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 61∕T 1159-2018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施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wo****nt 文档编号:98674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3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 61∕T 1159-2018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 61∕T 1159-2018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 61∕T 1159-2018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 61∕T 1159-2018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 61∕T 1159-2018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20 Q 20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1592018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mpaction pile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ed materials 2018 - 08 - 27 发布 2018 - 09 - 27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1/T 1159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 . 2 5 施工技术 . 3 6 施工质量检验与交工

2、验收 .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杂质含量检测方法 .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块含量检测方法 . 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成孔挤密施工记录表 . 11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桩孔夯填施工记录表 . 12 DB61/T 1159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西安公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绪飞、杨建平、吴辉、江黎、李小豹、马双科、田米玛、文家岗、周育驰、苟静波、王颂、刘宇东。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电话:029-

3、87827246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六路60号 邮编:710065 DB61/T 11592018 1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处理黄土地区不良土质地基的材料、 施工工艺、 质量管理与验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处理黄土地区不良土质地基处理。 地基土的含水率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

4、0316.1 普通磨料 堆积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粗磨粒 GB 500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JGJ 340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DBJ 61-2 挤密桩法处理地基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waste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在建设、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3.2 再生材料 recycled materials 建筑垃圾采用专用设备

5、破碎、筛分、分拣后形成的再生建筑材料。 3.3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 compaction pile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ed materials 利用沉管、 冲击等方法在土中成孔, 向桩孔内分层夯填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与灰土的混合料形成的桩体。 3.4 DB61/T 11592018 2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复合地基(以下简称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compaction pile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ed materials 由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与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 4 材

6、料 4.1 一般规定 4.1.1 材料运至现场后应按要求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 材料的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不同规格分别堆放, 并做好相应的防水、防潮等措施。 4.1.3 材料的拌和、运输和堆放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2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 4.2.1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表 1 和表 2 的要求。 表1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堆积密度 kg/m3 1000 GB/T 20316.1 a 杂质含量 % 0.1 附录 A 混凝土块含量 % 55 附录 B 压碎值 % 30 JTG E42(T

7、 0316) 不均匀系数 4 JTG E40(T 0115) a 杂质是指塑料、木材、织物、泡沫等轻物质。 表2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颗粒组成范围 项目 通过以下筛孔百分率/(%) 试验方法 筛孔尺寸/(mm) 31.5 19 9.5 4.75 2.36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 100 65100 1018 010 07 JTG E40(T 0115) 4.3 灰土填料 4.3.1 填料中采用的土、石灰和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土:宜采用低液限粘土,土中的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 5%; b) 石灰: 采用消石灰或袋装生石灰粉, 保存期不宜超过三个月, 消石灰的质量应达到三级及以上; c) 水:采用可饮用水

8、。 4.4 填料配合比设计 4.4.1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的填料应按照 JTG/T F20 中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4.4.2 填料的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 Rd 不应低于 1.2MPa,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技术要求和级配组成应符合表 1 和表 2 的要求,灰土填料应符合本标准 4.3 条的要求。 4.4.3 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宜采用 JTG E51 中重型击实方法确定。 4.4.4 推荐配合比为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重量比)=(7074):(3026),其中灰土中石灰剂量一般为 12%18%。 DB61/T 11592018 35 施工技术 5.1 一般规

9、定 5.1.1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及现场核查,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5.1.2 施工前应了解施工范围内地下埋设的各种管线、电缆、光缆等情况并与相关部门联系,制定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 5.1.3 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5.1.4 施工前应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5.2 准备工作 5.2.1 现场核查工作如下: a) 施工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b) 施工场地普探资料; c) 施工图、桩位布置图及设计要求,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d) 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资料,包括地上地下管线、旧基础以及可能影响到周边建筑物、设施等相关资料。 5.2.2 技术准备工作如下:

10、a) 编制施工进度、机械装备、材料供应及人员配备等计划;规划好临时用水、电线路、材料堆放和施工作业现场;编制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技术措施; b) 应复核测量控制基准点, 定出基础轴线控制桩和具体的桩位中心点, 并报经监理或建设单位代表复核确认; c) 对所处理的地基土质和含水率进行检测。 取有代表性的场地土做击实试验, 以确定其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d) 试桩的施工:正式施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试桩的施工,以确定其施工参数及质量控制措施。 5.2.3 材料准备工作如下: 填料在使用前均需进行原材料检验,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石灰及土等。检测频率及方法见表3。 表3 材料质量

11、检验及标准 材料类别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抽检频率 检验方法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 设计要求 每批次检验 1 次,每检验批代表数量为 500m3 见表 1 石灰 设计要求 每批次检验 1 次,每检验批代表数量为 200t JTG E51 土 设计要求 每批次检验 1 次,每检验批代表数量为 500m3 JTG E40 5.2.4 设备准备工作如下: a) 应对施工机械进行选型,性能要求参照表 4 执行; DB61/T 11592018 4 表4 常用成孔挤密机械技术性能 分类 型号 性能指标 适用条件 锤重/(kN) 冲击能量/(kN.m) 桩孔直径/(cm) 最大孔深/(m) D1-18 18 3

