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方案
7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案例名称
《水的组成》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提供者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经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能够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不但知道水是我们身边存在的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关于水的组成,学生是完全陌生的。经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了解到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来源于水,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是本课题的学习基础之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开始阶段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接着运用演示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然后运用操练法巩固当前所学知识,最后经过全班讨论深化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水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蒸馏水一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引入新课
【引言】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约3/4的地方被水覆盖,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可直接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因此保护水资源十分重要。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作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究的基础上拉瓦锡提出了新的观点。
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分布
由生活中常见的水来引入课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水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杯水
【提问】你能说出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1. 无色无味的液体
2. 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
3. 3.在4 ℃时,密度最大,为1g/cm3
观察水,总结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获得成就感。
准备一杯水
电解水实验
【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提问】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
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是不同物质?电解得到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我们经过实验来鉴定。
【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提示】注意观察现象
【讲述】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口时火焰渐灭。这种能使余烬复燃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演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师:注意观察现象。
生: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
师:这种气体能燃烧,说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氢气。
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生: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
生:木条燃烧得更旺。
生:氧气。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准备水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蒸馏水一瓶。
【提示】注意观察现象
【讲述】这种气体能燃烧,说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氢气。
【结论】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生: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
物质的分类
【提问】氧气、氢气和水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讲述】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生:氢气、氧气由一种元素组成,水由两种元素组成。
分别举例。
引导学生关注元素的种类,并以此作为给纯净物继续分类的依据
布置作业
书上习题
及时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进行的很好。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纸片模拟微观世界中水的分解与合成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
八、帮助和总结
本节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把握的尺度不够好,特别是在第一课时中,从多角度分析电解水实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不到位,设计问题缺乏一定的艺术性,造成学生回答困难,好在由于及时更正,使学生在第二课时表现良好。从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新授课,不过经过本课教学再次提醒教师要充分备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