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广东省201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广东省卷10年真题精选(20072016)第一类人物品评第一类人物品评一、一、(2015广东广东911题题9分分)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群臣左右谏曰:“夫原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公曰:“吾
2、与士期十日,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遂罢兵而去。罢兵而去。原人闻曰: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乃降公。卫卫人闻人闻曰: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乃降公。【注释注释】原:原国。原:原国。卫:卫国。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分)()A遂与大夫遂与大夫期期十日十日/陈太丘与友陈太丘与友期期行行B原三日即原三日即下下矣矣/令初令初下下,群臣进谏,群臣进谏C夫原之夫原之食食竭力尽矣竭力尽矣
3、/一一食食或尽粟一石或尽粟一石 D可无可无归归乎乎/男有分,女有男有分,女有归归【解析解析】A项中项中“期期”的意思都是的意思都是“约定约定”;B项中前项中前者意为者意为“攻克攻克”,后者意为,后者意为“下达下达”;C项中前者意为项中前者意为“粮食粮食”,后者意为,后者意为“吃吃”;D项中前者意为项中前者意为“归顺,投归顺,投降降”,后者意为,后者意为“女子出嫁女子出嫁”。【答案答案】A2请用三条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分)不不 去去 是是 亡亡 吾吾 信信 也也 得得 原原 失失 信信 吾吾 不不 为为 也也不去不去/是亡吾信也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得原
4、失信/吾不为也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分)示例示例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信用(恪守诚信恪守诚信)(2分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攻原原”得卫得卫(1分分)。示例示例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分)。因为。因为“原三日即下矣原三日即下矣”(或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如果
5、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原国(1分分)。示例示例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分)。利在讲信用,。利在讲信用,“攻原攻原”得卫得卫(1分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分)【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却没有攻下原国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
6、可攻下了。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文公说:“我和大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
7、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二、二、(2014广东广东911题题9分分)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祁黄羊去私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之?”祁黄羊对曰:祁黄羊对曰:“解狐可。解狐可。”平公曰:平公曰:“解解狐非子之仇邪?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平公曰:“善。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
8、:对曰:“午午可。可。”平公曰: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对曰:“君问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平公曰:“善。善。”又遂用之。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祁黄羊可谓公矣。”(节选自节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分)()A.其谁可而其谁可而为为之之/或异二者之或异二者之为为B.解孤非解孤非子子之仇邪之仇邪/子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国无
9、尉无尉/去去国国怀乡怀乡D.孔子孔子闻闻之曰之曰/不求不求闻闻达于诸侯达于诸侯【解析解析】A项中的项中的“为为”,前者是动词,意思是,前者是动词,意思是“任用任用”,后者是动词用作名词,指心理活动;,后者是动词用作名词,指心理活动;B项项中的中的“子子”,两者均是代词,两者均是代词“你你”的意思;的意思;C项中项中的的“国国”,前者是,前者是“诸侯国,国家诸侯国,国家”的意思,后者的意思,后者是是“国都国都”的意思;的意思;D项中的项中的“闻闻”,前者是动词,前者是动词,意思是意思是“听说听说”,后者是使动用法,意思是,后者是使动用法,意思是“出名,出名,闻名闻名”。【答案答案】B2用三条用三
10、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分)善善 哉哉 祁祁 黄黄 羊羊 之之 论论 也也 外外 举举 不不 避避 仇仇 内内 举举 不不 避避 子子善哉善哉/祁黄羊之论也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内举不避子 3结合选文,分析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国人称善”的原因。的原因。(3分分)【解析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文章大意,明确本文讲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文章大意,明确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祁黄羊与晋平公之间的故事:祁黄羊向晋述的是发生在祁黄羊与晋平公之间的故事:祁黄羊向晋平公举荐仇人、儿子。其次分析人物品质,祁黄羊的品平公举荐仇人、儿子。其次分析人物品质,祁
11、黄羊的品质是重要原因,晋平公在这件事中的作用也非常大。最质是重要原因,晋平公在这件事中的作用也非常大。最后,组织语言概括作答即可。后,组织语言概括作答即可。【答案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或“外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内举不避子”);(2分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善任(或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祁)午午”)。(1分分)【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解狐