12、7.8 4050 68 D1-25 25 62.5 5060 79 筒式 D2-12 12 30.0 4045 68 D2-18 18 46.0 4555 79 D2-25 25 62.5 5060 810 b) 应按计划调运机械设备进场,并进行安装与维护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5.2.5 场地准备工作如下: a) 场地内外施工机械运行的道路、施工用水、用电,以及其他施工临时设施必须准备到位; b) 应清除拟处理场地范围内影响施工的管线、既有建筑、树根等所有障碍物;对碍于机械运行、作业的松软地段及浅层洞穴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并将场地平整到预定标高。 5.3 施工工艺 5.3.1 建筑垃圾再生

13、材料挤密桩施工的主要工序包括场地平整、土中成孔、桩孔夯填、质量检验等项。各工序应规范运作,并应重视工序间的搭接与配合。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1。 定桩孔位和编号放样成孔机就位成孔至设计标高成孔验收合格拔管或拔钻成孔桩孔分层夯填检验结束不合格品处置不合格不合格合格 DB61/T 11592018 5图1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5.3.2 成孔要求如下: 成孔方法可采用沉管法、 冲击法或钻孔法, 本规范推荐采用沉管法。 冲击法和钻孔法应按照DBJ 61-2中的规定执行。沉管法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施工顺序:整片处理时,应从里(或从中间)向外,间隔 1 个2 个孔依次进行;局部处

14、理时,宜从外向内,间隔 1 个2 个孔依次进行; b) 桩机就位必须平正稳固,成孔过程中不应发生移动或倾斜。桩架落地后应保证桩管垂直,桩尖应与桩心对正; c) 打桩机就位后开始沉管施工,沉管至设计深度后,缓慢拔管成孔; d) 沉管过程中,应对相关锤击数或振动沉入时间进行观测和记录,成孔施工记录表应符合附录 C要求;成孔后应及时拔出桩管,避免在土中搁置时间过长造成桩管难以拔出; e) 桩管拔出后,应对孔口做好防护。成孔后及时进行桩孔质量检查,所有桩孔均需检查并记录; f) 成孔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夯填施工。 5.3.3 回填夯实要求如下: a) 桩孔经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后,应及时夯填; b) 填料的

15、拌和:采用拌和机集中拌制,覆盖运输到施工现场。已拌成的混合料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h,雨天不应施工; c) 夯实机具:宜采用自动夯实机或卷扬提升式夯实机,夯锤重量不得小于 1.5t,夯锤选用杆状尖锤,每一击夯击能不得小于 30KN.m,分层夯实击数不小于 6 击; d) 夯实机就位后保持平正稳固,夯锤与桩孔中心要相互对中,使夯锤能自由下落孔底; e) 开始填料前,孔底应先夯实,再按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回填夯实; f) 宜采用自动上料机进行分层填料,分层填料厚度不大于 35cm; g) 夯填应采用连续施工,每个桩孔一次性分层回填夯实; h) 桩孔夯填施工中, 每一根桩的填料数量、 夯填时间均应进行记录

16、, 记录表格应符合附录 D 要求; i) 桩体密实度、 桩间土挤密系数、 桩间土湿陷系数、 地基承载力等检测项目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检测方法及频率见表 5。 6 施工质量检验与交工验收 6.1 一般规定 6.1.1 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分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和施工结束后的交工验收。 6.1.2 检验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处理措施,处理结束后重新进行检测,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6.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6.2.1 桩孔质量检验 主要包括桩孔直径、深度、桩位偏差及垂直度。具体检测方法见表5。 6.2.2 夯填质量检测 主要包括桩间土挤密系数、桩间土湿陷系数、桩体密实度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等检测。具

17、体检测方法见表5。 6.2.3 质量检验标准 DB61/T 11592018 6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按照表5执行。质量检验时,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一般项目合格率应大于90%。 表5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施工过程质量检验项目及标准 项目 检测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抽检频率 检验方法与说明 主控 项目 桩间土挤密系数 0.90 探 井 数 应 不 少 于 总 桩 数 的0.3%,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少于3 个。 探井取样,处理深度范围内按 1m分层取样检测 桩间土湿陷系数 符合设计要求 探 井 数 应 不 少 于 总 桩 数 的0.3%,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少于3 个。 探井按 1m 分层取样进行土

