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我县精品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政协十一届九次常委会交办会的安排,县政协精品蔬菜产业发展调研组,在县农业农村局大力协助下,通过到农业农村局机关召开座谈会,到严陵、新店、向义、界牌、镇西镇实地走访企业、专合社、种植户等方式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精品蔬菜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严陵、新店、向义、界牌、镇西等镇,利用钢架大棚、竹架大棚、喷滴灌、遮阳网、地膜覆盖等设施种植,种植品种以黄瓜、丝瓜、苦瓜、茄子、大头菜、白萝卜、辣椒、早仔姜、香葱、鲜食玉米等为主,蔬菜主要销往重庆、成都、长沙、西安、昆明、宜宾、内江、自贡、泸州等省内外大中城市。成功创建市x星级精品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建有x个示范基地(万亩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基地、万亩大头菜核心示范基地、新店七星椒核心示范基地、新店早仔姜核心示范基地、镇西白萝卜核心示范基地、香葱核心示范基地、界牌鲜食玉米核心示范基地)。通过多年发展,我县精品蔬菜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目前共发展 xxx 亩以上规模的蔬菜种植家庭农场xx家,xxx 亩以上的蔬菜专业合作社有x家。精品蔬菜面积多年来稳定在x.x万亩,今年产值x.x亿元左右。
(二)品牌化生产逐步加强
有七星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x个、镇西白萝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x个,注册了“周萝卜”、“新店七星椒”、“早仔姜”“笔杆葱”等蔬菜相关的商标,认定无公害面积x.x万亩,先后有xx个蔬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x个蔬菜产品通过绿色产品认证。
(三)销售方式、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全县有 xx 多个蔬菜促销组织和促销协会,xx多户蔬菜贩运大户活跃在蔬菜营销网络。蔬菜销售方式包括配送、电商、个体门店销售等,销售主体主要有配送机构、蔬菜协作组织、个体运销户等。现有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一处,小型蔬菜集散中心xx处,年销售量约xx万吨,约占全县蔬菜总量的xx%。
(四)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县精品蔬菜生产各主要基地村相继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扶持蔬菜种植户,赊销优良蔬菜种籽、化肥、棚架、地膜及无公害农药等生产资料,切实较好地解决了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产品流通等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以xx县大棚蔬菜专合社为例:专合社大股东社员x人,带动农户xxx户,辐射农户种植面积xxxx余亩,在早春黄瓜对外销售上面共同进退、一致对外,成为全县唯一的对外销售代表,能够使xx的早春黄瓜在自贡、泸州、宜宾方向的市场上具有主动定价权。
(五)标准化生产起步,产品安全性提高
抓源头和流通领域蔬菜的检测工作,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生产上使用,积极鼓励各基地使用杀虫灯、粘虫板等绿色防控措施,在多个基地建立质量检测室,推进标准化生产。xxxx年全县累计抽取蔬菜样本 xxxx余份,未发现一例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抽检合格率达xxx%。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装备仍显薄弱
随着精品蔬菜产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愈发突出。传统的蔬菜设施老旧不堪,没有及时更新换代,露地蔬菜单产不稳;田间道路、基地到蔬菜集散地道路缺乏整体性、科学性规划建设,运输通道不畅,保鲜及运输成本增加;集约化育苗、排灌、物理防治等设施设备不足,抵御极端自然灾害能力不足;田头预冷、冷库冷链、贮运设备落后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难以满足蔬菜保鲜储运的要求,特别是种姜、葱种贮藏供需矛盾尤其突出。
(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能力不强
受种植投入、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蔬菜产出成本涨幅呈加大趋势,叠加xxxx年的极端天气、疫情封控等因素影响,导致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加大;受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蔬菜丰产后,集中上市拉低价格现象时有发生。多年来,蔬菜价格时常出现“过山车”式的波动,特别是市场价低于成本价时,给菜农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影响蔬菜产业发展。
(三)发展阶段仍处低端
