病,每年发病人数达3.5万人次,发病率36.5%,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危害。 1.2.3建设规模与标准 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县医院建筑面积指标和古县人民医院的实际,古县人民医院易地建设工程建设内容有:新建综合楼一栋、应急大楼一栋,康复中心大楼一栋及附属配套工程。总占地面积280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750平方米,床位230张。 1.2.4 建设内容 古县人民医院易地建设项目主要由综合楼、康复中心楼、应急楼和保障系统组成,总占地面积280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750平方米,综合楼主体建筑12层,地下一层。主要由门诊大厅、急诊大厅、诊断室、检测室、手术室、病房和保障系统用房等共同组成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应急楼三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康复中心楼三层,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太平间1层,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28084平方米 2、总建筑面积:32750平方米 3、建筑密度:22% 4、容积率:1.15 5、绿地率:40% 6、停车位:166个 7、床位数:230张 1.2.6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3500万元。 2、资金筹措 拟申请开发银行贷款2000万元;县政府配套1500万元。 1.2.7 社会效益 本项目作为公益性投资项目,项目的实施可以为人民群众就诊提供一个较好的条件,对人民身体健康极为有利,并对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3 结论与建议 1.3.1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本项目是公益性项目,它的建设和实施极大改善古县人民医院业务用房紧张的局面,提高医院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等方面综合服务能力,引导当地医疗事业向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从而对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各专业多元化服务,推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有着较大的意义。 1.3.2 建议 1、在本项目讨论的基础上,尽快争取立项批准。 (1)在积极上报批复、筹备资金的同时,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2)做好项目后运行机制的准备工作。 (3)尽快实施,尽早发挥作用。 2、项目建成后可以将改善古县的医疗条件,缓解古县人民看病难的问题,因此当前十分有必要建设本项目。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建设该项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卫生事业和人民群众关系息息相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进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社会发展要求社会事业各个领域谐调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指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将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领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构建和谐社会为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同时也对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它为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提供土壤。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机构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几年,由于环境污染、食物污染等因素,导致各种疾病明显上升,已严重影响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水平。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人类社会对于卫生保健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对于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更加重视,对于医疗卫生服务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层次、多样化、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面临比以往更严峻的形势,加强医疗设施建设,提高诊疗技术和手段,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务,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已成为各医院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心。 本项目建设对于古县人民医院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技术,发挥卫生资源综合效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构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建设该项目是实现医疗卫生设施达标的需要 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与同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对于预防控制农村地区重大疾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古县拥有10万人口,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上级给予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卫生事业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其它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建设面积也在迅速扩大,城区人口逐年不断增加。