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制度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模板.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9870596 上传时间:2025-04-1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制度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制度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制度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 47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 1、 油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各种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 溶剂、 颜料、 干燥剂、 添加剂组成。普通油漆一般见汽油作溶剂, 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 浸漆主要含甲苯, 也有少量苯。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 二甲苯, 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 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      2、 水泥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 粉碎、 研磨、 过筛、 配料、 出窑、 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一般, 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10%, 熟料含1.7—9.0%, 成品水泥含1.2—2.6%。长期吸入生料粉尘可引起矽肺, 吸入烧成后的熟料或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水泥遇水或汗液, 能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 刺激皮肤引起皮炎, 进入眼内引起结膜炎、 角膜炎。原料烘干、 立窑煅烧(145℃)等作业地带, 有高温、 热辐射。另外, 各种设备运转时, 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     3、 砖瓦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砖瓦的原料主要是粘土, 粘土中二氧化硅含量达55.5—71.6%, 其次含有三氧化二铝、 三氧化二铁和少量氧化钙、 氧化镁。砖瓦生产基本过程包括破碎、 过筛、 搅拌、 成型(制坯)、 干燥、 焙烧(小型砖瓦厂多用圆窑)、 出窑。在破碎、 过筛、 搅拌直到焙烧出窑的过程中都有较高浓度的含二氧化硅的粉尘产生。焙烧、 干燥工序有一氧化碳产生, 并有高温和热辐射存在。用机械作砖瓦坯成型和切砖, 可产生较强噪声。     4、 蓄电池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主要职业危害是铅烟、 铅尘。熔铅、 烧铅球和栅板有大量铅烟逸散, 球磨制粉( 特别在出料、 装卸和混料时) 可有大量铅尘飞扬, 涂板、 修板和焊接也可产生大量铅尘、 铅烟。极板化成是将干燥后的铅板放入比重1.05—1.15的硫酸化成槽中充电, 有硫酸雾产生。熔铅、 浇铸、 极板干燥有高温和热辐射  单项选择题( 请从三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 并在后面的答题卡中将其涂黑)   1、 安全生产管理, 坚持(  )的方针。   A、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B、 安全生产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C、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2、 各级人民政府( )部门综合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 并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B、 公安 C、 消防      3、 ( )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 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A、 法定代表人 B、 主要经营者 C、 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4、 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 )制度, 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 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A、 责任追究 B、 重点打击 C、 追究责任      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 )的作业场所和安全防护措施。   A、 一定 B、 指定 C、 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6、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 重大事故隐患, 必须登记建档、 评估, 制定( )。   A、 应急预案 B、 防范措施 C、 处理方案       7、 对重大危险源, 采取相应的防范、 监控措施, 对重大事故隐患, 采取整改措施, 并报( )备案。   A、 有关部门 B、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 公安部门      8、 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 建筑施工安装企业、 矿山企业和已发生职工死亡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 应当进行( )。   A、 重点管理 B、 重点监督 C、 安全性评价       9、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经考核合格的从业人员方可上岗作业。   A、 全面的 B、 重点突出的 C、 与其职业相关的   10、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经营管理者应当经过( )。   A、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安全资格考核 B、 安全生产教育 C、 安全生产培训   11、 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 )。   A、 全生产法律 B、 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 安全生产法规      12、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   A、 批评、 检举 B、 检举、 控告 C、 批评、 检举、 控告   13、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有权( )。   A、 停止作业 B、 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C、 撤离作业场所     14、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 改建、 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A、 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 同时设计、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C、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5、 安全设施投资( )纳入工程项目概算。   A、 能够 B、 允许 C、 应当   16、 国家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应当经( )检验合格, 取得安全使用证后, 方可投入使用。   A、 检验机构 B、 检验检测机构 C、 法定检测检验机构   17、 任何单位( )经销和使用没有产品合格证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A、 不得 B、 能够 C、 允许      18、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应当责令( )。   A、 限期整改 B、 及时整改 C、 改正      19、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需要配备( )。   A、 安全生产监察员 B、 注册安全主任 C、 执法人员     20、 安全生产监察员执行公务时, 应当有两人以上并出示( )。   A、 有效证件 B、 监督执法证件 C、 监督证件      21、 从事安全检测、 检验、 培训、 评价、 咨询服务的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 ( )对其作出的安全检测、 检验、 评价、 认证的结果负责。   A、 应当 B、 能够 C、 不得   22、 发生重伤、 死亡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 应当( )。   A、 立即组织抢救, 并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公安部门、 工会和生产经营单位主管部门  B、 立即组织抢救 C、 如实上报      23、 重伤、 死亡事故发生后,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 )。   A、 具体要求 B、 处理意见 C、 意见      24、 事故调查组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 )日内报送事故调查报告。   A、 30 B、 20 C、 15      25、 一次死亡三至五人或者重伤十至二十九人的, 由( )人民政府组织调查, 报( )人民政府审批结案。   A、 县级, 市级 B、 县级, 地级以上市 C、 地级以上市, 省     26、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从业人员享有( )基本安全生产权利。   ①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②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③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④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 ⑤紧急情况下的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27、 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具备( )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A、 法律、 行政法规 B、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C、  A、 B    28、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 场所、 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  ) 。   A、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 B、 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个人 C、 A或者B                          29、 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未取得资格认定而从事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的, 由(  ) 责令停止中介活动, 没收违法所得。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C、 消防部门   30、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或者领导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 或者主持工作的行政负责人) 对下列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 发生, 依照法律、 法规和本规定有失职、 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 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它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1重大火灾事故 2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3重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 4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重大安全事故 5煤矿和其它矿山重大安全事故 6锅炉、 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 7其它重大安全事故   A、 1234567 B、 123 C、 456    31、 应建立并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 各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每(  ) 对安全生产责任人进行一次考核, 并作为考核有关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   A、 年 B、 季度 C、 月         32、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 应当迅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不得(  ) 。   A、 隐瞒不报 B、 谎报或拖延报告 C、 隐瞒不报、 谎报或者拖延报告   33、 (  ) 有权向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举报下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   A、 单位 B、 个人 C、 任何单位和个人   34、 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应当(  ) 。   A、 立即组织对报告或者举报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B、 立即处理 C、 立即上报   35、 (  ) 应当对举报人资料保密,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举报人施行打击报复。   A、 人民政府 B、 政府有关部门 C、 人民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   36、 各类(  ) 和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工作。   A、 教育部门 B、 行政部门 C、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37、 (  ) 以任何形式、 名义和理由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 易爆、 有毒、 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 经营和储存场所。   A、 严禁 B、 允许 C、 能够     38、 中小学校违反前款规定的, 按照学校的隶属关系, 对有关县( 市、 区) 、 乡( 镇) 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正职负责人, 根据情节轻重, 给予(  ) 的行政处分。   A、 记过 B、 撤职 C、 记过、 记大过、 降级甚至撤职   39、 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 有(  ) 情形, 应当根据情节轻重, 给予政府部门或者机构正职负责人记大过、 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1对不符合法律、 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而予以批准 2对发现或者举报的未依法取得批准而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不予取缔或者不予吊销营业执照、 不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对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不实施严格监督检查, 或者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条件而不立即撤消原批准的    A、 12 B、 23 C、 123   40、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 由(  ) 予以保证, 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A、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 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B、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 C、 主要负责人   41、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  ) , 并定期检测, 保证正常运转。   A、 维护 B、 保养 C、 维护、 保养   42、 (  ) 对安全设备检测、 检验结果负责。   A、 检测、 检验机构 B、 检测机构 C、 检验机构   43、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 (  ) 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 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 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A、 能够 B、 应当 C、 必须   44、 生产经营单位(  ) 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 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A、 不得 B、 能够  C、 允许   45、 开采矿产资源, 必须遵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定, 具备保障(  ) 的必要条件。    A、 资源保护  B、 职工安全 C、 安全生产   46、 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  ) 。   A、 生产 B、 使用 C、 生产和使用   47、 在生产过程中, 出现重大事故隐患, 并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下, 工人有权(  ) 。   A、 继续作业 B、 要求更换工种 C、 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48、 矿山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培训; 未经安全教育、 培训的, ( )上岗作业。    A、 也能够 B、 暂时能够 C、 不得   49、 新进矿山的井下作业职工, 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 小时。   A、  20 B、  50 C、 72   50、 矿长必须经过(  ) , 具备安全专业知识, 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   A、 学习 B、 培训 C、 考核   51、 矿山发生重伤、 死亡事故后, 矿山企业应当在(  ) 小时内如实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A、  24  B、  36  C、  48   52、 矿山安全监督人员(  ) 进入矿山企业, 在现场检查安全状况, 发现有危及职工安全的紧急险情时, 应当要求矿山企业立即处理。   A、 有权 B、 一般能够 C、 无权   53、 遇到(  ) 以上大风时, 不应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A 、 4级  B 、 5级 C、  6级   54、 煤矿企业必须为煤矿(  ) 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支付保险费。   