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方案模板.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876280 上传时间:2025-04-11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方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方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方案 91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泰州市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江苏金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YHSG-2标项目经理部 7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 工程背景 231省道为江苏省快速干线公路中的重要道路, 也是泰州市公路网规划六纵十二横中的一纵。它北起盐城市阜宁县, 向南经过泰州的兴化市、 泰州市, 再上跨宁通高速公路至高港汽渡, 最后终于扬州扬中市。是加强盐城、 泰州、 扬州等各沿线县市及周边地区政治经济联系的交通干线, 同时也是泰州地区与宁通公路与高港汽渡连接的重要通道, 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养护的S231路段基本位于兴泰公路新建段, 该路段于 建成通车, 自建成通车后未进行系统、 完整的养护改造。随着交通量增大及重载车增多, 路面在超速、 超载及荷载的重复碾压, 剪切冲击作用下, 引起了路面病害。其中主要病害为横向裂缝、 纵向裂缝及日常养护对龟裂、 坑槽等病害的修补。这些病害已经影响到了行车舒适度及行驶安全, 如不即使进行养护, 将大大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 本次大中修的路段一共分为两段: 第一段位于兴化, 靠近泰州与盐城的边界, 桩号为K74+000-K77+003、 K79+884-K81+000, 副别均为下行; 第二段位于泰州, 分布在姜堰区和高港区, 桩号为K128+000-K129+000, K174+310-K175+573, 副别均为下行。本次大中修共分为4个路段, 路段总长6.382Km。 序号 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里程( 米) 幅别 道路等级 车道类型 路面宽度 1 K74+000 K77+003 3003 下行 一级公路 双向四车道 24.5 2 K79+884 K81+000 1116 下行 一级公路 双向四车道 24.5 3 K128+000 K129+000 1000 下行 一级公路 双向四车道 24.5 4 K174+310 K175+576 3003 1263 一级公路 双向四车道 24.5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见下图 第二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第一节 挖除旧路面施工方案 一般按照以下的施工顺序进行挖除施工: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机械设备就位→凿除→装运废渣→一般路基处理。 1、 原有路面凿除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作业, 大面积作业时, 采用挖掘机、 推土机、 装载机等机械配合, 不能进行大面积作业的部位采用空压机带动风镐、 电钻等设备进行凿除。 2、 老路挖除分段进行, 分层凿除。应先刨除老路沥青碎石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板及水泥稳定碎石层, 再挖除10%石灰土层。非适宜性材料清除干净后, 根据设计要求, 进行路基结构层路槽开挖。 3、 非适宜性材料的清运, 本标段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 选用性能良好、 车厢封闭较好、 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 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 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 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道路及周边环境。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 乱弃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将采用开挖现场与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 坚决杜绝渣土乱倒、 乱弃。为了保证在老路挖除及渣土外运工作进行的同时, 不给周围已形成的环境造成影响, 项目部将在渣土运输过程中做好清扫保洁工作, 并由专人负责。在渣土运输的区间段内安排清洁人员, 随时对车辆散落下来的土块、 碎石进行清扫, 并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值班、 组织路口交通。 