按照有关要求及医院的接诊业务量,古县人民医院病床位数应达到200张以上,而古县人民医院目前拥有住院实际床位100张,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 2.3 建设该项目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 随着国际医学界高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为了长寿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对医疗条件及诊疗水平有了高层次的追求。人们对现代医学和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之各方面疾病和一些疑难病的发展,必能对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近几年来,古县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加快了城镇化进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面积的扩大和城镇人口的大幅度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同时要求包括医疗条件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也有要一个较高水平的提升。 古县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县级医院建设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就必须加大投入,增加病床数量,改善医院住院条件,提高医疗条件,使医院的服务半径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本项目建设是适应古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古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居民就医需求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结合古县县城总体规划,对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的项目建设地点的水、电资源及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充分考滤到医院易地建设的特点和选址要求,共同选定项目建设地址为:古县相如大桥南侧,古县一中北侧,涧河以西范围内,占地28084平方米。项目位置见:古县人民医院平面规划图。 3.2场地条件 3.2.1自然条件 1、位置与交通 项目拟建地址位于古县相如大桥南侧,古县一中北侧,河西小游园西侧,洪沁公路东侧,目建设场地平坦,周边交通便利,有利于车辆的通行和停放。 2、气温 项目拟建区内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8℃,多年评价降水量558㎜,年平均蒸发量1749.78㎜。标准冻土0.6m。 3、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项目拟建区位于洪安涧河低阶地,地势平坦,属于河流冲积堆积成因。根据勘探资料,该场地20.0米以上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Q4ml及冲积物Q4al,主要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粉土及园砾石。 拟建区处于太岳山南麓,查阅地质构造图系,未发现断裂及其它构造形迹,场地的稳定性受区域稳定的控制。 3.2.2场地的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 根据侯马市建筑设计院编制的地质勘察报告,场地20.2米以上土层分五层,分别如下: ⑴素填土Q4ml:褐黄色,不均匀,包含少量小砖块、炭渣、小石块等建筑垃圾。 ⑵粉质粘土Q4al:褐黄色,包含砂粒、小石块,可塑状,具有中等压塑性,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无反应,无湿陷性。 ⑶圆砾Q4al:青黄色,稍密状,夹砂,砾石成分以砂岩为主,骨架颗粒孔隙由砂及土充填,颗粒级配较差,磨圆度较好。 ⑷粉土Q4al:浅黄色,包含砂粒,断面见铁锈色条纹,密实状,湿,具中等压塑性,切面无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快。 ⑸圆砾Q4al:青黄色,中密状,夹卵石,砾石成分以砂岩为主,骨架颗粒孔隙由中粗砂充填,颗粒级配较差,磨圆度较好。 2、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场地抗震设防裂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划分,拟建建筑物为乙类建筑。该建筑场地属于抗震一般地段。 3、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结合场地条件,该场地不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较为稳定,较适宜建筑。 3.3基础设施现状 (1)给排水 项目建设场址位置处于县城供水管网供水范围内,供水水源来自古县自来水公司的城市供水管网。 排水为东西向排水方式,目前场址周边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直接重力排向市政排水管网。 (2)供电 项目区周边设施现用电引自县城变电所。 (3)供热 目前县城集中供热管网已铺设至古县一中,冬季采暖由县城供热系统解决。 (4)道路 项目场址西部为洪沁公路,北侧为相如路。 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内容 4.1项目建设目的 改善现有的住院条件,形成完整的具有较强功能的医疗诊治体系,为医院进一步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等各项工作创造更完善的条件。 4.2 项目组成与标准 4.2.1、项目组成 1、征地拆迁 2、工程项目设计 3、土建工程及装修施工 4、水电安装 5、试运行 6、正常运行 4.2.2项目标准 项目按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4.3建设规模与主要内容 4.3.1古县人民医院总体规划设计。