A、 所有职工 B、 井下一线职工 C、 井下作业职工   5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所称重大危险源, 是指生产、 运输、 使用、 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理废弃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 ) 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 。   A、 安全量    B、 储存量    C、 临界量   56、 生产、 储存、 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 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 储存装置(   ) 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57、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 储存、 使用单位, 应当在生产、 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通讯、 报警装置, 并保证在(   )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A、 生产情况 B、 任何情况 C、 使用情况       58、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后, 经营单位继续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的, 应当在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前(  )  内向原发证机关提出换证申请。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59、 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 经营、 储存、 运输、 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理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 必须接受有关法律、 法规、 规章和安全知识、 专业技术、 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 并经(  ) , 方可上岗作业。   A、 培训 B、 教育 C、 考核合格       60、 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 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 储存方式、 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  ) , 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 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   A、 企业或行业标准 B、 国际或企业标准 C、 国家标准   61、 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它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的仓库内单独存放, 实行( ) 收发、 (  保管制度。   A、 双人 一人 B、 一人 双人 C、 双人 双人     62、 经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 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品( ) 。   A、 交通运输许可证 B、 公路运输通行证 C、 安全运输通行证   63、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  ) 实行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   A、 生产和使用 B、 生产和运输 C、 生产和储存     64、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 储存实行(  ) 制度。   A、 审查 B、 备案 C、 审批   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  ) 保险, 支付保险费。   A、 意外伤害保险 B、 工伤保险  C、 养老保险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辆必须强制投保(  ) 保险。   A、 车辆损失 B、 第三者责任 C、 车上人员   6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 : 客运经营者、 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分别为旅客或者危险货物投保(  ) 。   A、 车上责任险 B、 乘客意外伤害保险 C、 承运人责任保险   6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 第10号规定, 客运经营者未投保或未按最低保额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的, 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投保; 拒不投保的, 能够对其予以(  ) 处罚。   A、 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B、 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C、 吊销机动车辆行驶证   69、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工伤保险费的缴纳, 以下正确的是(  ) 。   A、 由用人单位缴纳, 职工个人不缴纳 B、 按照国家、 集体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原则, 由国家, 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缴纳 C、 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70、 职工发生工伤后, 应当在何时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 (  )    A、 应当立即申请鉴定, 否则经治愈后, 造成无法鉴定的事实 B、 经治疗, 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 影响劳动能力的, 应当进行鉴定 C、 应当在索赔之前申请鉴定   71、 职工认为是工伤, 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 如何处理? (  )   A、 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B、 按照”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 由职工承担举证责任 C、 如果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对单位有利   72、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 应当由谁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   A、 只能由用人单位提出 B、 只能由职工本人提出 C、 先由用人单位提出, 用人单位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 可由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 工会组织提出;   73、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属于工伤: (  )   A、 在上下班的必经途中, 被骑自行车的对方撞伤的 B、 在工作中, 因本人操作不当而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 C、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她人报复殴打致伤的   74、 国家对(  ) 企业、 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 烟花爆竹、 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A、 煤矿 B、 建材矿山 C、 矿山     75、 (  ) 是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之一   A、 依法注册登记 B、 依法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C、 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76、 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发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再具备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 应当(  ) 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A、 扣押 B、 暂停使用 C、 暂扣   77、 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 责令停止生产,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  ) 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造成重大事故或者其它严重后果,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 5 B、 10 C、 15   78、 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未办理延期手续, 继续进行生产的, 责令(   ) , 限期补办延期手续,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逾期仍不办理延期手续, 继续进行生产的, 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A、 停止生产 B、 停产整顿 C、 关闭   79、 企业、 事业单位召开讨论有关工资、 福利、 劳动安全卫生、 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 (  ) 有工会代表参加。   