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建设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两城镇陈庄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
两城镇陈庄小学
3、建设地址
两城镇陈庄小学院内
4、建设目标及规模
项目建设目标:拆除原教学楼,在原址上建设框架结构综合教学楼。
建设规模:教学楼一共三层,每层的建筑面积为1726.17㎡,总建筑面积约为4384㎡。
5、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为550万元,资金来源于上级专项资金和微山县教育局自筹。
二、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001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校面貌有很大改善。但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C级和D级危房仍较多存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
微山县两城镇陈庄小学成立于二十世纪,当时所建设的教学楼等设施已陈旧成为危房,对学校师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两城镇陈庄小学教学楼的建设是典型的校安工程,将为学校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条件。
三、项目编制依据
1.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4.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5. 《建筑工程设计文本编制深度规定》;
6.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本);
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意见》(2008);
10.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1. 委托方提供的有关设想及基础资料
四、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单位
1、单位名称:济宁现代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丙11820120004
3、资格等级:丙级
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二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背景
党的十七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是推进我县建设人力资源强县的必然选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当前,微山正处在蓄势转型、跨越崛起的关键时期,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教育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教育优先的战略重点相应调整,一是由“人力资源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二是由“满足基本教育需求”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转变,三是由“规模型教育”向“质量型教育”转变。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继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注重研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着眼于育人为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着眼于教育公平,制定和完善各项教育政策;着眼于微山湖区教育实际,把上级政策落实与促进微山教育体育和谐均衡发展结合起来。要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加快建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以省定基本办学条件为标准,以新一轮规划调整方案为依据,以均衡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布局合理、条件均衡、装备合格、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校园和谐。加强基本办学条件建设,使所有中小学具备基本的校园、校舍、教学设备、图书和体育活动设施。加强学校的食堂、宿舍、饮水设施和厕所建设,改善卫生环境条件。2014年实现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
本项目即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兴衰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全镇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形势下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培养人才就要从小学教育抓起。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和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其目的就是要争先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可以说现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差距。
近几年,微山县两城镇教育事业去的很大的成就,但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均衡教育的迫切要求仍有差距。如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学校资源不足,办学条件也别是农村及城市小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等。微山县两城镇政府确定的“科教兴镇”战略就是科教立本,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谋划教育全局、规划教育未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此,微山县两城镇陈庄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不仅仅优化了办公条件,它将把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最基层,这无疑对微山县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三、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1、建设地点