12、适合。合。”平公说: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祁黄羊回答说: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谁。”平公平公(称赞称赞)说:说:“好。好。”就任用了解狐。过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黄羊回答说:“祁祁午适合。午适合。”晋平公说: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13、儿子是谁。”晋平公晋平公(又称赞又称赞)说:说:“好。好。”就任用就任用了祁午。了祁午。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举荐外人,不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举荐外人,不(感情用感情用事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怕嫌疑)避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三、三、(2010广东附加题广东附加题10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题。于中丞成龙按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部至高邮。适
14、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
15、也。盖恐次日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选自选自聊斋聊斋于成龙于成龙)【注释注释】按:巡视,巡行。按:巡视,巡行。窬窬(y):洞,窟:洞,窟窿。窿。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分)(1)适适巨绅家将嫁女巨绅家将嫁女 适:适:_(2)又出示又出示谕谕阖城户口阖城户口 谕:谕:_本题实词本题实词课内实词链接课内实词链接适适巨绅家将嫁女巨绅家将嫁女(恰好恰好)而此地而此地适适与余近与余近(满井游满井游记记)(恰好,正好恰好,正好)又出示又出示谕谕阖城户口阖城户口(告知告知)【解析解析】【答案答案】(2分
16、分)(1)恰好恰好(2)告知告知 2给文中画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给文中画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分)()A盖恐次日大搜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难携故密着|而而屡出之也。屡出之也。B盖恐次日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密着而屡出之也。屡出之也。C盖恐次日大搜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故密着而屡出之也。屡出之也。D盖恐次日大搜急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难携故密着|而而屡出之也。屡出之也。【解析解析】“盖
17、盖”是句首发语词,是句首发语词,“急于急于”是固定词组,是固定词组,“而而”表句意转折,可在其前断开,表句意转折,可在其前断开,“故故”表因果,有表因果,有总结之意,可在其前断开。再看句子结构,总结之意,可在其前断开。再看句子结构,“恐恐”是是动词,做谓语,动词,做谓语,“次日次日”为状语,为状语,“大搜大搜”为宾语,合为宾语,合起来译为起来译为“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担心第二天大搜查”,语意完整通顺。故,语意完整通顺。故选选C项。项。【答案答案】C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真盗”?(4分分)【解析解析】结合上下文答题,上文结合上下文答题,上文“妆奁甚富妆奁甚富
18、”“席卷席卷而去而去”说明被盗东西很多,加之搜查之快之严,据说明被盗东西很多,加之搜查之快之严,据此于成龙作出判断此于成龙作出判断“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因为偷盗者需要多次出城才能将赃物转移出去。这因为偷盗者需要多次出城才能将赃物转移出去。这只是推断,需要人赃并获,下文只是推断,需要人赃并获,下文“公令解衣搜之,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印证了于成龙印证了于成龙的判断。最后一句即解释了原因。的判断。最后一句即解释了原因。【答案答案】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
19、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分)(1)盗贼:盗贼:_(2)于成龙:于成龙:_【解析解析】(1)小题,将财物席卷一空,可见盗贼的无小题,将财物席卷一空,可见盗贼的无比贪婪,将衣服秘密地穿在身上,掩人耳目,足见比贪婪,将衣服秘密
20、地穿在身上,掩人耳目,足见盗贼的狡诈。盗贼的狡诈。(2)小题,关闭所有城门,只留一门出小题,关闭所有城门,只留一门出入,诱使盗贼铤而走险,进而让其原形毕露,可见入,诱使盗贼铤而走险,进而让其原形毕露,可见于成龙才智过人,机智果断;于成龙先给出计策于成龙才智过人,机智果断;于成龙先给出计策“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最终,最终“公令解衣搜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得以印证,得以印证,足见其推断力之强,破案如神。足见其推断力之强,破案如神。【答案答案】(1)狡诈贪婪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或:利令智昏)(2)破案如神破案
21、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
22、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贼。他们是真正的盗贼。”这两个人不停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中的衣物。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中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然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然而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
