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河北省水环境恶化的调查报告
10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关于河北省水环境恶化的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仿佛我们并不缺水。然而,我们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加拿大的四十分之一,在世界排名为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3个贫水国家之一。中国不但水资源总量不足,而且空间分布严重失衡。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季度贫乏。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7%而北方的黄淮海流域只占9.9%!北方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立方米,是南方人均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平均水量的15%是世界平均水平水量的十六分之一。
海河流域原本有几百条河流的,占海河流域面积60%的河北,有子牙河系、大清河系、永定河系、漳卫南运河系等六大水系几十条河流穿境而过。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短短40年的时间,所有的河流都消失了;不但河干了,地下水也采完了,海河流域因超采地下水已形成9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沉降区,河北占了一半!
从1997年以来,河北已持续干旱9年了!年年几千万亩庄稼春天不能播种,农民担扰不知 还会不会旱下去;她们说河北现在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临近城镇的河沟全成了污水排放地,石家庄市的污水排放到洨河里,洨河两岸臭气熏天,两岸土地已被污染,周边农村各种恶性疾病在年轻化,说上街买菜都要问问是哪里来的,怕是从污染区来的菜;她们说在一些水污染区域,蚊子都变异了,不但大得出奇,咬人还毒得厉害,叮一口肿一大片,起鸡蛋大的疱;她们说河北的水政管理、节水、中水利用掣肘太多,现时还非常不力;如果没有中线调水,河北的水环境恶化将不可逆转……
干涸的大地
对于河北沧州的南大港,当地人称"大洼",这里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缓解饥饿而建的农场,大洼原本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湿地",是"地球之肾",现在大洼已干得滴水全无。为保护"湿地",在"引黄济津"时,农场也曾搭车从黄河买水,一年1000万立方、 万立方地买。后来没有钱买水,大洼就彻底干涸了。
干涸的大洼开始闹蝗灾,蝗虫飞来时,天空顿时一片昏黑,邪魔穿过一般。苇地里一平方米就有6000多头蝗虫,一脚踩下去,能踩死200多头!蝗虫几天之内把芦苇连叶带秆全部啃尽,大地顿时寸草不生。飞机开始撒药灭蝗。后来人们看到,无边无际的芦苇地里铺满了蝗虫的尸体!堆积达一米多厚!为了消灭彻底,大洼人如祖先那样,开始点火烧蝗。于是,十几万亩的芦苇荡燃起了冲天大火,持续了几天几夜。百里外的沧州市民也看到了大洼人烧蝗的滚滚云烟……
华北平原比较有名的白洋淀,总面积达360余平方公里的白洋淀,由140余个淀泊、3700多条濠沟组成,承接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白沟引河等河流的来水,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然而,白洋淀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竟有 干淀!有些年份,淀里干得底朝天,上面能够跑汽车、拖拉机,在淀里打井;家家户户的木船,底朝天一搁五六年。
人们拦截了上游入淀河流,修筑了50多个大中型水库,对白洋淀的开发无序,最终使华北一颗亮丽的明珠黯淡无光……
水环境严重恶化
自1963年8月的大洪水时,那些年人们都怕水。那些年没有一条河没水,全省水面积171万多平方公里,真是到处都是水。那时全省的航运里程达3000多公里,顺子牙河从天津直达邯郸再至安阳,顺石津运河直达石家庄,沿大清河直达保定……每条河都能行船,那景观犹如北方江南;那时地下水离地面只有一米,用扁担勾着桶就能从井里打上水;那时河北大地泉水喷涌,邢台的百泉、大河泉,保定的一亩泉,承德的热河泉等等,这些泉眼一秒钟都能喷涌出一两吨水。
然而,和北京、天津一样,河北大地从1963年大洪水以后,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干旱。旱得种不了庄稼时,人们开始打井抗旱。从1954年至今,90多万眼机井凿通了河北大地,从1984年以来,每年超采地下水50亿吨,累计已超采地下水1000多亿吨!由超采而形成的地下漏斗沉降区已达5万多平方公里,这是世界罕见的漏斗沉降区!由此造成地面沉降、地裂、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有2/3的机井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全省长期饮用高氟水人口高达940万人,含氟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三至五倍,使570万人患上氟中毒病,氟斑牙、氟骨症等使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平原地下水埋深已几十米,最深的已到98米!沧州已到101米!衡水一带打井打到三四百米才能见到水,沧州、邯郸一带则需打到五六百米才能见到水!
地表水、地下水的枯竭使华北大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沙化,仅河北省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400多万亩!每年春季的沙尘暴七八次地在华北上空降临,如黄色邪魔般压境,遮天蔽日,天昏地暗。 春季,沙尘暴已第12次袭击北中国大地。石家庄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之一!有关国际组织曾评出世界十大不宜人居城市,石家庄是其中之一。
河北省已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5亿立方米,人均只有304立方米,亩均只有21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七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国际社会认定的地表水开发利用的警戒线为40%,超出则将严重影响环境,而河北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90%,实际上已滴水全无!
