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2
第二十五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规则
第一章 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概述
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如下简称“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近年历史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综合性科技竞赛,是我省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科技教导活动之一,是目前我省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先进成果集中展示一种形式。
一、宗旨
举办创新大赛主线宗旨在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和技能,推动科技教导事业普及与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教导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共同成立省级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作为创新大赛领导机构。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河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三、举办时间
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届,省级创新大赛终评决赛时间为4月上旬。具体时间由省级创新大赛组委会拟定。
四、活动内容
创新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活动板块,活动内容波及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
竞赛活动波及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和先进科技教师评比;
展示活动波及先进少年小朋友科学幻想绘画展、青少年先进科技实践活动展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导方案展;
另设科技教师论坛。
五、组织过程
参赛者要一方面参与基层大赛活动。各省辖市创新大赛某些先进作品,由各省辖市按规定名额和规定报送参与省级创新大赛。
六、奖励措施
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由创新大赛评委会评出各个奖项,由主办单位进行表扬和奖励,颁发奖章或获奖证书。大赛接受有关公司和社会机构设立专项奖励,根据专项奖设立原则,从参赛作品中评比出专项奖,奖励相应奖金和奖品。
第二章 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本规定
一、基层竞赛
创新大赛是一项全省性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基层竞赛是省级创新大赛构成某些,各级基层竞赛由各级科协牵头组织,按照竞赛规则举办相应竞赛活动,择优推荐作品参与上一级创新大赛。
各市创新大赛是省级创新大赛基本,市级创新大赛应参照省级大赛竞赛规则举办,推荐参与省级创新大赛作品必要符合省级大赛规则规定。
市级创新大赛组委会在推荐上报参与省级大赛作品时,应上报当年市级大赛获奖名单及市级大赛组织状况。
省级创新大赛按各市构成代表队,统一组织申报、参赛,申报作品必要是在市级大赛基本上,按照全省分派名额推荐先进作品。
各市在报送参赛作品前,必要认真进行资格审查,并在申报表内出具审查意见。大赛结束半年内,如发现资格不符合规定,弄虚作假,抄袭她人成果者,将取消其参赛和获奖资格,收回其所获名次和奖励。
二、申报时间
2月25日之前,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受理各省辖市上报作品,逾期不再受理。
三、申报注意事项
纸质信息与电子版信息必要保证完全一致,一旦申报,便以此为准,不得再修改。学校名称要填写全称,波及省份、都市、学校全称。所有申报材料不退回,请自行做好材料备份工作。申报表上没有按规定签字、盖章,视为无效申报。
第三章 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第一某些: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
一、项目分类
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按申报者人数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按研究领域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与设计,行为与社会科学等5 个领域。
二、研究领域分类
1. 物质科学(MS)——研究物质基本构造、运动规律、互相作用及其变化,重要波及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如:物质状态及变化,力作用和运动,能量不同形式及其互相转换,守恒等。
2. 生命科学(LS)——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本质、特性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多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互有关系,波及生命来源、进化、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互动关系等。如: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动物和植物),生命重要特性(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人体和健康等。