23、,多而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次带出城去。第二类叙事说理第二类叙事说理四、四、(2013广东附加题广东附加题10分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题。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其喙。鹬曰:。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蚌亦谓鹬曰: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今
24、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熟计议议之也。之也。”惠王曰:惠王曰:“善善”。乃止。乃止。(选自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注释注释】鹬鹬(y):一种水鸟。:一种水鸟。箝箝(qin):夹住。:夹住。喙喙(hu):嘴。: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分)(1)赵赵且且伐燕伐燕()(2)以以敝敝大众大众()本题实词本题实词课内实词链接课内实词链接赵赵且且伐燕伐燕(将要将要)以为以为且且噬己也噬己也(黔之驴黔之驴)(将要将要)以以敝敝大众大众(使使劳苦、贫困劳苦、贫困)【解析解析】【答案答案
25、】(2分分)(1)将要将要(2)使使劳苦劳苦(贫困贫困)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分)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一个)打渔人把它们一起捉打渔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住了。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启示。(2分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1分分)启示:面对矛盾启示:面对矛盾(冲突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度对待
26、,避免两败俱伤。(1分分)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分)(1)从苏代的角度看:从苏代的角度看:设喻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设喻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分)态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入理。(1分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议。(1分分)【参考译文参考译文】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
27、刚好出来晒太阳,而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蚌也对鹬说: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一个)打渔人把它们一起捉打渔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马上
28、成为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马上成为那个打渔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那个打渔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惠王说:“好。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于是中止了这件事。第三类讽喻劝谏第三类讽喻劝谏五、五、(2007广东附加题广东附加题10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成14题。题。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以齐国之大具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香居问宣王曰: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敢问荆邦
29、为有主乎?”王曰:王曰:“为无主。为无主。”“敢问敢问荆邦为有臣乎?荆邦为有臣乎?”王曰:王曰:“为无臣。为无臣。”居曰:居曰:“今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王为有臣乎?为有臣乎?”王曰:王曰:“为无臣。为无臣。”香居曰:香居曰:“臣请臣请避矣!避矣!”趋而出。王曰: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也?”遽召尚书遽召尚书曰: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选自刘向新序新序)【注释注释】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
30、个房间。房间。具:备办。具:备办。香居:齐国大夫。香居:齐国大夫。尚书: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的地方用“”标出来。标出来。(2分分)书书 之之 寡寡 人人 不不 肖肖 好好 为为 大大 室室 香香 子子 止止 寡寡 人人 也也书之书之寡人不肖寡人不肖好为大室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香子止寡人也。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中“释释”的词条有以下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荆王释先王之礼乐
31、”中中“释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分)()A放下,放弃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消融,融化C排解,解除排解,解除D指佛教或僧人指佛教或僧人E喜悦喜悦【解析解析】通过观察句子结构可知通过观察句子结构可知“释释”为谓语动词,为谓语动词,故排除故排除D D、E E两项;再将两项;再将A A、B B、C C三项的释义代入句中,三项的释义代入句中,“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通顺合理,可知解释为,通顺合理,可知解释为“放弃放弃”最为恰当。故选最为恰当。故选A A项。项。【答案答案】A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分)【解析解析】从文中从文
32、中“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可看出可看出齐宣王盖大宫殿,占地百亩,有三百个房间,盖了齐宣王盖大宫殿,占地百亩,有三百个房间,盖了三年也没完成,可见工程有多么浩大,这必将劳民三年也没完成,可见工程有多么浩大,这必将劳民伤财。故此,香居才向齐宣王进谏。伤财。故此,香居才向齐宣王进谏。【答案答案】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人。(4分分)【解析解析】结合文章有关内容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3、结合文章有关内容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群臣莫敢谏者群臣莫敢谏者”,大家只求自保,不敢向上进谏,大家只求自保,不敢向上进谏,而唯独香居向齐宣王进谏,劝王不要劳民伤财,足而唯独香居向齐宣王进谏,劝王不要劳民伤财,足见其勇敢和忠心,在劝谏的过程中,言辞委婉,步见其勇敢和忠心,在劝谏的过程中,言辞委婉,步步深入,逻辑严密,以理使王服之,足见其善劝。步深入,逻辑严密,以理使王服之,足见其善劝。最后一句话则说明齐宣王知错能改,善于听取属下最后一句话则说明齐宣王知错能改,善于听取属下的意见。的意见。【答案答案】香居:敢于劝谏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善于劝谏劝谏(口才好,有谋略
