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考研热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866421 上传时间:2025-04-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考研热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考研热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考研热调查报告 7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xxxx学院 《概论Ⅱ》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指导老师: 学生人数: 学 院: 专 业: 姓名 学 号 分 工 电 话 5月25 日 关于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调查报告 摘要:近几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保持了持续大幅度的增长。绝大 多数学生认为“考研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来自农村的学生准 备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比例超过来自城市的学生;亲朋好友对于大学生 考研持赞成态度 ;全面收费,考研热有所降温;在当前就业比较严峻 的形势下,为提高自身竞争力也是大学生考研热的一个重要动机。 关键词:大学生;报考研究生;调查研究 调查目的:为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看法以及学生考研不考研各自的原 因,学生考研的准备情况及各自的复习方法,同时深入了解大学生考 研的情况和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 资料。 调查对象:南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分层抽样调查,主要调查大三大四学生,共发出360 份问卷,调查男生和女生各一半。 当我们步入大学殿堂的那一刻起就听见了“考研”这个词,朦朦 胧胧的知道一些学长学姐们已经在准备考研。时下,伴随经济的燥热、 社会的浮躁,校园学子的内心里也是波涛汹涌,考研热一浪赛过一浪, 构成本科毕业生心潮涌动中的一个至高点。就业的恶劣现实导致了学 生对未来的迷惘和不安,希望经过考研换得更多的物质收益,换得更 多心灵上的满足,换得更多的选择空间。当然,我们明白考研能够拓 宽了交际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阔了人生的视野;为全面认识社 会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时间;更快适应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进入社会 的起点。可是,考研的结果也会伴随着不理想且严峻的局面,拿到硕 士学位也不一定就能找到好的工作,还很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与金 钱。研究生大量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可能会有与社会脱节趋势,而 且研究生多多少少会有自身的优越感而不能诚恳踏实的完成工作,没 有工作经验还经常好高骛远,缺乏很多的职业素质。因此,考研也是 一种有风险的投资,我们针对存在的现状,组织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 查。 针对这个项目了解大学生“考研热”的心理 ,我们采取问卷形式, 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尽可能排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范围涉及一到四年 级学生,覆盖我校的所有专业。调查共发出360份问卷,回收300份, 回收率达83.7% 。问卷共涉及16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的考 研心理进行调查, 对于调查结果,我们试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 其中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对于“考研热”这一现象的认识 调查中发现81 % 的大学生认为“考研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且有 70 % 的人准备报考研究生。从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至今, 30 余 年来中国的经济与科技文化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 年,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 大,普通高校的招生扩招幅度一年比一年大,各种民办高校也如雨后春 笋般蓬勃发展,上大学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按照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当任何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 为主导。因此 ,在上大学受教育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产生受 更高层次教育的需要。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 猛发展,那些高 、精 、尖的技术则需要大量高学历的技术人才来开 发。另外,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递增也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 形势的日益严峻。 二 、来自农村的学生准备报考研究生人数比例超过来自城市 的学生 调查显示,农村的学生准备报考研究生的比例占55%,而来自城市 的学生占4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分析: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来自农村的学生无论从家庭经济状况还是家 庭背景及社会关系等方面都不及城市的学生。因此,她们要想在激烈 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依靠自身的奋斗;其次,当前城乡差距仍很大, 很多农村学生一旦跳离农门, 便不愿再回到农村去。她们认为只有大 中城市才能提供农村所没有的便利的交通 、快捷的信息,才能提供更 多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更多的发展空间;再次,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都 有坚强的毅力以及勤奋刻苦的精神,对待困难和挫折有着比城市学生 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她们比城市学生更懂得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 机会。考研是个艰苦的历程,不但是对考生学识的考验,而且是对考 生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 。当前,大学生中来自城市的大多是独 生子女,她们中一部分人缺少的往往就是这些。 三 、大学生的亲朋好友对报考研究生所持的态度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82 % 的亲朋好友对大学生考研持赞成态度。 亲朋好友对大学生考研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般学生的生活目标职 业志向等大致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持赞成态度的家长一般对于 子女的期望值比较高 ,她们深知社会上有“等级”之分 ,希望孩子上 升到一个更好的社会地位 ,认为职业是按教育程度分“等级”的。