项目总体上要达到:功能明确合理,符合医疗和急救要求,配置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科室设置根据各个病理功能不同病员的治疗要求,分别按层设置,每个诊疗区均要有较宽畅的候诊区,诊疗区、病房区布局要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与减少交叉感染;平面布置要紧凑,缩短工程管线,便于病人应诊;内部交通组织合理,适应现代医疗急救抢救时间紧迫性的需要;消防设施齐全;污染物治理排放。 4.2.2古县人民医院拟建综合楼,主楼框剪结构十三层,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裙楼3层;应急楼为3层,砖混结构,布置在用地的西侧;康复中心楼三层,布置在用地的东侧;砖混结构。总占地面积28084m2,建筑面积32750m2(综合楼建筑面积30000m2,应急楼建筑面积500 m2,康复中心楼建筑面积2000 m2,太平间250 m2)。综合楼平面布局如下: 一层为门诊大厅、急诊大厅、化验室、药房、挂号收费处; 二层至三层为临床诊断科室、妇科及计划生育、儿科、放射科、诊断室、检查室; 四层至十一层为病房 ; 十二层为办公室、器械库、手术室等; 地下室:设备用房。 康复中心楼一层为食堂、洗衣房;二至三层为康复病房; 第五章 工程方案 5.1总平面布置 5.1.1总平面布置 古县人民医院建设总用地面积280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750平方米,综合楼位于场地北侧,平面为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总计十三层;应急楼3层,位于场地西侧;康复中心楼3层,位于场地东侧,按230个床位标准建设。另设业务科室和医技科室。 根据建设标准及方便患者就医的要求,综合楼十三层东西向方向布置,应急楼、康复中心楼南北向布置;在场地北面规划路综合楼中间设门诊入口,两侧分别设急诊入口和医技入口,病房入口设于综合楼南侧。一至三层采用内天井组织各功能用房,四层以上主要为住院部分,坐北朝南,以使病房获得最佳朝向。场地的中间布置绿地中心游园。停车场地布置在场地大门口西侧和地下。 5.1.2竖向设计 根据场地自然地面标高及外部道路的标高情况,场地竖向设计采用平坡式布置,道路纵坡大部分为0.5~1.5%,局部为3%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场地雨水由东往西排入现有的排雨水系统。 5.2建筑方案 5.2.1工程类别 本项目是由一栋高层建筑组成综合楼和两栋低层建筑组成的建设项目。 5.2.2总体布局: 新建古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十三层,康复中心楼,三层,应急楼,三层,太平间,一层,按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设,主要设住院床230张,另设业务科室和医技科室。 5.2.3平面布置 易建医院总用地面积28084平方米,按不同功能要求特点设计。保证医务人员与病患分别使用不同通道,使污洁线路互不交叉。 古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为十三层建筑、康复中心楼三层建筑和应急楼三层建筑平面呈“一”字形。 5.2.4剖面设计 剖面按不同功能特点设计   综合楼首层层高3.6m,二层以上层高3.3m。 其他建筑层高3.3 m. 5.2.5垂直交通设计 建筑单体根据不同功能特点运用楼梯及电梯组织医患人流、物流。 5.2.6无障碍设计 门厅室内外地坪高差处设坡道连续,坡道宽1.2m,出入口内外留出轮椅回转面积。卫生间设残疾人厕位。 5.2.7立面设计 建筑外型力求新颖、简洁、建筑色彩淡雅。采用大面积米色面砖贴面,上嵌灰色线条,顶部采用白色构架,使建筑优雅、飘逸。 5.3结构方案 5.3.1工程设计采用的规程规范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27009-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规范》  GB5007-2002; 5.3.2自然条件 风荷载:基本风压Wo=0.3N/ m2 场地地质较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5.3.3地震设防 本项目为古县人民医院易地建设项目,属于乙类建筑,工程按九度进行抗震设防,本建筑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5.3.4结构形式 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及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的特点,综合楼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体系,桩基,片筏基础。其他建筑拟采用砖混结构,条形基础。所有建筑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5.3.5结构计算 楼面活荷载: 医技、病房、办公等2.0KN/m2 走廊、门厅、楼梯25KN/m2 手术室3.0 KN/m2 消防疏散楼梯3.5 KN/m2 X光室、CT室5.0 KN/m2 5.3.6建筑装饰方案 项目 内容 材料 内装修 楼地面 水泥地面、通体地砖、橡胶地板、花岗石地面、抗静电架空地板、铝合金活动地板等 内墙面 涂料、矿棉吸音墙壁、釉面砖墙、壁布、防水石膏板等 顶棚 乳胶漆、硅酸钙板、石膏板、矿棉吸声板、铝合金方板、长幅金属条板等 门窗 木制防火门、医院专用钢制门、不锈钢有框玻璃门、病房专用门、铝合金断桥隔热保温窗等 卫生间 胶合板塑料贴面隔断、花岗岩洗漱台、镜子 防水 地下室设备管沟 3+3mm 厚高聚合物防水涂料 卫生间防水 1.5mm 厚聚胺脂涂料(单组分) 5.4给排水方案 5.4.1编制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5-2006; 5、《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 07-2004 ; 6、《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9、《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5.4.2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的编制范围为古县人民医院易地建设工程室外、室内给排水、污水处理及水消防系统。 5.4.3给水 1、水源 此项目的生活、消防用水均考虑由古县自来水公司供给。用地红线外已经建有DN150,可以直接引水进入。本可研考虑将其进水口在院区连成环网,供本项目生活、消防用水。自来水供水压力约0.25Mpa,可满足生活及消防用水要求。 2、用水量 项目总用水量约为120m3/d。 