4、 在凿除旧路面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1) 在凿除前必须经过测量放样, 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核, 避免盲目的施工, 而造成成本增加; ( 2) 在凿除时, 应避免损坏右侧扩宽段铺设的水泥稳定碎石层; ( 3) 凿除的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4) 在施工过程中, 必须做好保通措施, 避免影响车辆的行驶; ( 5) 做到工地排水畅通, 指定专人负责挖沟、 疏导排水等工作; ( 6) 在低洼地段和工程不良地质路基段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 7) 雨季施工时, 必须作好气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8) 协调安排施工计划, 合理调整雨季施工任务量。 第二节 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刨施工方案 一、 施工原则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病害处理按照业主、 项管、 监理、 设计、 过控确定的范围。施工前先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施工范围, 在实地放出铣刨线样, 再根据需要铣刨的工程数量, 确定铣刨机的数量。在需要铣刨的一端按顺序进行铣刨, 铣刨尽量一次性完成, 中间除特殊原因外不得停顿。 沥青混凝土铣刨施工方法 按业主、 项管、 监理、 过控实地查看面层确定的病害范围, 铣刨面层沥青砼、 前、 后端头用切割机切直, 铣刨后用清扫机清扫, 高压水车冲洗, 局部采用鼓风机吹净。 如果上面层铣刨5cm后, 没有发现病害则按设计要求涂刷粘层油后直接加铺SMA-13( SBS) 上面层。 铣刨原路面面层5cm后, 若下部沥青面层仍有病害, 但未延伸至基层的, 则按设计要求的病害区域( 线、 带、 面状) 每侧30cm宽切割, 上下层之间纵、 横向台阶搭接宽度每侧按不小于30cm。病害区域切割范围内采用SUP-25分层回填。夯实机械采用平板振动器夯实。 铣刨原路面中层5cm后, 若下部沥青面层仍有病害, 且延伸至基层的, 则按设计要求的病害区域( 线、 带、 面状) 每侧按30cm宽切割, 上下层之间纵、 横向台阶搭接宽度每侧按不小于30cm。根据病害在基层内延伸情况, 基层开挖及修复的深度不小于5cm, 若发现基层损坏严重, 应对基层进行彻底处理, 基层开挖修复深度根据损坏深度确定。则按设计要求的病害区域( 线、 带、 面状) 每侧30cm宽切割, 上下层之间纵、 横向台阶搭接宽度每侧按不小于30cm。病害区域基层切割范围内采用>5cm厚的C15素砼回填。病害处理的基层C15素砼与SUP-25连接面加铺聚酯玻纤布, 并涂刷粘层油。 对于铣刨后遇到的松散夹层应予以清除, 纵横向台阶均应切割成垂直。 用高压除尘设备清除铣刨路槽的尘、 土、 粉末等杂物, 使路槽清洁、 干净。 第三节 老路病害处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准备工作 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 1) 封闭施工段落, 对调查病害测量放样, 铣刨面层及基层二灰, 具体铣铇厚度结合现场病害程度, 分层阶梯状铣铇。 ( 2) 清除作业面表面的浮土、 积水等。并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湿润。 ( 3) 清除作业面表面的浮土、 积水等。并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湿润。 ( 4) 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 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 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 在平曲线上为5m, 做出标记, 并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 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 决定导向控制线高度, 挂好导向控制线(测量精度按部颁标准控制)。用于控制摊铺机摊铺厚度的控制线的钢丝拉力应不小于800N。 ( 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期应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施工并须在冰冻到来半个月前结束施工; 如基层施工后发生气温骤降至0℃以下或骤升10℃以上应采取覆盖保温措施。 2、 混合料的拌和 采用1台生产能力500t/h连续式稳定粒料拌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生产。 正式生产前进行稳定粒料拌和设备的调试, 使其满足生产配合比的要 求, 拌和机的投料要准确, 宜在投料运输带上随机检查各料仓的投料数量。 开始拌和前, 拌和厂的备料应能满足3~5天的摊铺用料。 开始出料后, 要在拌和机投料输送带上取样检查是否符合给定的配合比。正式生产后, 每天上下午各检查一次拌和情况, 检验其配合比、 集料级配、 含水量等是否变化。高温作业时, 早晚和中午的含水量要有所区别, 按温度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拌和机出料不允许采取跌落式的落地成堆、 装载机装料运输的方法。