两城镇隶属于济宁市微山县,紧邻南阳湖,处于白马河的左岸,东临104国道,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电等市政设施齐全,周边环境优美,项目所处地段和区域位置极佳。
项目建设地点为微山县两城镇陈庄小学院内。
2、建设条件
(1)给排水:本项目给水水源为市政管网供水系统,其水质、水压,水量均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要求。
(2)供电:本项目年耗电量约10.889万KWH,两城镇公网电压110KV,村委会负责修建一座开闭所。开闭所电压进厂采用电缆敷设到厂区配电室,由配电室向车间供电。可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3、交通条件
微山县公路纵横,河道成网,交通极为便利。两城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白马河绕镇而过,省级济微公路穿乡而行。
4、资源条件
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位于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独山湖)畔,东是连绵起伏的凫山山脉,东南与滕州界接壤,西与南阳古镇隔水相望,西北隔白马河与鲁桥镇搭肩,南邻一望无际的独山湖,正北毗连马坡镇,东北为邹城市郭里镇。距济宁市区35公里,距邹城市区33公里,距微山县城55公里,距104国道仅半小时的路程,济微公路贯穿南北,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总面积13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6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79平方公里;境内山湖并存,有大小山头83座,森林1.5万亩,耕地面积6.3万亩。下辖48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人口7.6万人。地处丘陵和平原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东西最大距离17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5公里。主要山脉有两城山(大顶子山)、承匡山(今凤凰山) 、高平山(今九峪山) 、桃花山等,其中大顶子山最高,海拔328米。主要河流有大运河、白马河,白马河境内流长10公里,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蒜、棉花、大豆、大葱等。
5、运营成本条件
全县年供电总量可达5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工业用电0.73元/度,工业用水3.4元/立方米,工业用蒸汽180元/吨,工业用燃汽3.0元/立方米。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可根据入区企业需要实行峰谷不同电价。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1200-1800元/月;工人工资800-1200元/月。物流:陆路集装箱40吨货柜6.66元/公里,20吨货柜6.22元/公里;铁路0.08-0.16元/吨公里,现行价格0.126元/吨公里;水路0.05-0.08元/吨公里。
6、人居环境条件
微山县的绿化、空气、水质、噪音控制等环境指标一直保持在优良水平。保健医疗、文化教育、购物娱乐等设施齐全,体系完善,结构合理,能充分满足本地和外来居住者的需求。微山县两城镇突出利用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景观布局富含特色,生态资源保护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齐全,具有较强吸附功能的宜居宜业城市新区。
四、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筑物需要全部新建。2013年10月份底完成教学楼设施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建筑基本情况见下表:
主要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占地面积(m2)
层数
建筑面积(m2)
结构形式
1
教学楼
1726.17
3
4384
框架结构
合计
1726.17
4384
备注:本表所列面积为建构筑物轴线面积。
总图布置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项目占地面积
亩
36.8
170*143
2
建筑物占地面积
平方米
1726.17
3
项目建筑面积
平方米
4384
4
建筑密度
%
7.1
5
容积率
0.18
7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300
8
绿化系数
%
5.34
五、总图布置
1、总图布置方案
(1)主要建(构)筑物布置
项目所在地块基本呈长方形,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36.8亩, 现项目区地形平整,无沟塘、土包等不良地貌;外围有各种公用配套设施可利用。
(2)项目区绿化
对项目区、道路两侧及新建建构筑物周围皆予以绿化,种植花草和树木,以达到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降低噪声、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及美化环境的目的,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
(3)管线规划
厂内管线有:给排水管线、电力及通讯线路等。排水采用暗沟雨污合流形式,其他管线均采用地沟。
2、土建工程
(1)屋面
项目区的教学楼建筑为有组织排水,采用橡胶卷材防水。
(2)墙面
框架填充墙或承载砖外墙均抹面,钢结构采用压型钢板铺挂。
(3)地、楼、面
一般建筑物均采用混凝土地面,水泥砂浆抹面。
(4)门、窗
窗为中空玻璃塑胶钢窗,门为成品木门,对部分由防火要求的部位采用钢制防火门。
(5)楼梯、栏杆
生产车间采用钢梯、钢管扶手栏杆。
3、结构设计
(1)基础工程
该项目是在拆除原教学楼的基础上新建的,因而,不存在不良工程构造,适宜于项目建设,现阶段主要基础工程暂按如下考虑:排架结构的车间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其它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
(2)建(构)筑物
本项目教学为混凝土框架结构。
本地区基本地震设计烈度为7度,因此各主要建筑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抗震设防。
六、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合理、科学地制定管理方案,确定项目的组织结构和配置人力资源是保证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提高劳动力的重要条件。在制定管理方案时,我们队项目的组织结构设置以及人力资源设置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工程部:负责工程的前期准备联系和现场工程管理监督。
