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学(高升专) 模拟题
判断
1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各个团队。N
2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联系,或者牵连、影响。( )N
3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曾给“公共关系”作如下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利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它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舆论的评价,尽也许的协调它们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 )Y
4古代社会的准公共关系特性是“维护公众利益”。( )N
5赚钱性社会组织的沟通方式是双向信息沟通。( )Y
6决策是指拟定社会组织行动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行动方案的行为。( )Y
7采集信息是公共关系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Y
8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时,应当遵循公共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规定。( )Y
9公共关系的开展必须以基本领实为根据。( )Y
10公共关系公司工作的内容重要是为客户全面规划、实行公共关系工作。( )Y
11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都是比较相似的,没什么区别。( )N
12政府公共关系,是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的公共关系。( )Y
13公共关系在生产性公司中应用不是很广泛。( )N
14所谓公共关系心理,是指和公共关系行为、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Y
15依赖型的价值取向以冷酷的个人主义为特性。( )N
16公共关系的主体为公众。N
17公共关系的手段是传播与沟通。Y
18公共关系开始迅速向世界传播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Y
19非洲公共关系协会是在肯尼亚首都罗毕成立的。Y
20认知度是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营过程中,获得目的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行为合作的限度。N
21传播活动进行的环境是指空间环境。N
22引导功能是指通过广泛、细致、耐心的劝服性教育和优惠性、赞助性服务,来诱导供孩子那个对公司产生好感。Y
23调节作用是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之一。Y
24公共关系的问世,就是一定社会事实的产物。Y
25社会效益影响社会组织利益,但不影响社会公众利益。N
26培训人才不是公共关系社团的工作内容。N
27学术型公共关系社团重要涉及公共关系学会、研究会、研究所等学术团队。Y
28树立组织形象是生产性公司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特性。Y
29个性心理特性涉及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素质。N
30公共关系策划工作是公共关系人员的工作,是由公共关系人员来完毕的。Y
31公共关系具有互利性,但不具有开放性。N
32本教材中的观点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它遵循传播规律,因此公共关系学应当属于传播学范畴。N
331985年1月,上海举办了全国第一届公共关系培训班。N
34上海公共关系协会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省市级公共关系组织。Y
35公共关系中所说的公众,即广泛意义上的公众、民众。N
36普遍性是公众的一个特性。Y
37根据公众的社会组织关系领域可将公众划分为内部公众、外部公众。Y
38公共关系活动要对社会组织负责,对公众不必承担责任。N
39注重社会效益,有助于经济效益最大化。Y
40行业型公共关系社团重要指基于社会各种人群的不同而建立的公共关系组织。N
41联谊型公共关系社团是一种比较松散的社团,其特性是没有固定的活动方式。Y
42销售服务是公司公共关系的重点。N
43商业和服务业都是以顾客为直接工作对象的。Y
44神通过程的强度是指大脑皮层曾经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Y
45公共关系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Y
单选
1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A
A社会组织
B公众
C事物
D环境
2以下哪项是公共关系的基本特性:( )B
A局限性
B开放性
C群众性
D固定性
3美国的公共关系最早起源于:( )B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独立战争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D海湾战争时期
4公共关系归根到底是:( )C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组织与组织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的关系
5公共关系的重要目的是:( )B
A协调关系
B树立组织良好形象
C沟通信息
D反馈信息
6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必须以( )为指导。B
A道德准则
B公共关系理论
C诚信原则
D利益为本
7公共关系活动必须以( )为出发点。C
A赢利
B和谐
C社会效益
D公众利益
8( )年,在波士顿成立了第一家具有公共关系性质的公司。A
A192023
B1895年
C1992年
D1974年
9政府追求的社会形象的核心只能是:( )C