一定要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 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 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 分三次装料, 避免混合料离析。 按规定频率抽查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严把质量关, 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能使用。 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检验频率对混合料进行取样, 并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采取措施保证拌和厂水、 电的正常供应。 做好防台风、 防雨及安全生产工作。并要注意环境保护, 防止污染农田、 河道和河塘。 3、 混合料的运输 ⑴ 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 要检验其完好情况, 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数量一定要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 并略有富余。 ⑵ 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要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 减少水分损失。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 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 当有困难时, 车内混合料不能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 或碾压完成最终时间超过2h时, 必须予以废弃。 (3)项目部设专人指挥运输车辆在铺筑现场的卸料工作,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 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前应将原工作面上洒水湿润。 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 而且每天坚持重复此项工作。 摊铺机就位后, 按事前确定的松铺系数调整好松铺厚度控制工作; 调整好传感器臂与导向控制线的关系, 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和高程, 保证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摊铺机应保持连续、 均匀、 不间断的摊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供料能力、 运输能力应与摊铺速度相匹配, 摊铺机前应至少保持有3台以上的运料车等候卸料, 避免摊铺中断。如拌和机生产能力较小或运输出现故障时, 应用最低速度进行摊铺, 保持摊铺机工作的连续性, 禁止停机待料,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一般宜在1m/min左右。 运输车辆在摊铺机前方10~30cm处停车, 由摊铺机迎上去推动卸料车, 一边前进、 一边卸料。卸料速度应与摊铺机铺筑速度相协调, 同时注意防止运料车碰撞摊铺机。 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由2/3埋入混合料中。 在摊铺机后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 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5、 混合料的碾压 混合料的碾压程序、 碾压速度、 碾压遍数等由试铺路段提供, 一般按下列规定进行: 摊铺机后应紧跟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 碾压应遵循试铺段确定的程序和工艺, 碾压顺序为先轻后重, 先静后振、 由边向中, 由低至高。注意稳压要充分、 振动压实不起浪、 不推移。压实时: 先稳压、 开始轻振动碾压、 重振动碾压、 最后用三轮压路机稳压, 压至无轮迹为止。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 一般情况下50~80m作为一个碾压段。碾压段落必须分明, 设置明显的分段标志, 并由专人负责。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 压路机倒车要轻且平顺。第一遍稳压时, 倒车要尽量原路返回, 换档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端换档倒车位置应错开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 应由人工铲平。 碾压速度和遍数应由试铺确定。稳压用压路机由边向中碾压, 其速度一般为1.5~1.7km/h, 稳压2 遍。复压振动3 遍, 重叠1/2 轮宽, 碾压速度为1.8~2.2 km/h。终压, 碾压速度为1.8~2.2km/h, 振动2遍, 静压2遍。大面积施工时, 压路机数量根据工程需要和每天的施工长度适当增加。 