预算部:负责对工程前期方案的策划,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及预决算的计算。
财务部:负责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财务的核算和监督以及资金的拨款和管理,交纳各种税务和上级管理费等,保证工程进度和各项资金使用计划。
办公室:负责工程的总体策划和管理。
七、项目建设期限及实施进度
为加强项目管理,微山县两城镇陈庄小学成立由校长任组长,负责审查项目建设规划,筹措并管理项目建设资金,组织项目评估及检查考核,协调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及问题,确保项目按期实施。
本项目拟于2013年4月份动工,预计2013年10月份竣工,总建设工期6个月。
项目进度与计划安排:
(1)2012年12月-2013年3月:项目启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建设规划,完成项目的设计、论证、分析及招投标工作。
(2)2013年04月-10月:项目工程建设。
(3)2013年11月:整个项目建设竣工,投入使用。
八、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3.《公共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1996]628号);
4.《公共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
5.《山东省工程建设费用组成及计算规则》(2011版);
6.《山东省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7.《建材工业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1992年);
8.业主方提供的有关资料;
9、类似工程建设经济指标。
(二)估算说明
1、本项目的工程费估算采用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即以单位建筑工程量投资乘以建筑工程总量计算。
2、市政配套费:拟向有关部门申请减免,暂不计列。
3、场地勘察费:按一般工程地质勘察收费标准计列。
4、设计费:根据国家有关设计收费标准。
5、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建安工程费用的1%计。
6、工程保险费及其它费用:工程保险按工程费用的0.3%计算,其他费用包括各种审查费。
7、工程监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2%计算。
8、招标代理服务费:按工程费用的0.3%计算。
9、预备费:按第一、二部分费用之和的6%估算。
(三)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估算包括工程费用、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
初步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为55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64万元,其他费用57.75万元,预备费27.86万元。
投资估算明细详见表1-1 建设投资估算表。
建设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估算金额
建筑工程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其他费用
合计
一
工程直接费
464.32
464.32
1
建筑工程
460.32
主体工程
306.88
装修工程
78.91
给排水工程
21.92
电力工程
30.69
供暖工程
21.92
2
设备工程
4.00
办公室
1.50
教室
2.50
二
其他费用
57.75
57.75
1
勘察设计费
9.29
2
建设单位管理费
4.64
3
工程监理费
5.57
4
招标代理费
1.39
5
工程保险及其它费用
27.86
6
前期工作费
9.00
三
预备费
27.86
27.86
四
总投资
550
(四)资金筹措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为550万元,资金来源于上级专项资金和县教育局自筹。上述投资包括项目管理综合费用、可行性研究报告费、设计费、监理费、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建筑安装工程费、房屋装修费等与项目有关的所有费用。
12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第一节 发展规划分析
关于《微山县教育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以县为主、统筹城乡、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以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各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教育差别。到2012年完成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任务,2015年完成全县161处中小学规划校园占地、校舍规划建筑面积调整等工作。
全面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全县15处乡镇(街道)中133所学校中534栋校舍存在无加固价值需拆除重建(经县建筑设计院抗震鉴定),面积91984.87平方米。2012年底完成无加固价值、需拆除重建校舍任务,其他加固、维修校舍可于2013年底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任务。拆除重建涉及14个乡镇96所学校,重建校舍164栋,面积101562.3平方米。
第二节 产业政策分析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该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产业组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目录鼓励类第十二条第六项规定。
第三节 行业准入分析
本项目建设府河国家相关规定,属于学校教学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提倡的“”,有利于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项目建设符合行业准入条件
47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第一节 资源开发方案
本项目为校园教学楼建设项目,不属于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不需对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作详细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所涉及利用的资源主要有建材、外购配件及原材料、水资源、电力等。
