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信息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84277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信息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信息经济学 课程代码:02132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 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生具备了经济学和信息管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其掌握信息经济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理解信息与经济博弈的关系、信息商品及其市场规律、信息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的经济效益、信息系统经济评价与信息产业发展、信息经济测度与经济信息化的关系等主要内容,为学生今后从事信息管理与服务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较强的分析能力。 二、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掌握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理论发展、研究内容和学科联系; 2. 把握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学习信息在博弈论、不确定理论和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作用及分析方法;     3. 分析信息商品的供需特点、价格形成机制及市场运行规律,理解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与分析方法;     4. 认知信息产业的特征及其国民经济地位,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以及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测评;了解信息经济学的新发展; 5.要求学生能够自学指定的参考书目,并积极参与课内外的其他教学活动。 三、 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为:经济学原理、信息管理基础。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信息和信息经济的涵义,了解信息经济学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与信息经济(重点) 识记:信息的含义、特征和分类,信息经济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国内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次重点) 识记:信息经济的研究内容。 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三)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般) 识记: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理解其应用范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五个基本原理(重点) 识记: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信息公共物品原理、信息商品原理、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 理解: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非对称性市场的原因、公共物品的特性与分类、信息商品特征。 应用:信息商品市场、信息资源配置、信息产业。 (二)五个基本原理的应用范围(次重点) 识记:五个基本原理的应用范围。 理解:信息商品需求与消费的差异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信息产业的成本构成。 应用:信息商品市场、信息资源配置、信息产业。 (三)信息的商品化、信息产业的学习效应及外部性(一般) 识记:信息产业的学习效应及外部性。 理解:信息的商品化。 第三章 信息与非合作博弈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博弈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非合作博弈的种类及其均衡解,会求基本博弈类型的均衡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非合作博弈的种类及其均衡解(重点) 识记: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及其均衡。 理解:博弈的构成要素、战略式表述、扩展式表述。 应用:寡头竞争模型、斯坦科尔伯格模型、密封拍卖、求职模型。 (二)混合战略纳什均衡、逆向归纳法、海萨尼转换、信号博弈(次重点) 识记:混合战略纳什均衡、逆向归纳法、海萨尼转换、信息号博弈。 理解:占优战略均衡、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静态贝叶斯博弈、贝叶斯法则。 应用:社会福利博弈、房地产开发博弈、不完全信息古诺模型、好人坏人的判断。 (三)博弈论概述(一般) 理解:博弈论内涵、博弈分类、博弈论的发展。 第四章 信息和不确定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不确定性、预期效用等理论,熟悉风险管理和灵活决策的方法,理解实物期权的相关概念与思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不确定理论、预期效用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重点) 识记:信息不确定理论、预期效用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 理解:信息不确定、效用、实物期权的种类和方法。 应用:投资决策。 (二)信息与不确定的关系、信息不确定对预期的影响、信息不确定的风险识别(次重点) 理解:信息与不确定的关系、信息不确定对预期的影响、信息不确定的风险识别与灵活决策。 应用:农业生产、股票市场、投资决策。 (三)不确定理论、预期理论、风险知识(一般) 理解:不确定理论,预期理论,风险及其识别、估计与态度,期权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第五章 信息与委托-代理关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形成机理与解决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模型、最优激励合同(重点) 识记: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及其变量、代理人最优行动,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合同。 理解: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及条件,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合同。 应用:股东与经理、。 (二)对称和非对称信息下的合同设定、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次重点) 识记:对称信息下的合同设定,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信息传递的含义。 理解:非对称信息下的合同设定、最优监督问题、非对称信息与逆向选择。 应用:不同工资条件下的最优监督问题、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 (三)基本合同模型、最优委托权、信号传递的应用(一般) 理解:合同模型的基本设定、团队的最优委托权安排、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号传递。 第六章 信息商品的供需及消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信息商品的供需弹性及均衡,了解信息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和经济效益。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商品的供需(重点) 识记:信息需求与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信息供需均衡及其影响因素。 理解:信息的需求、供给价格弹性。 (二)信息商品消费(次重点) 理解:影响信息商品消费的因素、信息商品消费过程。 应用:信息消费的成功案例 (三)信息需求的原因及特征、信息供给条件、供需函数、信息消费效益(一般) 理解:信息需求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信息需求主体、信息供给条件、信息商品的供需函数、信息消费效益。 第七章 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息商品成本及其变动规律,熟悉信息商品的价值及其定价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商品成本构成、信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信息商品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策略(重点) 识记:信息商品成本概念、信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定义。 理解:信息商品成本的构成、信息商品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策略。 应用:微软公司的定价策略。 (二)信息商品成本变动规律、信息商品价值实现与使用价值测、信息商品综合定价理论(次重点) 理解: 信息商品成本的变动规律、信息商品价值实现因素及其使用价值的测度、信息商品的综合定价理论。 (三)信息商品成本转嫁、使用价值特征、信息商品定价的理论基础(一般) 识记:信息商品成本的类型、信息商品成本转嫁的概念、信息市场竞争模式。 理解:信息商品成本转嫁的对象、方式及原因,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要特征,网络环境对信息市场定价的影响,信息商品定价的理论基础。 第八章 信息商品市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信息商品市场内涵、功能,分析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商品市场的内涵及运行机制(重点) 识记:信息商品市场的内涵。 理解:信息商品市场的运行机制。 应用:科学技术信息商品市场。 (二)信息商品市场的功能、及其管理的主要方法与手段(次重点) 识记:信息商品市场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理解:信息商品市场的功能,信息商品市场管理的主要方法与手段。 (三)信息商品市场的结构、分类与作用、及其市场机制间的关系(一般) 理解:信息商品市场的结构与特征、分类与作用,信息商品市场各机制间的关系。 应用:我国信息商品市场的兴起与发展。 第九章 信息资源配置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息资源的含义与经济性,及其配置理论、模式与效益;掌握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的测试,微观配置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资源配置(重点) 识记:信息资源的含义及其经济特征、信息资源配置的含义。 理解:信息资源配置模式、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的测度。 应用:国家和地区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二)信息资源微观配置评价(次重点) 识记:信息资源的类型、效益。 理解:信息资源微观配置的评价。 