压路机停车时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 且位置要错开, 相距不小于3米。同时, 严禁压路机在碾压刚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端上调头或急刹车, 以免对基层造成破坏。施工必须严密组织, 拌和好的混合料要及时摊铺碾压, 宜在水泥终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 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要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 在最佳含水量±1%时及时碾压。 碾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设专人负责碾压管理工作和质量控制。 试验人员在现场检测混合料含水量, 发现异常及时向拌和厂反馈信息, 以便及时纠正。测量人员在压实工序的过程中, 要跟踪检测松铺顶面的相对高度, 以保证铺筑上层的厚度。 重视养生, 养生完毕后即可进行沥青封层的施工。 6、 横缝设置 应尽量减少横向作业缝, 每天作业段端头和桥梁通道的两边均需设置横缝。桥梁通道两边的横缝最好与桥头搭板尾端吻合。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小时, 也应设横缝, 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每天作业收工时的工作缝最好留在与桥梁通道搭板相连的段面上。 横缝设置时, 末端不用方木支撑, 将摊铺机拖出来后, 让压路机全部压出混合料末端, 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在碾压末端成一斜坡。 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 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 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 以碾压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 人工将摊铺机末端的混合料整理整齐, 形成与路中心线垂直的一条直线, 并清扫干净。 摊铺机返回到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 调整好高度、 厚度、 横坡等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用钢轮压路机在压实的基层上跨横向碾压, 并逐渐推进到新铺混合料上, 直至碾压密实, 再开始纵向碾压。 如摊铺中断超过2小时, 而又未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 则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未压实的混合料铲除, 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向下的断面, 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7、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 每一段碾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压实度检查, 经检测合格后即进行覆盖养生。 养生方法: 应将草袋或麻布或土工布湿润, 然后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 覆盖2小时后, 用洒水车洒水。特别强调的是, 基层成型后三天的强度根据强度增长机理可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 因此要特别重视洒水养生。用洒水车进行洒水养生, 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 但要求在整个养生期7天内保持基层表面湿润状态。 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 洒水车的喷头要喷雾式, 不得用高压式喷管, 以免破坏基层结构。 养生初期强度较低时洒水车须在另外一侧车道上行驶。 在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禁止运输车辆在其上行驶。若必须通车时, 应限速在30公里/小时以下, 严禁履带车辆通行。 8、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检测 每天正常按规范规定项目及频率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试验检测, 以指导生产, 并进行试验资料汇总, 进行动态管理。 按部颁标准和业主的有关规定的项目及频率, 进行成型路面的检测, 如压实度、 平整度、 厚度、 标高、 弯沉值等, 对路段进行质量评定。 第四节 沥青再生养护剂施工方案 1、 施工现场做小样试验 为了确保LTC沥青再生养护剂的使用效果, 在施工路段现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段路段, 进行产品使用小样试验。 ( 1) 在选择待施工路段的沥青路面上, 清扫干净后用粉笔分别画出三个1m长×1m宽的正方形方框, 并记录涂刷试验前路面渗水情况、 是否灰白干燥等情况。 ( 2) 按每平方米使用0.5kg数量的水, 对LTC沥青再生养护剂加水进行稀释, 配备三组混合液, 三组混合液比例分别是2: 1、 1.5: 1、 1: 1( 按水: 原液计算混合液) 。 ( 3) 三种比例混合液经过充分搅拌, 分别用小毛刷涂进三个方框内。现场记录: a、 由棕色变黑色的时间; b、 路面变干时间( 不沾手) ; c、 渗水情况; d、 每平方米使用原液公斤数; e、 做小样试验时间; f、 开放交通时间。 ( 4) 根据小样试验数据, 确定混合液使用比例为2#配比( 1.5: 1) 和最佳使用量为每m2使用原液数量0.75kg, 根据路面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正式施工。 2、 预处理 在施工现场考查后, 提出处理病害的具体意见, 在整体施工的前一天, 应对沥青路面进行预处理。 ( 1) 选择当天无雨, 气温在10℃以上天气预处理; ( 2) 清扫待预处理路面, 达到无杂物无灰尘。对于较宽又深的裂缝用钢丝刷清理; ( 3) 修补小而密的裂缝时, 使用1.5: 1混合液先涂刷裂缝病害路面, 然后撒细砂或石屑既可; ( 4) 修补2-10mm较大的裂缝, 无论是纵向、 横向, 还是严重裂缝, 均采用1.5: 1的混合液, 用毛刷沾混合液沿裂缝处涂刷, 使混合液充分渗透到裂缝之中, 然后根据裂缝的多少, 在裂缝处堆放细砂, 加入1.5: 1混合液充分搅拌均匀粘绸, 然后涂刮裂缝, 将填充料刮塞进裂缝之中并将多余料清除掉。 ( 5) 修补小坑塘, 在清扫干净后, 用1.5: 1混合液涂刷坑塘四周, 然后用中粗砂或细砂加1.5: 1混合液, 搅拌均匀堆放坑塘平略高于地面, 最后用木板刮平。对于0.5m2以上面积, 深度3cm以上大坑塘修补效果更佳。方法同修补小坑塘, 底层先用碎石中粗砂拌和料堆平, 上面再用细砂拌和料堆平, 面层略高于路面刮平撒砂后, 封闭1h即或开放交通。 为了使预处理后的路面美观, 可将已经修补成多边形的路面, 用木条当尺子, 再涂刷一层, 甩为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方框。在预处理病害后, 要及时将多余料清除干净。涂完混合料后要及时在面层撒细砂或石屑, 即可开放交通。 3、 整体涂刷 在路面预处理后, 即可开始进行整体涂刷, 对LTC再生养护剂采用最佳混合比例和使用量, 以到施工后的最佳效果。 ( 1) 最好安排在病害预处理后第二天进行施工; ( 2) 选择当天无雨, 施工后24h内无阴雨天气, 沥青路面温度在10℃以上; ( 3)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准备工具、 材料、 砂子、 封路标志牌等; ( 4) 清扫路面, 确保路面无垃圾、 无灰尘、 无杂物; ( 5) 严格按最佳比例配备混合料, 并要搅拌均匀; ( 6) 开始试铺之前, 严格按照小样试验结果计算并指导配备出铺100m( 两桩之间) 路面混合料的原液和水的用量; ( 7) 从行车方向的方向开始涂刷, 100m涂刷完后, 计算的用量与实际用量应控制在5%-10%误差之内。路面裂缝多, 麻面严重渗透量大, 用料偏多些; ( 8) 根据百米桩试铺的质量及效果, 调整配比及施工方法, 进行再次试铺, 最后决定全部工程路段的施工方案; ( 9) 根据路况需要铺砂时, 应在LTC沥青再生养护剂由棕色变成黑色之前铺撒; ( 10) 待路面变干后( 不沾后) 可开放交通( 一般2h左右) ; ( 11) 混合液使用多少配多少, 当天用完, 不要隔天使用。 4、 试验与检测, 施工质量控制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根据使用前和使用后路面实际状况, 并由公司中心试验室对处理路段进行现场钻芯取样检测, 并检测构造深度、 渗水系数等系数。 第五节 沥青混凝土路面灌缝及抗裂贴施工方案 1、 沥青混凝土路面灌缝施工 ( 1) 封闭交通, 摆放安全标志。具体办法严格按照控制区布置方案进行。 ( 2) 热油。将袋装沥青放入化油罐车, 加热至180摄氏度左右, 同时对灌封机导热油加热至240摄氏度左右, 喷油枪软管加热40分钟左右。 ( 3) 倒油。将化油灌内的沥青灌入灌封机, 灌封机导热油的温度需要保持在240摄氏度左右, 用灌封机上的操作盘开关控制导热油的温度。随着天气温度变化能够随时调整, 天气温度高能够将导热油的温度调低一些, 反之调高。然后开启油泵, 将沥青打入喷油枪。 ( 4) 灌缝。用高压风力灭火机对裂缝进行清理, 清除裂缝内杂质及尘土。将喷油枪的枪口对准裂缝, 顺着裂缝倒行灌注。 ( 5) 封缝。对于底面温度过高的路段, 沥青温度降温较慢, 能够用机制砂或石屑进行封缝, 如果温度不是过高能够不进行封缝。 ( 6) 开放交通。视沥青凝固情况( 不沾鞋底) , 随时开放交通。逆着车行方向收回安全标志。 2、 抗裂贴施工 为减少或延缓半刚性基层对沥青路面面层的反射裂缝, 采用抗裂贴对基层裂缝进行处治, 抗裂贴要求必须提交出厂检验报告, 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进场, 施工单位要妥善保管, 以防受潮、 污染或破损。其施工工艺为: ( 1) 检查裂缝分布情况 对半刚性基层进行全面检查, 在路边标明收缩裂缝位置, 统计裂缝数量和总长度。 ( 2) 清扫基层 对裂缝两侧1.5m范围进行清扫、 吹尘和清洗。 ( 3) 灌缝 ①用森林灭火器吹除裂缝内灰尘。 ②对裂缝灌乳化沥青或热沥青。 ③喷洒透层油 在裂缝两侧各1m范围内, 按0.5kg/m2沥青用量喷洒透层乳化沥青。 ④布设抗裂贴 将抗裂贴平铺在裂缝两侧各1m范围内。铺设聚脂玻纤布必须与基层粘牢。为保证整体性, 相邻抗裂贴搭接宽度为0.1米, 抗裂贴铺设范围超出裂缝边缘0.5米。 ⑤洒布粘层油 在裂缝两侧各1m范围内按0.3kg/ m2沥青用量洒布粘层乳化沥青, 待乳化沥青破乳后, 按10kg/m2撒布( 3-5) mm石屑, 将聚脂玻纤布覆盖。 