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2024年西安市雁塔区课程建设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名师无一不读书
(2024年11月21日)
亲爱的主持人们并各位老师、赵佩班主任:
大家下午好!时间过得飞快,我们今天迎来了结业仪式。我和多数老师再次相聚杭州,同时也结识了新朋友。我们每天在密集地听报告、外出观摩学校过程中,还有不辞辛苦地夜游中相处得非常融洽。头脑风暴思维激荡,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美好画面历历在目。
郑太年老师畅谈智能时代,学习科学。我不完全统计,他不经意间提及了《学习的本质》等10本书。缪华良老师有一颗超强大脑,他的全校老师给学生开阅读课的创举,告诉我们阅读课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年轻的陈滔老师熟读《孙子兵法》,并灵活用于学校管理,并系统设计科学课程。王莺老师激情澎湃,她的“因为热爱选择当老师”的教育情怀令我们感动。黄津成老师专注课程研究,是我们的培训成果指导导师,有政策、有理论、有案例、有实操。冀新花老师专注课堂观察与课例研修,萧琪老师紧跟新时代,实践探索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观摩学校听汇报,校长、书记各个教育视野开阔,阅历丰富。教师自信,学生阳光。
不知各诸位有没有发现,他们身上有这些共同特点:读书不止,学习不停,会讲学生、教师及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不妨抛砖引玉,讲一下我的十五年读写历程(节选)。
我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
截至2024年,我已工作32年了。前10年,我是中学数学教师,后22年我是中学数学教研员。回想教书的课堂,由青涩单调到诗情画意,到一旦站在讲台上的忘我与激情,我认为我是当教师的料。回顾教研的历程,由数学领域到人文世界,到面对教师的激动与热情,我认为我也是当教研员的料,其实说到底教研员仍是教师。教师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读书。遗憾的是,我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始于不惑之年,拿起笔每日千字笔耕也是这一年,2009年。
2004年,我首次听朱永新先生的报告,知道了他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听完报告,读了朱先生的书《中国教师:专业素质的修炼》,但是就是没敢投保,在积淀了5年后我才进入了该保险公司,但是没成功,中间断了7天。即使如此,我还是想把这些稚嫩的文字集成册子,最初起的书名是《间作套种教研地》。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间作、套种两个名词,我估计不会陌生。为了提高亩产,农人们会充分利用有限的田地资源种庄稼。2019年,我利用空闲整理文稿,2020年初新冠突如其来,瞬间打破了日常,三年间,虽多数日子被封闭,有大把的时间读书写作,可是把书稿一事一搁置就是5年。
细细想来,在每日读书写作上,我是2007年在蓝田县焦岱镇驻村帮扶工作一年期间,开始在国道旁野地里焦汤森林派出所独院的二楼一间被长期借调到县城工作的警察宿舍里开始系统阅读的。读什么,怎么读,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如果自认为打小喜欢读书,那么在上大学之前的读书属于杂食泛读,只要是书甚至只要是有字的纸片,我都会认真地看。我无法忘记这样的一个场景:小时候坐在土炕上,看着由报纸裱成的墙围子上的文字。上大学后读了数学专业,应该说读书的视野变窄了。工作后的书架上除了数学,几乎再没其他方面的书了,尽管也读小说,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书是借来的,上不了我的书架。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苏步青、华罗庚、丘成桐等数学家,哪一个不是国文底子深厚的文人。他们的文章写得好,诗词写得更好。原来数学家是文理兼修的人!学理的要文化,培养人文精神,求善美;学文的要理化,培养科学精神,求真实。文史哲艺术,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养料。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早在19世纪中叶就预言过:“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越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会和。”按这样的理念,我给研修共同体的老师们开了年度推荐书目,共12本书,涵盖文史哲艺术、教育综合和数学六大领域,每个领域各2本书,每两月交一篇心得或书评。
时间关系,就选讲这么多,感兴趣的老师请关注少陵纯正教育公众号阅读写作栏目。
我们这个班是雁塔骨干教师的黄埔班,有一期长沙学员,也有二期杭州学员。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雁塔教育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成长而突飞猛进。
最后,送诸位一首词《忆秦娥•西湖夜》
西湖夜,北山高悬保俶月。
保俶月,塔寒影瘦,千年一绝。
白蛇许仙心心结,英台山伯羽化蝶。
羽化蝶,知冷知热,彼此关切。
祝诸位返程平安!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