3. 地球与空间科学(ES)——研究地球系统 (波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和
宇宙空间物理、天文、化学和生命活动等自然现象与变化过程及其互相作用规律。波及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矿物学、空间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等。如:地球与太阳系,自然资源与资源再生,人类与环境关系,自然环保等。
4. 技术与设计(TD)——直接将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把筹划、规划、设想通过特定形式和措施(生存和生产工具、设施、装备、语言、数字数据、信息记录等)实现,是科学实践重要方面。波及土木、机械、航空、化学、交通运送、环境、电子、电气、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等领域综合设计与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5. 行为与社会科学(SO)——指通过观测和实验来研究人和动物行为与反映,人类社会中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科学,波及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教导学、动物行为学、人种学、语言学、都市问题等。
三、申报者和申报项目
1. 小学生项目申报者为:现就读于六年制(或五年制)小学在校学生。
2. 每名学生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波及集体项目)。
3. 申报者所申报项目必要是从当年7 月1 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毕。
4. 对集体项目规定:
(1)集体项目申报者不得超过3 人,并且必要是同一地区(指同一都市或县域)小学生合伙项目。
(2)集体项目不能转为个人项目,新成员不能在研究及参赛半途中加入到一种集体项目中。每名成员都须全面参与项目,熟悉项目各方面工作,最后研究成果应当反映出所有成员共同努力。
(3)每个集体项目应拟定一名第一作者,其她为签名作者。在项目申报时,所有成员信息资料均应在申报表中填写。
5. 持续近年研究项目,如曾经参与过以往创新大赛,再次以同一选题申报参赛时,本次参赛研究工作需持续一年以上,申报材料必要反映最新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6、不接受申报项目:
(1)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项目。
(2)波及食品技术、药物类项目。
(3)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不接受针对微生物(波及细菌、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发疹伤寒等病原体、真菌、寄生虫)、所有人体或动物离体组织,波及器官、未消毒牙齿、血液和其她体液进行研究项目。
(4)不符合申报规定项目。
7. 每个项目最多只能申报三名辅导教师。
四、申报材料
1. 申报书:申报者需按照竞赛有关规定,认真填写申报书。申报书必要是大赛主办单位提供当年原则申报书,并且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她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
2. 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选手必要自行或在辅导教师指引下对类似项目进行检索,并阐明自己项目与她人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3. 项目研究报告及附件资料:除填写申报书外,还应提交完整项目研究报告,如果需要提交附件材料,复印件即可。
4. 证明材料:项目波及下列内容还须提供有关部门证明材料。
(1)医疗保健用品,由省级以上有关医疗科研部门开具临床使用鉴定。
(2)动物、植物新品种,由省级以上农科部门开具证明,证明确为哺育和发现新品种。
(3)国家保护动、植物,由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项目在研究过程没有对动、植物导致损害。
五、申报措施
1. 邮寄申报:由省级组织机构统一邮寄申报。邮寄申报材料波及:申报书一式两份,查新报告、项目研究报告及附件资料(研究日记、图片、数据等)各一份。
2. 网上申报:由省级组织机构向申报者提供申报序列号,申报者可按照有关规定在网上进行申报。网上申报内容必要与邮寄纸质材料内容相似。网上申报材料波及:申报书、查新报告、项目研究报告及附件资料。网上申报资料必要控制在系统规定大小范畴内,否则无法上传。
六、评审
1. 评审原则:“三自”和“三性”原则
(1)自己选题:选题必要是作者本人提出、选用或发现。
(2)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发明性奉献,必要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毕。重要论点论据必要是作者通过观测、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
(3)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要参与作品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要是作者本人撰写。
(4)科学性:波及选题与成果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合理性和研究措施对旳性、科学理论可靠性。