第二节 资源利用方案
(一)土地资源分析
本项目属于“校安工程”教学楼建设项目,占用土地为微山县两城镇陈庄小学教学楼原有的建设用地,不占耕地,不涉及新征用地内容。
(二)建材及原材料资源分析
该工程消耗的主要材料是砖、石、灰、砂、水泥、钢材等。
济宁市建材资源丰富,有多个建材批发市场,交通便利,物流快捷,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所需全部材料供给。该工程项目建设用材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提倡使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和物料综合利用,以增值降耗。
根据设计规模,教学楼一共三层,每层的建筑面积为1726.17㎡,总建筑面积约为4384㎡。项目建成后可容纳教师20人,学生250人。项目所需燃料及动力主要为电。
(三)水、电资源分析
1、水资源分析
(1)用水量估算
本项目为学校教学楼项目,主要用水仅为学校师生的生活用水。
项目生活用水量按270人,其中学生250人,教师20人。由于小学生在学校的用水量比较小,按人均消耗5升/日;教师生活用水量按人均消耗25升/日。一年时间除去寒暑假时间和周末学生不上课的时间,每年用水时间按230天计算,所以年生活用水量为(20x25+250x5)x230=40250升=402.5立方米。
②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管网漏失水量包括卫生器具漏水量、水箱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未预见水量包括用水量定额的增长、临时修建工程施工用水量以及未预见到的其他用水量。项目管网漏失水量与未预见水量按日最大生产和生活水量的10%计算。所以,
用水量为270 x10%=27立方米。
③消防用水量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该项目设置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4L/s,项目区内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按1次设计,火灾的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算,故消防用水量最大为28.8立方米/年。
④绿化用水量
绿化用水主要用于学校院内植物的栽培和种植,根据以往项目经验估计,该项目的绿化用水量为50立方米。
项目总用水量为402.5+27+28.8+50=508.3立方米/年。
(2)水源
项目新鲜水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供水有保障。
(3)给水管材
给水管道材料的选择,应根据供水水压、外部荷载、土壤性质、施工维护和材料供应等条件确定。根据国家目前对输水管材的要求,项目供水系统均采用节能、耐用的管材。
室内生活给水管道采用PP-R管。
2、电力资源分析
(1)供电电源需求
供电电源要求380V/220V/50Hz。配电室设备电压均为380V,多数设备电压为220V,照明电压均为220V。
(2)项目综合耗电量
根据《分类建筑综合用电指标》计算,项目的总建筑的面积为4384㎡,公共设施用低中科教类建筑的用电标准低、中、高档分别为45W/㎡、65 W/㎡、80 W/㎡。由于是小学教学楼,因为选用低档标准45 W/㎡,需求系数取0.6进行计算。小学学校不是寄宿制的,假定教学楼每天用电时间为4时/天,计算时间为230天。根据计算,项目总用电量为4384㎡x45W/㎡x0.6x4Hx10-7=10.889万千瓦时。
第三节 资源节约措施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中明确提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一)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本项目依法取得土地,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周围地形地貌,按照城市统一规划的力度,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合理规划工业建设用地,节省土地使用量,以取得规模效益。并在方案设计中,严格按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原则通过充分论证,优化了方案设计,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符合招远市土地集约节约用地规划及城市工业发展规划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384平方米,学生人数为250人,一个五个班,每班50人,人均用地面积为17.536㎡/人,符合《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要求。
(二)建筑材料节约措施
材料消耗过程的管理,就是对材料在施工生产消耗过程中进行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和核算,借以消除不合理的消耗,达到物尽其用,降低材料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对于材料消耗的降低,主要来自材料采购成本的节约和材料使用的节约,特别是材料使用过程中的节约更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设计技术方面
(1)设计时采用工厂生产的标准规格的预制成品或部品,以减少现场加工材料所造成的浪费。
(2)设计时遵循模数协调原则,以减少施工废料量。
(3)设计方案中尽量采用可再生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或可循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率。
(4)设计方案中提高高强钢材使用率,以降低钢材消耗量。
(5)设计方案中提高高强混凝土使用率,以降低混凝土消耗量,从而降低水泥、砂石的消耗量。
(6)采用有利于提高材料循环利用效率的新型结构体系,本项目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7)充分进行建筑所在场所和自然条件(例:气候等)的分析、建筑围护结构与空间设计的分析、细部构造设计的分析等等,以达到冬季充分利用太阳能保温加热,夏季减少太阳辐射,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气流通风。
2、建筑施工技术方面
(1)采用严谨的材料预算方案,尽量降低竣工后建筑材料剩余率。
(2)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技术,使建筑垃圾产生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
(3)加强工程物资与仓库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
(4)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中造成的损坏及浪费。
(5)加强对材料计量管理,减少缺损;材料合理码放,防止损坏。
(6)提高钢筋翻样准确性,加强钢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管理,节约钢材;合理使用木料,减少木模板和支撑物损坏等。