A经济增长
B社会稳定
C为公众服务
D为个人利益服务
10售前服务是指公司向( )在购买行为发生前向其提供的服务。C
A试用客户
B测试客户
C潜在客户
D老客户
11与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是公共关系心理的:( )A
A基本特性
B决定因素
C必要前提
D判断依据
12公共关系调查具有:( )A
A科学性
B实践性
C地区性
D公开性
13( )是公共关系活动成功的关键。A
A计划
B实务
C总结
D方法
14( )构成了整个公共关系活动的中心环节。A
A公共关系实行
B公共关系策划
C公共关系实务
D公共关系手段
15( )不是群体传播渠道的特点。C
A传播速度快
B传播范围大
C传播对象明确
D反馈及时
16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B
A社会组织
B公众
C事物
D环境
17巴纳姆时期的公共关系特点为:( )D
A单向传播
B双向沟通
C双向对称
D自我吹嘘
18艾维?李时期的公共关系特点为:( )A
A单向传播
B双向沟通
C双向对称
D自我吹嘘
19赚钱性社会组织以( )为重要公众.D
A利润
B财富占有者
C社会组织
D顾客或服务对象
20公共关系的目的是:( )A
A塑造、改善社会形象
B平衡组织之间的利益分派
C调节社会矛盾纠纷
D构建和谐社会
21( )信息的搜集,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环节.D
A公众意愿
B社会资源
C相关法律
D组织形象
22( )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家合资公关公司。C
A192023
B1895年
C1984年
D1974年
23( )是公司的财富。A
A员工
B技术人员
C领导
D资本
24对于( )型非正式群体,要积极支持、鼓励。A
A正面
B中间
C负面
D全能
25能力最鲜明的特点是:( )C
A特殊性
B多样性
C与活动效率相联系
D与纯熟度相联系
26( )是结识能力之一。B
A记忆力
B思维能力
C观测力
D注意力
27( )是组织员工关系调查的内容之一.B
A员工队伍情况
B员工经济利益
C组织基本利益
D员工组织关系
28( )是公共关系策划的灵魂。C
A目的性
B思想性
C发明性
D针对性
29( )事实上是连接组织与公共关系策略的桥梁。B
A公共关系计划
B公共关系战略
C公共关系原则
D公共关系实务
30公共关系评估的目的是:( )C
A对活动的成绩作出评价
B对公共关系组织的能力做出总结
C总结、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
D遮掩工作中的失误
31公共关系的手段是:( )A
A传播与沟通
B调节与分派
C传播与分派
D调节与沟通
32爱德华?伯纳斯时期的公共关系特点为:( )B
A单向传播
B双向沟通
C双向对称
D自我吹嘘
33公共关系的第一个输入国是:( )C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34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学诞生于:( )B
A19世纪末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末
35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A协调关系
B树立组织良好形象
C沟通信息
D反馈信息
36关于公共关系对个人的应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A树立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
B树立保护自我的观念
C培养沟通、交流技巧
D树立合作意识
37良好形象的标准是:( )B
A公众的评价
B知名度、赞誉度
C赢利多少
D业务量
38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在( )年,正式对外发表《公关征询业服务规范》。B
A1984年
B2023年
C1994年
D1974年
39( )是指组织与所在地之间的关系。B
A组织关系
B社区关系
C沟通关系
D社区组织
40( )是组织与社会公众联系的最重要通道。B
A公众
B新闻媒介
C网络
D告知
41与公众心理沟通的关键是:( )A
A意见沟通
B感情沟通
C信息沟通
D利益沟通
42个性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性是:( )D
A气质
B能力
C知识
D性格
43狭义的组织形象调查特指:( )C
A组织自我盼望形象
B组织舆论评价
C组织实际形
D组织经营策略
44广义的组织形象调查涉及组织实际形象和:( )A
A组织自我盼望形象
B组织舆论评价
C组织实际形象
D组织经营策略
45公共关系活动中的最高层次是:( )A
A公共关系策划
B公共关系战略
C公共关系原则
D公共关系实务
多选
1学好公共关系学,要:( )A|B|C|D
A掌握基本原理
B理论联系实际
C分析公共案例
D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21990年,我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一步表现在:( )A|C|D
A开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题研究
B坚持改革开放
C进行公共关系学科体系的系统性研究
D推出各种公共关系教材和专著
3信息的表现形式为:( )A|B|D
A语言
B符号
C编码
D图像
4一般的来说,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根据不同的情况会采用:( )B|C|D
A强制政策
B普遍性目的公众策略
C选择性目的公众策略
D集中性目的公众策略
5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监测作用的两个层面有:( )A|B
A对主体的监测
B对客体的监测
C对环境的监测
D对人员的监测
6关注公众心理需求就要:( )A|C|D
A关注公众知晓的心理需求
B关注公众经济需求
C关注公众独立的人格需求
D关注公众精神需求
7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分为:( )A|B|D
A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
B专门性的公共关系公司
C公共关系实务所
D公共关系社团
8按照主体身份的不同,公共关系可以划分为:( )A|B|C|D