3、生活给水系统 拟建的古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需加压即才能满足室内供水要求,因此室内生活用水采取二次供水系统;其他建筑室内生活用水采取一次供水系统。 5.4.4污水排水 1、排水量 综合楼总排水量为96m3/d,所有污水均按病区污水对待。 2、排水系统 医院设独立的污水处理站,病区的所有排水均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粪便排水经化粪池消化处理后再经消毒才能排入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排水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3、雨水排水系统 医院室外设独立的雨水排水系统,与生活污水分流排出。在古县人民医院院内雨水口将雨水收集,经雨水排水管网利用自然地形就近排入消毒池,经消毒处理合格再排入城市下水道。 5.4.5污水处理 大楼污水中含有多种病毒、病菌、寄生虫卵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含有大量的传染性病毒和病菌,如果不经过处理,这些病毒、病菌和寄生虫卵在环境中将成为一个集中的污染源,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染病蔓延,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污水中病原体的含量大,对环境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因而在环境中的存活率比较高,排出的污水必须进行处理达标后方能外放。 1、污水量 本项目污水排水量为96m3/d。 2、污水处理规模 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来源是病区的所有污水,处理规模按110 m3/d考虑。处理规模为100m3/d。 3、污水水质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在无实测资料时,每张病床每日污染物的排出量可按下列数值选用: COD:100~150g/床·d(取120g/床·d) BOD5:60g/床·d 悬浮物:50~100g/床·d(取70 g/床·d) 据此计算得出的水质如下: COD:450mg/L BOD5:225mg/L 悬浮物:262.5mg/L 由于排出的污水先经化粪池进行了预处理,故进污水处理站的水质没有计算值高。本可研其它指标参照同类医院的污水水质进行设计: 设计污水水质: COD     450 mg/L         BOD     225mg/L         SS      262.5mg/L         NH3-N    27 mg/L         细菌总数  0.8×105个/ml         大肠杆菌数 2.1×105个/ml 设计处理后水质:COD    ≤70mg/L         BOD    ≤20mg/L         SS     ≤20 mg/L         NH3-N   ≤15 mg/L         DO     ≥ 2 mg/L         细菌总数  ≤100个/mL         大肠杆菌数  ≤3个/L 污水经处理后的出水满足《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规定。 4、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本设计考虑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进古县污水处理厂,如果是一般的综合性医院,污水处理站采用一级处理工艺即可。但根据有关的要求。拟定工艺流程如下: 病区粪便污水 化粪池 消毒池 病区其他污水 调节池 初沉池 接触氧化池 二沉池 污泥 接触消毒池 排入下水道 消毒排出 二氧化氯 病区粪便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并消毒后与病区其他污水汇合进入调节池,对水质水量进行调节,经初沉后送入接触氧化池,通过生化处理再次沉淀,在接触消毒池内投加二氧化氯消毒后排入城市下水道。污泥消毒后填埋或堆存。 该工艺消毒是关键过程中,目前国内医院使用的消毒剂以液氯和次氯酸钠为主。液氯虽然价格较低,但安全性较差,易于泄露,且氯与有机物作用会生成有机卤代物,进入水体后造成新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次氯酸钠发生器虽然没有以上危险,但其关键部件易损坏,体积大,电耗和盐耗都较高,操作管理不便。二氧化氯被联合国卫生组织(WHO)确认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强力杀菌剂,它对经水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耐氯性极强的病毒、芽孢及水路系统中的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真菌等均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二氧化氯的杀菌速度快,只要几分钟就可使杀菌率达到99%以上,二氧化氯还可以与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反应,降低污水的臭味,且不会生存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消毒后形成的二氧化氯残余量可防止细菌的再度繁殖。因此本可研采用二氧化氯作为污水处理消毒剂。 5.5.1设计依据和供电特征 1、设计依据 (1)、有关专业和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资料。 (2)、国家现行有关电气设计规程规范。 2、负荷等级与供电特征 (1)、负荷等级:医院用电负荷属一级负荷。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受到破坏,而且当一个电源中断供电时,另一个电源应能承担全部一级负荷设备的供电。 (2)、供电特征:医院10KV双电源分别由两个变电站引来,两路均为100%负荷供电,且一路检修或故障时,另一路不断电。这样供电稳定、可靠,满足综合楼用电需求。 5.5.2用电负荷 本项目用电负荷按建筑用电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按50瓦/平方米,规划中建筑面积为32750平方米,预测总用电量为1637.5千瓦。 5.5.3变电所 在县人民医院负荷中心设置独立变电所,将10KV电源降为380/220V后对医院低压用电设备供电。变电所的布置尽可能考虑电源进出线的方便,尽可能地紧凑,节约占地面积,同时又满足技术要求。变电所设高压配电间、低压配电及变压器间。高压配电间设置进线柜、计量柜、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柜、馈电柜。低压配电及变压器间设置低压受电屏、馈电屏、联络屏、无功补偿屏。