A、 必须 B、 能够 C、 应当   80、 工会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劳动合同制是中国劳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劳动法的规定: 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职工与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 在(  ) 和(  ) 的基础上签订的, 确定双方劳动关系,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协议。   A、 平等自愿, 公平合理 B、 平等自愿, 协商一致 C、 自觉自愿, 协商一致   81、 工会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包含了两个层次, 首先是监督、 保证(  ) 的实现, 这是对工会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是帮助和代表职工(  ) 利益, 这即包括在宏观上参政议政、 采用立法从源头上维护广大职工利益, 也包括经过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争取可能的利益, 更主要的是经过签订集体合同争取合理的工资、 工作时间、 劳动条件等。这是对工会工作更高水平的要求。   A、 劳动权益, 签订劳动合同 B、 法定劳动条件, 争取合法权益 C、 法定劳动标准条件, 争取应得的   82、 企业应当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由(  ) 代表、 (  ) 代表、 (  ) 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企业工会委员会。   A、 职工; 企业行政; 企业工会委员会 B、 工人; 资方; 企业工会委员会 C、 劳动者; 企业行政; 企业工会   83、 企业违反(  ) , 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工会能够依法要求(  ) 承担责任。   A、 劳动合同, 企业 B、 集体合同, 企业 C、 集体合同, 侵权者   84、  消防工作贯彻( )的方针, 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A、 谁主管、 谁负责 B、 以防为主, 以消为辅 C、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85、  任何单位、 (  ) 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A、 义务消防队员 B、 个人 C、 成年公民    86、  阻拦报火警或者谎报火警的, 给予(  ) 处罚。    A、 劳动教养 B、 撤掉其电话 C、 警告、 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    87、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 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  ) 。    A、 迅速撤离  B、 抢救贵重物品 C、 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    88、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  ) 负责。   A、 建筑单位 B、 施工单位 C、 设计单位   89、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应当遵循依法管理、 方便群众的原则, 保障道路交通(  ) 、 安全、 畅通。   A、 便捷 B、 有序 C、 经济   90、 国家对机动车实行( )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 方可上道路行驶。   A、 认证 B、 登记 C、 管理   91、 机动车上道路行驶, 应当悬挂机动车号牌、 放置检验合格标志、 保险标志, 并随车携带机动车( )。   A、 行驶证 B、 登记证 C、 检验合格证   92、 国家实行机动车( )制度, 根据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状况和不同用途, 规定不同的报废标准。   A、 管理 B、 认证 C、 强制报废   93、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 定期对机动车驾驶证实施( )。   A、 登记 B、 检查 C、 审验   94、 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 交通标志、 ( )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A、 交通标线 B、 交通宣传 C、 交通规划   95、 交通信号灯由红灯、 绿灯、 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 绿灯表示准许通行, 黄灯表示( )。   A、 警示 B、 禁止 C、 准许   96、 交通标志分为: 指示标志、 警告标志、 禁令标志、 指路标志、 旅游区标志、 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和( )标志。   A、 其它 B、 专用 C、 辅助   97、 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可分为( )三类。   A、 指示标线、 禁止标线、 警告标线 B、 中心线、 分道线、 人行横道线 C、 横向标线、 纵向标线、 其它标线   98、 机动车上道路行驶, 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 )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 应当保持安全车速。   A、 规定 B、 最高 C、 最低   99、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 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 保护现场; 造成人身伤亡的, 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 )受伤人员, 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A、 抢救 B、 保护 C、 移动   100、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法规的规定,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机动车驾驶证。   A、 暂扣 B、 吊销 C、 注销 什么是危险物品, 《安全生产法》是怎样规定的 《安全生产法》在第七章附则中第九十六条规定: 危险物品, 是指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化学品、 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危险物品, 即由于其化学、 物理或者毒性特性使其在生产、 储存、 装卸、 运输过程中, 容易导致火灾、 爆炸或者中毒危险, 可能引起人身伤亡、 财产损害的物品。显然, 这是从物品的性质上所作的界定。一般讲, 危险物品主要包括: 危险化学品、 放射性物品。     1、  危险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 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主要包括; 氢、 甲烷、 乙烷、 压缩硫化氢、 液化石油气、 供给城市生活、 生产的天然气、 人工煤气、 重油制气等气体燃料。有毒品, 如氰化钠、 氰化钾、 硝基苯等。腐蚀品主要包括: 酸性腐蚀品, 如甲醛溶液; 碱性腐蚀品, 如氨水、 二乙醇胺等; 其它腐蚀品, 如酸性氟化钾、 福尔马林溶液等。     2、  放射性物品。主要包括: 金属铀、 硝石酸钍等。 《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法》是规范中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大法。《安全生产法》全面系统地规定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及其职责。     《安全生产法》分为7章, 共97条。其主要内容可作如下概括说明:     一、  第一章 总则。该章共有15条, 规定了5个方面的问题( 1) 《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 第1条) ; ( 2) 《安全生产法》的调整范围( 第2条) ; ( 3) 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 第3条) ; ( 4) 按照”三方原则”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 第4条、 第5条、 第10条第二款) ,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及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第6条、 第7条) ,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 并确立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第8条、 第9条、 第10条第一款, 第11条) ; ( 5) 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原则: 鼓励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第14条) , 经过中介机构提供技术服务9第12条) , 加大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科技含量; 加强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力度( 第13条) ; 奖励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第15条) 。     