A政府公共关系
B生产性公司公共关系
C商业服务公共关系
D事业团队公共关系
9征询型公共关系的重要手段有:( )A|B|D
A舆论调查
B民意测验
C专访
D市场综合分析
10非正式群体可以分为:( )A|C|D
A正面型非正式群体
B侧面型非正式群体
C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D负面型非正式群体
11公共关系的基本特性有:( )A|B|C|D
A公众性
B互利性
C开放性
D流动性
12现代管理论的形成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公共关系提供了:( )C|D
A技术指导
B主线动力
C理论基础
D方法原则支撑
13社会组织的规定有:( )A|B|C
A目的性
B整体性
C适应性
D自由性
14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 )B|C|D
A客体
B基本构成要素
C行为主体
D控制者和组织者
15沟通的过程的基本阶段组成是:( )A|C
A传递阶段
B分析阶段
C反馈阶段
D解决阶段
16做好公共关系实务就要:( )A|B|C|D
A进行科学调研
B开展双向沟通
C科学知识的掌握
D尊重科学
17依据服务对象可以将公共关系公司划分为:( )A|C
A综合性公关公司
B民办公关公司
C特定行业服务的专业公司
D专业技术公关公司
18公共关系项目收费涉及:( )A|B|C|D
A征询服务费
B行政管理费
C项目支出费
D公共关系活动经费
19( )是传统的营销策略。A|C
A产品
B沟通
C销售渠道
D政治营销
20公共关系心理的内容重要涉及:( )A|C|D
A公众的心理
B个人的心理
C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的心理
D组织团队的心理
21社会领域内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的基本特性有:( )A|C
A客观性
B具体性
C效能性
D固定性
22社会组织可以从( )这些角度来分类。A|C|D
A社会功能
B功能职能
C社会经济效益
D社会属性
23社会组织的形象特性涉及:( )A|B|C|D
A多维性
B相对性
C相对稳定性
D主客观两重性
24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的互利原则体现在:( )B|C|D
A利益均分
B计划决策
C搜集信息
D反馈公众意愿
25公共关系部是组织的:( )A|C|D
A“信息情报部”
B“外交部”
C“智囊团”
D“联络部
26公共关系部设立的原则有:( )A|B|C
A服务性
B专业化
C精简
D大众化
27事业团队组织涉及:( )B|D
A事业单位
B事业组织
C公司组织
D团队组织
28良好的操作能力的特性有:( )A|B|D
A针对性
B变通性
C多样性
D技术性
29人的气质类型涉及:( )A|B|C|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0公众测评法通常使用的方法:( )A|B|D
A舆论调查法
B民意测验法
C投诉建议法
D意见征询法
简答
1现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A|C|D|E
A社会经济条件
B社会人力资源
C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支撑
D物质技术条件
E社会政治条件
2公共关系沟通的原则是什么:( )A|B|C|D
A双向沟通原则
B平衡原则
C整分合原则
D有效原则
E合理原则
3公共关系实行的基本规定有哪些:( )A|C|D
A要以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B要选择合适的公众对象
C要选择最佳的活动时机
D在实行计划的过程中实行计划控制
E在组织开业或更名时隆重“亮相
4公共关系中,协调关系有哪些方法:( )A|B|C|D
A反馈调节法
B自律法
C感情疏通法
D信息分享法
5影响感染效果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A|B|C
A感染者的素质
B感染者和受感染者的相似限度
C受感染者的理智水平及心理成熟度
D感染过程的互动性
6为了做到成功的传播沟通,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A|B|C|D
A必须联系具体的目的
B必须适应不同的对象
C必须区别传播的内容
D必须本着节约的原则
7为什么要学习公共关系学:( )A|B|D|E
A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B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
C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D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
E有助于社会组织的发展
8公共关系传播的原则是什么:( )A|B|C|D
A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B坚持向社会负责的原则
C密切联系组织工作目的
D选用适当的传播媒介
E坚持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原则
9如何满足社区的基本规定:( )B|C|D
A积极向社区提供本组织信息
B为社区服务
C经常与社区沟通
D尽也许避免或减少自身活动对社区的负面影响
10公共关系对个人的作用体现在:( )A|B|C|E|F|G
A树立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
B树立尊重别人的观念
C培养交往沟通的积极性的交往沟通方略、技巧
D树立竞争意识
E提高发明能力
F提高社交能力
G提高应变能力
11如何学习公共关系学:( )A|B|C|D
A掌握基本原理
B理论联系实际
C分析公共案例
D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12应当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政府公共关系的要点:( )A|B|C|D|E
A建立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信息
B塑造领导者的形象
C开辟政民之间的多种联系渠道
D切实为民办事
E开展国际公共关系,协调对外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