3、水资源节约措施
(1)安装使用节水型器具,减少水量的浪费。
配水装置和卫生设备是水的最终使用单元,它们节水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节水的效果。因此,大力推广安装使用陶瓷阀芯节水龙头、6L水便器配套系统等节水型器具,可有效的减少水量的浪费。
(2)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剩余水压,减少无用耗水量。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规定,单阀阀门额定流量为0.15L/s时,最低工作压力为0.05MPa。当压力增大时,其流量也将随之增加,使调节流量或进行阀门操作时,无用耗水量增大。因此,当工作压力超过限定较多时,设置减压井、减压阀等设施,可有效降低剩余水压,减少无功耗水量,节约用水量。
(3)提高管材、附件和施工质量,严格控制跑冒滴漏。
第四章 规划建设方案
第一节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及设计依据
一、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1、方案设计应遵循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要求,在满足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平面布局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使用工程的要求。
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悠长的历史文化渊源,根据地形及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3、注重建筑与原校园空间环境的设计搭配,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
4、厂址内交通组织,应坚持功能适用性原则,满足快速发展需要,重点做好内部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的原则。
5、特殊要求的房间,全部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做适当的隔声处理,以保持安静的教学、办公环境。
6、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火等设计规范,从设计中消除火灾等安全隐患。
7、注重节能设计,从热、电、水等方面入手,充分考虑资源的节约利用。
8、方案设计应符合当地乡镇规划的要求,根据乡镇规划确定的建筑容积率核算建设用地面积,并应符合当地城市绿化面积指标的规定。
9、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形体组合上体现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使建筑个性鲜明,富有校园气息。
10、结构方案做到经济合理,在设备和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应兼顾美观可靠,又经济节能,合理布置消防安全设计。
二、设计依据
项目采用的主要设计依据
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2、《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J50189-2005);
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2003年版);
10、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集设计要求和委托书等。
第二节 具体方案设计
根据所选厂址的现有条件设计总体规划方案,建设项目平面蛇兔详见附件。
一、总平面图布置
总平面布置考虑到景观效果、与现有楼群的协调以及功能实用性。
二、建筑设计
1、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J50189-2005)
(4)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 《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6)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2、平面设计
(1)建筑物概况
根据微山县两城镇陈庄小学教学工作的实际并综合考虑教育发展等因素,初步确定拟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主体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体建筑方案详见所附建筑平面图。
(2)安全疏散
建筑物主图为三层单面内走廊式布局,建筑内部设双向疏散通道,每层设两部楼梯,功能明确、交通便捷、布局合理,垂直交通及安全疏散方便。在数量、疏散间距、疏散宽度上均满足建筑防火要求。
3、立面设计
新建的微山县两城镇陈庄小学综合教学楼里面造型应简洁鲜明,尺度宜人亲切,色彩搭配要庄重清新,富有时代感,建筑造型突出表现建筑与环境协调,整个建筑横向展开,立面在水平方向上的韵律和节奏,形成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的立面景观。
4、主要建筑物内外装修及屋面、楼地面、门窗设计
(1)墙体:
外墙采用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做3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内墙刷乳胶漆墙面。
(2)屋面:6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屋面
(3)楼地面:
a.卫生间为铺地砖楼地面;
b.除厕所外所有房间地面均为浇水磨石楼地面。
(4)门窗
窗为中空玻璃塑胶钢窗,门为成品木门,对部分由防火要求的部位采用钢制防火门。
5、剖面设计
微山县两城镇陈庄小学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4384平方米,主楼为地上三层框架结构,层高均为3.6米。
6、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
三、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N50011-2001)(2008年版);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N50204-2002)。
2、结构设计
(1)结构体系
微山县两城镇陈庄小学教学楼,总建筑面积4284平方米,主楼为地上三层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结构措施按乙类建筑要求设置。
(2)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0.3KN/㎡ 基本雪压:0.2 KN/㎡
地面粗糙度:B类 最大冻土深度:20cm
抗震设防烈度: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g
场地特征周期值:0.40s 建筑场地类别:Ⅱ类
活荷载取值:
教室、办公室:2.0 KN/㎡ 走廊:2.5 KN/㎡