应用:公司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三)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目标与原则,(一般) 理解: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目标及原则。 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作用和经济增长理论,理解信息生产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生产力(重点) 识记:信息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 理解:信息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信息要素的生产力功能,。 (二)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次重点) 识记:信息经济增长理论。 理解:信息技术与信息大国的增长,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应用: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三)信息技术概述、经济增长(一般) 识记: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信息技术的内涵、分类、特点及作用。 理解: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理论与增长方式。 第十一章 信息系统的经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分析其成本、效益,掌握信息系统的评价和测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系统的成本测算(重点) 识记:信息系统的成本和效益。 理解:信息系统的成本测算。 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成本费用的测算 (二)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次重点) 理解: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常用的信息系统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三)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结构(一般) 识记: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结构。 理解:信息系统的结构分类和综合。 第十二章 信息产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认知信息产业,理解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掌握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测度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经济地位与作用(重点) 识记:信息产业的含义、特征与分类、信息产业结构的含义。 理解:信息产业的部门结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等,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中国与信息产业的相关度。 (二)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次重点) 识记: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理解:测度信息产业对经济贡献的模型。 (三)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一般) 理解:信息产业形成机制、形成标志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熟悉其测度方法,并能进行实践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经济测度方法(重点) 识记: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波拉特信息测度方法、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及改进。 理解:模型、厄斯的经济-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 应用: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的应用。 (二)信息经济宏观测度方法的评价(次重点) 识记: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波拉特信息测度方法和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的评价。    理解:模型、厄斯的经济-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的评价。 (三)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一般) 理解:马克卢普和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体系。 第十四章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息化的概念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熟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及常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测度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企业信息化及其评价(重点) 识记: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与分类。 理解:企业信息化评价。 应用: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推选方案。 (二)国民经济信息化及其评价(次重点) 识记:国民经济信息化。    理解:国民经济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 应用:信息化水平测评。 (三)信息化的概念、特征与类型(一般) 识记:信息化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理解: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十五章 信息经济学的新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和信息生态学的核心思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把握(重点) 识记: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经济学、信息生态学的含义。 理解:网络经济的产生的原因及作用、电子商务的经济特征、信息生态学的内容组成。 (二)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电子商务经济学研究框架、信息生态系统结构(次重点)    理解: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区别与联系、电子商务经济学研究框架、信息生态系统结构。 (三)知识经济测度的指标体系,网络经济学含义、特征及研究对象,电子商务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生态产生背景及理论基础(一般) 理解:知识经济测度的指标体系,网络经济学含义、特征及研究对象,电子商务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生态产生背景与理论基础及其理论意义。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 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位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靖继鹏、张向先、李北伟.信息经济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参考教材 [1] 乌家培.信息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斯蒂格利茨.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上).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 斯蒂格利茨.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下).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5] 马费成、靖继鹏.信息经济分析.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6] 赖茂生.信息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 桂学文、娄策群.信息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8]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联系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联系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联系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制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 5 第三章 信息与非合作博弈理论 14 第四章 信息和不确定理论 5 第五章 信息与委托-代理关系 11 第六章 信息商品的供需及消费 5 第七章 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 5 第八章 信息商品市场 5 第九章 信息资源配置与评价 7 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 5 第十一章 信息系统的经济评价 6 第十二章 信息产业 6 第十三章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6 第十四章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 6 第十五章 信息经济学的新发展 2 合 计 90 五、 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 试卷中队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30%,“应用”为5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 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 5、 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 题型示例 一、 单项选择题 1.首次提出了“柠檬市场”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 马克卢普 B 马克`波拉特 C 乔治` 阿克洛夫 D 斯宾塞 二、 多项选择题 2.信息产业形成的标志为 A 信息产业部门独立化 B 信息产业整体化 C 信息产业劳动具有职业性、有偿性 D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基本产业化、自主化 E 信息商品供求达到均衡 三、 名词解释题 3.梅卡夫法则 四、 简答题 4. 简述信息商品的经济特征。 五、论述题 5.试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论述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