(5)创新性:波及新颖限度、先进限度与技术水平。新颖限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之日此前没有同样成果公开刊登过,没有公开使用过,该项研究课题及论文选题有创意;先进限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同此前已有技术相比,有明显进步;技术水平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研究结论所具有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
(6)实用性: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以及课题研究影响范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在根据“三自”和“三性”原则同步,充足考虑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特点和水平,需要从项目波及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对社会作用四个方面进行评审。重点考察项目科学探究措施和技能,从科学探究五个要素进行评审: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整顿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现与交流。
2. 初评:以审视申报材料为主,对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和科学性审查。在对所有项目申报进行全面审视基本上,选拔一定比例项目入围参与终评决赛。
3. 终评:除审视材料外,评委要对参赛学生进行项目问辩,结合技能测试和素质测评成绩,拟定项目所获奖项。
七、参与终评决赛
1. 终评决赛波及公开展示、项目问辩、技能测试、素质测评等活动。获奖级别将根据参赛学生在上述活动中综合成绩拟定。
2.参与终评决赛学生必要是经初评入围决赛项目作者,入围决赛项目作者如不能参与终评,将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
3. 终评展示按5 个研究领域进行布展。
4.参赛学生负责所需参赛材料携带、布展、保管和维修,有义务参与大赛组织各项活动,有义务为参观公众对本人项目进行解说。
5.每个参赛项目应制作项目展板一块。展板尺寸为高120CM、宽90CM。组委会负责提场地、展板、展台、电源和照明,其她用品和必要防护设备均需自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不得在展位展出;用电电压不得超过220 伏;参展物品体积不合适过大,长、宽均不得超过1.5 米,高不得超过2 米,重量不超过100 公斤。项目展示必要选手根据展示内容和形式发挥想象和创意自行设计、现场动手制作,严禁整版喷绘或将已经提前做好直接带进会场展示,对不符合规定将影响参赛成绩或取消参赛资格。展示内容中不得浮现指引教师、媒体报道、申请或已获专利、专家评价、以往获奖及其她未经授权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内容等,否则将不能参与终评。
6.终评决赛时,有实物项目,必要将实物作品带到现场展示,并在项目问辩时向评委简介。
八、表扬和奖励
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按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对参赛项目进行评比,根据评审原则,最后拟定一、二、三等奖。各奖项获奖比例约为:一等奖15%、二等奖35%、三等奖50%。专项奖:由大赛主办单位、有关企事业单位设立,提供一定奖金、奖品或其她方面荣誉。设奖单位可提出专项奖评比原则或附加条件,单独评比或委托大赛评委会评比,但不能与比赛评比原则相悖。
第二某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
一、项目分类
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是创新大赛活动主体内容,其重要作品形式有:发明发明作品和科学研究论文。
竞赛项目按年龄段分为初中项目、高中项目;按项目申报者人数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按所研究领域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医药与健康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13个学科。
二、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学科分类
1.数学(MA)——指形式逻辑或多种数字及代数计算开发,以及这些原理应用,波及微积分、几何、抽象代数、数论、记录学、复数分析、概率论等。
2.物理学(PH)——指能量及其与物质作用原理、理论和定律,波及固态物理、光学、声学、粒子、原子物理、原子能、等离子体、超导体、流体和气体动力学、热力学、半导体物理学、磁学、量子物理学、力学、生物物理学。
3.化学(CH)——指对物质性质和构成以及其所依从规律研究,波及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不含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塑料、燃料化学、杀虫剂、冶金学、土壤化学等等。
4.微生物学(MI)——指有关微生物生物学,波及细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真菌学、微生物遗传学等。
5.环境科学(EV)——指对于(空气、水及土地资源)污染源及其控制研究、生态学等。
6.生物化学(BI)——指生命活动进程中化学,波及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光合伙用、血液化学、蛋白质化学、食物化学、激素等。
