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公务员考试B卷申论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9868213 上传时间:2025-04-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公务员考试B卷申论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公务员考试B卷申论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公务员考试B卷申论参考答案 资料仅供参考 上海公务员考试B卷申论参考答案 一、概括资料6——9的主要内容。(10分) 要求:语言精炼,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审题】 1.定位材料6——材料9 2.本题是客观题,概括内容要全面,本题是按点给分。 3.要求答题体现层次感,层次会占1分,具体答题点9分。材料6——材料9涉及收入差距问题、影响、对策(案例:好八连成功经验;理论部分:分配制度制度改革),虽然材料打乱了顺序,可是答题要表现层次,依次谈问题、原因、案例(南京路上好八连)、制度改革。 【参考答案】 一、经济发展同时,城乡、行业和东西部收入差距扩大,使不公平增强,尊严感、满足感降低,导致社会性焦虑。 二、焦虑背后是物质匮乏和精神信仰缺失。 三、南京路上好八连提供的启示:1.增强拒腐防变意识,保持艰苦奋斗作风;2.加强文化学习。 四、好八连是个例,改革分配制度是关键。1.按劳分配,注重公平;2.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居民收入比重;3.改革垄断行业分配制度;4.规范分配秩序,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  二、《庄子·至乐》中说:“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请将这段话译为白话文,并简要概述这段话给你的启示。(15分) 要求:语言简明扼要,观点鲜明准确,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译文:世人都尊崇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喜欢身体安适、丰盛食品、华美服饰、绚丽色彩和动听乐声;认为低下的是贫穷、低贱、短命和恶名为低下;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得安逸、口里吃不到美味佳肴、身貌不能配以华服、眼不见美色、耳听不到乐声;如果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害怕。这些身心修为实在是愚蠢啊! 启示: 一、喜欢舒适安逸的生活是人的基本倾向; 二、财物分配不公会扭曲人们的价值追求。造成“炫富”和“仇富”两种扭曲心态;。 三、作为人应该调节心态。1、要节制自己的欲望,2、要努力经过劳动和创造价值满足生活,战胜恐惧。 四、从战略高度考虑问题。1、加强引导,提升品格;2要改革分配体制,合理调整财富格局;3、保障人民生活,特别中低收入者生活,使她们摆脱恐惧。 三、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结合“资料3”,分析一些青年人才“逃离北上广”的主要原因。(8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一、政策限制多。北上广户籍、入学、购房门槛高; 二、生活成本高、压力大。房价高,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成功比例小,回报率低; 三、区域发展日趋平衡。国家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发展机会增多。 (2)参考“资料1” 和“资料5”中有关消费现象:①用一句话对“过度消费”作名词解释;②概括其的特点;③指出其危害性。(12分) 要求:分析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一、过度消费是指超出自己的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一种消费,是一种扭曲的、非正常消费方式; 二、其特点有:价值取向混乱导致的盲目性、冒险性、冲动性;受虚荣心、面子驱使造成攀比性心理; 三、危害性:败坏个人品格和社会风气,浪费了资源,破坏社会公平,拉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矛盾,导致仇富现象产生。 四、有必要经过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引导教育转变这种奢靡之风。 四、结合“资料”,就“富了以后怎么办”提出对策。(15分)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对策可行。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一、保障富裕的可持续性:1、合理运用财富,协调精神和物质财富关系;2、保持创造性,继续增加社会价值。 二、传承、转化财富:1、加强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2、将个人财富转换人类文明成果。 三、追求有品质的生活:1、协调劳动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提升生活质量;2、节制欲望,规范自己行为,抵制骄奢淫逸,好逸恶劳。 三、先富带动后富:1、积极参与慈善事业;2、为更多人富裕创造机会;3、关心社会发展; 四、加强学习,保持作风:1、加强文化学习,涵养人格,丰富生活;2、提升个人修养和精神品格; 五、平衡差距,促进公平。1、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抑制贫富分化;2、加大二次分配调节力度,让全社会共享财富。 六、完善保障制度,保证长远利益。在住房、医疗、入学等各方面保障全社会利益; 五、阅读“资料”,以“财富”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题干分析 这个题目是写议论文,和传统策论不同。议论文主要是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这篇文章关键在于论证,对策部分不宜太多,最多不超过300字为宜; 这个题需要自拟题目,不能直接用财富作为标题。 题目要和材料结合起来。和材料结合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抄材料,一个是对材料的主题进行抽象,写得很材料相关。题目能够依靠的材料主要是10、11。 题目要求联系实际,这句话提醒考生不要完全抄材料,要有选择性的抄。直接引用材料的内容最好不要超过500字,要留一半的篇幅自己写。否则可能会判为雷同卷。 下面我给出的参考范文主要是自己写的,对材料借鉴得比较少,各位考生各取所需。 参考范文 论对待财富几个错误观念 ——兼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辩证关系   什么事真正的财富?如何对待财富?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以来就困扰着我们。在东西方文明中都不乏对财富的经典论述。西方有在“在巨财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洒脱,中国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操守。 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涵养着我们,可是它们共同特点是——高调。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达到这样的标准。一些人会说,如果在巨富中死去是耻辱,我宁愿承受这种耻辱。一味的唱高调和唯利是图都不是我们的选择,厘清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关系才是关键。 ——精神和物质财富的获得没有必然的先后之分,对精神财富的追求并不是必然的以充分的物质财富作为基础。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都会认为经济是基础,物质是基础,先有物质后有精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极端、片面的理解。马克思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恰恰是马克思这个穷光蛋创造巨大精神财富,而那些大腹便便家产万贯的资本家不过是历史中尘埃。很多人的人生规划就是赚钱,赚更多钱。赚到钱之后呢? 我们这个社会,当今中国最不缺就是钱。精神财富的缺失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个人、社会的发展。对精神财富的追求和创造要分秒必争我们要引导做好人生规划,发动各个行业,各种收入状况的人参与到精神财富的创造中来。加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让全社会都形成良好创造精神财富的环境和风气。 ——精神和物质财富之间没有必然的高低贵贱之分。 一些人看不起追求物质财富的人,特别一些知识分子。中国文化中一直都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这个传统既体现了我们文化中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尊重,也反映了我们文化中的某些迂腐成分。因为商人言必称利,因此往往受到鄙视和嘲弄。而商人对于推动历史进步起到巨大作用,司马迁独具慧眼写过《货殖列传》记载了商人功绩。反观我们现在社会中一些仇富现象,仇恨的很多都是是商人。 我们要要用平和的心态看待社会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要警惕财富观上的泛道德主义和唯精神论。正确对待物质财富,不要轻视物质财富的作用,要给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人给予客观的评价。同时要给物质财富的创造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为大家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大力促进物质财富公平合理的分配,大力弘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优良传统,使大家都能够经过创造财富去获取财富。坚决反对不劳而获和骄奢淫逸的错误价值观。 ——物质和精神财富之间没有绝正确界限,它们是相互转化的。 很多人都会认为物质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精神财富是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和意淫。其实所有的物质财富最终都会指向精神。为什么要买名车、豪宅,主要目的不是因为要跑多快,或者比较胖,需要睡觉的面积比较宽,而是为了追求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就是精神的东西。其实这种优越感并不必然需要豪宅名车支撑,学问很高深,道德比别人高尚,社会认同度高都能够获得这样的优越感。这样的优越感反过来会促使人去创造社会价值,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厘清财富的关系我们需要发扬我们优良的传统,要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发扬“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品格,要大力弘扬我党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作风。同时要协调好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系,使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 把握中道,促进和谐,创造价值,厚实家底,我们再路上…… B卷行测常识部分 常识判断部分 一、选词填空 1、【D】成语辨析。考查对“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四个词语的使用。首先解决本题的 突破口是第二个空,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因此放于第二个空不适合,而在四个空中体现构思的应该是第三个空。因此答案D比较合适。 3、【A】虚词填空。由最后一句开端的“苟无恒心”可知,最后一个空为“心”。由此前推可知选项A合适。   4、【B】近义词辨析。四个词最容易辨析的是第四个空,形容环境应该用“幽雅”。排除AD选项。简洁:简单、整洁,用来形容语言、文章。简捷:简便、快捷,用来形容动作、过程。抱怨是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导致不满的源头。报怨是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的反应,如以德报怨。依据文意应该是B   5、【A】关联词辨析。第一空前后句子之间,语意没有相反或对立,因此应该选用A或C。第二个空所引导的句子是条件句,依据后文,不是必要条件。因此A项较为合适。 二、语句表示 6、【C】文段中富有讽刺意味,属于杂文的文体特点。 7、【B】B项“起来”是动词听到的补充说明,因此属于补语。而其它三个句子的“起来”都是谓语。 8、【B】成分残缺,无主语。 9、【D】A项目无全牛形容的是技术精湛熟练,而非全局。B项指居在第一位,是最好的。文中是第二。不合文意。C项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与文意发生矛盾。   10、【A】依据事物的逻辑顺序,介绍奖牌的正面、背面以及挂钩。 三、阅读理解 11、【D】细节判断题。知识沟是两者之间的比较,D项主语是单独个体。 12、【C】前文的未来与可是之后“短期”相呼应。因此答案是C 15、【A】主旨概括题。文段的语意重点在可是之后。可是之后出现的第一个词汇“只要”是引导一个条件,在这一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是我们要重点把握的:“我们即使不能像太阳那样金光闪闪,我们也可能像月亮一样发出光芒”,这个句子也是包含了让步关系的句子,语意重点在于我们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A项较为合适。   16、【D】D选项是对文段最后一个句子的误读。老鼠减少到一定程度,而非越少越好。 17、【C】主旨概括题。全文共四个句子:首句说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特点。接下来论述信息网络的构成以及它的重要性。最后重申信息网络形成的原因。   18、【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写出了作者如释重负的心境。词句符合费劲心力寻书不成,无意中却获得的语意。 19、【D】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文段主要谈论的是环境对基因发挥作用的影响。 20、【B】细节判断题。ACD在原文中都有相关表述。B选项是对原文的误读。原文认为:温度和各种环境因子是条件,而非决定性作用。 21、【D】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能够是同类相比,也能够是异类相比。本文并非将鸡与石头相比,突出某一事物特征,因此D项不正确。 22、【B】本段文字运用辨证唯物主义来解读儿童的心理发展。因此B项较为合适。 23、【C】依据第一段“因此”一词,可知其原因为第一个句子。第一个句子主要谈论的是时间与认识的关系。 24、【C】根据第二段“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因此答案为C。 25、【D】根据文段的最后一句,学会改造社会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公务员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