34、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于改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齐宣王盖大宫殿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有百亩地大得有百亩地,厅厅堂很大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凭借齐国的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凭借齐国的大,备办备办了三年没有能够盖成了三年没有能够盖成,群臣中没有敢于进谏的人。群臣中没有敢于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香居问齐宣王说:“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而去做而去做淫乐淫乐,臣斗胆问荆国有君主吗?臣斗胆问荆国有君主吗?”齐宣王说:齐宣王说:“没没有君主。有君主。”“”“臣斗胆问荆国有臣子吗?臣斗胆问荆国有臣子吗?”齐宣王说:齐宣王说:“没有臣子。没
35、有臣子。”香居问:香居问:“现在君王盖大宫殿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三年没能盖成年没能盖成,而群臣没有敢劝说的人而群臣没有敢劝说的人,敢问大王有臣子吗?敢问大王有臣子吗?”齐宣王说:齐宣王说:“没有臣子。没有臣子。”香居说:香居说:“臣请求退下!臣请求退下!”快速出去。齐宣王说:快速出去。齐宣王说:“香居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我劝谏?香居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我劝谏?”于是召于是召见尚书说:见尚书说:“记下记下,我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喜爱,我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喜爱盖大宫殿,香居阻止了我。盖大宫殿,香居阻止了我。”第四类读书求知第四类读书求知六、六、(2016广东广东911题题9分分)课外文言文阅
36、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节选自清朝艺苑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
37、一项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分)()A手不释书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惧其不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孙权据有江东【解析解析】A A项中项中“书书”的意思分别为的意思分别为“书本书本(名词名词)”“写写(动词动词)”;B B项中项中“若若”的意思分别为的意思分别为“如果如果”,“像像”;C C项中项中“已已”的意思都是的意思都是“停止停止”;D D项项中中“据据”的意思分别为的意思分别为“靠着靠着”“”“占据占据”。【答案答案】C2请用三条请
38、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分)呼呼 老老 兵兵 诣诣 道道 边边 酒酒 垆垆 对对 坐坐 痛痛 饮饮 咨咨 其其 风风 土土 考考 其其 区区 域。域。呼老兵诣道边酒直垆呼老兵诣道边酒直垆/对坐痛饮对坐痛饮/咨其风土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考其区域。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所诣渊涵博大”的的原因。原因。(3分分)(1)勤奋好学;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察;注重实地考察;(3)治学严谨;治学严谨;(4)学习专注。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任意答对三点即可)【参考译文参考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
39、时刻都不放下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螺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出门在外就用一头螺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下来他就详细写下来,必定要没有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的注疏。遇到老朋友,他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
40、入他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考点一考点一 实词解释实词解释考点二文言断句考点二文言断句 考点三翻译句子考点三翻译句子 考点四文意理解考点四文意理解 考点五谈启示看法考点五谈启示看法 考点六人物评价考点六人物评价 常考考点及方法突破目目 录录考点一考点一 实词解释实词解释(含一词多义含一词多义)【必考点必考点,3或或4分分】考情搜索:考情搜索:近近10年省卷共出现三种考查形式:一词年省卷共出现三种考查形式:一词多义辨析
41、多义辨析(20142016)、直接解释、直接解释(20082013)、释、释义辨析义辨析(2007),共考查,共考查25个实词,从所考查词语出处个实词,从所考查词语出处来看,其中可链接课内解释的词语来看,其中可链接课内解释的词语16个,其他个,其他9个。个。从考查点来看,涉及词类活用从考查点来看,涉及词类活用4个个(“书书”“为为”“敝敝”“信信”)、古今异义、古今异义2个个(“期期”“或或”)。方法指导方法指导解答此类实词解释题,可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解答此类实词解释题,可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代入验证法。方法一:代入验证法。针对一词多义辨析,四个选项分前后句,其中后句针对一词多义
42、辨析,四个选项分前后句,其中后句均出自课内文言文,考生可将自己后句词语解释代均出自课内文言文,考生可将自己后句词语解释代入前句进行验证,看是否解释得通,从而得出答案。入前句进行验证,看是否解释得通,从而得出答案。如如“必无所疑乃已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惧其不已也”(2016广东第广东第9题题C项项)中中“已已”的意思较难判断,后句的意思较难判断,后句“惧其不已也惧其不已也”出出自课内自课内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大意是,大意是“害怕愚公不停害怕愚公不停(挖下去挖下去)”,由此可以确定由此可以确定“已已”是是“停止停止”的意思,然后将的意思,然后将“停止停止”代入前句代入前句“必无所疑乃已必无所疑乃