7.医药与健康学(ME)——指对于人类及动物疾病和健康研究,波及牙科学、药理学、病理学、眼科学、营养学、公共卫生学、儿科学、皮肤学、过敏反映、语言与听力等。
8.工程学(EN)——指技术,直接将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及实际应用项目,波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照相工程、音响工程、汽车工程、船舶工程、制热与制冷工程、交通运送工程、环境工程等。
9.计算机科学(CS)——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工程设计与开发,波及互联网技术及通信、计算机制图技术(波及人性化界面),仿真/虚拟现实技术,计算科学(波及数据构造、加密技术、编码及信息理论)等等。
10.动物学(ZO)——指对动物研究,波及动物遗传学、鸟类学、鱼类学、爬虫学、昆虫学、动物生态学、古生物学、细胞生理学、生理节律学、畜牧学、细胞学、组织学、动物生理学、无脊椎动物神经生理学、无脊椎动物研究等。
11.植物学(BO)——指植物生命研究,波及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学、园艺学、林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溶液培养、海藻等。
12.地球与空间科学(ES)——波及地质学、矿物学、地貌学、海洋学、气象学、气候学、天文学、洞穴学、地震学、地理学等。
13.行为与社会科学(SO):指通过观测和实验来研究人和动物行为与反映,人类社会中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科学,波及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教导学、动物行为学、人种学、语言学、都市问题等。
三、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学科认定
1.波及制作和设计项目:项目重要内容是设计和制作,项目应属于工程学;项目虽是设计和制作,但目是用其收集获得了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则该项目应属于所进行分析和研究学科。
2.波及动植物生活环境项目:项目研究是河流或池塘中动植物生活环境,则不属动植物学而应属环境科学。
3.波及动植物化石项目:项目研究是史前植物化石,应属植物学;项目研究是史前动物化石,应属动物学;项目研究是地质年代,应属地球与空间科学;项目研究是贝壳化石化学构成,应属化学。
4.波及火箭及飞行器项目:如项目研究是火箭及飞行器燃料,应属化学;项目研究是使用火箭及飞行器作为气象仪器运载工具,应属地球与空间科学;项目研究是计算火箭及飞行器轨道,应属物理学;项目研究是火箭及飞行器加速度对小鼠影响,应属医学与健康学。
5.波及遗传学项目:如项目研究是DNA,应属生物化学;项目研究是植物杂交遗传,应属植物学;项目研究是大肠杆菌遗传学,应属微生物学。
6.波及维生素项目:如项目研究是机体对维生素如何解决,应属生物化学;项目研究是有关维生素分析,应属化学;项目研究是维生素缺少影响,应属医学与健康学。
7.波及晶体学项目:如项目研究是晶体构成,应属化学;项目研究是晶体对称性,应属数学;项目研究是晶格构造,应属物理学。
8.波及语言和听力项目:如项目研究是阅读障碍,应属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是助听器,应属工程学;项目研究是失语症应属医学与健康学。项目研究是语音,应属物理学。项目研究是耳构造应属动物学。
9.波及放射能项目:项目研究是使用同位素跟踪,可以是生物化学、植物学、医学与健康学以及动物学;项目研究是对放射能进行测量,可以是地球与空间科学或物理学;项目研究是放射能监测仪器设计和制作,应属工程学。
10.波及空间科学项目:诸多项目波及空间科学但并不归属与地球与空间科学。如失重对植物影响,应属植物学;失重对人影响,应属医学与健康学、开发一种封闭环境太空舱系统应属工程学。
11.波及计算机项目:如果计算机只作为工具使用,项目应属于其研究学科领域。如使用计算机计算火箭轨道,应属物理学;计算某一无机化学反映产热,应属化学;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使用,应属行为与社会科学。
四、对申报项目和申报者规定
1.竞赛项目申报者为:现就读于中、小学校(波及中档师范学校、中档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学生。
2.每名学生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波及集体项目)。
3.申报者所申报项目必要是从竞赛当年7月1日之前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毕。
4.持续近年研究课题,在项目申报时,必要提出反映最新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5.集体项目申报者不得超过3名成员,并且必要是同一地区、同一年龄段(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合伙项目。
6.集体项目不能转为个人项目,新成员不能半途加入到一种集体项目中。每名成员都须全面参与项目,熟悉项目各方面工作,最后研究成果应当反映出所有成员共同努力。
7.每个集体项目应拟定一名第一作者,其她为签名作者。在项目申报时,所有成员信息资料均应在申报表中填写。
8.每个项目最多只能申报三名辅导教师。
五、不接受申报项目
1.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项目;
2.波及食品技术、药物类项目;
3.参与过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
4.不是在距本届比赛举办时间两年之内完毕项目。
六、对申报材料规定