18、工试验,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浸水静载荷试验(GB 50025) 桩体密实度 符合设计要求 1%2% 采用重型或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JGJ 340) ,每 1m 试验一次 桩孔深度 符合设计要求 100% 测量桩管入土长度或测孔深 复合地基承载力 符合设计要求 单项工程总桩数的 0.2%0.5%,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 3 点。 静载荷试验(JGJ 340) ;黄土地基施工完成 14 天后 一般 项目 桩位偏差 5%的桩距 100% 现场用钢尺测量 桩孔垂直度 1.5% 100% 测桩管或桩孔垂直度 桩径 沉管法 -20mm 100% 用钢尺测量,负值指局部断面 冲 击 法 或 钻孔法 -40mm

19、100% 用钢尺测量,负值指局部断面 注:地基承载力抽检频率0.2%0.5%,桩数6000时取低值,桩数1500时取高值,中间按内插法计算,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 6.3 交工验收 6.3.1 交工验收时,实测项目及频率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表6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挤密桩实测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桩距/(mm) 5%的桩距 尺量:抽查 2%且不少于 5 点 桩径/(mm)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抽查 2%且不少于 5 点 桩长/(m) 不小于设计值 查施工记录并结合重型动力触探 地基承载力 满足设计要求 静载荷试验:抽查桩数的 0.1%且不少于 3 处 6.3.

20、2 交工验收时应同时提交下列资料: a) 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检验结果; b) 材料配比、拌和和加工控制检验和试验数据; c) 地基处理施工记录(成孔、回填夯实等记录); d) 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图表; e)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影响分析评价资料; f) 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经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认可证明文件等。 DB61/T 11592018 7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杂质含量检测方法 A.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用于挤密桩材料使用时的杂质含量。 A.2 仪具和材料 A.2.1 搪瓷盘. A.2.2

21、 天平:量程5kg,感量0.01g. A.3 试验步骤 A.3.1 将样品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分至不少于2500g样品,然后用电子天平称重,重量记为m1,精确至0.01g; A.3.2 将样品中属于杂质的物质挑出并用电子天平称重,重量记为m2,精确至0.01g。杂质含量试验记录表见表A.1。 A.4 计算 杂质含量按公式(A.1)计算: 10012mmZ . (A.1) 式中: Z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中杂物含量(%); 2m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中杂物的总质量(g); 1m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总质量(g)。 A.5 结果整理 平行试验5组,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5组测定值的误差不超过平均值

22、的20%时,取5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5组测定值的误差超过平均值的20%时,试验结果作废。 DB61/T 11592018 8 表A.1 杂质含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单位 样品名称 规格型号 环境条件 仪器编号 试验日期 试样序号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总质量 (g)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中杂质的总质量 (g)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中杂质含量 (%)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Cv() 备注 复核 计算 试验 DB61/T 11592018 9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块含量检测方法 B.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用于挤密桩材料使用时的混凝土块含量。 B.2 仪具和

23、材料: B.2.1 搪瓷盘。 B.2.2 天平:量程5kg,感量0.01g。 B.3 试验步骤 B.3.1 将样品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分至不少于2500g样品,然后用电子天平称重,重量记为m1,精确至0.01g; B.3.2 将样品中属于混凝土块的物质挑出并用电子天平称重,重量记为m2,精确至0.01g。混凝土块含量试验记录表见表B.1。 B.4 计算 混凝土块含量按公式(A.2)计算: 10012mmH . (A.2) 式中: H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中混凝土块含量(%); 2m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中混凝土块的总质量(g); 1m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总质量(g)。 B.5 结果整理: 平行试

24、验5组,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5组测定值的误差不超过平均值的20%时,取5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5组测定值的误差超过平均值的20%时,试验结果作废。 DB61/T 11592018 10 表B.1 混凝土块含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单位 样品名称 规格型号 环境条件 仪器编号 试验日期 试样序号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总质量 (g)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中混凝土块的总质量 (g)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中混凝土块含量 (%)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Cv() 备注 复核 计算 试验 11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成孔挤密施工记录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施工班组 地面标高 机械型号 设计孔

25、径 成孔方法 设计孔深 序号 施工日期 桩孔编号 桩孔深度(m) 锤击次数 成孔时间(分) 成孔质量检查 备注 总击次数 最后1米击次 总计 最后1米内 班次: 天气: 注:采用锤击沉管时,记录“锤击次数”一栏;采用振动沉管时,记录“成孔时间”一栏;排土钻孔时,可记录成孔时间; 成孔质量检查栏的检查内容包括:桩径、垂直度、孔深及缩颈、塌孔、回淤等; 为了随时掌握土层的变化情况,“锤击次数”也可详细分段记录。 技术负责: 工(队)长: 质量员: 记录员: DB61/T 11592018 12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桩孔夯填施工记录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施工班组 地面标高 夯填机械 填料类别 夯填工艺 每次填料 夯击 次 序号 施工日期 桩孔编号 桩孔直径(m) 桩孔深度(m) 设计填料量 实际填料量 夯填时间 质量检查 备注 天气: 填料含水量(%): 技术负责: 工(队)长: 填料: 司机: 质量员: 记录: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材料/保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