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鹤壁市直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64710 上传时间:2025-04-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壁市直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鹤壁市直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鹤壁市直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 资料仅供参考 鹤壁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 一、选择题(10分) 1.以下那种不是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2.“不愤不启”启发教学法最早倡导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洛克 D.荀子 3.学记中主张“学不躐等”,即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循序渐进 D.知行统一 4.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是贯彻哪一教育原则的要求( ) A.导向性 B.疏导性 C.一致性、连贯性 D.因材施教 5.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包括三个方面,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体验 B.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C.班主任的权威、地位和职权 D.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6.未成年人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 ) A.人身权、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人身权 C.人身自由权、隐私权 D.名誉权、人格尊严权 7.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8.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A.生活辅导 B.择业辅导 C.学习辅导 D.健身辅导 9.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的特征是( )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稳定 10.学会“石”有助于学习“磊”,这种迁移符合( )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二、材料分析题(10分) 下面是甲乙两名老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处理,阅读后回答问题。 甲老师组织学生读完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讲解荔枝的特征,从干荔枝讲到鲜荔枝,把其中的一些概念如“果肩”等一一进行补充讲解,教师不停的讲,学生不停的记,一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大量关于荔枝的知识。 乙老师首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请吃过干荔枝和鲜荔枝的同学谈自己的认识,最后每名学生都发了干荔枝和鲜荔枝,学生都很兴奋,教师示意学生安静,要求学生拨开荔枝进行比较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对照实物读课文,最后完成一篇短文《我所知道的荔枝》 1.以上两则教学处理各有什么特点? 2.从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看,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二部分 专业知识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一)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虎丘①,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②,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③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④,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⑤,及佛灯隐现林梢⑥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⑦访仲和⑧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⑨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注释: 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遂使丘壑化为酒场:于是(或因此)令丘壑变成了酒场(一般)。 ③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④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 ⑤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⑥林稍:树梢末端。 ⑦偕:一起 ⑧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 ⑨趺坐:两脚盘腿打坐。 (二) 李流芳《江南卧游册题词·虎丘》 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无所不宜,而独不宜于游人杂沓之时。盖不幸与城市密迩,游者皆以附膻逐臭而来,非知登览之趣者也。 1. 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中秋游者尤盛 水尤清冽 B.填山沸林,终夜不绝 蝉则百叫无绝 C.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皆若空游无所依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过故人庄 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4分) 例句:游者皆以附膻逐臭而来,非知登览之趣者也。 A.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近岸,卷石底以出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作者借友人词句表示出没有赏析到虎丘本色的遗憾 B.作者曾于无月的秋夜,体会山空人静之美 C.作者认为游人杂沓玷污了虎丘的清雅,尤为可恨 D.结合两篇文章来看,作者认为虎丘的本色在游人杂沓的时候是体会不到的 四、现代文阅读(27分) 如果 龙应台 她一上来我就注意到了。老伯伯,留着平头,发色灰白,神色茫然,有点像个走失的孩子。裹着一件浅褐色的夹克,一个皮包挂在颈间,手里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走进机舱。其它的乘客拖着轮转行李箱,昂首疾步往前,她显得有点慌张,低头看自己的登机证,抬头找座位号码。不耐烦的人从她身边用力挤过去,把她压得身体往前倾。她终于在我左前方坐下来,怀里紧抱着皮包,里头可能是她所有的身份证明。拐杖有点太长,她弯腰想把它塞进前方坐椅下面,一阵忙乱,服务员来了,把它抽出来,拿到前面去搁置。老伯伯伸出手臂,用很浓的甘陕乡音向着小姐的背影说:“要记得还给我啊。” 我低头读报。 台北往香港的飞机,一般都是满的,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去香港的。她们的手,紧紧握着台胞证,在香港机场下机、上机,下楼、上楼,再飞。到了彼岸,就消失在大江南北的版图上,像一小滴水无声无息落进茫茫大漠里。老伯伯孤单一人,步履蹒跚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必问她为了什么;我太知道她的身世。 她曾经是个眼睛清亮,被母亲疼爱的少年,心里怀着莺飞草长的轻快欢欣,期盼自己长大,幻想人生大开大阖的种种方式。唯一她没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她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在那里,她成为时代的孤儿,堕入社会底层,从此一生流离,半生坎坷。