她 们经常鼓励 自己的孩子认真学习 ,鼓励她们树立远大的人生奋斗目 标 ,鼓励她们积极地参与竞争 ,鼓励她们善于发现机会、创造机会 、 把握机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一般都能对自己严格要 求,有一个比较高的期望值 ,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她们会为自己设立 一个个奋斗目标,在一次次艰苦的奋斗中和一次次激烈的竞争中磨练 自己 ,在奋斗中获得满足 ,在竞争中寻求心理承受能力都趋于成熟 。 对于研究生收费锻炼她们的毅力 ,又能够促使她们向下一个目标奋斗 的机遇。 另外 ,大学生周围的亲朋好友经过考研所取得的成就对她们进行 激励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人们能够经过观察和直接经验两种途径进 行学习 ,而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如果榜样提供了积极 的诱因或奖励 ,将会激发个体从事榜样行为。因此, 大学生在确立自 己的学习 目标和学习志向时 ,常会受到社会的影响 ,她们会把考研 所取得的成就作为自己是否报考研究生的一个参照系 。 四、全面收费考研热开始降温 ,考研出现4大变化,全面收费考研热开始降温。为减少 全面收费影响,不少高校提高奖助学金额度可是研究生实行收费上学 并不是影响大学生是否报考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能够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加以说明: 第一 ,现在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大学招生“并轨” 后自费上 的大学 。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于教育投资的观念正逐步形成 , 其 心理承受能力都趋于成熟 。对于研究生收费持认可态度 ,认为国家对 研究生招生“并轨”、实行收费 ,是缓解中国教育经费紧张的必然要 求 ,也是今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 ,大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熟 ,眼界比较开阔 , 目光远大能更 好地把握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 ,认为读研究生是一种投资行为 ,而且 是能够获得较高回报率的投资行为。 第三 ,大学生大多都富有进取心和挑战性 ,喜欢竞一争 、冒险 。 考研本身就充满竞争和挑战 ,实行收费后更是是对其自身生存能力和 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挑战 。 第四 ,从另一角度讲 ,研究生招生实行收费后 ,对于大学生来 说 ,则又会起到一种激励作用 ,激励她们倍加珍惜这个“昂贵”的机 会 , 激励她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 。 第五, 大学生的考研动机,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心理动因内 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自身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大学生考研也是为一定 的动机所支配 ,考研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挤这座“独木桥”的内 部动力 。为了解大学生考研动机 ,我们对此设计了几个选项 : ( 1) 多学知识 ,将来为社会多作贡献 ; (2)考研是实现你人生 目标的捷 径 ; ( 3)考研能够提高你的竞争能力和锻炼你的毅力 ; (4) 获得更 高的学位 ,更有面子 ;( 5)当前就业形式严峻 ,经过考研能够找份理 想的高薪工作;( 6)将来能留在大城市工作 ; (7)使你得到老师和同学 对你的学习的认可;( 8)你能够重新选择你喜欢的专业 。经过调查显 示 ,提高竞争力 、锻炼 自己的毅力 ,为了找份理想的高薪工作以及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成了大学生考研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是她们考研 的首要动机 。而把多学知识 、多为社会作贡献放在了次要位置上 。 另外 ,近 62 %的人把考研当作实现她们人生 目标的一条捷径 ,还有 近 5 1 %的人不喜欢本专业 ,认为考研能够让她们重新选择专业 。 我们认为 ,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 ,一是大学生 当前就业形 式确实不容乐观 ,大中城市人才趋于饱和 ,竞争异常激烈 ,而研究生 却供不应求 ,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二者的反差使得许多大学生对自 身的竞争力以及对未来工作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和期望 ; 二是随 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体制的变革 、观念的更新 、社会的进步,许多 大学生的价值观 、人生观 、择业观等都发生了变化,有些人开始 崇尚自我 ,淡泊集体 ,对待学习、工作都带有“功利性”。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 , 当今大学生“考研热”不但有国际、国内 等大环境 、大气候的影响 ,还有家庭 、学校等小环境 、小气候的影 响 , 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考研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势 , 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结果 。希望成为高层次人 才的人越来越多,令人振奋 ,但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 思 : 其一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希望留在大中城市工作 , 这样不可 避免地造成大中城市人才饱和 ,一些小城市及偏远地区人才资源匮 乏 ,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等不良后果 。 其二 ,许多大学生选择专业时 ,只着眼于热门、赚钱的专业 ,而 轻视冷门专业 ,重实用轻学术 ,常此下去 ,必将导致一代人学术素质 的滑坡 。 其三 ,有的家庭甚至学校 ,有比较重视才而忽视德的倾向 ,使得 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较强 ,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个人 欲望的满足 ,却忽视了对社会的付出。 因此 ,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既要鼓励她们积 极进取 、奋发向上 , 又要注意培养学生敬业 、爱业的精神 ;不但要 重视知识的传授 ,还要重视其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她们务实 、勤奋 、 吃苦的精神,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 ,增强她们的社会责任 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择业观 。 参考文献:[1]周瑛 ,教育心理学[ M ] .警官教育出版社 , [2]樊琳 ,张卫刚. 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初探[J ] . 学位与究生教育, (2) [3]李世芬,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现代大学教育, (0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