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立指南
为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立工作,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国家教育信息化行动方案、教育部?2021年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平安工作要点?、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与衡水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等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立开展实际,制定?冀州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立指南?。
一、 建立目标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进一步开展与提升,是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与效劳。智慧校园应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效劳、信息平安体系等根本要求,是教育信息化更高级形态。
面对信息开展新时代,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立要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以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根底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开展。
二、建立原那么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立要以效劳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与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信息化环境与资源效劳,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开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立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开展、师生开展、教育改革开展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与效劳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立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立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与管理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效劳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开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核心问题与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开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效劳供应方式、教育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立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立具有冀州特色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立水平整体提升。
三、建立内容
智慧校园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特色开展五个方面开展建立。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生活等场所。支持视频点播、电视 会议及语音、图像等各类信息多媒体运用。采用智能化设备对装备使用情况进展自动追踪、管理与控制。
⒉信息终端。拥有支撑教学、学习与交互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科研与学习活动需求。建有智能卡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等应用效劳。学校主要公共效劳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食堂、宿舍等)配置公用信息终端,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效劳。
3.智慧教室。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建立支持网络教学研究录播教室、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智慧教室与学习体验中心。能实现教室、电子设备集中智能化管控。依托区域教育云与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4.信息平安。建立网络信息平安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平安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与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平安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平安等测评工作,确保网络与信息平安。
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平安防范系统互联互通。能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播送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
〔二〕数字资源
1.资源开发。通过自建、引进、合作、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开展与教育科研资源与数字校本特色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与音频等数字资源能满足教学、科研与教师进修、学生成长需要。
2.资源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能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展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
3.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
〔三〕信息素养
1.学生开展。学生具备良好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与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展随时随地学习、交流与分享,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同时注重自制,不沉迷网络。
2.教师开展。教师具备较高信息素养,能进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与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与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展有效管理与评价。
3.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信息素养,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开展目标,明确建立思路,具有组织、管理与评价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教育治理与绩效评价。
〔四〕融合创新
1.智慧教学。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与数字资源进展电子备课或网络协同备课。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教与学方式。能采集、会聚、整理、分析教与学过程大数据,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适时反应。
2.智慧管理。加强校园智慧管理,推动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平安等智能化管理。
3.智慧效劳。提供基于PC与移动端家校互动平台效劳,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进展有效家校互动交流。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家庭、社区与其他学校提供教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等社会化公益效劳。
〔五〕特色开展
智慧校园建立重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鼓励各校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智慧校园前沿研究、特色应用、突出成果、体制机制建立等方面打造亮点,促进智慧校园建立特色开展。
四、组织实施
〔一〕高度重视。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立,将智慧校园建立作为系统工程,将智慧校园建立作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重要抓手,将智慧校园建立作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立与教育现代化建立重点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大力推进。
〔二〕组织保障。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智慧校园建立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智慧校园建立工作,要制定智慧校园建立规划、时间表与路线图并按方案推进实施。
〔三〕人员保障。学校要有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每学科都要配备教师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应用。
〔四〕经费保障。各学校要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新与日常运维。或开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智慧校园建立可持续开展。
〔五〕制度保障。各学校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教育信息化运营、管理与鼓励制度,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立与应用工作。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