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日语软件工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就业指导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9883317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语软件工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就业指导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日语软件工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就业指导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语+软件工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就业指导体系研究   摘的要: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当前我国多数高校逐步将就业工作纳入教育体系的重点内容,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本文以大连交通大学为例,探讨五年制双专业“日语+软件工程”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就业体系研究,切实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就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是国家以及地区经济建设中重要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对经济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难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努力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就大连市而言,近年来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对IT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文结合大连交通大学“日语+软件工程”专业,探索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      1.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      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及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陆续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并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就业指导教材,发行就业指导刊物,培训就业指导人员,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或课程。进入21世纪,就业指导的内容虽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其主要内容仍旧以是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指导等三个方面。   由此可见,目前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但多数高校实行的是“短期促销”、“临阵磨枪”型的就业指导模式。这样的就业指导尽管是必要的,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对毕业生就业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这个特殊的对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短期促销”的就业指导模式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1)就业指导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的就业指导仍然停留在柏森斯式的“就业安置”阶段,仅仅满足于帮助学生能找到一份工作,找到一个工作岗位,至于这份工作、这个工作岗位对学生来讲是否合适,是否感兴趣,是否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业指导人员则没有给予关注,更没有作为就业指导的目标来追求。   (2)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狭窄   目前,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内容仅限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信息收集、求职技巧简单介绍的传授,以及如何写自荐书、如何应对面试等方面的指导;缺乏从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择业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教育和指导。显然,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是无法完成其目标与任务的。   (3)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稳定性不够、专业性不强   现阶段,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还是以兼职为主,专职人员配备不足,而且大部分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专业训练,对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缺乏研究,就业指导的精力和能力不足。   就业指导工作作为联系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大学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才能保障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 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应秉承全程性、发展性、系统性、个性化原则,改变过去就业指导仅仅针对毕业生的做法,要把所有在校学生都纳入到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中来,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要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大学学习生活始终;通过课内外的多种教育方法,强化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就业的信息,教给学生就业的知识、技巧,更要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要局限于开设讲座、宣传就业政策和法规、传授求职技巧等,还应该涵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业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3. 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目前,就业指导工作逐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大学生的青睐,很多高校不仅将把就业指导课列入了教学计划,并且成立了就业指导课教研室,选拔、组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专门从事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和研究。   大连交通大学“日语+软件工程”双专业从利用和发挥地区优势,为学生的择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等方面出发,基于对复合型人才的认识,“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一般的“第二专业”,它以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强化日语应用能力为特色,两者有机的融合,实施一体化培养。强调融入专业知识的整体性、人才素质的综合性和思维方式的融合性等三个理念。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日语应用能力和日语文化水平,能与国际计算机和相关专业的同行进行熟练交流;能熟练使用日语和日语界面编制程序和开发软件;掌握日语文件检索、日文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了解国际中相应学科发展动态和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日语语言基础和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软件工程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大连交通大学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规定,结合就业市场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特点,本着以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为主线,以提升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全面实现就业指导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专业指导,就业指导与就业培训,就业指导与人生目标相接轨的构想,分三个阶段构建以“全过程就业指导”为理念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3.1职业生涯探索期指导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人生目标的初步确立阶段。此阶段应结合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指导大学生思考自己的奋斗目标,主要通过典型实例的教育和剖析,使大学生了解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以及怎样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如何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个人综合素质与成材教育;同时,通过对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专业最新的(国际、国内)发展动态和趋势、社会对本专业大学生的需求以及对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等内容等专业介绍,使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有关概况,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掌握课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方法,知道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所需的综合技能。使大学生在了解专业前景和就业去向前提下,树立自己的专业意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结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职业兴趣的测定与职业的选择、大学生职业性格与价值取向的测评、大学生职业能力综合测评和性格素质、能力与择业的关系等进行初步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通过对职业兴趣、性格与价值取向以及各种职业能力的测定,使大学生能够准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确定合理的人生定位。   确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并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有初步的轮廓和认识,并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增强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例如:针对“日语+软件工程”专业而言,两项专业都是需要“慢功夫”,使得学生很容易对学习、能力锻炼变得懈怠,绝大多数学生从高中走来,都会还有对老师依赖、教育体系规范制度依赖的内心,从入学初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设计,辅以IT行业发展以及地区行业优势分析,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督促学生的思想,转变为自身奋斗的动力源泉。   3.2职业生涯的发展期指导   针对我校五年制双专业学生来讲,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和提高阶段,此阶段应以学生个人的评估和职业生涯探索与调整巩固为主,指导学生在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后,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巩固和拓宽知识,锻炼各方面能力,进而确认职业规划。   在此阶段,主要开展各种职业资格认证的概述和培训,使大学生了解各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概况知道相关的考务信息和安排,正确认识职业资格认证对就业的重要作用,指导大学生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从而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就业的机会,例如:大连交通大学组织五年制双专业学生参加IBM、H3C认证并针对“日语+软件工程”学生着重日语国际等级考试;同时,在此阶段也是求职的基本文字能力以及礼仪、气质面试等多种能力的培训;对部分有自主创业及其他就业方式意向的同学进行相应的政策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使大学生对就业目标逐步明确,通过介绍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和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等情况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多种技能的学习,指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等。   在实际工作中,大连交通大学重视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进行企业实地考察和外出培训。使他们具备现代化的知识结构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调研、培训等所需的专业知识,从而能较好地适应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需要。指派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投入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中,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实际企业工作经验融入到教学中。并通过大学生IT创新实践基地,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开展学科竞赛、课题研究、创新论坛、创业教育课等多种大学生创新教育。将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引入到基地中,重点面向职业生涯发展期的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投身到实际科研项目,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并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学生成立虚拟公司,设计创业计划,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等。   3.3职业生涯的定位期指导   学生进入大学四年级后,面对学生徘徊在考研、留学和准备求职的十字路口,就进入了就业意识的调整提升阶段,本阶段就业指导目标定位在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志向、能力和实际情况做出决策,以及择业决策和面试技巧等实用战术的指导。使大学生认识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就业形势,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个人志愿的关系;了解就业政策、法规;把握就业前的自我调整;加强诚信教育,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指导大学生掌握择业技巧、就业方法;培养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   在此阶段,注重依托企业合作开展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尤其是针对处于职业生涯定位期的五年制双专业学生,我们注重组织学生提前进行企业入职培训体系的学习和训练,与企业进行多种方式的互动沟通,着力开展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开发培训课程等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   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与实践,通过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观某些展览、参观访问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用人单位临时兼职等,以增强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运作过程和不同职业环境的了解,使学生在工作体验中找出自己欠缺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加以锻炼。此外,通过组织模拟招聘会、模拟面试,组织学生从事兼职、勤工俭学、参加职业资格培训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工作情境的体验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求职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牵涉高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复杂的社会工程,但是高校无疑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完善高校就业指导运作机制,解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强化高校人才资源开发功能,使大学生完成学业、合理择业、充分就业,实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的战略目标。      课题项目:本文得到大连社科院项目《五年制双专业“日语+软件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就业指导体系研究》(编号:09DLSK180)、大连市信息产业局项目《“日语+软件工程”五年制双学位“4+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陈红.大学生职业指导全程化教学方案设计[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2).   [2]钱舟扬.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0):68-69.   [3]张玲玲等.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李儒寿,赵天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2).   [5]杨勇.职业指导与就业技巧[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4,(3).   [6]杨继瑞.何雄浪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体系探讨[J].专题研究,2007,(5):119.   [7]袁贵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松懈不动摇全以赴做好2010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20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外语文库 > 日语学习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