变压器和低压受电屏紧靠设置。 主要供电设备选型如下:电力变压器选用SCB10,接线号为D,yn11的干式变压器。10KV高压配电装置选用先进的中置式金属铠装抽出式开关设备GZS1型,低压配电装置选用GCS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变电所高压进线为电缆埋地引入,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操作电源采用直流操作,继电保护采用定时限保护、过电流速断保护、温度保护等。 变压器低压侧电源由低压配电屏向大楼动力和照明系统供电,且采用放射式向各用电点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变压器低压侧总开关和出线均采用低压断路器作为过载和短路保护。 5.5.4配电 医疗设备电源的电压、频率允许波动范围应符合设备要求,放射科的医疗设备电源应从变电所单独引线,放射科、核医学科、功能检查室等部门的医疗设备电源,应分别设置切断电源的总开关。CT、手术部配电负荷采用双路电源末端互投自动控制。吸引、污水处理、焚烧炉、中心供应、太平间、检验化验等用电负荷均采用专线供电。空调负荷用电采用专用变压器,与配电照明变压器分开。 消防应急照明应急电源采用双路电源末端互投自动控制或采用自带畜电池灯具且供电时间>30min,或采用自发光材料作出口指示和疏散指示灯。紫外线消毒灯每间病房设置一个,走廊每4米设置一个,治疗室、手术室均设置紫外线消毒灯,与其他照明灯分别用开关控制。 为达到较好的效果和节约能源的目的,照明灯具和光源尽量采用节能型产品。诊室、检查室和病房采用高显色光源。病房照明以床头照明为主,另设一般照明。在病房床头设多功能控制板,其上设照明开关、电源插座、呼叫系统、对讲电话以及接地端子等。手术室内除设有专用手术灯外,另设可调光的一般照明。 配线电力电缆采用ZRVV、VV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采用ZRKVV型,绝缘导线采用BV型导线。电缆、电线敷设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沿电缆桥架、线槽、穿管暗敷等方式进行。配管线槽或桥架穿越隔墙处应密封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 5.5.5户外供电及照明 户外电缆采用VV型电缆沿电缆沟敷设,再穿钢管埋地暗敷引至用电点。 路灯照明采用高压钠灯路灯,且由装于变电所的路灯配电箱控制,路灯照明配电时尽量保持三相平衡。 5.5.6防雷接地 变电所安装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1Ω,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和避雷器接地用。 医院主建筑物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为在建筑物上设置避雷带或避雷针或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利用建(构)筑物柱内钢筋作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为B级,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3级电涌保护器进行保护。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TN-S。 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性接地、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信息系统接地,设计时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总等电位连接应将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保护干线,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等部位进行连接。放射科、病房、手术室等均作等电位连接。 5.5.7弱电 在一楼设消防控制室,内设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柜,火灾事故广播通讯柜。在建筑物各层设火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扬声器置于楼内的公共场所,在楼内主要出口处均设消防电话插座孔。 在楼内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该系统由电话网、宽带接入网和控制网等组成。病床与护士站采用声光传讯及有线呼叫系统。 在楼内建立闭路电视保安监视系统,对大楼的出入口、电梯厅、走廊进行保安监视,系统由摄像、传输、显示及控制等主要部分组成。干线沿弱电桥架敷设局部穿钢管敷设,系统传输采用同轴电缆。 楼内弱电系统,根据其功能的不同,配线结构采用综合布线与单独布线相结合的布线方式。 弱电系统采用专用弱电竖井,各类弱电线路分别沿桥架引至各层配线架,再由配线架穿钢管和阻燃PVC管引至弱电设备和插座。 5.6采暖及空调系统 空调用房的夏季室内温度采用25-27℃,相对温度为60%。 室内采暖计算温度 病房名称 室内温度(℃) 医护人员办公、值班室 18~20 病房 18~22 儿科病房 20~22 手术室 22~26 空调采用电力作能源,空调负荷已计入设计用电负荷中。各房间设分体空调,室内机宜为壁挂机。 本项目采暖由县城集中供热公司提供热源,采用指标为70瓦/小时·平方米,项目区附近已经敷设有县城集中供热管线,保障本项目完成后医院正常运行,满足项目供热需求。 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 6.1节水措施 1、选用优质管材和连接件,减少渗漏。 2、使用节水型设备和配件(夹气水嘴、夹气淋浴头等),减少用水量。 3、采用自力式平衡阀,解决楼层之间水温不稳定的问题,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 6.2电气节能措施 1、变压器选用节能型产品。 2、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 3、照明配电采用合理的控制方式,照明灯采用光效高的节能灯,镇流器选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4、照明功率密度值不能大于规范GB50034-2004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 5、电缆、导线布线时尽量避免线路迂回或电能倒流。 6、设计时考虑稳定电压措施。 6.3暖通节能 1、空调主机因地制宜采用水源热泵机组,机组能效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有效地利用了能源。 2、空调水循环泵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