路面龟裂、 坑槽、 沉陷时抗裂贴的张贴方法 路面裂缝时抗裂贴的张贴方法 第六节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C) 施工方案 一、 沥青混凝土AC-20C施工流程 1、 施工准备 机械: 铣刨机、 装载机、 空料车、 吹风机、 同步封层车、 一台7620伸缩摊铺机、 一台悍马压路机、 一台胶轮压路机、 一台宝马压路机、 一台水车。 2、 施工流程: 封路→铣刨机铣铇修补水稳12cm→人工清扫断面后用吹风机吹干→洒布车在接头处喷洒乳化沥青人工扫匀后贴聚酯玻纤布→喷洒下封层→装载机接料人工配合填补空塘( 小于3米坑塘) 摊铺机摊铺( 大于3米坑塘) →悍马压路机初压→胶轮压路机复压→宝马压路机终压→洒水车洒水降温→开放交通 二、 原材料准备 原材料自检合格并经监理抽检确认并签发使用许可证后方可使用。矿料的技术要求必须符合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施工图纸、 《施工招标文件》。 1、 沥青 基质沥青采用70-A级道路石油沥青, 其技术要求符合表1的规定。 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表1 试 验 项 目 单 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100g, 5s) 0.1mm 60–7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1.0~1.0 T0604 软化点( 环球法) 最小 ℃ 46 T0606 60℃动力粘度 最小 pa•s 180 T0620 延度( 5cm./min, 10℃) 最小 cm 20 T0605 延度( 5cm./min, 15℃) 最小 cm 100 T0605 含蜡量( 蒸馏法) 最大 % 2.0 T0615 闪点( coc) 最小 ℃ 260 T0611 溶解度( 三氯乙烯) 最小 % 99.5 T0607 密度( 15℃) 最小 g/cm3 1.01 T0603 薄膜加热试验 ( 163℃, 5h) 质量损失 最大 % ±0.8 T0610或T0609 针入度比 最小 % 65 T0604 延度( 10℃) 最小 cm 6 T0605 2、 粗集料 ( 1) 下面层采用石灰岩碎石。 ( 2) 所有面层石料要求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成近似立方体形状、 洁净、 干燥、 无风化、 无杂质, 具有足够的强度、 耐磨耗性的碎石。 ( 3) 粗集料粒径的规格分档建议采用表2建议值, 按照总监办下发文件统一规格。技术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粗集料规格应符合表4的规定。 ( 4) 检测频率为施工单位每种规格每1000t自检一次, 监理驻地办每种规格每5000T抽检一次。 3、 细集料 ( 1) 细集料宜采用坚硬、 洁净、 无风化、 无杂质的优质石灰岩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加工而成的机制砂。 ( 2) 机制砂细集料的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 表5) 。 集料粒径加工规格分档建议值 表2 级 配 1#料 2#料 3#料 4#料 AC-20C 26.5~13.2 13.2~4.75 4.75~2.36 2.36~0 规范规格 S9 S12 S14 S16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表3 规 格 公称 粒径 ( mm) 经过下列筛孔( 方孔筛, mm) 的质量百分率( %) 19 13.2 9.5 4.75 2.36 0.6 S9 10~20 90–100 — 0-15 0-5 S12 5~10 100 90–100 0-15 0-5 S14 3~5 100 90–100 0-15 0-3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4 指 标 单 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 24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 28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g/cm3 2.60 T0304 吸水率 不大于 % 2.0 T0304 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 级 5级 T0616 坚固性 不大于 %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 表征轮廓形状) 不大于 混合料针片状颗粒含量 % 14 T0312 粒径大于9.5mm 12 粒径小于9.5mm 18 颗粒指数Iap( 表征颗粒棱角性) % 18~31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 % 1 T0310 软石含量 不大于 % 3 T0320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规格 表5 规 格 公称粒径 ( mm) 经过下列筛孔( 方孔筛, mm) 的质量百分率( %)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5–25 0–10 ( 3) 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 ( 4) 检测频率为施工单位每500T自检一次, 监理驻地办每2500T抽检一次。