43、已”验证,意思是验证,意思是“必定要没有疑问才停止必定要没有疑问才停止”,语意连贯,由此可判断,语意连贯,由此可判断前后句中前后句中“已已”的意思一致。的意思一致。方法二:课内迁移法。方法二:课内迁移法。针对直接解释,考生可搜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针对直接解释,考生可搜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思,将意思代入语境该词的意思,将意思代入语境“对号入座对号入座”。如。如“赵且伐燕赵且伐燕”(2013广东附加题第广东附加题第1(1)题题)中的中的“且且”,首先首先回想回想课内学过的课内学过的“且且”的意思,主要有以下几种:的意思,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意思例句例句出处出处将近将近年且九十年且九十愚
44、公移山愚公移山将要将要以为且噬己也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黔之驴YW尚且尚且,况且况且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然后将其一一代入句中进行验证,根据句意和语境,然后将其一一代入句中进行验证,根据句意和语境,不难得出这里的不难得出这里的“且且”是是“将要将要”的意思。再如的意思。再如“或或”“适适”“延延”“释释”,如下表示:,如下表示:年份年份课外例题课外例题 实词实词课内链接课内链接答案答案2011或旦而不或旦而不鸣鸣或或或以钱币乞之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有的,有的人有的人)伤仲永伤仲永有的有的2010适巨绅家适巨绅家将嫁女将嫁女适适而此地适与余近而此地适与余近(正好正好,恰好恰好)满井游记满
45、井游记恰好恰好年份年份课外例题课外例题 实词实词课内链接课内链接答案答案2009奏欲置酒奏欲置酒延众侍从延众侍从延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邀请请)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邀请邀请2007荆王释先荆王释先王之礼乐王之礼乐释释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放下下)卖油翁卖油翁YW放下放下注:注:找到与此题词语相同的课内句子时,先不要直找到与此题词语相同的课内句子时,先不要直接将课内词语的意思照搬上去,要结合本篇课外文接将课内词语的意思照搬上去,要结合本篇课外文言文中对应句子的语境,看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符言文中对应句子的语境,看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符合这个语境,若不符合可推断其引申义,得出
46、答案。合这个语境,若不符合可推断其引申义,得出答案。方法三:语境推断法。方法三:语境推断法。即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句意即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句意语境推断理解语境推断理解。如:。如:“以敝大众以敝大众”(2013广东附加广东附加题第题第1(2)题题),根据前文,根据前文“燕、赵久相攻燕、赵久相攻”来看,这来看,这里的里的情境为情境为“长期的战争使得百姓劳苦贫困长期的战争使得百姓劳苦贫困”,由此可,由此可推断,这里的推断,这里的“敝敝”可解释为可解释为“使使贫困、劳苦贫困、劳苦”。再如。再如“皆足取祸也皆足取祸也”(2011广东附加题第广东附加题第1(2)题题)
47、,“皆皆”是是“都都”的意思,的意思,“足足”是是“足够、足以足够、足以”的意思,的意思,“祸祸”是是“灾祸灾祸”,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看,这句话的大意是看,这句话的大意是“都足以招致灾祸啊都足以招致灾祸啊”,由此,由此可知可知“取取”在此是在此是“招致招致”的意思。的意思。考点二文言断句考点二文言断句【10年年7考考】考情搜索:断三处:考情搜索:断三处:2016.10题题/2015.10题题/2014.10题题/2010.附加题附加题2题题断两处:断两处:2009.附加题附加题2题题/2008.附加题附加题2题题/2007.附加附加题题1题题文言断句题在广东中考试题中属于高频考
48、点,考查文言断句题在广东中考试题中属于高频考点,考查形式有形式有2种:种:考查形式考查形式考查内容考查内容考情总结考情总结给文中给文中画线句画线句子断句子断句2016: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2015: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失信吾不为也2014: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009: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独兵部侍郎陈良祐祐不至说殊不至说殊不平。不平。字数字数:1526字字特殊句式特殊句式:2015含判断句含判断句“是是也
49、也”;2016、2014含骈句含骈句(咨其风土、咨其风土、考其区域;外举不考其区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避仇、内举不避子)考查形式考查形式考查内容考查内容考情总结考情总结给文中给文中画线句画线句子断句子断句2008:老父在太丘强者: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恣其所安久而益敬。2007:书之寡人不肖好: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句首发语词句首发语词:“盖盖”(2010)句尾词句尾词:“也也”(2015、2014、2010、2007)复句中的关复句中的关联词联词:“而而”(2010、2009)辨析断句辨析断句恰当的一恰当的一项
50、项2010:盖恐次日大搜急: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着而屡出之也。方法指导方法指导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1)语意断句法。语意断句法。解答文言断句的根本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解答文言断句的根本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理清人物之间因此断句前,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其次,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的每个词的意思的关系。其次,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的每个词的意思(不不会解释的个别词暂时不解释会解释的个别词暂时不解释),然后把词义串联起来,理,然后把词义串联起来,理解大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