1.申报书:申报者需按照竞赛有关规定,认真填写申报书,一式2份上报省级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申报书必要是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提供原则申报书,并且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她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2.论文及附录:所有申报项目除填写申报书外,还应提交2份完整论文。如需要提交论文附录,各类附件应分类编号,装订成册,所有附件只需上报1套复印件。
发明发明项目须提交项目研究论文或项目阐明书,提交项目研究原始设计资料、多种图表(外观图、构造图、原理图)、活动照片等。
科学研究类项目须提交科学研究论文,提交项目研究原始记录、实验数据、活动照片等。
3.所有参赛项目需要提交项目研究日记或者研究日记等能阐明项目研究过程原始材料。
4.证明材料:项目波及下列内容还须提供有关部门证明材料。
医疗保健用品,由省级以上有关医疗科研部门开具临床使用鉴定。
动物、植物新品种,由省级以上农科部门开具证明,证明确为哺育和发现新品种。
国家保护动植物,由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项目在研究过程没有对动植物导致损害。
5.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要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阐明自己项目与她人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七、终评决赛
1.终评决赛波及公开展示、项目问辨等活动,获奖级别将根据参赛学生在决赛活动中综合成绩拟定。
2.参与决赛时,各市代表队由领队、参与选手、科技辅导员构成,参赛选手必要是经初评入围竞赛项目作者。各代表队人数、参赛项目由省级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根据初评成果统一拟定。入围项目作者必要参与终评决赛,不能参与者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
3.各代表队负责我市所有参赛项目所需材料携带、布展、保管和维修。代表队领队负责本代表队安全、组织参与大赛活动等。参赛选手有义务向评委简介本人项目状况,并积极热情地为参观公众解说。
4.终评展示按13个学科进行布展。
5.项目展板规定。每个参赛项目应制作项目展板一块。展板尺寸为高120CM、宽90CM。组委会负责提供场地、展板、展台、电源和照明,其她用品和必要防护设备均需自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不得在展位展出。用电电压不得超过220伏。参展物品体积不合适过大,长、宽各不得超过1.5米,高不得超过2米。重量不超过100公斤。项目展示回绝整版喷绘,倡导选手根据展示内容和形式发挥想象和创意自行设计、现场动手制作,展示内容中不得浮现指引教师、申请或已获专利、以往获奖及其她未经授权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内容,否则将不予展示。
6.终评决赛时,所有实物作品必要带到现场展示,并在项目问辩时向评委简介制作过程、重要功能和科学原理等。
八、评审原则
“三自”原则
自己选题:选题必要是作者本人发现、提出。
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发明性奉献,必要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毕。重要论点论据必要是作者通过观测、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
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要参与作品制作。论文必要是作者本人撰写。
“三性”原则
科学性:波及选题与成果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合理性;发明与创新过程科学性。研究措施对旳性、科学理论可靠性、选题与结论科学意义合理性。
先进性:波及新颖限度、先进限度、技术水平与难易限度。新颖限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日此前没有同样成果公开刊登过,没有公开使用过,该项研究课题及论文选题、立论有创意、有现实意义;先进限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同此前已有技术相比,有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明显进步,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研究结论所具有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
实用性: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便于使用和投产;指课题研究及论文合用与影响范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九、表扬和奖励
大赛评审委员会按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以及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根据不同窗科和类别对参赛项目进行评比,根据“三自”和“三性”原则,最后拟定一、二、三等奖。各奖项获奖比例为:一等奖15%左右、二等奖35%左右、三等奖50%左右。
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十、获奖项目公示
终评结束后,获奖项目将在“河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网站”上进行为期一种月公示。公示内容波及:获奖学生姓名、学校、辅导教师姓名、项目名称等。在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发布获奖状况持有异议,都可以书面形式向组委会具名(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提出(邮寄或传真)。经查明,确有弄虚作假或抄袭她人成果者,取消其获奖资格。