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6 指 标 单 位 标准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2.50 T0328 坚固性( 大于0.3mm部分) 不大于 % 12 T0340 砂当量 不小于 % 60 T0334 亚甲蓝值 不大于 g/kg 25 T0349 棱角性( 流动时间) 不小于 s 30 T0345 注: 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4、 填料 ( 1) 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制的矿粉, 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为提高混合料的抗剥离性能, 厂家生产过程中填料添加30%的磨细生石灰粉( 填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填料不应含泥土杂物和团粒, 要求干燥、 洁净, 其质量应符合表7的技术要求。 ( 2) 拌和机回收的粉尘严禁作矿粉使用, 应运至指定地点存放处理, 以防污染。 ( 3) 检测频率为施工单位每200T自检一次。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表7 指标 单 位 规定值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 不小于 t/m3 2.50 T0352 含水量 不大于 % 1 T0103烘干法 粒度范围 <0.6 mm <0.15 mm <0.075mm ( %) ( %) ( %) 100 90–100 75–95 T0351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0353 塑性指数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合格 T0355 5、 集料的生产加工 集料的加工过程将直接影响到集料的质量, 因此,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彻底清除采石场的泥土杂物的覆盖层。 ( 2) 要随时去除已风化、 变质等各种品质低劣的石料。 ( 3) 采石场的基底必须保持洁净, 以免泥土杂物混入料中( 特别是用装载机装料时) 。 ( 4) 严禁在雨天或地面泥泞时开采加工石料。 ( 5) 集料破碎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 ( 6) 对各结构层的集料规格建议分档如表2所示。 ( 7) 对破碎的集料应及时进行筛分, 试组配矿料级配, 若组配不够理想( 或不成规格料) 应及时对筛网进行调整或对集料进行二次筛分, 直至组配合理稳定为止, 方可为配合比设计提供原材料。 6、 堆放环境与现场保护 ( 1) 注意防止运料车辆轮胎沾带泥土进入矿料堆放场地。 ( 2) 拌和场区域场地应提前硬化。 ( 3) 拌和场区域场地应排水良好( 特别是矿料堆放处) 。 ( 4) 不同规格集料必须采用固定隔墙相互隔开, 以免混堆。 ( 5) 细集料堆放后应采取覆盖措施, 以免雨天影响, 晴天能够去除覆盖。 ( 6) 矿粉或生石灰粉的存放必须采取防雨、 防潮措施。 三、 施工机械配置 ( 1) 拌和设备应是能按用量( 以质量计) 分批配料的间歇式拌和机, 应具有自动调整配合比与操作运转的功能, 具有自记设备并装有温度检测系统及保温的成品贮料仓和二次除尘装置。其产量应不小于320T/h, 在拌和过程中, 应逐盘打印沥青与各种矿料的用量及拌和温度。拌和设备的产量应和生产进度相匹配。 ( 2) 运料设备应采用有金属底板的载重≥20t的自卸翻斗车辆运送混合料。 ( 3) 沥青混合料摊铺设备应是自动式的, 中面层施工时可采用两台型号、 性能相同的摊铺机进行。安装有可调的活动熨平板或整平组件。熨平板在需要时能够加热, 能按照规定的典型横断面和图纸所示的厚度在车道宽度内摊铺, 摊铺机应有振动夯板或可调整振幅的振动熨平板的组合装置, 夯板与振动熨平板的频率应能各自单独的调整。 ( 4) 沥青混合料压实宜采用下列机械: 轮胎压路机: >25T , 不少于1台, 一般XP-260 双驱双振动压路机: 11T以上, 不少于2台, 一般DD—110。 振动夯板: 质量不小于180kg, 振动频率不小于3000次/min。 四、 试验仪器设备 沥青路面施工试验工作非常重要, 必须配备性能良好、 精度符合规定的质量检测仪器, 并配备足够的易损部件。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标定以保持其完好性和精确性,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五、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技术标准 按沥青面层所选定的沥青混凝土类型, 为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根据JTG F40- 的规定, 下面层沥青混凝土应符合表8规定的试验技术标准。 AC-20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技术标准 表8 试 验 项 目 单 位 技术标准 公称最大粒径 mm 19.0 试件尺寸 mm φ101.6×63.5mm 设计空隙率 % 4 稳定度( φ101.6×63.5mm) KN ≥8 流值 ( φ101.6×63.5mm) 0.1mm 15~40① 矿料间隙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