楼梯间:3.5 KN/㎡ 卫生间:8.0 KN/㎡
上人屋面:2.0 KN/㎡ 不上人屋面:0.5 KN/㎡
其它未注明者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框架抗震等级: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抗震设防类别:乙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3)使用材料
砼:C30;钢筋:采用HPB235、HPB335级钢筋
砌体:框架结构外墙为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为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M5.0混合砂浆砌筑。
四、给水设计
1、设计依据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
2、初步方案
(1)生活用水量为4.50L/S。
(2)管材采用:给水管为PP-R冷水管,热熔连接。
(3)室外管道埋设深度:本区最大冻土深度为20cm,因此本工程给水管道埋设深度为20cm。
(4)生活污水系统:
本建筑雨水通过雨水管收集直接排至校园内雨水总官网,生活污水为男女厕所为一个系统,经排水干网汇集后排出室外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入校园内污水处理总管网,然后由小区雨水及污水总管网直接排入市政雨水和排水管网。
(5)排水立管仅采用伸顶通气。
(6)管材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粘接。
五、采暖与通风系统
1、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版);
(2)《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
(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山东省实施细则》(DBJ14-82-98);
2、采暖室内设计参数:教室=18℃、办公室=18℃,卫生间、门厅、走廊、楼梯间=16℃,水箱间=14℃,泵房=14℃。
3、采暖系统管材
采暖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散热器选用高效节能对流铸铁散热器(TDD1-6-5-8)。散热器为一根立管连接。
本项目采暖接自市政供热管网,无需新建锅炉。运营中的采暖热水通过室外供热管网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生活区热网管道全部采用地沟敷设,地沟内管道全部采用岩棉管壳保温。
4、通风
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灯均采用自然采光通风。
5、消防
项目消防系统采用与生活用水系统合并使用的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同时使用的水枪支数为2支。室内消火栓应每层均设,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1.1米,其出水方向向下。室外消防给水管道与市政管道连接成环状,建筑物内的消防竖管在屋面各自连接成环状管网。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给水铸铁管,胶圈接口。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消火栓供给。
六、电气方案
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2、供电设计
(1)电源自配变电所采用直埋地电缆引至楼内,照明一路,电力一路分别引入至一层照明配电室,电压为380/220V。
(2)本工程的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和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为满足二级负荷用电,在配电室内设一EPS备用电源,正常情况下,EPS处于充电状态;断电时,EPS电源自动投入运行,Pe=60KW。
3、照明设计
(1)电源自配电室引接,供电电压为380/220V,为放射树干式配电。
(2)干线采用BV-450/750V塑料绝缘电线;分支线采用BV-450/750V塑料绝缘电线穿管沿强,地坪内暗敷设。
(3)门厅采用吸顶花灯照明;卫生间、采用防潮灯照明,其余房间均采用日光灯照明,在疏散楼梯间、公共出入口等处设置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
(4)配电柜(箱)采用成套产品明装或暗装。
4、电力设计
(1)电源自本楼低压配电室引来,电压380/220V,为放射式配电。
(2)抵押配电采用TN-C-S系统。
(3)干线采用BV-450/750V塑料绝缘电线;分支线采用BV-450/750V塑料绝缘电线穿管沿强,地坪内暗敷设。
(4)配电柜(箱)采用成套产品明装或暗装。
5、防雷接地系统
该建筑物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建筑物屋顶设避雷带以防止雷击,建筑物进线采用全线埋地引入,采用总等电位连接,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引下线利用框架柱内二根主筋,要求由下至上,牢固焊接,避雷接地利用基础内所有金属构件,要求金属构件焊成一体,以形成一个封闭的金属网。电力装置室外接地采用40x4扁钢,埋深-0.8m,R≤4Ω;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的接地线采用Φ10圆钢引进电缆井及一层各照明配电箱。报警设备室外接地装置采用40x4扁钢,埋深-0.8m,R≤4Ω,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BX-25铜芯电线穿UPVC25管保护,地下暗敷引入报警控制屏。凡电气设备非载流部分之金属外壳及管路,均做接地保护。
6、消防
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保证火灾发生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消防用电正常。疏散指示标志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疏散指示灯的照明度不低于0.5LX。
第五章 节能方案分析
第一节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投资[2006]2787号)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节约能源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建设项目需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项目所有设备均选用国内先进技术和设备,注重节能技术设施,力求达到先进能耗水平。
一、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主席令第77号,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
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