十一、技术保护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受到法律保护。参赛所有项目均不得向评委保密,必要按照申报规定向评审委员会提交所有必要资料。评委负有对外保密责任。
第四章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科幻画评比与展示活动
一、先进科技实践活动展示
科技实践活动是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导机构等组织名义,环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教导目和科普意义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
科技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多种各样,如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体验科学过程,批判伪科学现象,推广故意义活动,启迪青少年智慧,培养动手能力等等。每个活动均有一与活动目密切有关鲜明主题,以及多种各样紧密环绕主题活动形式。
1.申报者
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在校小学、中学(波及中档师范学校、中档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学生群体,形成科技实践活动成果者,均可以集体名义,向本地大赛组织机构申报先进科技实践活动奖。
2.必要具有条件(五要素)
(1)明确选题目。所设计活动,主题应根据本地条件和可行性,有助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普及;有助于青少年通过活动学习科技知识、科学措施、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对本地教导、生产、经济和科学文化等其中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有一定意义。
(2)完整实行过程。活动在实行时,有系统完整活动筹划、进度安排、组织措施、实行环节和总结评价。
(3)完整原始材料。波及活动筹划、活动记录(内容、时间、地点、参与人、参与人数)、照片或录像、新闻报道材料等,用以反映该项活动真实性。
(4)确切实行成果。由活动负责人(或重要参与者)以文字形式,将活动成果论述清晰。文字应简洁,可根据条件辅以必要实物、照片、录像等。在上报之前,各地应对该成果可靠性加以确认。对于学校以上实行单位,参与活动学生应占学生总数30%以上。
(5)实际收获和体会。波及青少年参与活动体会、活动宣教覆盖面,活动体现社会效益,对此后有关工作建议等。
3.评审原则
(1)真实性。活动符合参与者知识构造和水平符合本地客观条件,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波及书面材料和记实材料等)。
(2) 示范性。活动具有鲜明时代特性,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方向,环绕公众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活动设计和组织形式科学、有新意,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利于推广普及,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能为其她地区开展活动提供借鉴和参照经验。
(3)教导性。活动符合教导规律,可以对参与者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能力和情感培养、思想和道德教导,有助于参与者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4) 完整性。活动已经完毕,或阶段完毕。活动过程清晰,有明确活动目旳、系统周密活动筹划、实行环节和活动成果。
4.申报规定
各市根据有关原则,按市级评比排序向省级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推荐10项科技实践活动。
申报材料波及:
申报书、科技实践活动报告一式2份。申报书必要是大赛组委会提供原则申报书,且申报书不能与活动报告等其她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原始材料(活动记录、照片、录像等)和新闻报道材料等作为附件,上报1套即可。原始资料要环绕活动报告提供,活动报告中需要原始资料地方要标明见附件n等。波及活动记录、调查问卷等数量较多,提供几份比较典型即可,不需所有提交。
5.展示
经省级大赛评委会评审,拟定一定数量先进活动在大赛期间进行公开展示。
先进科技实践活动展示在专设展区进行展览,以市为单位统一布展,每项入选展示活动制作一块展板,展板尺寸为:宽95cm,高150cm。展板由各市提前制作,由各代表队领队带到现场布展。
6.表扬和奖励
省级大赛评委会从入选展示先进科技实践活动中评比出一、二、三等奖,各奖项比例为一等奖15%,二等奖35%,三等奖50%,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
二.少年小朋友科学幻想绘画展览
科学幻想绘画是指少年小朋友通过对将来科学发展畅想和展望,运用绘画形式描绘出将来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发展也许呈现巨大变化。