城市缺水矛盾同样日趋加剧,近年来,城市供水危机日益显现,虽然建设了一批地表水引水工程,经过挤占农业用水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但城市供水水源单一、水质不达标、水源地保证率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投资环境和城市化发展。一批建设项目因缺水而不能上马,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其它东部沿海地区。
石家庄市是全国缺水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全市年均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只有22?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56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事实上石家庄市每年平均用水量约32亿立方米,年均缺水10亿立方米左右。
多年来,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环境用水来维持,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当前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已由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2至4米下降到 的30米,个别县(市)区已达到年均1米的下降速度。当前,全市浅层水超采区面积已达5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平原面积的83%,深层水超采面积1700平方公里,已占深层水分布区面积的1/3。
当前,石家庄市城区在册地下水源井共810多眼,其中自备井680眼。为限止超采地下水,几年来,石家庄市冻结了城区打新井的审批,与此同时,对自备井进行了有计划的封闭,截止 底,已封掉130多眼自备井。 7月,河北省政府又一次下文《关于开展城市自备井关停与地下水超采的通知》,省水利厅已召开了封井停采的会议,然而,石家庄还能关掉多少井?她们仿佛一筹莫展……
环京津、环渤海与其它
打开中国地图,我们眼前出现的河北可谓独天独厚:中国人最向往的首都北京、偌大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天津,都团团围卧在它的怀抱之中。还有那么长的海岸线!这是多么优越的地理环境呀!
20世纪80年代或更早的时期,河北与近邻山东、河南相比,无论哪方面的确高出一格,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首先是山东把河北甩在了后面,接着是河南。河南超1万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跃排全国第六!而河北始终在倒数几位的位置上徘徊。这一定和河北省的水资源有比较大关系。 河北省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依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的,工业和城市用水是以牺牲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从根本上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全省产业结构以冶金、医药、建材、电力、化工、造纸等资源消耗型行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实现的。 无论是污水资源化还是用水、节水的体制理顺和严格管理上,河北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此,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使河北省水环境承载能力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全省每年用水40亿吨,而现在每年用水2300亿吨,超出本省水资源可用量100多亿吨;那时河北只有3000万人,现在河北6800万人;那时,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几十、几百个亿,现在已有几千个亿……
河北"环京津"、"环渤海"的光环虽然始终未能显现,但与京津同样为水资源极度短缺的河北,却为京津的水危机解困而一再地奉献和牺牲。20世纪50年代几十万河北人民参加修筑的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分别分配河北用水每年3亿吨和6亿吨,1981年以后因北京干旱,9亿吨水的指标被收回,不再给河北了;救天津于水火的引滦工程将河北潘家口水库每年10亿吨的水给了天津;还有于桥水库,建设时属河北,后来随蓟县划归了天津,但仍保留给河北每年供水6000万吨。引滦工程后,这6000万吨的水河北也不再享有; "奥运"在即,极度干渴的河北还必须动用岗南、黄壁庄、西大洋、王快四座水库,调3至5亿吨水给北京、保"奥运"。河北人说了,到时若急需,河北只留下城市用水,其余全给北京。
南水北调
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河北省也下大力狠抓挖潜、节水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毕竟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挖潜、节水只能促进现有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解决不了整体性缺水问题,更解决不了发展用水问题。解决河北省水资源的匮乏状况,最为有效的措施只能是实施跨流域调水,切实增加供水资源量。于是,河北对于南水北调,实在是诚意方殷,望眼欲穿。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缓解北方缺水问题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河北省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受益省份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一期将每年向河北供水35亿吨。远期将达到40多亿吨,加上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河北每年将获得60亿吨汉水和长江水(东线调长江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自河南省安阳市丰乐镇穿漳河进入河北省,沿太行山东麓和京广铁路西侧北行,途经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境内27个县(市、区),于涿州市穿北拒马河中支进入北京,河北省境内的线路全长464公里。从丹江口起点设计流量为每秒235立方米,到达河北时的流量为每秒50立方米。
天津干渠渠首也位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北,线路向东穿京广铁路,经保定、廊坊部分县(市)于安次区东沽港进入天津,全长约154公里,河北境内长约130公里。
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涉及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衡水7个市的91个县(市),总面积6?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3%;这个区域内人口近42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58%;区内国内生产总值近30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65%。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近期受水目标112个,包括7个设区市、18个县级市、70个县城、11个省级重点工业区、4个市级重点工业区,2个农场。远期增加4个电厂,受水目标达116个。配套工程共布设大型输水干渠5条,包括邢沧干渠、石津干渠、沙河干渠、廊坊干渠和天津干渠,分干渠及管道工程99条。河北4000多万人将经过这些干渠、分干渠和管道喝到南来的汉江水。根据河北省南水北调供水目标直线示意图,示意图上鲜亮的红蓝直线网状般铺设着,顺着红蓝直线我们能看到那么多熟悉的城市: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廊坊,还有一些边远县城:广平、磁县、邱县、广宗、赵县、武邑、泊头、南大港、正定、藁城、定州、任丘、安新、文安、霸州、易县、涞水、涿州……
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我们国家、河北省和受水区各市县的一件大事,办好这件大事需要自上而下共同努力。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相信,有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把这件大事办好,一定能把南水北调建设成为像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那样彪炳史册的宏伟世纪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