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济南高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填空
1.记忆的过程: (识记) (保持 ) (再现)
2.智力的核心:(抽象思维能力)
3.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方面的著作:(《学记》)
4.中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课外校外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班主任工作)(共青团活动)
5.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注意的分散)
6.教师的主线任务:(教书育人)
7.“鱼与熊撑不可兼得”说的是成就动机中的哪个冲突:( 双趋冲突)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因素
9.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形成了对的的舆论氛围)
10.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
一、单项选择(20分)
1.某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来的快去的也快,指出他是哪种气质类型: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班主任的重要任务:
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B.教学
C.开班会 D.心理健康征询
3.教师的教学机智说明教师节工作的具有( )的特点:
A.发明性B.复杂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说明教师工作具有:
A.发明性B.复杂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5.《大教学论的》作者: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杜威 D.昆体良
6.儿童发展具有一个关键期,要抓住关键期来教育学生,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差异性 C不平衡性D.互补性
7.将学习分为故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教育家是:
A.奥苏泊尔B.班杜拉
C.安德森 D.加涅
8.( )被成为课程评价之父。
A. 杜威B.夸美纽斯 C. 泰勒D.裴斯泰洛奇
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赛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10.教学过程最重要的阶段是:
A.引发动机 B.巩固知识
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D.运用知识
11.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
A.道德结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2.“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使用的教育方法:
A.说服法B.陶冶法
C.楷模法 D.锻炼法
13.人骑车时手,眼,耳并用是运用了: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派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转移
14.看书时开始的内容忘的较少,中间的忘的多,这是由于开始的内容只有一种影响:
A.记忆的前摄克制 B.遗忘
C.记忆的倒摄克制 D.迁移
15.看书时用笔画出重点,便于以后读,这是运用了: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的选择性。
1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含(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环境
17.创新思维的核心是: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
C.智力 D.发明性。
18.快乐,心情舒畅属于情绪状态中的:
A.应激 B.激情 C.情感 D.心境。
19.一个学生胆怯,老师应培养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果断性
C.自制性D.坚韧性
20.奥苏泊尔的提出了( )理论:
A.故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结构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二、多项选择
1. 发明性思维的特点是:
A.流畅性 B.灵活性
C.独创性D.指向性
2. 情绪状态分类有:
A.心境B.应激 C.激情 D.情感
3.长时记忆中的意义编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
C.表象编码 D.语义编码
4.情感的一般形式是:
A.道德感B.理智感
C.美感 D.情操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A.顺序性与阶段性 B.特殊结识过程
C.发展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三、名词解释
1.成就动机 阿特金森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干、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2.智力技能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3.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规定,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教学原则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结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简答
1.结合遗忘规律,教师应当如何组织学生的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方式多样化
(3)合理分派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4)复习要适量(过度学习)
(5)采用尝试回忆法
2.能力的个性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第一,有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第二,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 有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1、已有知识经验;
2、情绪与动机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定势与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5.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4. 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五、论述
1.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方面在行为上的表现。心理学上有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了解气质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一方面气质自身没有好坏之分。它只表白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不涉及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和悲观的方面。人应当学会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气质特点,发扬积极的一面,克服悲观的一面,使自己成为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的人。
气质自身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在任何一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当中,都可以找到各种气质类型的人。
气质对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是职业选择的一个依据。
3.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做好教育工作。
第一 , 教师要对的对待学气愤质类型的 特点
第二, 发扬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三,针对学气愤质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第四,指导学生善于结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2.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观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基础课程改革的目的
1.改变课程功能 2.调整课程结构
3.精选教学内容 4. 改善教学方式
5. 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6. 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