科学幻想绘画活动,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少年小朋友乐于参与一项有益科普活动,它对培养少年小朋友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她们从小就尝试手、脑并用,以及倡导科技与艺术融合交流,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科学幻想绘画活动在国内有着广泛群众基本,举办少年小朋友科学幻想绘画展览,是为了检阅和展示少年小朋友参与科学幻想绘画活动成果,总结和交流开展活动经验,摸索和研究青少年科技教导规律,鼓励和引导更多少年小朋友学习和参与,倡导和引领少年小朋友开阔视野,发散思维,进行科学畅想。
1.申报者
大赛举办当年3月1日之前,年龄为5-14周岁少年小朋友,有独立完毕科学幻想绘画作品者,可向本地大赛织机构申报科学幻想绘画奖。
2.参赛作品
(1)参赛作品应充足体现科学幻想这一宗旨。
(2)参赛作品艺术形式波及: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绘画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但不波及非绘画类其她美术品与工艺品。
(3) 参赛作品一律在规格为4开纸质或是其她材料上绘制(油画作品应自备画框)。作品规定干净、整洁。
(4)参赛作品限个人作品,即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毕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参赛。
(5)参赛作品不得抄袭她人已刊登过作品,违者一经发现,将被取消资格。
(6)凡有下列状况之一者不予参赛:
浮现科学性错误;浮现政策性错误;画幅尺寸不符合规定;把科学和神话混淆;引入神鬼迷信故事内容。
3.评审原则
(1)符合规则:申报作品内容、形式、规格和申报手续均符合竞赛规则。
(2)想象力:选题、创意和新颖限度。
(3)科学性:科学根据、逻辑思维。
(4)绘画水平:画面设计、色彩解决、绘画技巧。
4.申报规定
各市根据有关原则,按市级评比排序向省级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申报和推荐30项科幻绘画作品。
申报材料波及:
申报书一式2份,其中1份贴于绘画背面左上角。
科幻绘画作品1份。
申报书必要使用大赛组委会提供原则申报书。
5.展示
经省级大赛评委会评审,拟定一定数量先进科幻绘作品在大赛期间进行公开展示。
获奖先进科幻绘画作品展示在专设展区进行展览,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布展。
6.表扬和奖励
省级大赛评委会评比出先进少年小朋友科学幻想绘画一、二、三等奖,各奖项比例为一等奖15%,二等奖35%,三等奖50%。
第五章 河南省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竞赛
一、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分类
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类型分为:青少年科技教导活动方案、发明、科教制作(展教具)三类。
科技教导活动方案类:按照活动对象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按照项目属性,分为科技教导教学类项目(科学课等)和科技教导活动类项目;仅限个人申报。
发明类:分为发明项目、实用新型项目和外观设计项目。仅限个人项目
科教制作(展教具)类: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其她类共五种教学类科教制作项目。此外,按合用人群分为小学项目、初中项目、高中项目。仅限个人项目。
二、青少年科技教导活动方案评比
(一)科技教导活动方案基本界定
科技教导活动方案是科技教师等根据科学课等课程教学、课外科技教导活动需求,青少年以班级或学校、校外科技教导机构或场合等组织名义,环绕某一课题或主题所筹划、设计综合性、群体性科技教导教学或活动方案。
1. 科技教导活动方案是对拟付诸实行科学课等课程教学、某项科技教导活动总体筹划与设计。
2. 科技教导活动方案重要用于科学课等校本课程或选修课程,校内外科技教导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
(二)科技教导活动方案分类
科技教导活动方案按照活动对象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按照项目属性,分为科技教导教学类项目(科学课等)和科技教导活动类项目;科技教导活动类项目按照项目合用范畴分为群众性(普及型)项目和小组性项目;仅限于个人
(三)科技教导活动方案基本要素
1. 方案名称
2. 方案背景(需求分析)与目旳
3. 方案所波及对象、人数
4. 方案主体某些:
(1)活动内容
(2)难点、重点、创新点
(3)运用各类科技教导资源(场合、资料、器材等)
(4)活动过程和环节
(5)也许浮现问题及解决预案
(6)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7)效果评价原则与方式
(8)对青少年“益智、养德”等方面作用
(四)科技教导活动方案评审原则
1.教导性
(1)符合科技教导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符合国家教导改革、课程改革规定。
(2)青少年有较大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空间,能启迪青少年积极学习,能经历科学摸索完整过程。
(3)有助于青少年对科学规律理解、对科学知识掌握,有助于青少年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互有关系思考,有助于青少年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措施、创新能力养成。
2.创新性
(1)内容、过程或措施设计有创意。
(2)整个教学或活动方案构思新颖、巧妙。
(3)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3.可行性
(1)符合方案设计对象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
(2)具有方案实行必备条件。