二、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该章共有28条, 规定了7个方面的问题: ( 1)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否则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16条) ; ( 2)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 第17条、 第18条、 第36条、 第37条、 第39条、 第40条、 第41条、 第42条、 第43条) ; ( 3) 在生产经营单位内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职责的规定( 第19条、 第38条) ; ( 4) 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内有关人员的资质、 教育、 培训、 考核的规定( 第20条、 第21条、 第22条、 第23条) ; ( 5) 对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中安全生产问题的规定( 第24条、 第25条、 第26条、 第27条) ; ( 6) 对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和生产工艺、 设备管理的规定( 第28条、 第29条、 第31条、 第34条第2款) ; ( 7) 对危险设备( 设施) 、 危险物品、 危险作业及重大危险源加强管理的规定( 第30条、 第32条、 第33条、 第34条第一款、 第35条) 。     三、  第三章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该章共有9条, 规定了3个方面的问题: ( 1) 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人员的权利( 第44条、 第45条、 第46条、 第47条、 第48条) ; ( 2) 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人员的义务( 第49条、 第50条、 第51条) ; ( 3) 工会组织的权利( 第52条) 。     四、  第四章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该章共有14条, 规定了6个方面的问题: ( 1)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 第53条) ; ( 2) 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有关职责和行为的规定( 第54条、 第55条、 第56条、 第60条、 第63条) ; ( 3) 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57条、 第58条、 第59条) ; ( 4) 行政监察机关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实施监察( 第61条) ; ( 5) 关于承担安全评价、 认证、 检测、 检验工作的中介机构的条件和责任的规定( 第62条) ; ( 6) 对事故隐患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其它方面的监督( 第64条、 第65条、 第66条) 。     五、  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该章共有9条, 规定了3个方面的问题: ( 1) 关于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规定( 第67条、 第68条) ; ( 2) 关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69条、 第70条、 第71条、 第72条、 第73条、 第74条) ; ( 3) 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定期分布( 第75条) 。     六、  第6章法律责任。该章共有19条, 规定了5个方面的问题: ( 1) 地方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76条、 第77条、 第91条、 第92条) ; ( 2) 承担安全评价、 认证、 检测、 检验工作的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第78条) ; ( 3)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决策机构、 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经营的投资人的法律责任( 第79条、 第80条、 第81条、 第82条、 第83条、 第84条、 第85条、 第86条、 第87条、 第88条、 第90条) ; ( 4) 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业人员的责任( 第89条) ; ( 5)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的执行( 第93条、 第94条) 。     七、  第七章附则。该章共有2条。规定了2个方面的问题: ( 1) 《安全生产法》中关于”危险物品”和”重大危险源”二个用语的含义( 第95条) ; ( 2) 《安全生产法》的施行日期( 第96条) 。 什么是事故隐患, 什么是重大危险源, 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 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 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1995年原劳动部颁布了《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对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 组织管理、 整改等要求作了具体规定。     重大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的概念与构成要素。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 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 不安全的、 有缺陷的”状态”, 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 如人走路不稳、 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 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 内容或方式上, 如检查不到位、 制度的不健全、 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 可造成人员伤害、 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 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 区域、 场所、 空间、 岗位、 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 是爆发事故的源头, 是能量、 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 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 不同的系统范围, 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 从全国范围来说, 对于危险行业( 如石油、 化工等) 具体的一个企业( 如炼油厂) 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 可能是某个车间、 仓库就是危险源, 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 因此, 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 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 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 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 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 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 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 而对危险源的控制, 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因此, 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 潜在危险性、 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 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 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 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 物质的压力、 温度、 化学稳定性, 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 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 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 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 易爆物质, 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 又如压力容器, 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 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 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 继而转化为事故。 安全生产标语选 1.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生命宝贵, 安全第一。 2. 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遵章守纪, 保障安全。 3. 安全是幸福的保障, 治理隐患保障安全。 4. 安全创造幸福, 疏忽带来痛苦。安全就是效益, 安全技就是幸福。 5. 安全在你脚下, 安全在你手中。安全伴着幸福, 安全创造财富。 6. 安全、 舒适、 长寿是当代人民的追求。重视安全、 关心安全、 为安全献力。 7. 积极行动起来, 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深入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