当前xx蔬菜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生产散、乱、小,蔬菜地域分工特征还不够明显,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绿色农产品认证少,有机农产品还是空白,难以进入中高端市场。总体而言,xx蔬菜生产大宗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集中上市产品多、可周年供应产品少,初级低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四)加工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蔬菜产业缺乏引领产业加工的头部企业或专门企业,无法有效带动三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基地、农户之间未能结成更加紧密利益连接和分配机制,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蔬菜产业附加值难以有效提高。同时由于蔬菜品种研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产品加工缺乏新技术应用和市场竞争力,市场营销队伍强弱不一,没有有效形成强大合力。良种良法不配套,栽培技术创新不够、储备不足,基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手段落后、经费不足,先进技术进村入户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五)劳动力瓶颈和政策制约
从事蔬菜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从业者科技文化素质低、操作技能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未来“谁来种菜”将成为十分现实和迫切的问题。当前国家“三农”工作的重心是“抓实抓细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牢牢将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因此不论是“种粮扩豆”的面积大增还是耕地“非粮化”、高标准农田一律不建任何种植设施的政策,都在无形中遏制了蔬菜种植的进一步发展,打击了菜农的发展积极性。
三、建议
(一)坚持政策引领,强化统筹规划
必须严守国家耕地政策,坚守粮食安全底线,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如香葱、鲜食玉米等能与粮食间种、套种的,可因地制宜适当增加种植面积,实现粮经复合生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蔬菜产业布局,稳定蔬菜面积x.x万亩总体规模,差异化发展特色蔬菜,要稳定早仔姜、大棚蔬菜规模,鼓励露地普通蔬菜错峰差异化发展,恢复性发展七星椒。注重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好路、水、电、网、冻库等基础设施,在严陵、新店、向义、界牌、镇西等镇蔬菜种植区,要增建水利基础设施,加大节水灌溉推广力度,确保蔬菜稳产高产。根据贮藏x年姜种发芽更早更佳、供暖更少更短的特点,加大项目支持力度,优先建设种姜贮藏库;优化冻库建设布局,鼓励以集体收益项目分类建设冷藏、冷鲜库,既增加集体收益,又提升精品蔬菜保鲜储存能力,增强应对蔬菜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
(二)注重科技赋能,提升农产品质量
以xx县人民政府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签订的农业科技合作战略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认真实施好特色菜、菌产业提质增效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加大蔬菜优质品种选育和引进推广力度,强化姜瘟防治、早仔姜煤改电、七星椒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攻关,加大特色蔬菜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有机肥使用的示范推广力度,强化对种子、农药的监管,严厉查处高毒农药销售,严格落实蔬菜生产农药安全间隔期管理,确保我县精品蔬菜稳产高产和质量安全。强化品牌建设,积极申报二十大头菜、香葱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围绕“三品一标”品牌创建,加快我县蔬菜主要品类的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标准的制定,鼓励建设智慧大棚,开展水培蔬菜示范,扩大绿色农产品认证规模,争取有机农产品认证零的突破,进一步提升精品蔬菜的质量,提高蔬菜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延长产业链供应链,培育龙头企业
蔬菜加工企业承载着稳定效益、规模发展、提升影响力、品牌建设等促进作用,要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和培育蔬菜产业的加工企业,引导企业采取订单式采购和保底收购蔬菜原材料,同种植户建立联盟关系,指导农户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蔬菜,带动一产发展,利用冻库贮菜调峰,拓展蔬菜供应时段,着力打造蔬菜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三产融合,稳定蔬菜生产效益。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强化产品宣传,加强产销衔接,拓展新的市场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利用我县精品蔬菜初具规模的优势,提前布局,积极引进和培育“预制菜”加工企业,畅通从基地生产到企业加工的渠道和机制,进一步提升蔬菜附加值,将更多红利留在蔬菜种植端。
(四)强化人才引领,夯实发展根基
蔬菜生产是我县重要的富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㧓手,需要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撑。要坚持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要坚持精准引进、定向培养,打造县级蔬菜生产、加工学科带头人,壮大镇级农业实用技术示范推广、服务人才队伍;加大电商销售和本土经济人队伍培养,培育蔬菜生产农机服务技术队伍,提升专合社、家庭农场主技术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集合各种社会力量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