(3)便于在课程教学或科技教导活动中实行。
(4)不增长青少年承当。
4. 示范性
(1)具有鲜明时代特性,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方向和教导理念。
(2)着重解决青少年所面临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
(3)有较强可操作性,便于推广普及,并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5. 完整性
(1)活动过程完整。
(2)实行环节清晰、具体。
(3)具体措施切实可行。
三、对发明类和科教制作类项目和申报者规定
1.科技辅导员竞赛项目申报者为:中小学校、各级教导科学研究所(室)、各级校外科技教导活动场合专兼职科技教导工作者及专兼职从事科技教导工作社会人士等。
2.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
3.申报者所申报项目必要是从当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毕。
4.持续近年研究项目,如曾经参与过以往创新大赛,再次以同一选题申报参赛时,必要反映最新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5.不接受申报项目
(1)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项目;
(2)波及食品技术、药物类项目;
(3)参与过往届河南省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竞赛项目;
(4)不是在距本届比赛举办时间两年之内完毕项目。
6.对申报材料规定
(1)申报书:申报者需按照竞赛有关规定,认真填写申报书,一式两份上报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申报书必要是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提供原则申报书,并且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她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2)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阐明项目原理、用途、改善点等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3)证明材料:项目波及下列内容还须提供有关部门证明材料。
医疗保健用品,由省级以上有关医疗科研部门开具临床使用鉴定。
动物、植物新品种,由省级以上农科部门开具证明,证明确为哺育和发现新品种。
国家保护动、植物,由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项目在研究过程没有对动、植物导致损害。
(4)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要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阐明自己项目与她人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四、先进科技教师评比根据
1.申报者从事青少年科技活动经历和成绩;
2.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理念和结识;
3.申报者创新成果竞赛项目。
五、终评决赛
1.终评决赛波及公开展示、项目问辩等活动。获奖级别将根据参赛者在上述活动中综合成绩拟定。
2.参与终评决赛时,各省辖市入围科技辅导员可统一组队。入围决赛项目作者因故不能参与终评决赛,可授权她人(填写授权书)代为布展、回答问辩;入围决赛项目作者因故未参与终评决赛(未授权),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
3.终评公开展示按作品类别进行布展。
六、表扬和奖励
终评按作品类别设定一、二、三等奖。
七、获奖项目公示
终评结束后,获奖项目将在“河南省青少年科中心网站”上进行为期一种月公示。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发布获奖状况持有异议,都可以书面形式向组委会秘书处具名(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提出(邮寄或传真)。经查明,确有弄虚作假或抄袭她人成果者,取消其获奖资格。
第六章 青少年科学DV
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青少年运用DV技术记录自己亲身经历一种科学探究活动,是基于一种探究式课题研究拍摄,并在拍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和DV技术一项新型青少年科技活动。
一、申报者
中、小学校(波及中专和技校)在校学生均可申报。作品以个人或集体形式完毕,可以由教师或家长指引和协助。集体作品申报者不得超过3人,并且必要是同一地区(同一都市或县域)、同一学历段学生合伙项目。每项作品最多有3名指引或协助完毕人。
二、参赛作品
科学DV作品规定申报者全程参与脚本创作、影像拍摄和剪辑制作,由申报人配音,并配有中文字幕,最后作品为DVD规格MPEG视频文献,时间为5~10分钟。科学DV作品以自然科学现象和问题为重要探究对象,也可以把与自然科学有关社会科学现象和问题作为探究对象。
三、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波及科学DV作品视频文献光盘1张,申报书1份,附件材料1套,附件材料波及作品创意阐明、拍摄脚本和解说词、活动日记、心得体会、遇到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申报书须采用大赛组委会提供统一格式,申报书可与附件材料装订在一起,所有纸质申报材料(A4幅)不得超过50页。
四、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