当她垂垂老时,她能够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我不敢看她,因为即使是眼角余光瞥见她颓然的背影,我都无法遏止地想起自己的父亲。父亲离开三年了,我在想,如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仅仅是一次机会,让我再度陪她返乡--我会做什么? 我会陪着她坐飞机,一路牵着她瘦弱的手。我会一路听她说话,不厌烦。我会固执地请她把她当年做宪兵队长的英勇事迹完整地讲完,会敲问每一个细节--哪一年?驻扎在镇江还是无锡还是杭州?对岸共产党劝你“起义”的信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你没接受?……我会问清每一个环节,我会拿出我的笔记本,用一种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态度,仿佛我在采访一个超强大国的国家元首,聚精会神地听她每一句话。对每一个听不懂的地名、弄不清的时间,坚持请她“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三点水的淞?江水的水?羊坝头怎么写?宪兵队在广州驻扎多久?怎么到海南岛的?怎么来台湾的?坐什么船?船叫什么名字?几吨的船?炮有打中船吗?有起火吗?有没有人掉进海里?多少人?有小孩吗?你看见了吗?吃什么?馒头吗?一人分几个?” 我会陪她吃难吃的机舱饭。我会把面包撕成一条一条,跟空中小姐要一杯热牛奶,然后把一条一条面包浸泡牛奶,让她慢慢咀嚼。她颤抖的手打翻了牛奶,我会再叫一杯,可是她的衣服不会太湿,因为我会在之前就把雪白的餐巾打开铺在她胸口。下机转机的时候,我会牵着她的手,慢慢地走。任何人从我们身边挤过而且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故意给我们看,我会很大声地对她说:“你有教养没有!” 长长的队伍排起来,等着过关,上楼,重新搭机。我会牵着她的手,走到队伍最前端,我会跟不论那是什么人,说:“对不起,老人家不能站太久,您能够让我们先进去吗?”我会把她的包放在行李检查转轮上,扶着她穿过电检拱门。如果检查人员说:“请你退回去,她必须一个人过”,我会坚持说:“不行,她跌倒怎么办。那你过来扶着她!”如果不知为什么,那门“哔”一声响起,她又得退回,然后再来一次,我会不论三七二十一,牵着她的手,穿过。 当飞机“碰”一声触到了长沙的土地,当飞机还在滑行,我会转过身来,亲吻她的额头--连她的额头都布满了老人黑斑,我会亲吻她的额头,用我此生最温柔的声音,附在她耳边跟她说:“爸爸,你到家了。”“碰”的一声,飞机真的着陆了,这是香港赤腊角机场。我的报纸,在降落的倾斜中散落一地。机舱仍在滑行,左前方那位老伯伯突然颤巍巍站了起来,我听见空服员恼怒而凌厉的声音:“坐下,坐下,你坐下!还没到你急什么!” 1.题目用的是如果,由此前情景想象了很多,并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概括虚实内容。(6分) 2.文中:唯一她没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她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手法和用词两个角度进行简要赏析。(6分) 3.文章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一位陌生的老伯,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8分) 4.作者想象着陪伴父亲回家,描写的非常细致,是否过于繁琐?请你结合其中一处细节,谈一谈你的看法。(7分) 五、写作 以“我所理解的作文教学”为题,写一写自己的认识,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40分) P81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 1.D【解析】演示法是教师经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A【解析】“不愤不启”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C【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出自《学记》中要求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乱坏而不修”。与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一致。 4.B【解析】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她们积极向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有: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5.C【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班主任的权威、权力和地位,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②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C项属于教师的职权影响力。 6.A【解析】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人格尊严权都属于人身权。 7.B【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B项,领会知识属于讲授新教材的上课环节。 8.D【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习方面、人格方面、生活方面和生涯方面。生活辅导、择业辅导、学习辅导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9.B【解析】A项,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C项,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人物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D项,注意的稳定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较长。 10.D【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之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题目中的例子符合这一理论。 二、材料分析题 1.第一则教学内容上紧扣教材课文,教学知识丰富,内容讲解详细。形式上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环节缺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未能体现。第二则教学处理在形式上多样化,课堂问答、实物观擦、写作探讨等,可是容易偏离课文本身,教师对课堂氛围的适度把控不够,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和补充不够,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但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准确。 2.从新课程理念来看,第二个更好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她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第二则教学处理更多地体现了这些教学理念。 第二部分 三、文言文阅读 1.D【解析】A项,副词,特别、特别;B项,断、断绝;C项,如,仿佛;D项,路过/访、探。 2.D【解析】例句“以”,介词,意思是因为、为了,与D项相同;A项,用;B项,如、及;C项,连词,同“而”。 3.A【解析】作者借友人词句表示出赏析到虎丘本色时的感受。 四、现代文阅读 1.虚:我陪着父亲坐飞机回大陆的故乡。 实:我独自乘坐飞机的所见所闻。 2.修辞手法:拟物的手法。把战争比喻成飓风,把老伯比喻成植物,把因为战争流落远方比喻成植物被弃置荒地。形象生动地表明了老伯在因为战争受到的无情伤害。 用词:“唯一”一词写出了战争的突然和无情,也预示了老伯命运的坎坷。 3.描写老伯的用意是引起读者注意,自然地引出下文中作者对老伯身世的猜测,从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 4.不过于繁琐。“我会固执地请她把她当年做宪兵队长的英勇事迹完整地讲完,会敲问每一个细节——哪一年?驻扎在镇江还是无锡还是杭州?”经过这一段作者对父亲的提问,透露了父亲生前的身份以及战乱中来到台湾的过程,使得父亲的形象在细致的描写中清晰而且丰富起来,也传递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五、写作 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事业编/企业编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